云计算对软件行业的影响会非常大么微软急于发展云计算是为了转型么

米增春 2019-12-21 23:19:00

推荐回答

如果说2019年是云计算全面爆发的一年,那么2019年则将成为云计算深入应用的一年。在Gartner不久前发布的预测数据也显示,2019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预计增长18%达到2468亿美元。同时,Gartner也预计,2019年云计算市场的增长将达到峰值,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逐渐平缓下来。在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这一发展态势往往再后延数年。就目前而言,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其实才刚刚起步,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充分认识到云计算在敏捷性、可扩展性、成本效益、创新和业务增长等方面的优势之后,云计算的应用正在从传统的中小企业应用、大型企业的非关键业务应用,逐渐深入到大型企业的核心应用中。为什么说2019年将是云计算全面普及、深入应用的一年;面对如此的大好形势,云计算还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呢?云计算已经成为新兴技术的基础相比较过去两三年来说,舆论对于云计算的探讨正在逐渐减少,而大数据的话题则变得炙手可热。这并非意味着云计算已经过时,大数据时代真正到来。恰恰相反,云计算在这两年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已经远超IT行业的其他细分领域。而大数据产业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则是得益于云计算的发展。因为不断增长的数据量正在让用户从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变得更加困难,而云计算所提供的强大计算能力,则大大降低了用户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其价值的成本。不止如此,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与其说是人工智能的新纪元,倒不如说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距离真正的智能还有不小的距离,更像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从这一逻辑来看,云计算成就了大数据,也成就了人工智能。从当下业界领先的科技巨头来看,不管是亚马逊还是微软、谷歌,抑或是国内的阿里巴巴、,这些行业的领头羊们在技术的发展路径上同样遵循了这一规律,他们在深度布局云计算的同时,也在积极涉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除此之外,物联网、区块链等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同样要以云计算为基础,应该说,云计算推动了新兴技术的发展,反过来,新兴技术的发展又再次拉动了云计算的市场需求。云计算正扮演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动机云计算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其技术的发展路径上,在应用逻辑上也同样如此。今年年初,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都纷纷发布了自己在云计算业务上的巨大成绩,这些成绩的实现,更多是源自于行业、企业对于云计算应用的深入。而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面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持续提升等,选择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他们的新出路。从用户互动到产品研发,从管理控制到营销服务,几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借助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数字化转型。正如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所说的那样,传统金融、教育、医疗等产业与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进行了深度融合后,爆发出了全新的生命力。在IDC对2000位跨国企业CEO做过的一项调查结果也显示,有67%人认为,截止2019年底,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所在企业的战略核心;预计到2019年底,全球有超过50%大型企业将拥有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应该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从应用角度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当云计算在2019年迈过“奇点”,企业用户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广度不仅在快速扩展,其应用深度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能源、电信等IT应用的高密度行业扩展对云计算的应用,更加证明了云计算的“冻土层”正在加速解冻。云计算生态仍有待完善尽管从技术和应用角度都表明,云计算在2019年将会迎来更大的爆发,但这一过程中也并非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赚得盆满钵满。以数字化转型为例,作为当下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虽然也为云计算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并非某一两个厂商就能够完全满足。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供应商,而是深度合作的伙伴。因此,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如何构建庞大的云生态圈,既是满足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最终在云计算领域脱颖而出的关键。尤其在面对细分行业的应用上,云计算更需要借助生态伙伴的力量,很多传统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云计算时代,这些经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各行各业上云,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不仅如此,云计算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生态圈,从底层的IaaS到PaaS再到SaaS,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覆盖整个云计算领域,通过与生态伙伴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云计算服务已经成为云计算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几乎所有的云计算巨头都在布局自己的云生态圈建设,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华为,抑或是腾讯、等,这些云计算行业的领头羊们都在积极推动云生态的建设。这同时也给云计算厂商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为更多的生态伙伴带来更大的价值,将是云生态圈建设的关键,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心态和做法将成为云计算行业的主流。云计算是否安全可靠的思辨尽管云计算作为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可用的优势,但云计算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放大了安全风险:用户对数据、系统的控制管理能力减弱;一些用户可能由于数据和业务的外包而放松安全管理;云计算平台更加复杂致使风险和隐患增多;云计算平台间的互操作和移植比较困难……《2019云计算白皮书》也指出,物理设施故障和系统安全漏洞正在成为云安全的最主要威胁。首先,由于云服务商数据中心资源的规模化和集中化,数据中心、网络链路等物理设施的人为破坏和故障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服务商的运维水平提出巨大考验。其次,公共云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大量一致化的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资源,这些基础软件的漏洞将造成大范围的安全问题与服务隐患。因此,对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说,在云计算全面普及、深入应用的当下,如何保障云服务的安全可靠就变得至关重要。不管是亚马逊AWS,还是微软等云计算巨头,都曾遭遇过云服务故障,给用户带来不小的影响。不过,这并非是用户不采用云服务的借口,相反,在云计算这样的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面临偶发的安全问题,不管是用户还是云计算厂商,都应该理性面对。如果企业不采用云计算,而是选择自建数据中心,并自己掌控计算和数据,有可能更不安全。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在基础设施、用电、节能等方面很难满足苛刻应用的要求;而在安全性上,鉴于技术投入等问题,企业自己构建的网络安全体系也很难拥有更强的安全性。相比较而言,借助第三方专业云计算供应商的服务更加安全,他们会建立更加专业的数据中心,并在数据中心运营管理中遵循严格的标准。除此之外,在可靠性上,还没有哪一家云服务提供商敢承诺自己云服务的可靠性是100%,目前,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的云服务器承诺的可用性都是99.95%,这就意味着在一年中大约有0.1825天,即4.38小时的时间,云服务器ECS是可能会出问题而导致服务中断。对于用户来说,要进一步提升云服务的可用性,就需要在云服务购买时进行合理配置,将故障发生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童裕孙2019-12-21 23:40:2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服务指的就是我们通过所使用的网络服务,把资料存放在网络上的服务器中,并借由浏览器浏览这些服务的网页,使用上面的界面进行各种计算和工作。中国云计算当前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典型特点:1.2019年已经从概念宣传阶段,进入实质发展阶段;2.正处于私有云的研发试验阶段,计划向公有云转变;3.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公有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19年以来,我国云计算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各方力量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推动者包括以IBM、EMC、Intel等为代表的跨国设备制造商,推销解决方案,拓展和占领市场;上海、北京、天津、无锡、东营等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建设了一些云计算中心,为拉动投资需求,建立政府公务云及面向中小企业的公有云;以新浪、腾讯、阿里巴巴、世纪互联等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对内做IT设施的改造提高效率,对外提供服务以降低成本拓展业务范围;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为代表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短期目标是为运营支撑系统搭建私有云,整合内部资源,节能降耗,实现利旧和转型;另外还有以百会为代表的软件公司,这些公司在云计算的概念出现以前已经开始提供SaaS业务。
    赵风莉2019-12-22 00:37:31
  • 一、虚拟化技术向软硬协同方向发展按照IDC的研究,2019年之前是虚拟化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称之为虚拟化1.0,从2019年到2019年时虚拟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称之为虚拟化2.0,目前已经进入虚拟化2.5阶段,虚拟化3.0阶段在不久也将会到来。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19年中国70%的X86企业服务器将实现虚拟化。ArsTechnica网站上刊出的一篇文章评论到,当前的虚拟化市场当中,VMware是老大,微软Hyper-V老二,思杰Xen第三,红帽和甲骨文在争夺第四把交椅。随着服务器等硬件技术和相关软件技术的进步、软件应用环境的逐步发展成熟以及应用要求不断提高,虚拟化由于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环保、可进行大规模数据整合等特点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技术。首先,随着各大厂商纷纷进军虚拟化领域,开源虚拟化将不断成熟。其次,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软硬协同的虚拟化将加快发展。在这方面,内存的虚拟化已初显端倪。第三,网络虚拟化发展迅速。网络虚拟化可以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具有节能成本、简化网络运维和管理、提升网络可靠性等优点。二、数据中心向整合化和绿色节能方向发展目前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正面临异构网络、静态资源、管理复杂、能耗高等方面问题,云计算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有所不同,它既要解决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完成企业级数据中心的扩容部署问题,同时要兼顾绿色节能和高可靠性要求。高利用率、一体化、低功耗、自动化管理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关注点,整合、绿色节能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构建技术的发展特点。数据中心的整合首先是物理环境的整合,包括供配电和精密制冷等,主要是解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问题。进一步的整合是构建针对基础设施的管理系统,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软件,提升管理运营效率。还有一种整合是存储设备、服务器等的优化、升级,以及推出更先进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艾默生公司就提出,整合创新决胜云计算数据中心。兼顾高效和绿色节能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出现。集装箱数据中心是一种既吸收了云计算的思想,又可以让企业快速构建自有数据中心的产品。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集装箱数据中心具有高密度、低PUE、模块化、可移动、灵活快速部署、建设运维一体化等优点,成为发展热点。国外企业如谷歌、微软、英特尔等已经开始开发和部署大规模的绿色集装箱数据中心。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设备智能化等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局部节能,但尚不能真正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的要求,因此,以数据中心为整体目标来实现节能降耗正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围绕数据中心节能降耗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并取得突破。数据中心高温化是一个发展方向,低功耗服务器和芯片产品也是一个方向。三、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进入创新高峰期在云计算环境下,存储技术将主要朝着从安全性、便携性及数据访问等方向发展。分布存储的目标是利用多台服务器的存储资源来满足单台服务器不能满足的存储需求,它要求存储资源能够被抽象表示和统一管理,并且能够保证数据读写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等各方面要求。为保证高可靠性和经济性,云计算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性,以高可靠软件来弥补硬件的不可靠,从而提供廉价可靠的海量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系统。在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中,基于块设备的分布式文件系统适用于大型的、海量数据的云计算平台,它将客户数据冗余部署在大量廉价的普通存储上,通过并行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优秀的数据冗余功能。且由于采用了分布式并发数据处理技术,众多存储节点可以同时向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存取服务,也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目前国外很多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已经或正在着手开发分布式文件系统,已经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如PVFS、GPFS、zFS、GoogleFS、HadoopFS等,进一步更深入的研发也还在进行中。除了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P2P存储、数据网格、智能海量存储系统等方也是海量存储发展的趋势体现。其中,P2P存储可以看做是分布式存储的一种,是一个用于对等网络的数据存储系统,旨在提供高效率、鲁棒和负载均衡的文件存取。数据网格是有机的智能单元的组合,类似于计算网格。智能海量存储系统包括主动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主动调整等。云计算中存储的海量数据应用将为云计算提供新的价值高点,也必将成为云计算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四、安全与隐私将获得更多关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在形态上与传统互联网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势必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例如数据高度集中使数据泄漏风险激增、多客户端访问增加了数据被截获的风险等等。云安全技术是保障云计算服务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它要解决包括云基础设施安全、数据安全、认证和访问管理安全以及审计合规性等诸多问题。云计算本身的安全仍然要依赖于传统信息安全领域的主要技术。不过另一方面,云计算具有虚拟化、资源共享等特点,传统信息安全技术需要适应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模式,或者有新的技术创新。另外,由于在云计算中用户无法准确知道数据的位置,因此云计算提供商和用户的信任问题是云计算安全要考虑的一个重点。总体来说,云计算提供商要充分结合云计算特点和用户要求,提供整体的云计算安全措施,这将驱动云计算安全技术发展。适应云计算的特点和安全需求,云计算安全技术在加密技术、信任技术、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服务模式方面加快发展。此外,未来的安全趋势,势必会涉及终端及移动终端各个层面,包括各类PC、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都有可能会面临攻击者的挑战,这样的攻击对多种设备会变得日益难以防护。解决终端安全,云安全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即从云端首先判断安全的趋势,而不是孤立的从一台终端来判断。通过云端安全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发现其中存在的多种威胁趋势,从而及时拦截新木马以及防止网络入侵和攻击。隐私权保护问题虽是云计算普及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但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及相关标准的成熟。相信隐私权会得到更好地保护,云计算也将像互联网上的其他应用环境一样,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五、分布式计算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资源调度管理被认为是云计算的核心,因为云计算不仅是将资源集中,更重要的是资源的合理调度、运营、分配、管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突出特点,是具备大量的基础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基础资源的规模化。但如何合理有效调度管理这些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单位资源的成本,是云计算平台提供商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业务/资源调度中心、副本管理技术、任务调度算法、任务容错机制等资源调度和管理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将为云计算资源调度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不过,正成为业界关注重点的云计算操作系统有可能使云计算资源调度管理技术走向新的道路。云计算操作系统是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系统,是指架构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硬件资源和单机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管理海量的基础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云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极为简化和更加高效的计算模型,以低成本实现指定服务级别、响应时间、安全策略、可用性等规范。现在云计算的商业环境对整个体系的可靠性提供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支持商业化的云计算服务,分布式的系统协作和资源调度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未来成熟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将能够支持在线服务SaaS,自从2019年苹果iPhone进入市场开始,事情发生很大的变化,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使得Web开始走进移动终端,SaaS的风暴席卷整个互联网,在线应用成为一种时尚。分布式计算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将支持在跨越数据中心的大型集群上执行分布式应用的框架。六、SLA细化服务质量监控实时化要想让用户敢于将关键业务应用放在云计算平台上,粗放的服务协议显然无法让人放心,用户需要知道云计算厂商能否快速地将数据传遍全国、网络连接状况又能好到何种程度。对于激增的商业需求而言,性能的拓展是不够的,而云计算提供商能够多快地拓展性能也事关重要。用户需要能够让他们高枕无忧的服务品质协议,细化服务品质是必然趋势。云计算对计算、存储和网络的资源池化,使得对底层资源的管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基于云计算的高效工作负载监控要在性能发生问题之前就提前发现苗头,从而防患于未然,实时的了解云计算运行详细信息将有助于交付一个更强大的云计算使用体验,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连乃祥2019-12-22 00:20:41
  • 目前云计算是新新事物,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云计算最有价值的理念之一是资源整合,物尽其用,之二是即服务的盈利模式.以直白的方式来表达:云计算是整合资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务,它主要在三个层面体现技术和服务。一个是硬件基础设施层面,让硬件资源以即方式提供服务;即方式服务:像水电一样,从你开始使用到你结束使用进行度量,你登录应用入口就可以直接使用应用,甚至不用在你本地安装应用,就像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用水一样,然后付费,它本质是一种推的服务、盈利模式。所以,云计算要学习就多方多面。不过,他们的根本基础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网络、硬件、软件等,只是硬件或平台会比较侧重虚拟机、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等方面的技术,而应用会比较在意用户体验、大众互联方面,应用主要技术还是软件开放技术,特别可能会热于android或ios或wm的WIFI移动应用的开发。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目前云计算是新新事物,教学资源紧张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请相信机遇的东西确实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云计算目前就像初期的计算机专业一样,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发展了,那时候你就落后,只能在前人后面捡烟头。好好把握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目前云计算处于发展初期,等你毕业刚好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相信选择这个新新行业有风险,但机会总是给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龚巍巍2019-12-22 00:09:18
  • 云计算定义与分类云计算自亚马逊推出弹性计算云服务之后被广泛传播,最终成为定义当前信息技术变革大潮的名称。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的集中体现,已成为支持各行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云计算是一种以网络方式接入到一个可扩展,弹性的共享物理或虚拟资源池的服务模式,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和管理的方式来按需购买该服务。云计算用户只需要很少的管理手段或者与服务商间的交互,便能够快速完成计算资源的拓展和释放。根据云服务提供资源的类型不同,云计算服务模式分类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基础设备即服务IaaS三类。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分析预测公共云服务市场将继续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一直持续至2019年,2019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2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这种强劲的发展未来几年云服务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云服务呈现出的这种强劲发展势头有望在未来5到7年内仍然保持下去,并预计到2020年时,全球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114亿美元。势头反映了人们从传统IT服务向云端服务的转变,因为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数字化商业战略。2019年云应用服务SaaS也实现年增长21.6%,达到586亿美元;云管理和安全服务的增长率达到22.5%,云应用基础架构服务PaaS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达到26.7%的增长率。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分析预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514.9亿元,整体增速为35.9,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公有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为170.1亿元,同比增长66%,预计2019-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03.6亿元。在私有云市场方面,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44.8亿元,增长率为25.1%,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20.3亿元,增长率为22.3%。云计算企业将强化云生态体系建设各巨头正纷纷打造以“我”为主的云生态,强化对云计算行业的掌控力。阿里云推动云合计划,计划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共同构建生态体系,为企业、政府等用户提供一站式云服务。云生态将可能成为云计算行业竞争力的标志,2019年,各厂家将实质性推动云生态建设,也将有更多云计算企业启动云生态战略。价格战将加速云计算企业优胜劣汰由国内外云计算巨头主导的价格战近年来持续上演,主要云计算厂商表示将跟随降价。降价有利于云计算更快普及,将加速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化历程,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云计算企业收入,可能加速产业洗牌速度。阿里云在2019年年中进行了17次产品价格下调,如此降价幅度,难免让中小云厂商倍感压力,甚至逐渐失去竞争力而遭到淘汰。以美国市场为例,主要云计算厂商推动的价格下降促使市场整合,在几轮降价之后,美国几十家云服务商变为当前的三家主导。2019年,伴随价格战的继续,云计算企业优胜劣汰将开始显现。区块链相关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将涌现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开发、测试、部署较为复杂,门槛仍然较高。云计算具有资源弹性伸缩、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它与区块链结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开发部署区块链,促进区块链技术成熟,推动区块链从金融向更多领域拓展。随着区块链逐步走向应用,将有更多云计算企业推出区块链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细分行业云服务将成为中小厂商生存之道国际和国内云计算市场均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但同时可以看到,各大巨头提供的云服务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而用户需求千差万别,呈现多样化,各大巨头无法满足各类用户的具体需求。随着云计算产业生态链不断完善,行业分工呈现细化趋势,从游戏云、政务云、医疗云,到2019年快速壮大的视频云,都体现出行业云的发展潜力。在云计算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下,中小厂商需要瞄准用户精细化需求,提供行业云等差异化云服务,以获得竞争优势。容器技术应用将更为普及容器服务具有部署速度快、开发和测试更敏捷、系统利用率高、资源成本低等优势,随着容器技术的成熟和接受度越来越高,容器技术将更加广泛地被用户采用。谷歌的ContainerEngine,AWS的ElasticContainerService,微软的AzureContainerService等容器技术日臻成熟,容器集群管理平台也更加完善,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各类工具可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安全与存储功能的容器化转型。国内看,各家公司积极实践,用户对于容器技术的接受度得到提升,根据调研机构数据,近87%的用户表示考虑使用容器技术。企业上云进程将进一步提速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战略推动和企业自身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下,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云计算无疑是企业更快部署信息化应用的“利器”,诸多行业企业成功上云已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国内云计算服务能力日臻完善,价格不断下降,为企业上云提供了较好条件。
    樊技飞2019-12-21 23:59:33

相关问答

1、云计算一般来讲云计算,云端即是网络资源,从云端来按需获取所需要的服务内容就是云计算。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2、物联网简单理解: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物联网。物联网在国际上又称为传感网,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小到手表、钥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一个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这就是物联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行业应用版图不断增长。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大的理想就是智慧地球,目前实际生活中存在并在建设的智慧城市都是物联网炒的概念。3、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就是指种类多、流量大、容量大、价值高、处理和分析速度快的真实数据汇聚的产物。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或海量数据资源,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的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即:数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速度Velocity、和真实性Veracity。4、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物联网对应了互联网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云计算是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和核心软件层的集合,也是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萌芽。大数据代表了互联网的信息层,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包括物联网,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源源不断的向互联网大数据层汇聚数据和接受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推动大数据发展。
近年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都是行业专家讨论的热点话题,在“2019年经贸热点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等智库专家就国内外经贸热点,一致认为,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如“工业互联网”“5G”“数字科技“等新概念、新技术将作为平台和工具发挥巨大作用,为实体产业创造新机遇。对于提高效益,有效投资,增强工业供给能力等热点问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中央多次强调推进制造强国建设重大工程,制造业迫切需要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特别是绿色、智能改造、数字化转型,要做强做大做优,从而提升工业经济的供给能力。智能改造、数字化转型代表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升级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与5G同作为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又首提“工业互联网”,强调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于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工业互联网一方面可以优化存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大增量,通过全面的互联互通,带动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催生新动能,最终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当前备受关注的5G商用落地,李毅中指出,发展5G第一要积极,但也不能太急,还得一步一步走扎实,5G并不是隔断历史,而是在4G基础上发展,不断改进改造。李毅中特别指出,工业互联网应当与5G结合起来,共同发展,“要把5G建立到工业互联网里面去,提升工业互联网的能力,充分赋能工业企业”。他认为,国家对5G技术应用高度重视,同时国内工业两化融合基础雄厚,5G在工业制造业运用的时间不会落后服务业和消费领域太多。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FinTech指的是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它涵盖了各种新型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并对金融市场、机构、金融服务提供商产生重大影响。1、FinTech对传统金融服务价值链的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全能银行服务链条包括客户关系、零售和商业存贷款以及一系列货币、资本批发市场的众多活动,FinTech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都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支付结算主要采取现金、借记卡、信用卡以及电汇方式。FinTech公司则借由“数字钱包”或“电子钱包”来提供大规模的国内与跨境支付服务,虽仅有少量结算收入,但借助交易所收集到的全部数据,公司就可向客户兜售非银行产品和服务。新型发展模式加上希望规避监管,使得FinTech公司无意涉足常规银行业。传统银行业以构建客户关系作为发端,而现在这一历史特性也正在悄然改变:客户可通过电子聚合器来比较价格并交换服务,依靠智能投资顾问的数学运算获取投资建议。随着客户越来越愿意将其投资决策委托给机器,其资金及贷款也更易于与最优利率相匹配。如果公共政策举措和新技术能够结合并创造出普遍适用、持久和可靠的数字凭证,那么这些流程将会更加顺畅。在零售和商业银行领域,FinTech公司通过提供新的借贷平台,加剧了市场竞争。在一些G20国家,新型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和高级分析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批发银行和市场已经从中间交易即交易商通过语音或电子方式发展到非中介、完全电子化的交易。数学算法和多边交易场所的增长导致了高频交易的出现。本世纪初期,高频交易规模尚小,但目前已发展到分别占股权和外汇交易量的75%和40%。分布式账本等技术或将促进批发支付和清算基础设施领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地符合监管合规性要求。这些进步可节省数百亿美元的成本,并改善金融体系的弹性。2、FinTech涉及的公共政策考量在分析金融技术运用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程度时,G20当局需要牢记的公共政策考量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必须要解决新产品和服务带来的诸多行为问题,如客户适用性、反洗钱和打击资助恐怖主义等。监管机构要努力确保财务咨询和服务标准得到遵守,金融体系的完整性得到保护。第二,具有更大包容度和更多竞争力的双重特性必须能够体现出数字身份的价值。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银行服务,仍有部分国家被隔离在全球金融系统之外。新技术或可提供解决方案,如生物识别和密码学已被用于验证客户身份,从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尽职调查成本。第三,必须重视数据保护等基础性问题。一直以来,金融机构依据完善的法律监管框架,保护并使用其客户数据;相比而言,社交媒体公司则定期收集却时常共享客户的海量信息。未来,FinTech还将从更广泛的渠道汇总、共享数据,但对于是否应该搭建数据管理的适当框架,人们仍争论不休。3、FinTech对金融稳定的影响FSB通过识别与新型、现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相关的风险,来评估FinTech的发展将如何影响金融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弹性。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即使是不同机构的相同行为,只要是危害到金融稳定,监管部门就应该统一处理。不能仅仅因为它是新事物就被区别对待,也不能因为它游离于监管范围外就意味着必须被纳入监管。目前,为解决支付创新带来的监管问题,英国行为监管机构已经先行一步,原因在于:一方面FinTech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没有推出银行业务,另一方面这些提供商尚未达到系统性的级别。展望未来,当虚拟货币和FinTech提供商加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后,它们或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银行支付服务和支付系统。这种多样性有其积极意义,毕竟现行的分层化和高度集中化的系统已经出现了单点故障风险。同时,监管机构需要监测集中度的任何新变化。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英国《数字经济法案》建议将支付系统的定义拓宽至银行之外,以涵盖每一家系统性重要机构。支付结算与客户关系的变化对金融稳定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虽然FinTech有利于常规银行业提升竞争力、优化效率和丰富客户选择,但客户界面和支付业务的放开可能也标志着全能银行业的终结。另外,如果全能银行零售资金来源不够稳定、长期客户关系较弱,那么其存款波动性和流动性风险可能会增加。客户关系的淡薄也使得交叉销售无法深入,最终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整个金融体系虽不一定面临风险,但银行的审慎标准和处置机制都将需要调整。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还意味着,当零售银行业无法提供贷款时,P2P等新型融资服务或可取而代之,为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部分借款人也将越来越依赖这种资金来源。当前,由于承销标准和贷款人对损失的容忍度均未经过经济低迷的检验,这种融资模式在整个经济周期中的稳定性仍未可知。受现有规模和业务模式所限,P2P贷款目前并不足以引发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但仍需密切关注其承销标准降低和过度借款增长等问题。此外,在不具备银行业务模式或者运用资产证券化模型的情况下,P2P究竟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目前还无法作出判断。如果形势发生变化,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弥补新出现的漏洞。批发银行业和市场需要注意的是,智能投资顾问和风险管理算法可能导致羊群效应下的过度波动或顺周期性——尤其当基础算法对价格变动高度敏感或与之高度相关时。算法交易者业已成为众多主要市场的流动性重要来源,它们更倾向于在市场平稳期频繁交易,由此可能导致人们会认为当市场最需要流动性的时候,这些资金将迅速离场。在批发支付、结算和清算基础设施方面,分布式账户等FinTech创新不管是已被采用或仍被作为替代品,都需要满足最高标准的弹性、可靠性、隐私性和可拓展性要求。对所有金融机构而言,FinTech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运营和网络风险。监管机构需要警惕新的单点故障风险,如银行是否过度依赖网上银行或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公用主机。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推进,网络对金融体系的威胁也在增加。FinTech设想未来在更广泛的各方间共享数据,加上交易速度与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保护和系统完整性等问题可能会更加严重。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