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发展概况作文

窦重山 2019-12-21 23:42:00

推荐回答

1.利用外资概述外资是指来自国外的资金或资本。利用外资是指利用来源于国外的资金或资本进行经济建设和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利用外资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即间接利用外资和直接利用外资。2.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1979—1991年。这一时期,不论是间接利用外资还是直接利用外资都处在发展初期。自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后,相继制定并颁布了很多法律和法规,利用外资有了很大进展,外资企业从无到有,特别是间接利用外资比较突出。1979—1991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826.58,外商直接投资:7666.65,外商其他投资:515.09。
黄盈盈2019-12-22 00:01: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1月16日介绍,2019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实现平稳增长。12月当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37家,同比增长36.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指出,2019年全年,吸收外资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外商投资环境持续优化。2019年我国吸收外资形势较为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彰显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坚强决心。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两份重要文件,推出42条措施。各部门和各地方加大工作力度,出台配套政策细则,确保放宽准入、财税支持、权益保护等具体措施落实到位,积极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提振了外国投资者信心。外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实际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1.7%,占比达28.6%,较2019年底提高了9.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65.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同比增长7.9%、71.1%和28%。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846.5亿元,同比增长93.2%。其中,信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62%、41%和133.3%。外资区域布局持续优化。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561.3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领跑全国;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43.2%,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11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841家,其中以备案方式新设企业占99.2%;实际使用外资1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国增幅10个百分点,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进一步显现。该负责人介绍,过去5年,我国围绕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外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管理体制实现重大变革,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增长,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全年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与2019年相比,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以占全国不足3%的数量,创造了近一半的对外贸易、1/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5的税收收入,为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负责人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和跨国投资虽有回暖迹象,但增长依然缓慢,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2019年吸收外资面临较大外部压力。商务部将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最大限度赋予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我们有信心,2019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保持总体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黄皓翔2019-12-22 00:54:50
  • 一、制定目标和规划。利用外资要确立中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外资引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工业等部门比较,其数量和所占比重都比较小。所以,无论是近期目标的制定,还是长期目标的确定,都可以更放手些。我国农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农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期望在农业中利用外资的步伐,还可以跨得更大一些。二、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的基础,因此,凡是投资环境好的地方,利用外资的规模就比较大。投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各项鼓励外商投资的措施,建立、健全为外商投资服务的服务体系,完善法律以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加强我各部门相互间的协调配合等。三、外资结构逐渐转向以吸收直接投资为主。借入外资要考虑国内的配套资金和配套项目,也要有效地控制对外债务的风险。如果不能使外资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我们的债务负担就会变得沉重起来。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不会构成大的负担,已经投产的“三资”企业,经过努力其外汇收支也大体能保持收支平衡。我们应当继续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欢迎外商继续来我国兴办“三资”企业,特别是兴办那些技术密集型和出口创汇型的项目。四、吸引外资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进行。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只有把利用外资同发展整个对外经济关系联系起来,同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出口贸易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才能使引进工作做到起点高,步子大,更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发挥外资利用的效益。
    连中连2019-12-22 00:38:36
  • 从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来看,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外资,一般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补充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2、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经验,培养国内科技人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3、加速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建设和落后地区、部门的开发,克服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4、促进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善;5、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出口贸易的增长;6、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国民收入。扩展资料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1、间接吸收国外资金即借用国外资金,主要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银行提供的出口信贷包括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中国银行对外筹集的现汇资金,对外发行债券,租赁信贷,以及地方、部门直接借入的侨资和外资等。但不包括使用国家外汇的现汇和记帐外汇。2、直接吸收国外投资,主要包括:外资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勘探开发、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等。3、国外的无偿支援。主要包括:外国政府的赔偿和馈赠,国际组织的赠款和救济,以及海外侨胞的捐献等。利用外资的基本建设项目主要有:国家统借统还项目,统借自还项目,自借自还项目和吸收国外直接投资的项目等。利用外资方式-利用外资。
    黎益仕2019-12-22 00:22:22
  • 目前,我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1/10左右靠利用外资实现。外资企业的出口与进口均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缴纳税收占全国税收20%以上,吸纳就业人数达2200万。跨国公司投资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外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这是从1月26日召开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科学发展观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研讨会上得到的消息。外资数量的持续增加,表明我国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吸引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具有深远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商务部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外资工作,在继续增加外资数量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上。据了解,2004年我国实际吸收外商投资达到606亿美元,连续第5年保持增长,继续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截至2004年9月,我国一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5500亿美元。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包装、物流与采购、家用电器、钢铁、食品、化工等中观层面的行业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中,家用电气、包装、物流等完全是改革开放后由外资进入我国而带动发展起来。此外,在微观层面,跨国公司通过竞争与合作也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外资通过合资,或者通过技术转让和采购,把一大批中国企业纳入其产业链,并进而进入全球网络。在此合作过程中,一大批中国企业通过向跨国公司学习而成长壮大,走向了世界。与此同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带来了竞争,促使一大批中国企业懂得了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了解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改变了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被动状况。跨国公司的竞争激活了这些企业,增强了竞争力。据商务部外资司司长胡景岩介绍,目前,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将近450家在中国投资设厂,其中不少已在中国建立了地区总部,还有不少企业追加投资。他认为,跨国公司的投资还呈现出一些特点。首先,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其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目前已有700多家;再次,跨国公司投资逐渐带来了产业积聚效应,这一点在高科技产业中显示得尤为突出。利用外资的规模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偿债率。因而利用外资一定要有个安全规模,他的确定各国的方法是不同的。
    车广侠2019-12-22 00:11:17

相关问答

一、外商对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势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有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即“三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新特点与发展趋势。从外商投资的股权结构变换来看,这三种方式所占的比重出现了重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半期,建立合资企业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明显的“独资化”趋势,外商独资企业逐步替代合资企业,日益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东道国制度外商选择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要与东道国的制度相适应。制度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如法律、法规、政府控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还有非正式的制度,如社会风俗、文化、行为标准、对正式制度运行的态度等。制度规制了“游戏规则”,并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制度的影响会使得投资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增加交易成本。外资进入初期,由于开放程度很低,国内许多行业不允许外商独资,合资是外商进入的最佳选择。因为,合资经营可以利用当地人或当地企业在中国企业拥有“关系”、“政策”等优势,大大降低企业经营的外部风险,获得较高的企业外部收益。但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政策更加透明,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游戏规则日益与国际接轨后,合资企业的外部优势逐渐减弱。自1992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少对外商投资限制的法律法规措施,一方面规范了外商投资者的行为,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同时也放宽了外商投资股权的某些规定。2002年,我国又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放宽了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取消了独资企业与合资企业在税收、汇率等方面的差别政策,对独资企业的经营领域的限制也进一步放宽。对外商直接投资管理政策的松动迎合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的要求,当中国的外部正式制度环境趋于完善,外商对中国的非正式制度环境的熟悉程度加强,说明办独资企业的外部风险已趋于合资企业一致时,考虑各种利益,外商必然选择独资,以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和方便灵活地实施全球战略。四、结论交易成本理论这一新的切入点为分析外商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独资化,其目的都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获取更大的利润。可以说交易成本是解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重要原因。但外商独资化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削弱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而且逐步形成了对该行业的垄断,挤占了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民族品牌受到很大的冲击,这对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形成较大的威胁。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水平,努力避免外商利用独资的机会实现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和经济体系的操纵。同时我国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来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加强品牌的保护,尽可能削弱“独资化”带来的垄断。www.anyceo.com。
●2001年“6·14”后,市场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出现变化,即市场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1999年沪深两市月均换手率为33.97%,到2002年换手率降为20.39%。这至少反映出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趋势。●基金作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持股从相对集中走向相对分散。基金过度分散化投资不但不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分散化投资风险。●今年,主流券商一般都调低了盈利预期,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市场趋势、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采取建立适度分散、重点持有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模型及波段滚动操作的手法。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选择“6·14”为转折点的一点考虑证券市场经历了从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到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结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论述的方便,本文将2001年“6·14”沪深综指同时达到最高点这天作为市场结构转变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但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散户时代市场操作特点一、2001年“6·14”以前,市场投资者结构中的主体是散户1991—1998年,散户是沪深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此间,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不仅开户数量少,而且资金投向也不仅仅是在证券市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到1998年,管理层意识到一个稳定的证券市场必须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特别是1999年政府允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由散户投资者为主体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迅速演变的过程。二、散户时代证券市场的主流操作特征是投机1、股价波动大2001年“6·14”以前的沪深证券市场,谈的最多的是机构投资者的坐庄、散户投资者的跟庄、股评的“套住庄家”,热衷于研究庄家行为。还有一些主力机构操纵市场,引起股价巨幅震荡。详见表12、投机气氛浓厚在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环境中,一些机构投资者是市场的操纵者。部分机构通过对倒、拉抬股价,或者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一些机构对上市公司的重点投资和股价拔高,并不是出于对其投资价值的本意认可,而主要是为了从二级市场的炒作中获利以及扩大圈钱规模的需要。通过部分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的博弈,形成诸如“中科系”等许多颇具规模的机构大鳄。在市场行为表现上,“6·14”之前市场换手率极高,1996年达到最高峰时,沪深两市换手率分别为760%和950%;到2001年6月才逐渐下降为126%和132%,仍比发达国家高出许多。沪深股市换手率极高的特点,足以说明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时间短,存在着较普遍的炒作现象见表3。3、由于信息不对称,违法操纵行为比较突出由于当时股市深层机制存在缺陷,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时有发生。有的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集中资金优势,凭借有利的交易地位和交易手段操纵市场。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三年内平均一家公司发生过两次大型的资产重组事件,个别上市公司频繁重组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在二级市场配合股价炒作的需要、满足增发配股的要求、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产更彻底地据为己有等。需要司法介入立案查处的先后有亿安科技股价操纵案、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中科创业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案等。机构投资成为主流一、市场和监管环境出现重大变化“6·14”后,市场和监管环境出现较大变化,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出现质的变化,即市场结构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从监管方面来看,管理层对证券市场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从市场角度看,从2001年6月开始,沪深综指开始大幅度调整,到2001年12月底,沪深综指均下跌1/3以上。在市场和监管出现重大变化的环境里,证券市场结构也悄然出现变化,机构越来越成为证券市场投资的主体。二、“看得见的手”培育机构投资者沪深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政府力量推动型的机构投资者发展;另一块是民间力量推动型的的机构投资者发展。政府力量推动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证券公司到今年11月底,国内证券公司数量上已经达到124家,注册资本为1043亿元。此外,一些券商还存在一些不同形式的委托理财资金。基金截至11月底,国内封闭式基金数量增加到54只,其规模也将近800亿元。除了封闭式基金外,到现在为止,共有17只开放式基金,其规模达到560多亿元。而且,根据目前开放式基金发行和发展态势,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开放式基金进入证券市场。信托公司到2002年,被保留的信托投资公司为57家。就这些信托投资公司本身的资本金而言,57家信托投资公司资本金应该在600亿元左右平均每家10亿元左右。根据“自用固定资产和股权投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80%”的原则,简单估计其可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自有资金在480亿元左右。此外,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将受托资金投资于证券,其可用规模应该与自有资金相当,大约为500亿左右。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至2002年11月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6167亿元。以平均入市规模为10%计算,国内保险资金可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大约为610多亿元。另外,还有投资理财型险种的保费,它可以100%投入股市,这个规模大概在400亿左右。合计2002年11月全国社保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元。三、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流1、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国外市场来看,证券市场的潮流应该是机构占主导。美国、英国等是保险资金、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稳定持有股市绝大部分股份;日本等则是法人机构相互持股,也是机构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增无减。美国机构投资者占美国总股本的比重由1950年的7.2%上升到2001年三季度末的46.7%-。其中,养老基金由0.8%上升到19.8%,共同基金由2%上升到17.9%,保险公司由3.3%上升到7.3%。2、沪深开户数构成及其变化趋势从机构数量、机构规模和市场换手率三者可以反映证券市场是否由机构占主导。目前,机构投资规模大约在10000亿元左右,是目前市场流通市值的76.65%,反映了一个机构时代的特征。从开户数量看,目前市场也开始呈现机构占据主导地位的特征。从1995年到2002年,机构开户数占总开户数的比例一直在上升表2,尤其是新开户的增长率更有明显的变化。3、换手率在逐渐下降换手率也是反映证券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表3所列是1999年至2002年间沪深市值、流通市值和换手率的一些情况。一般而言,换手率越高,资金进出就越频繁。而频繁资金的进出绝大部分是小资金运动的结果,大资金则难以频繁换手和进行频繁资金运动。从表3可见,1999年沪深两市月换手率为33.97%,到2002年12月换手率降为20.39%。当然,也不排除换手率的下降是由于市场不景气的结果。但是,这至少反映出投资者有长期持股的趋势。种种迹象表明,证券市场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即从过去的个人投资者为主体转变为机构投资者为主体。基金陷入分散化投资风险结构发生变化,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操作行为也因此发生重大的转变。基金作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持股从相对集中走向相对分散。一、持股集中度降低一般而言,持股集中度越高,机构就越有可能重仓持有某一家或者数家上市公司股票。反之,机构持股就有可能相对均匀。根据我们的分析,从1998年12月到2002年9月基金的持股集中度在不断下降。以基金开元为例,1998年12月持股集中度为76.45%,到了2002年9月基金开元的持股集中度降为42.28%。整体上,从1998年到2002年9月基金持股平均集中度总体也在不断下降,1998年12月基金整体持股集中度为61%,1999年12月为55.37%,2000年12月为60.75%,-,2001年12月为59.12%,2002年9月下降为42.96%。持股集中度的降低说明现在基金更多地不是将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只或者某几只股票上,而是采取分散策略,将资金均匀或者相对均匀地投资于各基金组合之中,这点从后面的持股数量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二、投资越来越分散基金操作变化之二就是投资越来越分散。考察一下基金近年持股数量,就会发现这一趋势。2000年11月,23家基金平均持股家数为66.39家,到2002年6月52家基金含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持股家数为124.6家,将近翻了一番。持股家数的增多说明基金投资越来越分散,组合投资越来越成为基金投资的主流,同时也反映基金投资行为越来越谨慎。从相对分散和相对集中收益率来看,如果以持股的家数超过124.6家为分散投资基金,持股家数少于124.6家为相对集中投资基金,则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资基金中有5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31.25%;反之,35家相对集中投资基金中有8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22.86%。分散投资基金盈利能力相对好于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三、过度分散化投资能不能降低风险分散投资究竟能否降低基金的投资风险呢?根据对基金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结构情况下过度分散投资不能降低基金的风险。据统计,在扣除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的涨跌幅后,我们发现在持股相对集中的时期,基金的业绩明显好于持股相对分散的时期。以基金总收入同比增长比例来看,除了2001年6月30日出现指数和基金业绩增长背离外,在持股相对集中时期1999.12.30—2001.6.30基金业绩收入增长率明显好于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反之,在持股相对分散时期2001.6.30—2002.6.30基金业绩则明显劣于大盘指数的涨跌幅度。据此,我们判断,2001年6月可能是基金投资行为转变的一个分界点。从同一时期不同的基金表现来看,基金的收益与基金持股数量多少之间会得出一些不同的结论。2002年中期,16家分散投资基金中有5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31.25%;35家相对集中投资基金中有8家实现盈利,盈利比例为22.86%。分散投资基金盈利能力相对好于集中持股基金盈利能力。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收益较好的基金,我们会发现持股相对分散且业绩较好的基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新上市的封闭式基金,如基金丰和、基金鸿阳、基金科瑞等。由于这些基金入市时间较晚、入市时机相对较好,因而在整体业绩上好于老基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将这些基金排除在外,持股相对分散的基金业绩未必好于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不难看出,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比较,持股相对集中的基金业绩要好于持股相对分散的基金。这似乎给我们当前的基金操作一个启示:在目前的市场结构下机构投资应该还是以相对集中为主。过度分散化使基金在每只股票上的持股数量相对较少,基本上已经沦落为“大散户”,散户在股市中被动挨打的境况在基金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因此,基金过度分散化投资不但不能够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陷入过度分散化投资风险。机构博弈操作特征一、机构和机构的博弈市场进入机构博弈时代后,机构面临的主要对手也是机构,彼此相互了解,市场行为和操作手法相似。目前,各类证券投资基金并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操作风格,机构行为散户化使各大基金投资品种雷同化,主要靠小波段、小批量、高频率来获利,侧重于短炒。证券投资基金正失却资金量大、持股集中的优势,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鉴于沪深股市机构主要是基金和券商目前保险类基金、私募基金基本上还是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或券商委托理财的方式入市,而且真正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绩优上市公司仍不算多,基金操作采取了极度分散化持股的策略,机构交叉持股情况必然非常严重,所以可供券商选择和建仓的价值型上市公司甚少。对于券商来讲,面对机构与机构的博弈,一方面要调整好心态,在激烈竞争冲击下如何应对来自商业银行、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行业渗透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关系到券商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另一方面券商在操作手法上,既要研究券商与基金之间的博弈行为,又要研究券商与券商之间的博弈行为,在一个只有少数人赚钱的博弈中,只有坚持自身操作特色、采取与众不同手法的少数券商才会真正盈利。二、从券商投资行为看未来机构的操作特征目前由于机构博弈时代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各种操作策略和行为的对与错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检验。但是,从2002年强势股的表现来看,大部分强势股的筹码集中,以前券商的操作特征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根据政府监管加强、市场波幅减小、换手率降低等特点,主流券商一般都调低了盈利预期,更加注重深入研究市场、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采取建立适度分散、重点持有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股票的投资组合模型及波段滚动操作的手法。从2002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盈利情况来看,极度分散投资十分被动,目前并不能真正降低风险。因此,在少数人赚钱的市场里,机构未来的博弈策略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迅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寻找价值投资机会,采取合理分散、适度集中的模式。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沦为散户,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灵活、机动,成为市场少数盈利者。表1深市A股1991.12.31—2001.12.31震幅前10名股票名次代码名称最高价元最低价元震幅%1000503海虹控股800.4199002000008ST亿安126.313.074014.333000534汕电力A14.70.528404000021深科技A702.42816.675000537南开戈德50.221.952475.386000504赛迪传媒34.651.423757000023深天地A31.61.32330.778000502琼能源46.352.012205.979000539粤电力A271.272025.9810000035中科健A59.22.951906.78表2沪深A股投资者构成截至沪市2002.10,深市2002.11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机构万户5.647.5812.4814.1818.47个人万户2322285330438794443合计万户12382293331738934462机构占总开0.460.330.380.360.41户比例%年份200020012002机构万户21.4831.3335.63个人万户508164616761合计万户510364826797机构占总开0.420.480.52户比例%表31999.12-2002.11间沪深两市换手率表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上市公司个949108811601220市值亿元26471480914352240347流通市值亿元8214160881446313047月均换手率%33.9741.8216.9320.39表4基金收入指标与沪深综指比较2002.6.302001.12.312001.6.30净值收益率%-6.635.876.19总收入同比-161.5-79.46-73.65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5.37-37.66-22.42分红率%13.65沪市综指涨跌5.27-25.796.97幅度%深市综指涨跌6.52-27.73.55幅度%2000.12.312000.6.301999.12.31净值收益率%41.0530.617.97总收入同比125.77540.34120.56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29.1515.1119.17分红率%90.5991.97沪市综指涨跌7.5444.26-19.09幅度%深市综指涨跌5.5947.7-20.77幅度。
全球化经济危机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建筑行业的发展,而建筑业发展的方向在于与世界的沟通和联动。事实上,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业正是缺乏这种沟通和交流。我想,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建筑学会应该首先把行业内人士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放在战略的位置上。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奥运工程的招投标以及建设过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典的案例,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这种跨国和国际化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企业或者个人将会在竞争中更加关注建筑的成本和投资效益、关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关注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机遇,这对整个建筑业发展本身是有帮助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增加和建立这个沟通和交流,对于行业的人和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举一个例子,香港和大陆的承包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自的优势和弱势非常明显。香港的承包商在国际化观念、招投标的能力、索赔的能力、合同管理的能力,具备了长期在国际市场竞争和磨练的经验和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国内承包商缺乏的。对于内地而言,我们则具备更加优良的技术优势、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如果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产生优劣互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就会如鱼得水。对于目前这场金融行业的危机而言,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建筑行业。当然,危机当前有“危”也有“机”,现在包括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欧洲在内的一些建筑企业正在计划或者已经开始和我们内地的一些建筑企业进行合作。在金融危机这种大背景下,我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想寻找机会,同样,我们的机会也随之产生了。我们国内的建筑企业更要通过这样一个会去提高自己。从国际惯例来看,金融危机是具有时间界定的,就是数学结构上的抛物线,有波峰就有波谷,当然不会有永远的危机。国际建筑企业或个人通常的做法是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学习和调整。培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在这段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企业的结构和管理,当风暴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应对和承受更大的危机和灾难,所以说,金融危机也是一个机会。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金融危机的来临预示着原有的结构和模式将发生改变。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过去原有的融投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必然受到冲击,原有的技术和管理也必然因此而发生变化。在技术方面而言,新的建筑技术、管理技术也会应运而生,比如说,节能环保、绿色建筑、风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都会在这个时间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从金融危机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是减少产能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使用也是拉紧闸口。但是目前,很多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在这个期间进行充分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管理的创新提高,技术投入和资金使用不降反升。从全球的角度看金融危机,我们会发现危机爆发后,的确某些地区、某些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出现了种种问题,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和人是具备资金实力的,并且他们还在进行着投资和发展经济。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去思考,怎样把二者有机联动起来,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寻找和提供一个平台,为企业和行业提供机会。有一些地区机构和个人是具备这种经济实力的。当然他们不会选择把钱放在口袋里,一定会投入到市场中去。问题是,什么时候投、选择哪个市场投是个关键。危机形势下,信心是最重要的。过去,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全世界都是机会,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要选择在全球市场最好的地方投入这笔钱。我相信,目前很多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市场的目标,明确说明我们的机会正在一步步靠近。我们的企业要去寻找和挖掘这些机会,关注市场的运动轨迹和资金流动方向,在危机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当机会来的时候才能具备把握机遇和财富的实力和能力。其实,我们鼓励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口号已经很多年了,但事实上不仅我们对外国承包商和外国市场不够了解,外国承包商和市场对我们更不了解。同时,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企业没有信心“走出去”。虽然从政府和行业角度而言,各种政策和信息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但是鉴于国内市场本身的体量优越性,中国建筑业天生不具备海外生存的紧迫感和欲望,大概4000多万的中国建筑企业因此也缠绵于中国这个市场里面。然而,不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将更容易面临危机。这次危机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对这些企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国际市场没有打算的企业不会走的长远,那些坚持“走出去”的建筑企业会体会到危机到来后,海外市场为自己增加的生存空间,平台和机遇是留给这些企业的。
我国面对贸易摩擦应对办法:1、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力,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勠力同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化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努力维护国家发展的国际环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2、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应对美国挑起贸易战的行为,关键是不受对方干扰,保持战略定力,避免犯颠覆性错误。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4、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全力增强创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速技术追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用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6、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建设贸易强国。扩展资料:贸易摩擦背景:2019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加剧,中国连续14年位居全球贸易摩擦目标国榜首,全年共有21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116起,涉案金额27亿美元。从涉案产品看,钢铁、轮胎、鞋、玩具、铝制品等已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经济贸易领域的矛盾和摩擦,成为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矛盾和摩擦最集中的领域,且在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有较突出的表现。近年来,我国摩擦产品种类一直在不断增加,机电、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成为新的摩擦热点,例如汽车、医药产业等。并且大有从单一产品延伸到整个相关行业之势。贸易摩擦。
境外资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合法途径。二、利用我国经常项目可兑换进入中国市场。常见的方式有进出口价格虚报、预收货款、延迟付汇造假、平行贷款、提前错后及借用外债等。除了企业,个人也通过个人外汇汇款,将资本项下的资金混入经常项目而流入境内,这种情况一度相当普遍,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境内居民将在外投资本金或收益以非贸易外汇形式汇入境内结汇;二是境外投资者以本人或授权代理人的名义汇入款项,并以个人名义结汇;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总公司以个人捐赠款等名义将资金汇入境内外资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董事会成员,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结汇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三、以在华外资企业为通道。一是通过在华建立投资性公司或生产型子公司及合资公司,或者以建设合资及独资项目的名义,以企业注册资本金或增资等形式,从境外收取外汇并办理结汇。二是通过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贷款,即外商投资企业以股东贷款方式进行对外短期借款并结汇。三是境内外资企业与境外关联企业相互配合,以暂收应付款、预收货款、延迟出口等方式,为境外资金入境提供便利。四、通过境内企业进行外汇贷款并结汇。五、境内中外资银行的自主资金调配。六、资本市场渠道。境内资本进行境外投资和境外融资有以下途径:目前国内企业主要通过直接投资、境外借款及贸易信贷等手段,进行境外投资。企业境外投资除采用贸易信贷预收货款、延期付款方式外,还经常会选择境外股权融资、境外债务融资和境外上市等形式进行外汇融资。扩展资料:常用融资方式互联网金融平台相比其他的投资方式,互联网金融平台对申请融资的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实地考察,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在投融界等投融资信息对接平台网站上向投资者公开;并提供在线投资的交易平台,实时为投资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贷合同;监督企业的项目经营,管理风险保障金,确保投资者资金安全。爱投资创造的融资方式是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公开的优势、开放性的优势,同时结合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信贷审核等等方面的专业度。作为一个投融资的平台,处在中间的结合的地位,两边是投资者和有融资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担保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对用户的投资进行专业性的担保。同时还和像信用评级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合作,为用户的投资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读,以及对资产处置后续提供保障。融资方式。
区别:1、税收政策不同我国企业按投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2、类型不同可将外资企业分为三种类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其主要法律特征是: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比例有法定要求;企业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故此种合营称为股权式合营。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其主要法律特征是: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中的份无强制性要求;企业采取灵活的组织管理、利润分配、风险负担方式。故此种合营称为契约式合营。外资企业。其主要法律特征是:企业全部资本均为外商拥有。内资企业类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为弥补市场失灵,在制度、目标和管理诸方面具有特性的现代契约组织。它的内涵是资产属于全民所有,由政府占有终极所有权的企业。集体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简称集体企业是指以生产资料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共同劳动,在分配形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部分企业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联营企业联营企业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股份企业股份企业也称“股份制企业”,是指通过发行股票及其他证券,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后半期广泛流行于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到21世纪,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3、审批程序和权限不同与内资企业相比,成立外资企业还需要外经贸部门和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对外资企业,国务院、商务部、省级、市级和区市县级有不同的审批权限。4、外汇管制不同比如外汇管理局对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结汇根据用途和结汇金额做了具体的规定。5、参与证券市场的权限不同目前证券市场对外资企业没有完全开放,外资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还受到严格的限制。扩展资料外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在组织形式上,外资企业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实体,具备法人条件的外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其组织形式一般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不组成法人组织的外资企业,可以采取合伙和个人独资的形式,这里的合伙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共同出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其法律依据类推适用《民法通则》关于个人合伙和企业联营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则是指由一个外国投资者依法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企业,外国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投资企业类型选择法是指投资者依据税法对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优惠规定,通过对企业类型的选择,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的方法。我国企业按投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对内、外资企业分别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同一类型的企业内部组织形式不同,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参考资料内资企业外资企业。
明建光伏为您解答!光伏发电项目前景可以从国家的扶持政策及省电效果可见项目的前景!最权威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可以找专家做!简单的说明光伏发电你投资建设该项目涉及板块有国家补贴+地方补贴+用电开销节省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都是跟国家连接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规范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光伏电池制造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电池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多晶硅冶炼技术日趋成熟,形成了包括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及控制设备的完整制造产业体系光伏发电国内应用市场逐步扩大,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当前,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速减缓、产品出口阻力增大、光伏产业发展不协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光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存在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无序竞争,产品市场过度依赖外需、国内应用市场开发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和材料发展缓慢,财政资金支持需要加强、补贴机制有待完善,行业管理比较薄弱、应用市场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光伏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既是对产业发展的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毫不动摇地推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总体要求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和建设管理。对利用戈壁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在土地规划、计划安排时予以适度倾斜,不涉及转用的,可不占用土地年度计划指标。探索采用租赁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供地方式,降低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光伏发电项目使用未利用土地的,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后,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完善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并简化程序。八、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完善光伏发电价格、税收、金融信贷和建设用地等配套政策,确保各项任务措施的贯彻实施。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的管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政策,引导本地区光伏产业有序协调发展。健全行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统计监测和研究制定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产业服务,建立光伏产业监测体系,及时发布行业信息,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2019年7月15日。
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以下几点利用备用信用证在国内融资:1、外商投资企业日益成为中国出口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国内投资环境逐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采购、投资逐年增加,形成了对人民币资金的巨大需求。2、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息与美联储的连续六次加息,使美元以及港币与人民币之间的利率差已超过3,这无形中加剧了外商投资企业对人民币贷款的渴求。3、目前国内银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融资持谨慎态度,因为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的营运中心在境外,银行难以准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而企业拥有的抵押品如厂房、机器设备等价值不高,变现能力不强,银行难以提供大额融资。4、备用信用证,以其巨大的灵活性,简便的操作性,日益成为外商投资企业重要的融资工具。备用信用证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以融通资金、保证债务为目的的金融工具。备用信用证与一般信用证相比有如下共同点:均为跟单信用证,通过向开证银行提交规定的单据进行索汇。2.二者都遵循UCP500条款。备用信用证与一般信用证的区别:1.备用信用证无需以贸易为依托,没有物权的转移;而一般信用证需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通过单据的传递达到物权的转移。2.备用信用证的受益人一般为境内人民币的贷款行,而普通信用证的受益人是货物的出口商。3.在索汇方式上,备用信用证的受益人在借款人未履约的情况下仅凭一纸声明即可向开证行索汇,而普通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开证行只有在收到受益人出口商提交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单据时才会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