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察英国企业家移民的要投资企业好不好,慧侨移民操作稳不稳?

黄瓒辉 2019-12-21 22:47:00

推荐回答

英国TIER1企业家签证启动咨询服务您是否需要企业家签证启动咨询服务?我们将帮助您开发您的创业公司模式,准备商业计划,并将您与我们位于伦敦的委托律师事务所联系起来,并为英国企业家签证申请流程提供一般启动支持。1.持有Tier1企业家签证的主要优势如下:企业家签证允许您在英国创办和经营创业公司企业家签证也适用于您的直系亲属企业家签证适用于您的配偶和18岁以下的子女企业家签证授予三年零四个月企业家签证可再延长两年在该国度过6年后,您有资格申请英国护照3年内创造10个工作岗位或年营业额达500万英镑,您将快速获得英国永居申请企业家签证的过程相对简单。您所需要的只是证明您有足够的资金,至少100,000英镑或200,000英镑可用于投资您的业务,足够的英语语言能力,专业的业务发展计划,并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您在英国的生活费用。2.自2019年1月31日起,入境清关官员事宜,并为您提供公司地址为企业家签证申请的所有步骤提供建议一旦签证获得并且您有收入,就可以为您提供税务计划。
樊拴良2019-12-21 22:55:3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英国的企业家移民已经是投入很少的移民方式了,20万磅还能创业用,相当于没花钱,而且是英国,对比其他欧洲小国的移民条件,已经很好了。如果你一定要移民,这个可以作为选项之一。我免面试拿到了企业家签证,去了英国2个月,又回国了,冲动的决定去,又冲动的回来了,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也许会留在英国创业。一定要想好你去英国是为了什么,如果是空气,那么国内现在也不错,吃的还比英国好,还便宜;如果是教育,你得准备上私立学校,得有钱;如果说现在很郁闷,不爽,就想出去,那旅游就好;我觉得不管移民不移民,去哪,首先是在那你能做啥,是否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国内是个大学老师,去了英国是饭店刷盘子,呵呵,那有啥意思。如果是为了孩子,那还得征求孩子意见,有的孩子喜欢中餐,有的喜欢西餐,而且孩子以后也有机会出国留学或者移民。英国消费觉得有点高,举个例子一个开酒瓶的工具,英国5磅左右,国内淘宝10元包邮,一个数据线,10磅左右,国内淘宝10元包邮,哈哈。在国内人海淘的同事,有没看到国外的亲戚朋友回国也是2个大行李箱买东西了带到国外去。如果移民欧洲小国,还要学语言,呵呵,不知道图啥。一说到机械,就说德国,一说到浪漫,就说法国,哈哈,干嘛在某一方面和最强的比,就像一说钱和富豪比,自找郁闷。其实综合比较,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真的不错。每个地区都有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找个合适自己的才重要。一般来说2种人适合移民,一种是国内就是苦力,国外去劳动收入是国内几倍,一种是特有钱,国外去享受更优质的环境,服务,教育等。国内还算舒服的,有好工作的,出去了要从0开始要慎重。每个人经历不同,看法不同,仅做参考。
    黄白蓉2019-12-21 23:01:16

相关问答

是这样的英国20万英镑投资移民因其投资金额低、审批速度快受到广大投资移民者的欢迎。因其申请人数众多,一直以来拒签率居高不下,常见拒签理由总结如下:1.资金来源不清晰英国移民局考察的资金来源,是申请人是否有能力获得或拥有20万英镑的创业资金。资金的来源方式多样,常见的有商业投资所得、房产买卖、工作薪资或第三方赠予等等。这就要求申请人提交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以及相对应的翻译认证文件。2.资金自由支配权不明确申请人的20英镑投资资金是否需要偿还或者有使用条件限制,是移民局官员考察的一个重点。如果资金受管辖于中国的金融机构则会面临外汇管制问题,因此在资金的自由支配和使用上的界定会有一定难度。3.关系证明不清楚英国移民局认可的资金可以来源于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的赠予或者投资机构的赠与,申请人会被要求出示关系证明。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外汇管制政策,申请人的20万英镑通常会借助亲戚或者朋友的银行账户进行分批跨国转账。在提交申请材料时,一旦移民局官员向申请人索要转账计划,关系证明不清楚的话容易导致拒签。4.商业计划书不专业申请人必须递交非常专业的商业计划书,以确保签证的成功率。如果计划书不够专业,例如有过多语法和拼写错误,在这种错误理解的情况下,签证官问出的问题可能和申请人所考虑的方向不一致,从而质疑申请人创业移民意图的真实性。5.市场调查不足申请人需要有证据显示英国的市场对其所从事的行业是有需求的,而且这种需求是持续增长的,这就需要申请人对整个市场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找到自己和竞争对手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划分。6.不了解竞争对手常出现的情况是申请人对竞争企业的定位不够准确,难以凸显自身的竞争力,也无法去超越大型竞争对手,这在面试中难免会受到签证官的质疑。同时,申请人需要对竞争对手的名字、分布、市场划分和市场份额都要有相关的了解,让签证官相信申请人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7.自身创业角色定位不清无论申请人以哪种方式在英国创业,都需要对自己在创业企业中的具体职位和职能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说明自己在英国本土工作的必要性。8.回答前后矛盾面试中,签证官可能会对同一个问题进行重复询问或者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个问题发问,以测试申请人的回答是否一致。如果申请人的回答和之前不同,特别是数据类,容易导致拒签。9.对英国法律法规认识不足英国各行业的法律规范和中国不同,监管很严格。申请人在选择行业之前,需要对英国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确认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销售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会违反英国的相关法令。一些特殊行业在进入英国之前需要通过英国的认证机构的许可,如果贸然申请容易被拒签。10.商业计划中的数据来源无依据商业计划的数据如果来源于网络或者没有标明来源,签证官会质疑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申请人在准备商业计划的时候,需要给出相关的数据来源。11.对企业运营模式没有概念面试过程有时间限制,所以申请人需要非常清楚自己所选择的行业的运营模式,而且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如果对企业运营模式不熟悉,会影响面试结果。12.对商业计划中的数据不熟悉在很大程度上,商业计划中的数据能够消除签证官的疑惑以及让申请人有根据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在面试时申请人不可以翻看商业计划书,如果对数据不熟悉或者在这个过程中对“大概”和“好像”等词汇的过度运用,签证官就会质疑申请人是否做过相关的商业调查和研究。以上这些都是英德集团律师事务所英国20万英镑移民签证申请过程中常见的拒签问题,只有针对这些拒签理由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保证顺利地通过申请。
术业有专攻,其实办理移民项目,核心还是看律师,不管是公司申请还是个人申请,都需要具有资质的美国本土律师提交案子,所以选移民中介,本质上还是选律师。很多人更关注移民公司的品牌和规模,就拿美国移民公司来说,业内基本只做投资移民,在美国移民领域,做投资移民的和做技术移民的差别还是蛮大的,因为投资移民的风险非常大,投资人苦等几年可能得到的是项目失败的结果,所以市面上做投资移民的口碑普遍不太好。而技术移民的风险对于客户只是时间风险,审核过申请人的资料后,资深一点的顾问都能够大致预估案子的递交难度和通过概率了,对于条件差、风险大的案子,一般不愿意接,因为做失败了移民公司品牌上、时间上的损失会更大,而费用也肯定面临纠纷。从律师角度,做技术移民EB1、EB2项目对律师要求非常高,同样的,对申请者条件审核也很严格,条件好的自然好申请,条件差一些的的律师评估后也会要求更高的价格,而再差一点的案子我们会直接说明拒接,一般客户也能理解。有些人想直接找律师,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有资质的华人律师不在少数,怎么联系、谁能办、服务怎么样、实力怎么样、退不退钱,都是需要考虑的地方,一些知名律师或律所,议价能力很强,也很强势,要的价格也并不会低于国内中介。最常见的就是只管递交材料,翻译包装什么一概不管,成功收1~2万美金,失败扣一半,这样都有人办理。不过这样适合有些经验,材料及其优秀的申请者,简单除暴。当然,也有被骗的,交了钱案子就石沉大海,一直说没消息,我们就接待过这样的客户。投资移民水实在太深,投资项目表面看一样,层层包装非常到位,背后程序却千差万别,有的等几年项目黄了,毕竟投资移民是个风口,不缺有钱的客户,而相应走eb1a的却非常少,每年的配额都用不完,一方面是因为门槛高,另一方面是真正能做的公司并不多。来找我们做的一般都是客户朋友推荐,真的非常感谢那些老客户~。
投资移民及企业家移民都是属于商业移民的类别。加拿大政府为了吸引外国的资金及商业人才,为加拿大经济发展及创造就业机会,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类别的移民。在过去几年中,此类申请的每年批准数量都达到两千多个,而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资金有数亿加元,创造几千个新的就业机会。经济要求投资移民与企业家移民都是对申请人的资金及商业管理经验有所要求,前者要求拥有160万加币的净资产,后者仅需30万加元,并有附带的条件需要在移民后的五年内取消。方法/步骤一、投资移民1、相对成本较高,必须投入80万元,5年后拿回80万元本金。全家移民的成本为5年的利息;或者投入约22万元,其余由金融公司贷款,这笔资金则作为贷款的成本,拿不回来。2、移民官对申请人的语言、教育要求较低,仅重视申请人的资产及商业管理经验。二、企业家移民1、要求拥有30万加元以上的净资产,有一定的商业管理经验,要准备一份在加拿大的创业计划,说明其如何创立生意及投资预算。2、移民官附带条件:必须在加拿大投资,创立一个生意,亲自参与管理,营运一年以上,对投资额、销售额及盈利均有一定的要求。3、最好懂一些英语,以证明可以在加拿大适应创业。移民官在审核这两种移民申请时,所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对于投资移民,重视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对于企业家移民,则综合考虑申请人的过去经验、适应性及未来创业能力,包括在加拿大新环境下所需要的一定语言能力。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企业家移民比投资移民的成本来得低,但有些企业家移民来到加国后,因对新环境不了解,为了取消移民条件,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投资生意,最后导致失败,在经济上遭受严重损失。注意事项因此,投资移民适合于下列的人士:1、移民后仍需留在原居国管理其生意;2、对加拿大的市场情况不甚了解,或者凭自己的经验及能力不足以在加拿大成功创业。而企业家移民则适合于移民后可以尽快结束在原居国的生意,能够安心在加拿大创业,并具备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的人士。目前联邦投资移民项目当前关闭状态,等待官网重新开放。有投资移民意向的移友可以参考加拿大各省提名商业移民,每个省份要求不同,有兴趣的可以咨询。
保险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到底有多糟糕?看看中国的医保体系就知道了。因为国内医改的最初蓝本就是照搬美国那一套。拍《华氏九一一》的那位导演在去年推出了另一纪录片《sicko》,痛骂了美国医疗体制的痼疾,一经推出,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卖座的纪录片。电影结尾,一个患病前算的上中产的美国老太太啜泣着说,她奋斗了一辈子都没能付的起看病的钱,而在古巴,这些可都是免费的。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是一大“顽症”,已经成为近年来美国民间指责最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医疗费用太高,而且连年飞涨,导致个人医保负担越来越重。同时,政府投入越来越多,效果却不成正比。在布什政府的推动下,美国国会将于下月起讨论医保制度改革问题。医保改革与移民改革,将成为今年美国国内改革的两大热点。马萨诸塞通过全民医保法案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以几乎全票通过一项医保制度改革的法案,成为美国第一个试图建立全民医保制度的州。这一法案强制性地要求雇主和雇员双方为购买医保承担各自的责任:雇员人数超过10人的雇主如果不为所有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将接受每年每个员工295美元的罚款;有能力购买却没有购买医保的居民自2019年1月1日起将面临税务惩罚;同时政府将提供补贴,为低收入居民购买医疗保险。马萨诸塞州议员表示,这一法案实施后,预计到2019年,州内现有的50万没有医保的居民,95%以上都将拥有医保。这一法案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美国没有一个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二战以后的几任总统,从杜鲁门、约翰逊到尼克松、克林顿,都曾试图建立某种全民医保体制,但都以失败告终。美国国内评论对马萨诸塞州的这一法案见仁见智,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现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医保,这一法案是解决医保问题的首次大胆尝试;反对者认为,强迫个人购买某种保险产品,违背个人选择和自由经济原则,可能导致政府权力过度扩张。记者曾经和一位在美国地方政府福利部门工作的官员交谈,连他也承认,美国的医保制度越来越差。他说,20年前,任何人看病或买医疗保险都不用花自己的钱,这20年来一项改革接着一项改革,个人的医保负担越来越重。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的雇主越来越不愿意为员工买医疗保险,自2001年以来,美国雇员承担的医保费用的份额增长惊人:家庭医保,雇员承担份额增长了58%;个人医保,雇员承担份额增长了63%。现在只有61.9%的人享有雇主提供的医保,而在1987年为71%。据估计还有46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太高带动保费暴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健康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孟英英博士长期从事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她向记者介绍了美国医保制度改革的背景。美国的医保制度建立在市场化、私有化的基础上,政府在这一体制中只是一个买家,向私有的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政府本身对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的干预能力有限。在这方面,美国与加拿大情况不同。加拿大建立了全民的福利医保体制,政府掌握巨大的市场资源,因此可以强有力地与保险公司、医院和药厂谈判,压低价格。而美国政府只掌握两个社会福利性质的医保计划,一是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照顾计划”,二是为低收入或失业人士提供的“医疗救助计划”。这两个计划涉及人数有限,限制了政府的谈判能力。同时,受政治文化影响,在美国要建立全民医保体制很难。任何一种全民医保体制都会限制个人的选择权,在美国这个崇尚个人选择的社会里,要想让部分公民牺牲一点自由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弹。要想不牺牲任何人的选择权,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目前这种市场化、私有化的机制。但这套机制现在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失灵情况,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投入的钱越来越多,收到的效果却不成正比。美国每年的医疗费用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近年来更是增长迅速。根据美国“公众福利基金会”今年3月的调查,从1993年到2003年,美国的医疗开支从9000亿美元增长到17000亿美元,人均开支从每年3354美元增长到5670美元。这两项指标在西方国家都算是高的,但医疗服务的质量却并不是最高。根据对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等六国医疗机构的综合对比,美国医疗服务的总体质量位居最后。造成这一情况的关键问题是医疗费用太高,而且连年飞涨,带动医疗保险的保费也连年暴涨。药价缺乏制约福利覆盖有限那么,政府为什么不采取行动遏制医疗费用暴涨的趋势呢?医疗费用涨价的理由是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和新药不断面世,特别是药费,增长尤为显著。美国医疗费用的价格主要是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制衡的结果,但缺少对药厂和医疗设备公司的制约。医院并没有多收钱,多收钱的是药厂和医疗设备公司。保险公司与药厂和医疗设备公司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关系,不能通过谈判压制这部分涨价的因素。而政府作为向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购买服务的买家,对药厂和医疗设备公司也没有直接干预的经济杠杆。而药厂和医疗设备公司是美国两党政治中最大的资金捐助者,拥有强大的院外活动能力,任何压制价格的举动势必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这就造成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公司出产的药,在美国卖很贵,在加拿大卖却被加拿大政府压得很低。所以有无数美国人涌到加拿大买药。费用问题之外,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孟英英博士解释说,由于美国没有全民医保,整个体系建立在市场化、私有化基础上,造成医保体系分割、无序的特点。政府和企业的福利覆盖不了所有人,相当一部分人处在三不管的尴尬中。曾在上海市卫生局工作过的孟英英博士认为,美国的医保制度走市场化道路,缺乏社会统筹,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但这种制度也有优势,即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在市场机制下互相牵制,保险公司要控制费用,同时要保证服务质量,医疗机构要争取客源,同时要提供良好服务。最理想的医保制度是市场化和社会统筹的有机结合,但这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改革各行其是难以触及根本布什总统的改革方法还是自由市场、私有化的思路。他最近提出的“个人健康账户”计划的核心是,个人将税前工资的一部分存入免税的“个人健康账户”,这一账户可以每年递转,个人用这个账户的钱支付医疗费用,同时购买一种“高抵扣”的保险计划。高抵扣”是指,只有当医疗费用达到相当高的金额时,保险公司才支付医疗费用,当然,保费会相当便宜。这一计划的好处是个人花钱看病时会更加谨慎,同时由于对所有人提供了同等的减税政策,一部分不买医疗保险的人会加入这一计划,无医保问题有望部分解决。但缺点是,它有利于年轻的、健康状况较好、收入较稳定的人群,对经常要看病的人来说,这一计划得不偿失,而低收入的人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存入“个人健康账户”。所以批评者说,这一计划造成的后果是,健康的人都加入了“个人健康账户”计划,剩下年老多病和低收入的人留在政府福利体系中,政府医疗账户的收入减少,支出却更多,福利体系的崩溃将更快。美国许多州纷纷考虑绕开联邦,单独行动。马萨诸塞州的改革方案是最早出台的一个,马里兰州等20多个州考虑立法强制大企业为员工买保险,堪萨斯、缅因、明尼苏达等州想设计一种方案让小企业为员工买保险,佛罗里达州去年开始将医疗福利变成现金发放到个人手中,南卡罗莱纳州想把“医疗补助计划”私有化。可以看出,美国目前医保改革的方向,从联邦的层次上,是进一步市场化、私有化,从地方政府的层次上,是各行其是,这势必加深美国医保体制分割化的趋势。而且所有的改革都没有触及最根本的问题,即平抑药价、控制医疗费用的问题,因此很难期望能够完全解决现存的问题。本报驻美记者徐逸鹏相关链接医保制度问题多《洛杉矶时报》4月3日刊载特别报道,举例说明了一部分美国人因为医保问题而面临的种种困境:有的人要离婚,但为了付医保费,十多年不能办离婚手续;有的人奋斗一生,从贫困阶层进入中产阶层,一场大病又跌回贫困阶层,只能靠政府的福利医保生活;有的人从墨西哥移民来美,工作了20多年,仍然付不起美国的家庭医保,只能买墨西哥的医保,看病还得回墨西哥。政府医保陷困境医疗费用增长使政府难以支持,美国政府的两个医保计划都面临财政危机。医疗照顾计划”主要针对退休人士,2019年后,“婴儿潮”出生的一批人将逐步退休,会给该计划带来很大压力。加之今年1月,布什总统作为政绩工程,推出为退休人士购买处方药保险计划。预测说,到2019年,光处方药计划一项就将耗资5580亿美元,届时,“医疗照顾计划”的账户可能破产。医疗救助计划”是针对低收入和失业人群进行医疗补助的,近3年来救助人数增加了800多万。美国财政部每年的外债,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填补该计划的缺口。此外,美国政府还要负担所有公立医院的急诊费用。美国法律规定,所有公立医院遇到急诊病人,不管病人有没有保险,甚至不管他是不是美国合法居民,必须无条件立即救治,医疗费用最后都挂在政府账单上。每年这笔开销也很厉害,几年前,美国公立医院系统不得不大幅压缩,关闭了几十家医院,裁员上万人。管理医疗计划”面对各种矛盾,美国保险业也在不断改革,但它所能做的只是与医疗机构谈判,共同降低费用。比如“管理医疗计划”,由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订立承包性质的合约,医疗机构承包一定人数的医疗服务,保险公司按人数每月支付固定费用,而不管这些人有没有看病、看多大的病。这样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也使医疗机构更注重疾病预防。这一计划现在越来越普及,但解决不了医疗费用增长的根本问题。美国医疗费用连年高涨,治病越来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