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除了中央大街以外,哈尔滨俄罗斯建筑大多分布在南岗区和松花江畔。代表建筑有黑龙江省文联、松花江畔餐厅、太阳岛餐厅。
齐晓冰2019-12-21 20:40:4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关系大了没俄罗斯人就没有现在的哈尔滨吧。
米天光2019-12-21 20:23:08
-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原名阿勒锦,清代称为哈拉宾,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它的城市建筑、商业和贸易的兴盛,却与一个多世纪之前直至20世纪上半叶,大量俄籍犹太人、波兰人与俄罗斯贵族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联。百年之后,历史为这座城市积淀下来的,是大街小巷上众多的建筑精品。拜占庭风格的“洋葱头”和“帐篷顶”,市区各种公共建筑米黄色的墙体,建筑物外墙上的浮雕装饰……在中国,没有哪一座城市能与莫斯科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处,哈尔滨也因此被世人誉为“东方莫斯科”。因为百多年前俄国铺就的中东铁路带来大量了俄国移民,而接受了四海飘雨和八面来风的洗礼,并在洗礼中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城市的别样风格。多国移民的聚集,带来了多样的文化,也造就了城市建筑的多样化。仿巴洛克建筑、仿古典主义复兴建筑等众多折中主义建筑,俄罗斯建筑,新艺术运动建筑等三大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崛起。当欧洲、俄罗斯与日本等多种文明,与中国东北边地文化的混合、交融、碰撞,历经一个世纪后,哈尔滨所收获的文化结晶与果实中,俄罗斯建筑文化始终从中呈现出一条清晰而鲜明的脉络,成为这座城市建筑的基调。百年风雨后,哈尔滨已成为现代化大都市,但城市的风貌始终未改,人们仍然可以轻易地从它身上看到莫斯科绰约的身影并感受到俄罗斯文化精华的影响。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一部分俄罗斯人背井离乡,成为哈尔滨最早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他们似乎是带着一种建设海外家乡的使命,带着冒险拓荒的成就感,来到哈尔滨。这块比西伯利亚更为遥远的土地,让这些来自俄罗斯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饱受思乡之苦。而在这里,他们只有将这块土地建设得更有家乡的味道,在城市形态上制造一种与本国相一致或类似,才能抚慰大批侨民别国生存的思乡之苦。于是“东方莫斯科”不仅仅是哈尔滨的别称,更是哈尔滨的一个注脚。宗教建筑拉开“东方莫斯科”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是从公元1898年大规模开始的。而先期开始建设的不是民宅而是大量的宗教建筑。须臾不能离开精神食粮的俄罗斯移民,首先将教堂修建到了哈尔滨。1900年,圣·尼古拉大教堂开建,教堂以俄国沙皇尼古拉的名字命名。建筑图样由彼得堡设计竞赛中选出,由俄国建筑工程师蕾特维夫主持建成。它是由原木堆积起来的典型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它正门的圣母像和正殿东方外部的壁画,是俄国画家古尔希齐文克所作,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到了1923年,原为木结构的随军教堂圣·索菲亚教堂,为适应哈尔滨东正教徒的急剧增加而重新兴建,历时9年,于1932年竣工并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是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据哈尔滨城市规划局的一份资料显示,到1922年,哈尔滨东正教教徒已达30万人。到1936年,哈尔滨的东正教教堂已达22座。教堂的建设抚慰了俄国侨民的同时,更为一座城市的建筑风格投下了美丽的倒影。教堂的建设,将哈尔滨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彻底“孤立”出来,这个城市随后的建筑形式或多或少地都在汲取着宗教建筑的优秀元素。为了把这座城市装扮得更像自己的家乡,俄罗斯侨民将许多俄罗斯的建筑符号复制到这座城市之中。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块。铺路用的方石用花岗岩雕成,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与俄罗斯阿尔巴特街的花岗石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公共建筑外的浮雕;哈尔滨米黄、灰白构成的暖色调;教堂建筑上的彩色玻璃,绿色、金色或黄色的屋顶……这种设计符号,每每透露着设计者对远在欧洲家乡的缱绻思念。也正是这份思念,成就了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名。如今,百年流过,我们仍能在哈尔滨欣赏到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运动、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巴洛克艺术、古典主义复兴时期的各种风格代表作品的建筑实体。具有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秋林公司、艾尔诺贝新艺术风格的莫斯科商场及马迭尔饭店;极具俄罗斯建筑风情的标志性建筑———原苏联领事馆、典型的俄罗斯式木结构建筑群的松花江江上俱乐部。
龙家衡2019-12-21 20:00:20
-
1、1900年,尼古拉二世发动“黄俄罗斯”计划,入侵东北,统治东北全境。大批俄国人迁入居住,在哈尔滨建造了圣尼古拉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等诸多欧洲风格的建筑,活像一个莫斯科。2、哈尔滨拥有教堂、巴洛克、新艺术运动、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复兴等11个类型,许多都带有法国折中主义风格。3、哈尔滨人民向往法国巴黎的浪漫氛围和繁华景象,不懈努力,吸收文化提升地位。4、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人逃离苏俄,一批去巴黎,一批来哈尔滨,对他们来说,哈尔滨就是“东方的巴黎”扩展资料哈尔滨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风格1、文艺复兴建筑风格中央大街57号 原为日本商人水上俊比左开办的松浦洋行。始建于1916年,1918年竣工。设计师为俄国人А.А.米亚科夫斯基。砖混结构,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富丽堂皇,以古典柱式控制立面构图,表现形体的光影变化。3、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中央大街92号 原为伊格莱维纤商店。建成于1921年,砖木结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该建筑物底层为仿石基座,采用落地窗,二、三层窗口形式复杂多样,主入口上部两侧设高大的爱奥尼柱式。檐口出挑大,立面设宽大的阳台,铁艺栏杆花饰精美。女儿墙局部高起,富有变化并与两侧形成对比。参考资料 中国网-哈尔滨中央大街:彰显城市欧陆风情。
龚家迎2019-12-21 19:41:54
-
哈尔滨靠近俄罗斯,建筑风格气候都都俄罗斯相近,老毛子看了当然会亲切点,就象中国人看国外的唐人街一样,有种家的感觉,自然会更有好感。
赵颖芬2019-12-21 19:17:58
相关问答
人多来凑热闹.英俄矛盾分为几阶段:第一阶段:彼得大帝至拿破伦前后的"资本主义大发展阶段",英俄的甜蜜时期,甚至彼得大帝曾经偷偷访问过英国.第二阶段:拿破伦至德法战争的"由英国主导的欧洲均势阶段",当时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只有两个国家配称的上是霸权帝国,俄国向欧洲,亚洲,美洲的英国势力范围进行全面冲击,欧洲巴尔干,亚洲伊朗,克里木,中国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朝鲜,日本及北美洲,但日不落取得了绝大多数的胜利第三阶段:德法战争至二战的"德国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的阶段",德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也曾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最终却两次险些成为世界的统治者,他们与世界为敌但虽败由荣耀,我们拥有的数百倍之多的领土却....没什么好说的,在利益面前英俄被迫连手.第四阶段1:二战至今的"美利坚主义和全球化浪潮",美俄争霸,老迈的英国要想保住财产只能投靠一个强盗,因美国抢的少而投靠了美国自然就不能在让俄国抢走其他的财产了.第四阶段2:真正全球化浪潮,一是俄国的实力的恢复削弱了英国在欧盟尤其是在东欧的影响力,二是美国指使,英美关系不在废话,三是俄罗斯富豪在英国有很巨大的投资,偏偏这些富豪都是"叶里青"时代寡头,在普京时代纷纷受到迫害,自然在不会让俄罗斯好过.看他们的资料都是无用,国家和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过节",如果是80后大都会知道中国和日本有过一段多么甜蜜美好时期,现在可又成仇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