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想清楚了再决定:留学的得与失在我决定出国的时候,我抱着这样两个念头:第一个念头是,我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至少让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变得不那么狭隘;第二个念头是,我想要学习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和知识。无论是哪个念头,都需要我凭自己的勇气去探索。探索的第一步,是尽力和厉害的导师联系。我发邮件给那些我感兴趣的教授,其中一个教授正在做「智能交易」方面的研究。他很快回复了我的邮件,并且约好了周五去他办公室聊聊。我准备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便兴奋又忐忑地去了他的办公室。他针对我问的问题做了解答,并且强烈建议我去修machinelearning的课程,他认为这对我会很有帮助。后来,在留学的时间里,我也认识到许多不同的人,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研究方向,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做「如何自动生成音乐」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位朋友在做「从财政制度出发量化历史」的研究,还有一位商科的同学研究的问题也相当有趣,是「私人化营销服务」,正在构思能否自动识别一些客户的偏好和喜爱,在产品中加入特别定制的小惊喜,让客户更有品牌归属感。这些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就算同样是泛金融或者商科专业,只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太多有趣的未知。对于职业和各式各样的选择,我也有了更大的宽容度,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把眼光单一地放在课程成绩、实习经历这些量化的指标上。还有许多软实力,例如长远的打算、对自我的判断、永不止息的好奇心……因此,留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自我蜕变的契机。在一个新的环境,体会更加多元化的生活,你或许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自我。如果你打算和我一样,申请美国商科方面的留学或者工作,纽约一定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在纽约曼哈顿,成百上千的跨国企业总部汇聚于此;这里有百老汇,上演的剧目被当作是美国戏剧艺术的荟萃;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金融从业人员视为殿堂的华尔街坐落于其中;至于曼哈顿的唐人街,则是北美聚集度最高的华人区。一位在纽约已经工作很多年的叔叔告诉我,这些年的一个转变是,他在中央公园跑步时能见到的华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像老一辈的华侨那样不善社交,在跑步时碰见常常主动打招呼;他们更乐于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接触完全不同的文化。这些人远渡重洋来到纽约,有的是为了求学,有的是为了工作,有的是为了移民,总之,他们都渐渐融入这座对于他们来讲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留学」绝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对于二十年前的人来讲,留学可能代表着叩开一个全新且未知的世界大门,远渡重洋,和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但对于我们而言,这样的仪式感是毫无必要的——一张机票就可以立刻重新飞回家里,中国城里总能找到自己熟悉的美食,身边也有许多同学作为陪伴。说到底,留学变成了人生的一个阶段性选择。但做好这个选择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需要认真考虑留学成本和收益,也需要洞察商科专业的前景、学术发展和求职道路;最好还能够从学长学姐的经验那里学到对你有帮助的知识。在这一部分里,我就将结合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经验,跟你谈一谈留学这件事。留学对很多人来说,因为没有真实经历,所以并不甚了解。他们的大部分信息都来自道听途说。加之大多数留学机构从业人员也只是常年待在国内的「信息二道贩子」,因此,即使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关于留学申请的各类事宜,很多中介仍然在凭借一些老掉牙的信息赚取信息差额。缺少亲身经历和有效信息,有些同学会对留学给自己或家庭带来的经济成本感到恐惧,从一开始就否定留学这条道路,最后错失极佳的留学机会;有的同学则是盲目跟从留学咨询的建议,或者遵循「我的朋友去留学我也要留学」的原则,没有认真核算留学的成本和收益,在心中过分地「神化」留学带来的好处,以至于盲目地去留学,最后也是得不偿失的。核算成本收益也是金融中十分常用的评估方法。如果你选择商科留学或者工作,无论你以后是去做战略咨询,还是去做交易,或者在机构中担任金融分析师,抑或在后台做风控,只要有一个新项目,你的老板多半都会让你给出预测的成本和收益,并和实际的相比对,并据此分析这个项目的价值。
龚小雷2019-12-21 23:38:1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不同的专业申请,要求是不一样的。不清楚你的具体情况。你可以用这个留学定位系统,看一下申请成功的同学,他们的具体语言成绩,就知道需要多少分了,输入你的GPA,专业,意向国家,语言成绩,学校背景等,就可以看到了。如果没有可以少输入几项,。
赖鹏彬2019-12-21 23:57:47
-
选校或者选专业定位可以参考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602910/输入GPA、专业等信息,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查询,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龙小语2019-12-21 23:04:40
-
基本上,国内对大数据人才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所谓消费金融,p2p行业对于这方面的人才尤其需要。由于,这些公司需要控制借贷风险,再加上火的不能再火的大数据概念,是家所谓Fintech公司都要提自己的大数据手段。说的也非常的动人,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风险信息,识别欺诈风险。但在国内大数据就业中,吹牛逼的真心不在少数,找类似Fintech这样的公司,尤其是比较小的公司,要多长个心眼,别看JD上写的多让人心动。但就是这些公司尤其需求大,所以要挑挑仔细了。回来就业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正儿八经的IT行业,有外资的,也有民营的,但感觉略微偏底层一点,需要数据库经验丰富,会撸C,会Java,会SQL,知道Hadoop怎么弄。还有一个方向是商务信息咨询公司,类似Merkle美库尔这样的外企,也有类似的民企。不需要去接触特别底层的数据结构,利用SAS,R等软件对一些商业信息做数据分析,一般都是做精准营销的,这就是BusinessAnalyst。还要有很好的presentation能力和沟通能力。但这些公司感觉招聘信息不是特别多,要多多留意。Datamining其实是有别于BusinessAnalyst的。前者需要更多统计知识,数学知识,并且撸代码能力也要更强一些。国内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的行业类似大的保险公司银行,和一些IT行业如BAT三家都是需要的。
籍宝霞2019-12-21 23:00:55
-
您的不要误导啊,我是读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留学生,国外用的大数据真要好好学的话只能买好的台式机,手提一定是macbookpro,手提是上课用,而且基础课和其他选课都需要,特别是编程方向,除非是顶顶顶顶级手提,不然你跑给我看看,随便就能爆你内存。真要跑好大数据的东西,内存没有32g以上免谈,8g就带不动,16g叫能用。学校机器全是32g以上的台式,跑个小搜索就要10分钟以上。
齐晓春2019-12-21 2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