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的补贴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车建卫 2019-12-21 18:12:00

推荐回答

可以,政府是鼓励社会各阶层投入到防沙治沙当中,只要纳入到国家总的治理计划当中,都可以享受同等的补贴政策。优惠政策:政府会对沙化土地的治理实行一些土地优惠政策。如对国有的荒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使用70年,同时减免一定税收。政府对已经防沙治沙的林子还会实行收购政策和更加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如果营造的是生态公益林,政府可以给予相应补助。一个是按照每亩计算的补贴,每年5元钱的生态效益补偿金;二是推出目前政府正在试点的收购方式,不想自己经营的可以对政府试点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收购。各地也会结合中央这些政策,制定相应地方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注入防沙治沙工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仍有27%的国土面积属于荒漠化地区,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元,全国有近亿人口常年受荒漠化影响,谈起沙尘暴人人色变。在沙漠化治理过程中,让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治理荒漠化仅靠政府、民众的呼吁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有一个激励的政策和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去从事这项利民、利己的事业。
连俊宏2019-12-21 18:38:5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开放以来,国家扶持鼓励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收汇补贴,出口产品供小于求。经过10年时间,国内生产能力提高,逐渐有竞争力,于是退税率根据商品不同,逐年下调,主要减低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的退税。到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产品优势逐渐下降。
    黄盛怒2019-12-21 18:21:45

相关问答

 一、吸引注意力作用广告设计界一直遵循一条众所周知原理,那就是广告设计要能吸引人的注意、引起人的兴趣、让人产生欲望基础行动。吸引注意力是实现广告功能的第一步。那广告靠什么吸引人的眼球呢,毫无疑问,色彩是引起注意的很重要的元素。困为,受观在第一眼看见物体时所注意和感觉到的就是色彩,同时色彩的刺激强度属性也决定了人们是否能够注意到广告,是否被它所吸引。人在色彩的刺激中感受着色彩,而色彩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无穷无尽,那么色彩给人的感受同样也会无穷无尽。因此,要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对广告的商品形成美的印象,色彩的运用是最重要的、最快捷的途径。一般来说,色彩的视敏度越高,越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其次,广告商品的背景色与图形色的差距越大,即色彩明度对比和色相对比越强烈,对受众形成的视觉冲击力就越大,就越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所以,也可以说色彩是诉讼消费者感官的第一视觉语言。二、色彩的信息传播作用符号是利用一定的媒体来代表或指称某一事物的东西,指那些有形的事物,能带给人明确的意义,如文字、图形、音符、数字等。其实,色彩对于广告设计来说,在一定程序上具有符号的功能。色彩所展示的人文性特征和视觉质感,为现代人提供了准确快速捕捉和理解的视觉语言信息。色彩不仅在画面中有均衡构图的作用,还传达着不同的色彩语言,释放着不同的色彩情感,从而使观看者与画面进行良好的沟通,起着传情达意的交流作用。比如,鲜艳亮丽的色彩有助于广告作品发挥增大注意力价值,彩色远比黑白更刺激视觉神经,从而使彩色广告作品吸引力大大增加,给人留下愉悦的第一印象。彩色画面比黑白画面更能逼真的再现商品的真实感,还原产品的本来面目。广告通过画面所反映产品的质量感、重量感或服务内容,其真实感比黑白更具说服力,更能发挥广告形象的感染力。三、色彩的感知作用色彩是有情感属性的。科学表明,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会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往往能巧妙的运用色彩情感,充分发挥色彩的作用,引起消费者的情感联想,吸引其兴趣,加深消费者对广告产品的记忆,让人产生购买欲望并最终购买。而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是色彩的冷暖感、轻重感和空间感。色彩的冷暖感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由于联想而形成的。通常红、橙、黄色常使人联想起东方旭日和燃烧的火焰,因此有温暖的感觉,所以称为“暖色”;蓝色常使人联想起高空的蓝天、阴影处的冰雪,因此有寒冷的感觉,所以称为“冷色”;绿、紫等色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暖,故称为“中性色”。例如,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饮料――百事可乐就用“蓝”色做为其主色调,让人联想到大海、冰山。给你清爽、轻松的感觉。物体表面的色彩不同,看上去也有轻重不同的感觉,这种与实际重量不相符的视觉效果,称之为色彩的轻重感。我们通常认为以下的色彩为轻感色,如白、浅绿、浅蓝、浅黄色等;让人感觉比实际更重的色彩被称之为重感色,如藏蓝、黑、棕黑、深红、土黄色等。如设计男性使用的产品广告时就可以使用重色,而女性广告产品使用轻色。另外,还可以把原有物体的轻重感觉加以转换,而使色彩的轻重感成为广告创意的素材。色彩的空间感指的是,色彩可以让人感觉到扩张或收容、进或退的动感。比如,我们一般认为浅色、亮色和暖色有扩张的感觉,而暗色、冷色就有收缩的感觉。而互补色具有较强的色彩进退感,如红和绿就会感觉红进绿退,还有黄进紫退,白进黑退等等,另外亮暗色、高纯度与低纯度、有色彩和无色彩、暖色和冷色之间则是前者进后者退的感觉。在广告设计中可以运用这些空间的感觉,如招贴、报纸、路牌等广告的环境比较差时,利用色彩的进退感能够让广告突显出来,利用色彩的空间感觉来加强广告的注目率,使广告能够在感觉上逼近受众。四、色彩的消费导向作用广告最终是为产品销售服务的。我们往往利用广告中的一此色彩来激发消费者的心理反应,使其产生购买欲望,最终形成实际的消费行为。比如,在中国,红色往往代表着喜庆、喜事、过节、开心,所以红色在中国运用的非常多。如,在我们饮料广告中,就有可口可乐、王老吉、加多宝等等,都运用了“红”色元素,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引起消费者的联系,使其成为办喜事、过节等开心时候的消费口。当然,有效的运用色彩,还非常有助于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为企业产口的形象注入活力。据国际有关组织调查表明:在不加成本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颜色的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可见色彩具有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功效。在王老吉与加多宝,对于“红罐”的争议,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了这点。总之,广告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让消费者感觉好,产生购买欲望、达成销售的目的。色彩是广告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块,也往往是给受重的第一感觉。其在广告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商业模式缺乏创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处于对传统商业模式和国外经营模式的抄袭、模仿的水平上,很少有结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模式。从理论上讲,与传统商务对比,电子商务具有很多优越性。但由于各种原因,网站的爆炸式增长与网站的“烧钱式”亏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据有关人士分析,电子商务理论上可以节省76.59%的交易费用,但实际上在中国只节省了11.61%的交易费用。在近几年的电子商务热中,我国出现了不少电子商务网站,但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走的是“大肆炒作、吸引公众、争取广告、上市圈钱”这样一条路子,由于网上交易量太少,其收入不足以维持日常的运转,大多数网站不得不依靠外来资金的不断投入,因此,2000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迅速下降的影响下,我国不少互联网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裁员、倒闭接踵而至。在深刻的教训面前,网络公司要重新考虑自身定位,回归到“以利润为中心”的轨道上。2企业信息化水平很低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信息化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企业信息化落后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主体,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的信息化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已经上网的企业不到企业总数的1%,在15000家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大约有70%左右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大约有20%的企业只有少量的计算机。目前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的1000万家左右中小企业中,只有大约百分之几的企业拥有一定的现代化信息手段。3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形成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的信用对于一个企业的作用是无庸讳言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群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额外收益。但是在我国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企业不讲信用比讲信用经常获利更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很不健全,信用心理不健康。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在网上交易中,如何保护企业的商务秘密?如何确定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和可靠性?如何保证交易达成后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修改性?如何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网上交易发生纠纷怎么办?如何取得满意的售后服务?等。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和热情。4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匮乏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资源尚显不足。电子商务是信息化与传统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这样的复合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最关键因素。虽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始专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目前而言,具有创新思维的电子商务理论、规划与管理的人才奇缺,人才匮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难题。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律等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实际上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目前社会上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在教学过程中“重电子轻商务”或者“重商务轻电子”。即使能够两头兼顾,也多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拼凑组合,没有按照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实际需求来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以这样的电子商务的教学水平,要培养一批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有金融、商贸、物流等知识的跨领域的专门人才、复合人才,存在很大难度。另外,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教育和培训还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范。5电子商务政策法规很不健全在宏观层面上,政策法规不健全、标准不统一以及商务实践的盲目性等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和实施战略。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参加交易的双方,而且涉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工商管理、海关、保险、税收、银行等部门。这就需要有统一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以及强有力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协调机构。现行管理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集中表现为条块分割、设置不合理、协调不够、办事效率低下、对新经济适应性较差。虽然,近年来中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政策法规,但总体来看,还是很不健全的,目前针对电子商务的专门立法还是空缺,尤其是在跨国家、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国家计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政府部门均出台了有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报告,但由于侧重点不同且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显得政出多门,难以落实。6电子商务支撑体系还不完善。
理性看待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服务的现状我国的银行业在推动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银行业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质疑和问题也亟待澄清和明晰。1.从不完备市场正确看待“垄断论”随着近几年银行整体业绩显著提高,一部分社会观点认为银行的垄断力量、高利差及其他高服务费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首先,针对社会各界关于银行垄断地位的讨论,笔者认为,我国银行业不存在垄断,但确实存在着卖方的优势地位。从经济学角度看,垄断分为自然垄断、行政垄断和经济垄断。银行业与自然资源无关,因此不存在自然垄断;银行业在我国不属于行政领域,因此不存在行政垄断;而对于经济垄断,也没有一家银行的行为符合我国《反垄断法》中“一个企业一种产品在市场占有率达到50%”的垄断行为的定义。因此,我国银行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垄断。但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作为存贷款的金融替代品还很少,规模也很小,我国银行业存在着显著的卖方优势地位。即便银行业不存在垄断,卖方优势意味着市场的不成熟,这使得银行业的结构更加趋近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完全竞争的特点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服务、品牌效应等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方式无论对消费者或是整体银行业结构的稳定都是有好处的。其次,针对饱受批评的高利差及其他高服务费,这些表面现象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从央行规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变动额来看,近几年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利差并未扩大,而是有所减小;从有效存款利率来看,近年来通过理财产品的竞争,有效存款利率是上升的。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没有一家银行具备靠利差维持运营的条件,其他服务收费也是建立在为客户和实体经济提供优良服务基础上的合理商业行为。因此,我国银行业没有从垄断或定价的方面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2.服务基层能力不足尽管如上文所述,我国银行业没有从垄断或定价的方面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它仍然面临着其他方面的不足,导致我国实体经济无法以最大速度发展。一般的观点认为,当今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脱节是由大量投机交易和资产价格泡沫导致。但需要澄清的是,这些因素应归根于游离于资本市场的民间资本,而不是以信贷市场为主的各大商业银行。另外,由于我国经济过分依赖于出口和投资,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过小,因此实体经济不振也不能归因于银行。我国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时面临的真正问题应该是:对基层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服务不到位,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这一困难来源于风险方面的问题和结构性方面的问题。首先,从风险的角度看,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存在风险防范的约束和利润的约束,资金很容易投入到大的企业和大的行业中;中小企业风险大,业务成本高,获得资金的难度自然会很大。这是很正常的,是由市场经济本身所决定的。在现实中,许多容易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资金,许多迫切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也并不是将资金全部用来发展生产和经营,很大一部分用于偿还其债务,使它脆弱的资金链不至于断裂。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特别是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其次,从结构性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分为三点:第一是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我国的直接融资方式并未完全发展,在资本市场中缺乏对信贷市场的结构性替代,导致各大银行受到的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竞争压力不够。而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大企业更多利用发债等方式在资本市场上融资,这使得银行被迫向中小企业贷款助其融资。这方面的问题同样也导致了信贷市场上价格机制不完善,民间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严重脱节,最终使得即便已经成型了的中小企业资金链也十分脆弱。第二是银行产品结构方面的问题——缺乏对信贷产品的替代产品,使得贷款融资方式单一,无形中缩小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道路。第三是银行组织体系结构方面的问题——缺乏对基层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技术,导致各大银行还未找到服务中小企业的较好模式。提高银行对实体经济服务的对策针对上文所述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面临的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从金融机构建设、资本市场辅助和政府政策辅助等多个方面来探讨缓解对策。1.形成具有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许多国际上成功经营小企业业务的大银行都是从基层业务做起,有一套完整的包括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估等方面的技术。然而,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大多是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发展起来的,大企业信贷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技术不完全一样,需要有学习的过程。各大银行的层级过多,以至于目前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时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因此,对于基层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银行应增加供给,增设一些小型的、社区型的金融机构以及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增加竞争性的供给。另外,准入制度要做适当的调整,让民间金融机构正规化、合法化,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金融结构,使小的金融机构、社区的、农民的金融机构有较好的发展,让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由于民间金融机构对当地的或者特定产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容易判断真实的资金需求,借贷风险也会显著减小。同时,不要引导和鼓励小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以免脱离其原有功能。应引导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区域化或产业化的利益共同体。以此形成大银行、中银行、小银行,甚至微型银行这样一个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根本路径,为实体经济寻路。2.创新银行替代产品和担保方式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银行产品层出不穷,但其适用对象大多只针对投资者。适用于中小企业或社区、农民的融资方式却仅限于几种信贷产品,这无疑缩小了基层服务的覆盖面。为了拓宽中小融资者的融资方式,银行业应进行可行的、有针对性的银行产品创新,如中间业务产品等。在此之上,还应扩大各创新品种的规模。其次,由于单一的担保方式同样限制了许多有潜力的融资者,银行业还需要在创新担保方式上加大力度。例如,银行可以大力推广应收账款、专利等动产作为担保,盘活目前的自由资产及探索采矿权、门票收费权、海洋使用权等权益担保,以减少企业的担保费用。3.寻求并创新资本市场的信贷替代品在我国整体金融市场中,作为存贷款的金融替代品还很少,规模也还太小,这就是上文所说的结构性问题。因此,不只应该在银行内部创新银行产品,还应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可行的金融创新,有效地发展存贷款金融替代品,不仅存贷款金融替代品的品种要增加,而且规模还要足够大。例如大幅度推进资产证券化,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在市场上,一种产品的定价不仅仅是由买方和卖方决定的,还应和这种产品的替代品有一定的关系。拓宽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方式,有益于扩大银行的竞争压力,减小市场的不完备程度,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此提高我国全面的金融市场化程度。当然,为了使银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以上方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赋予银行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加强对民间资金的管控和引导,以及对整体金融市场的监管。同时我们应该注意,金融改革的过程应与国家整体的宏观情势相匹配,不但要与实体经济实现良性互动,牢牢把握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为实体经济提供针对性强、持续性好、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务。而且要提高金融服务的匹配度和适应性,创新服务机制和提高服务效率,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着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我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由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发展内需,加大消费和投资力度拉动。因此,金融业也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调节金融配置,特别是对产能过剩的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调整过剩的产能。此外,银行业应利用极为庞大的客户群和营销网络对创新企业的项目进行筛选,使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动力相适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金融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正是当前中央所提倡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期三度提及要“激活货币信贷存量”,彰显出停止扩张性政策、让金融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