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欧洲消费和在中国消费哪个更合算跟汇率有关系吧?

龙建勋 2019-12-21 18:12:00

推荐回答

两者区别如下:1、卡号不同:银联信用卡号码开头为62,VISA信用卡号码开头为。2、标识不同:银联信用卡高于银联标识,VISA卡表面为VISA标识。3、使用方法不同:至于使用方式,中国基本没有区别,但如果是持有VISA的证券卡,如国内使用的长城国际卡银行,还是比较麻烦的。VISA在国外的报道远远大于银联,认证过程也非常高,但银联也可以在很多国家使用。4、在国外使用,可以要求通过银联通道,还是Visa/Master通道。走银联通道,按银联的汇率当天的汇率可以或谷歌“银联汇率”查询到直接兑换成外币,没有手续费。走Visa/Master通道按它们的汇率兑换成当地货币,如果货币非美元的话收取1.5%左右的货币兑换手续费。扩展资料:信用卡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2019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信用卡标准英文名为CreditCard-信用卡。
黄真嘉2019-12-21 18:21:4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工行visa双币或多币信用卡可在境外带有visa标识的特约商户刷卡消费,在对应账户币种国家消费没有手续费,如果您在非账户指定币种国家交易,根据国际组织规定,将按照信用卡品牌收取货币兑换费,具体如下:Visa卡1%,环球旅行卡等部分特殊卡片免收货币兑换费。编辑于 2019-07-26工银信用卡官方网站ETC优惠活动理财试算外汇行情在线客服。
    边可斌2019-12-21 19:12:33
  • 如果你消费时使用的是单币种银联信用卡,直接是人民币入账的话,就按你刷卡当时的动态汇率DCC转化成人民币入账,还款的时候只需要还入账单上显示的相应的人民币金额即可;如果消费时使用的是双币种信用卡路径,那么就是美元入账,还款的时候需要持卡人向发卡行购汇进行还款,所使用的汇率是还款当天,发卡行的美元卖出价,这个卖出价一般是每天早上10点更新一次的。也就是说,你在最后还款日前可以根据每天的汇率,选择最低的汇率日进行还款。扩展资料:双币卡双币卡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的一种银行卡,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出国旅游和购物成为了很平常的事情,因此就形成了人们对于以外币结算的银行卡的广泛性需求。因此,国内的很多银行,相继与VISA等国际银行卡组织合作,推出了具有人民币和美元结算功能的银行卡,在国内通过银联可以实现人民币结算,出国后可以在支持VISA或者MasterCard的商户和银行取款机消费和取现,并且以美元结算。双币卡在货币兑换费/在目前外汇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双币卡给人们出境旅游的消费结算带来了便利。在一定金额内让人民币与外币可以自由兑换。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国内发行的双币卡有95%只在国内使用,外币账户交易不超过5%/货币兑换费,多数双币卡的外币账户都处于闲置状态,境外卡组织的渠道在被白白占用。双币卡。
    黄真浩2019-12-21 18:55:16
  • 欧洲国家现在多数采用统一货币欧元:105.97。
    边凌飞2019-12-21 18:38:47

相关问答

中国作为一个几乎和整个欧洲一样大的大国,自秦朝统一后,历代基本保持了政治统一和文明的延续性,这与欧洲自罗马帝国以后分崩离析的政治局面大异其趣,即使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未能强行统一欧洲。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现代欧洲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它们都起源于许多封建国家,国际秩序都是频繁战争推动的动态平衡,也都经历了封建制的垮台和官僚科层制的形成,但欧洲最终形成多国平衡的局面,中国却走向了统一。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历史上春秋战国和近代欧洲纷扰乱世的外表之下掩盖着深刻的变化:所有国家都在竭力效仿邻国取得的成功,进行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以求避免灭国的命运。这种变革的逻辑要求导致了中国和欧洲某些相似的历史演进路径:比如界定领土主权、边界日趋固定、中央任命的官员逐渐取代地方世袭贵族统治……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实践甚至要远远领先于欧洲。例如普鲁士德国的文官考试、统一税制和定期人口普查等行政实践在欧洲非常罕见,但在中国却早已司空见惯——欧洲第一次文官考试的笔试于1693年在柏林进行,而且“这一灵感来自中国”。秦朝一系列举措为以后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统一的基本模式,但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事实上对秦朝政治及其失败统治的反思一直是中国历代政治家和儒家学者不断挖掘的课题。秦朝过于强大的国家力量摧毁了家庭和社会纽带,完全控制了社会,导致了社会结构的相对荒芜,压抑了民间的创造性力量,而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无需再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统治者为取得民众合作而作出让步。欧洲历史走向与中国春秋战国的反差有着极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所不幸忽略的:即英国,几乎总是会在支配欧洲大陆后考虑入侵英国。英国的这一作用不容小觑,也保证了它自1066年之后再未遭到过成功的入侵。中国历史上从没出现过这样一支平衡性的外部力量。不过在强调理解中国模式的同时,许田波也许又走得有点过头了:她以一种现代观念去回顾和理解某些中国史上的现象和思想轨迹。例如她将春秋战国视为中国的“启蒙时代”,认为孟子和慎到的“天命学说”是坚持“人民具有最终的主权,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创造性误读”。这又启迪我们另外一个思路:要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差异,仅仅比较其政治和国家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文明本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