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

黄煜猷 2019-12-21 18:08:00

推荐回答

中国目前有2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分别是莫言和屠呦呦。莫言是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是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2019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齐晓平2019-12-21 18:21: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中国有九位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李政道、杨振宁: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还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理论学、量子色动力学。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改进了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交叉分子束方法,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发现并解释电子量子流体,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因此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获物理学奖。钱永健:1952年生于纽约,美籍华人,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1968年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2019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高锟:2019年获得诺贝尔无论物理学奖。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带来了一场通讯业的革命。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201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屠呦呦: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发明了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在上述获奖者中,许多获奖者都是华人身份,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中国国籍。获。
    龚崇权2019-12-21 18:54:50
  • 截止2019年,中国共有十二位华人获得者。其中有五位是中国国籍。1、屠呦呦: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2019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2、莫言: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3、高锟: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颁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4、钱永健:钱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201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5、高行健: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6、崔琦: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7、朱棣文: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李远哲: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1986年,李远哲和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9、丁肇中: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0、杨振宁: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11、李政道: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2、赛珍珠:赛珍珠,1892年6月26日在弗吉尼亚州西部,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母来到中国。先后在镇江、宿州、南京、庐山等地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了18年,她在镇江经历了她人生的早期岁月,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也是目前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诺贝尔奖。
    齐显民2019-12-21 18:38:17

相关问答

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请阅读下文,便可清楚.我们的诺贝尔情结....沈冰:然而为什么从诺贝尔奖设立到现在这么多年,本土中国人一直都没有拿到这个奖?杨建业:老得不到这个奖,咱们讲物理家,因为我是搞物理的,物理我比较熟悉,物体学要想得一个奖,投入非常大,尤其现在他研究基本粒子,研究超导,比如说研究宇宙学,那个投资非常非常大,中国要做这个事情的经济实力还是不太够。沈冰:我们的经济实力上还是弱一些。杨建业:经济实力目的还不是那么强大,而且诺贝尔奖至少是科学奖,因为诺贝尔的遗嘱就是最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什么叫最重要的?那就是基础性的,基础性的东西,他能够一搞十几年、20年、30年没有成效,这和我们目前我们国家投资的倾向和热情的程度可能有问题。你研究个30年得不出成就出来,咱们国家目前经济上大概也不太容易。沈冰:为什么我们始终没有走向科学革命?林毅夫:我们为什么没有走向科学革命,因为你要是没有科学革命就不可能后来的工业革命,但是为什么不走向科学革命呢?我们今天的原始科学又跟西方比较起来也不落后,而且有很多很辉煌的地方,我个人的看法是说,可控制实验跟数学是后天学习的能力,然后会有意愿去学这个,然后来追求对自然界认识的人是一般是对自然很好奇的人,通常这个很好奇心的人跟很聪明的人是高度重合的,我个人的看法是说,在中国在前现代社会里面,或者说15世纪、16世纪以前,当西方还没工业革命,还没有科学革命之前,我们中国有很多好奇的人,西方有很多好奇的人,他们都靠经验而对自然提出一些假说,中国也靠经验来对自然提出假说,所以中国不落后,而且中国人多,中国好奇的人多,中国天才多,所以中国在自然界上的发现也很多。但是当西方他们好奇的人不断想,我要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我的好奇,后来他们偶然发现了,用数学跟可控制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是中国这些好奇人跟聪明的人基本上不具备把数学跟可控制实验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可能性,为什么呢?因为好奇是天生的,数学跟可控制实验是后天学习的,但是在中国这个地方,有科举制度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当时我们讲说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中自有颜如玉,而且当时的这种科举制度提供给一般人,也可以进入到统治阶层的机会,而且当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后读了书以后可以做官,是当时整个社会里面激励机制里面当中最高的激励机制,就导致了这些聪明的人、好奇的人都去读四书五经都去当官了,他不学数学,他不学控制实验,他就不可能。沈冰:社会的激励机制的问题。林毅夫:激励机制导致我们不可能有科学革命,不可能有科学革命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业革命,等到他们有工业革命,他们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加速了以后我们就落后了。沈冰:我们现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比解放前好很多,我们又奋斗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差一点?林毅夫:我想比解放前确实增加了很多,但是比国外还是少。杨建业:对,当然我们增加了很多,但是实际上数目还是很不够的,而且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很大的精力来去做这个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是花很多的钱,做了十几年也不知道有没有结果的东西,而且我们的行政领导要容许别人做,这个有时候我们行政领导他的政绩和我们科学家的要求不是很一致。林毅夫:我觉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现在重要的就是怎样让国家赶快强盛起来,经济发展起来,在这种状况之下,我觉得就是说难免在这种很基础的对直接生产不起直接作用的,这方面的投入会少一点,但是我想中国有句话,欲速则不达,如果说现在过多地要投入基础研究,而忽视了我们在技术的引进跟学习跟转化,那就妨碍了我们经济的发展,我觉得这个要取得平衡。沈冰:我们现在自然科学方面得不到诺贝尔奖仅仅是因为钱不够,经费投入得不够吗?杨建业:当然不这样的,像我们今年得诺贝尔奖的那三位科学家,我看他没花什么钱,他是做理论研究的,他不需要花什么钱。但需要大量时间,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这么花下去。比如像今年得诺贝尔奖也是夸克,他得夸克的原因是1973年发表一篇文章,多少年,30年前,197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夸克的性质符合杨振宁先生的规范场论。30年以后,他觉得这个的确是对的,所以才得了诺贝尔奖。杨建业:这个就牵扯到我们大学或者是科研机关的激励的机制。沈冰:在西方很多得诺贝尔奖的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林毅夫:在经济学确实更是这样,前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底格里次,到国内来做演讲,那个演讲我介绍他,我就开了一个玩笑,因为他是非常有名,我在芝加哥大学读书,那是80年代的时候。可是从80年代中一直就认为他可能拿诺贝尔奖,所以90年代的时候,我在美国华盛顿有一次碰到他,他当时是驻美国白宫总统经济委员会的顾问之一,我就说,80年代就一直读你的文章,老是认为你拿诺贝尔奖,为什么你到现在90年代还不拿诺贝尔奖。他跟我讲,你知道拿诺贝尔奖是什么条件,等到你的理论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你才能拿诺贝尔奖。所以今年我见到他的时候我就说,那你现在拿诺贝尔奖了,你是不是认为你的理论被认为是错误的。杨建业:这种寂寞,越是伟大的科学家他越孤独,因为他做这个工作太重要了。虽然至今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还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多年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然而,在这种情结的背后,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们要想获得诺贝尔奖,到底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为此还要付出怎样的努力呢?沈冰:诺贝尔奖评审的制度对我们有影响吗?林毅夫:这1500委员当中,大概有一半的人自己是提自己的。另外一半的人就会投其他人,但投了这个票非常分散,得票最多我了解也就是20几票。1500人得票最多的就是20几票。诺贝尔经济评审委员会就从这些得奖比较多的前五名,这个委员会再去调查,再去研究、讨论,说他们的贡献是什么,我们今年决定给哪个方面的人得奖。你这样的话就是说,你要得诺贝尔奖,我觉得是这样,比如我们中国籍的经济学家,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人必须有相当多的人,进入到这1500个人的行列里边,所以我想至少是一代人的工夫,我们必须有一代人的工夫让我们在全世界数得上名的经济,1500名的经济学家当中可能有一百位、两百位以上,这一百位、两百位以上是比较共同的有某个学校,或是某个地方出来,这些学校出来的这些学生对他自己老师的工作是比较赞成的,那这样的话才有办法真正产生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来自于华裔。沈冰:那在物理学领域呢?杨建业:刚才林教授讲了,他们是1500人,据我所知道,物理学有两千人左右,两千人左右来选,这个两千人里头有多少人知道中国的事情,很悬,很少很少。所以你要说我们估计什么得奖,当然本身也没有多大意思。就是你要估计的话,我也同意林先生说的,起码得20年以后,这样,因为现在我们有很多留学生在国外工作,在慢慢慢慢中国的交流比较多,中国做的工作也慢慢开始有钱了,他做的工作慢慢开始重要了,在国际上就会知道你,起码两千人有相当四分之一的人知道你这个事儿做得还可以。所以你现在要求我们很快地几年之内得诺贝尔奖,我想那个不现实,而且好像我们的经济力量还不太可能。沈冰:大家对诺贝尔奖总有一种说不清的情结,拿不到但还老惦着它,我们为什么这么看重诺贝尔奖?林毅夫:我想这个也是一件好事吧。因为当时的时候要设立诺贝尔奖,一方面是对有成就的人的一个承认,二方面对希望有成就的人的一种激励。杨教授:刚才林教授说得很清楚,他说的是经济问题,因为诺贝尔奖跟经济发展是很有关系的,比如为什么我们最近四五年,我们中国特别地关心这个诺贝尔奖,这个情结好像现在特别地膨胀、热烈,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了,我们觉得我们有资格来争了,以前为什么不问这个问题,文化大革命谁也没问这个问题,抗战的时候谁也没问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太不怎么样了,你没有争的可能性,现在大家有这个热烈的愿望,那就说我们有希望。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经济起来了,经济起来,这个投资就多了。沈冰: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您打算请1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中国,现在已经来了六位,为什么您自己对诺贝尔奖这么有感觉?林毅夫:我们那个题目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所以我们希望就是说把现在拿诺贝尔奖的这些经济学家请来现身说法,让我们年轻的学生知道,拿诺贝尔奖也不是那么难,你看站在台上的人他能讲的我们不也都是能讲吗?他的贡献是有的,我们能做贡献的机会也是很多的,我想主要这样子。杨建业:我想林先生这个做法非常非常重要。把这些诺贝尔科学家,像林先生把他请过来,让大家看一看,也就那么回事。沈冰:林教授把这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请来,目的是不是让学生在大学就有诺贝尔奖的梦想?林毅夫:是一个激励。孟子里面有一句话,此一人彼一人也,有为则亦若是,他们也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研究美国问题,现在美国很大,所以他们研究美国问题,可以拿诺贝尔奖,将来我们研究中国问题,当中国很强盛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拿诺贝尔奖。杨建%D。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弊端,任何教育体制都有弊端,西方的教育缺乏基本功,我们的教育缺乏意识。可是这俩个中人都需要,有人出主意,有人做。我敢保证无数的诺奖得住背后,一定凝集着中国人的汗水,只是谋心者治人,谋力者治于人。主义不是你出的,得奖也没你的份。其次,大量科研人才外流,大陆科研环境那么急功近利,好的研究生都去美国了,本土的研究生科研能力不足,很多好的研究生不在国内混,所以国内研究生很多都是很水的,什么都不会。这种人怎么可能拿诺奖?再次,政治的环境下是不允许你做太出格的研究的,一些东西不能十拿九稳或者不热门政府也不会给你资金,让你去做。三五年出不了成果你就得担责任,谁还敢去拿诺奖?诺奖也不是三五年的事情哈还有,仪器水平也到不了,科研领域而言,政府拨款,社会资助,美国的大学都有很先进的仪器,而我们国家的大学几千块钱就嫌贵,连几个STM都困难,怎么够科研?最后,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不可否认,、诺奖是西方评出的奖项,东方文化的许多元素与评委的审美是格格不入的,理解不了自然不要你。我们的社会历史上有许多弯路,导致一些该得的时候没有得到,传说中的牛胰岛,传说中的徐志摩,传说中的老舍先生。
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七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法籍华人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平简介李政道Tsung-DalLee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把高质量的学生变成高质量人才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回顾20世纪科学的发展,杨振宁认为主要成就体现在3个方面:学会了控制电子的行动;发现了研究极小结构的方法;离开了地球引力实现了登月梦想。展望21世纪,杨振宁认为中国将于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我这样说原因有四:一、中国有数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重人伦和勤俭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势必令上述人才大有可为。三、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固步自封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近代科学的热忱。四、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杨振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几年就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从那时就培育和积累了一大批基础人才。中国人是有很高素质的。比如清华大学的生源就不比美国哈佛大学的差,但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把高质量的生源变成高质量的人才。杨表示有信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条件的改善,继本世纪的华裔科学家之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必将于下个世纪在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丁肇中1976年12月10日,40岁的丁肇中赴瑞典皇家学院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始颁发,从那时候起至1976年的75年中,丁肇中是第三位金榜提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血统科学家。在隆重的颁奖仪式上,他先用汉语然后用英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中国人有句古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诺贝尔人才是否就是能达到那些诺贝尔得奖者的学术、学识、科学素养、成果的水平的人就应该是诺贝尔人才?我认为中国培养的人才中目前肯定有达到上述水平的人才,至于为什么没有得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不只与中国教育有关系,与社会、政治都有很大关系,诺贝尔奖是在西方思维主导下的评选,所以我觉得在目前西方和中国的大的政治氛围下,没有得奖很正常,但这不代表中国达不到那些要求,实际上从中国披露的情况来看,中国至少某些领域达到甚至超过这个标准。何况中国也有屠呦呦和莫言。补充:目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华人占有一定的比率,而他们有的就是中国大学教育出来的,而且近代中国大学也越来越多的借鉴西方大学好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大学,急功近利,都是奔着钱去的,没有几个是真的在培养人才,这是其一。其二,大学生在校不能专心读书,为了就业,要考各种资格证,学生哪能集中精力读书做学问。其三,大学评价体系有问题,不是看那个老师教书教的好而是看谁的课题、项目强,因此,老师们只好把心思都花费在科研、核刊论文之上,也没有精力去认真教学了!国外高校“松进严出”,而中国的高校基本上是反着来的,为了学校的通过率,为了学生所谓的“前程”,因为已经签订工作的学生报到时必须携带毕业证和学位证,否则就不能入职,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达不到标准的时候,也选择马马虎虎,睁只眼闭着眼。前段时间抽检的一些高校的已毕业硕士生论文查重未能过关,这些例子都证明着中国高校教育的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