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中的票面利率和计息利率是什么意思

赵鹤芹 2019-12-21 19:55:00

推荐回答

票面面值,代表了债券到期所获得的固定的现金收益流入。票面利率,代表了按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收益率。按票面面值作为计息的本金,面值稳定,不会变化,即使经过多次流通以后,面值不会发生变化。以此为基础计算利息,简单、方便、直观、标准统一、恒定,因而不容易引起争议。发行价格经过多次流通后,其发行价格资料无法获取,且不直观,发行价格信息资料尚需进行可行性验证。以面值作为计算利息的依据,是通行做法。
黄瞩信2019-12-21 20:06:1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一般按年预提,但上市公司为中期报告的编报要求,也可以按半年预提。在计提利息费用时,还应同时对债券溢价和折价进行摊销。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在债券存续期内按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于计提利息时摊销,并按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处理。利息核算:债券利息同本金一起到期偿付的,债券到期企业偿付本息时,会计处理为: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应付债券——应计利息贷:银行存款扩展资料:公司债券利息的确定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发债公司的信用程度。公司信用程度的高低与债券利率的高低成反比;2、发债公司的预期收益。债券的利率不能高于发债公司的预期收益;3、债券期限的长短,债券利率的高低与债券期限的长短成反比;4、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高低。债券利率应略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但最多不能超过同期居民银行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且不得高于同期的国库券利率;5、发债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和对债务的承受能力,债券利率在通常情况下不能高于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债券利息。
    齐晓彬2019-12-21 23:54:51
  • 一、相同的地方:都是评价债劵的指数。二、不同的地方:1、定义不同债券发行人需要支付债券契约中列明的利率,即票面利率,或称息票利率、约定利率statedrate或名义利率。收益率是指投资的回报率,一般以年度百分比表达,根据当时市场价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离到期日时间计算。对公司而言,收益率指净利润占使用的平均资本的百分比。到期收益,是指将债券持有到偿还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到期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是投资购买国债的内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资购买国债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2、计算时间不同票面利率和到期收益率是到期计算的,有固定的期限,而收益率是即时计算。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通常每年或每半年付息一次。收益率根据当时市场价格、面值、息票利率以及距离到期日时间计算。 它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其中隐含了每期的投资收入现金流均可以按照到期收益率进行再投资。3、计算方法不同票面利率计算比率时,分母是债券面值。收益率计算比率时,分母是债券现行市场价格。到期收益率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扩展资料企业债券必须载明债券的票面利率。票面利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表明了企业债券发行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力,也是能否对购买的公众形成足够的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在市场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但是,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它们增值的潜力较大。如果一种附息债券的市场价格等于其面值,则到期收益率等于其票面利率;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面值,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总之,债券价格、到期收益率与票面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概括:1、票面利率到期收益率,则债券价格>票面价值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是债券市场定价的基础,建立统一、合理的计算标准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到期收益率首先需要确定债券持有期应计利息天数和付息周期天数,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计算应计利息天数和付息周期天数一般采用“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法、“实际天数/365”法、“30/360”法等三种标准,其中应计利息天数按债券持有期的实际天数计算、付息周期按实际天数计算的“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法的精确度最高。许多采用“实际天数/365”法的国家开始转为采用“实际天数/实际天数”法计算债券到期收益率。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从2001年统一采用到期收益率计算债券收益后,一直使用的是“实际天数/365”的计算方法。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产品不断丰富,交易量不断增加,市场成员对到期收益率计算精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调整为“实际天数/实际天数”。调整后的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适用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托管、交易、结算、兑付等业务。收益率  -票面利率 -到期收益率。
    齐智慧2019-12-21 20:55:05
  • 实际利率会减去市场通货膨胀率之后得到的真实利率来算利息。票面利率是指你的利息会直接按照打在存单上的利率计算,只要按照规定存款,利息在存款之时就能算清楚准确。举例说,投资者持有面值1万元的债券,票面利率是4.75%,而利息是在每年6月1日和12月1日派发,那么他在这两天将各领到237.50元的利息。扩展资料:票面利率的规律: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通常每年或每半年付息一次。企业债券必须载明债券的票面利率。票面利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表明了企业债券发行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力,也是能否对购买的公众形成足够的吸引力的因素之一。总之,债券价格、到期收益率与票面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概括:票面利率到期收益率,则债券价格>票面价值实际利率的算法: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期初债券的购买价款*实际利率;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注意: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面值+尚未摊销的溢价或-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票面利率-实际利率法。
    赵飞行2019-12-21 20:37:44
  • 举个例子有两个期限相同的债券,票面价值都是100块,但一个票面利率为5%,另一个票面利率是8%。也就是说一个一年给5块,一个一年给8块,现在假如他们都按照票面价格即100块发行。那么肯定票面利率8%的那个更受欢迎。所以大家都去买这个债券,没人买那个票面利率低的债券。票面利率高的债券供不应求,债券价格上升,即溢价,票面利率低的债券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下降才会有人买,这就是折价。因为最后购买者都不是按照票面价格买的债券,所以他们的收益率就不是票面利率现在在算出来的收益率就是实际收益率。
    龚巍峥2019-12-21 20:20:06

相关问答

会计学中的实际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是指实际的银行利率,票面利率一般是指债券等有价证券票面标注的利息率,两者通常情况下是不相等的。在会计核算中,两者的差别体现在利息费用的计算以及债券折价溢价的摊销上。理论上讲,债权的发行价等于债权未来现金流以当前银行利率为折现率,得到的现值之和,举个例子说明,1000元的债权,票面利率为10%,银行利率为5%。这样每年,投资者会得到100元债权利息收入和第十年1000元的本金返还,由于时间是有时间价值的,今年的100元,存银行里,明年就会得到105元。换算下来的未来10年现金流的现值总和为772.17+613.91=1386,也就是说,公允上讲,该债券的发行价格是1386元。扩展资料:影响因素:央行的政策:一般来说,当央行扩大货币供给量时,可贷资金供给总量将增加,供大于求,自然利率会随之下降;反之,央行实行紧缩式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可贷资金供不应求,利率会随之上升。价格水平:市场利率为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市场利率也相应提高,否则实际利率可能为负值。同时,由于价格上升,公众的存款意愿将下降而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上升,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所导致的存贷不平衡必然导致利率上升。股票和债券市场:如果证券市场处于上升时期,市场利率将上升;反之利率相对而言也降低。年利率。
凯恩斯认为,对30年代的大危机,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不仅没有发挥正面作用,反而推波助澜,使危机雪上加霜。当经济出现衰退时,税收必然会因收入下降而减少,此时政府仍坚持预算平衡,势必要提高税收,或者减少政府支出,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少了,支出自然减少,此时政府支出也降低,那么整个社会的总支出进一步下降,就会加深经济衰退。反之,当存在通货膨胀时,税收会因收入上升而上升,为保持预算平衡,政府只能减少税收,或者增加支出,前者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支出相应扩大,再加上政府开支增加,于是社会总支出进一步扩大,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照此说来,追求年度预算平衡的财政政策,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凯恩斯指出,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常态,是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能自发地达到经济平衡增长所必需的水平。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不能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而必须扩张政府的财政支出,推行积极的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使西方国家不仅度过了大危机的难关,而且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凯恩斯主义也因此得宠,成了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其追随者又将该理论体系不断发扬光大,美国经济学家汉森便是其中的一名干将。他认为,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是在大危机的特殊时期产生的,也的确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永远处于危机中,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因此,财政政策就不能以扩张为基调,而应根据经济繁荣与萧条的更替,交替地实行紧缩与扩张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学上,称之为补偿性财政政策具体说,财政政策相机抉择,就是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在经济萧条时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增加开支,降低税率,造成预算赤字,以拉动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则要压缩开支,提高税率,造成预算盈余,以减少社会的过度需求。按照这种政策,财政预算无须年年平衡,可以在萧条时期实行赤字预算,繁荣时期实行盈余预算,使经济在大的周期内盈亏相抵,收支基本平衡。凯恩斯理论诞生以后,给西方世界带来了近半个世纪的繁荣。欧美诸国经济实力日增,政府的职能也不断膨胀。尤其是这些国家,在二战以后开始建立“福利国家”,财政政策也围绕这一目标,相应做出了调整。以英国为例,其福利体系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英国公民从呱呱落地起,就有儿童福利金在等着他;上学以后,可以拿教育津贴;除几项特殊的医疗服务外,看病几乎不用掏钱;年纪大了,有养老金;失业有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另外,还有生育补助、住房补贴、困难补助等等,政府对公众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中国有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为了建设福利国家,政府职能无限扩大,开支有增无减,要消除高额财政赤字,最终出路只能有一条——增税。英国人在享受前所未有的高福利时,也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税收负担。197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英国企业的税后利润仅为8.5%,比北美国家低了7个百分点。实行超额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固然使英国人的收入更加均等化,但那些富有创意的人才,勇于冒险的投资者,却大呼吃亏,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远离英伦,另择生计。原本一心为民的福利财政,却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是有悖决策者初衷。其实,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救不了大危机;福利国家的财政,无法跳出税收、支出交替上升的怪圈;凯恩斯学派的补偿性财政,也在风光了几十年后,给西方经济造成了“滞胀”。不过,不管一种制度,还是一项政策,都是时势造英雄,历史地看,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经济学家也好,政府决策者也罢,若能从中汲取营养,得到教训,既不断章取义,又不轻率抛弃,兼收并蓄,立足实际,必能使将来的财政政策,少一些缺陷,多几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