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初始确认金额和对价之间有什么区别,尽量用白话解释一下

黄煜琳 2019-12-21 20:52:00

推荐回答

1、初始计量不同:“同一控制”的初始计量是按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非同一控制”的初始计量是按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2、对价与账面的处理不同:“同一控制”下初始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初始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大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为商誉;3、对利润表的影响不同:由于“同一控制”下合并对价与被购买方账面价值的不同,调整的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即在所有者权益中调整,不对利润表产生影响;“非同一控制”在合并对价小于被购买方公允价值的时候确认为“营业外收入”,影响当期利润表。扩展资料: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的有关规定确定。3、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关规定确定。4、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齐景梁2019-12-21 21:03: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个是根据准则不同的要求才必须这么做。1、无论是同一控制还是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由于会计期末需要投资企业编制与被投资企业的合并报表,而合并报表中对于差额会体现在“商誉”项目中。但是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如果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差额,依旧还是要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不要弄混。
    米大斌2019-12-21 21:21:21
  • 首先,前两个属于初始计量,后两个是后续计量,不要混了。其次,初始计量分合并和合并以外两种情况。合并又分同一控制下的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最后计量,合并中的同一控制是按占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入账,付出对价和上述份额的差,调资本公积;合并中的非同一控制和合并以外的,以付出对价的公允入账。初始计量就这些。
    管爱国2019-12-21 21:08:03
  • 初始确认金额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的金额,也就是你的入账金额。支付对价是企业支付给对方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和非现金资产。往往支付的对价和入账的价值会不一致,主要是会计核算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导致,公允价值是双方讨价还价形成的或者以市场价值形成。
    边友康2019-12-21 20:58:43

相关问答

1、允价值是活跃市场上的报价,也就是当前市场价值。账面价值在初始确认时是和初始确认成本相等的,在后续计量过程中等于初始确认价值减去累计折旧,有减值准备的还有减去减值准备。初始确认价值就是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面值这一般针对权益性工具和债务性工具而言的,即票面价值。2、举例: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账面原值就是初始入账价值3、举例:A公司发行5000万票面金额为1元的股票,票面金额即是面值,过了半年股票涨到5元/股了,5元就是公允价值。扩展资料: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交易市场,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要求采用该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或者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