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投机商大举抛售泰铢,为什么导致泰铢贬值?

龚婷英 2019-12-21 20:51:00

推荐回答

我来补充,因为一国货币到底有多少购买力是看它到底有多少外汇储备的,也就是有多好美元呀,黄金呀,但是泰国当时由于一直是逆差,所以自身没有多少储备,大概整个也就几百亿美元吧,所以泰铢的购买力实际上是达不到它官方指定的汇率的。也就是泰铢作为一种商品,此时是有泡沫的,所以一旦有人戳破泡沫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去接盘的,除了泰国政府,可惜泰国的外汇储备不多,所以也接不住市场上所有的泰铢,卖的人太多,而买的人没钱买了,所以泰铢就贬值了。
赵飒飒2019-12-21 21:03:12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官星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确认后请采纳。
    齐文灿2019-12-21 20:58:39

相关问答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次级债危机是指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房贷。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客户很难从银行贷款。前几年,美国楼市火热的时候,很多按揭公司或银行为扩张业务,介入次级房贷业务。一般发放次级房贷,银行能收取更高的利率。最近,由于美国楼市往下走、利率不断升高,次级房贷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次级房贷大比例的转化为坏帐,就形成了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汇丰银行为次级房贷提取坏帐准备超过100亿美国,引起全行利润下降。其具体演变进程如下:2019年3月13日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4月2日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6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7月10日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信贷危机使大量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8月7日美国第十大贷款公司AmericanHomeMortgageInvestment申请破产保护。从去年11月到现在,全美共有约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其中11家已经宣布破产。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8月9日-13日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中国证券报黄继汇。
原因:因为1997年的香港不仅自身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身后还有中央政府12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两者相加超过日本的2080亿美元,居当年世界第一位。香港金融保卫战:1997年香港回归伊始,亚洲金融危机爆发。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国际金融炒家三度狙击港元,在汇市、股市和期指市场同时采取行动。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合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币利率急升,恒生指数暴跌,从中获取暴利。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猖狂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予以反击。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在股票和期货市场投入庞大资金,准备与之一决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日,特区政府与炒家爆发了大决战。特区政府顶住了国际金融炒家空前的抛售压力,毅然全数买进,独立支撑托盘,最终挽救了股市,有力地捍卫了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保障了香港经济安全与稳定。扩展资料:世界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美国国债被大量抛售之后美元贬值是因为供大于求,导致美元贬值。美国国债和记账式国债3种。中国在6月份减持了251亿美国国债,但是具体到减持项目,应该看到抛出了500亿短期国债,换持了240多亿长期国债。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元的后市还是有信心的。并且包括日本与英国在内的国家也同时在增持美国的长期国债,说明各国对美元后市的判断基本一致。鉴于短期内美元可能存在的贬值风险,一方面要控制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另一方面要考虑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且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调整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以规避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扩展资料:美国国债被大量抛售之后美元贬值应对方法: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显示,继4月中国减持44亿美国国债之后,6月中国再度减持251亿美元美国国债。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呈现出一种波动状态。对于美元后市走向如何,中国应该如何持有美国国债,我们应该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贬值风险,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未“亡羊”也要“补牢”美元或许不会对欧元或日元大幅贬值,但其真实购买力可能严重缩水,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可能显著贬值。就目前来看,美元市值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国际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美元的疲态初现端倪。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如国际投资性资金趁机兴风作浪、短期内发展中国家利益需求增强等。但从上世纪70年代的经验来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强,自然会对作为计价货币的美元产生向下压力,同时也将恶化美国的贸易条件,从而扩大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进而增强美元贬值的压力。当然,虽然我国在6月份减持了251亿美国国债,但是具体到减持项目,我们应该看到,我们是抛出了500亿短期国债,换持了240多亿长期国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美元的后市还是具有信心的。并且包括日本与英国在内的国家也同时在增持美国的长期国债,说明各国对美元后市的判断基本一致。鉴于短期内美元可能存在的贬值风险,我们一方面要控制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另一方面要考虑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并且同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调整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以规避美元贬值带来的风险。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要持续保持对美元的信心。对美国国债持有的波动性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也是如此,也会是有上有下有进有出的,不值得大惊小怪。此次抛出美国国债,只是在一个正常范围内的调整。与心态无关,更不是说对美元信心不足。这么说只会给自己找麻烦。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与市场价值不曾改变,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依然是以美元为主。中国应对美元保持信心,这是由美国的实力所决定的。从2019年1月份来看,美元的升值已将近10个月,这个时间似乎很长。所以,未来美元可能会呈现贬值的走势。美元在后市的表现或许有升有贬,但是美元的国际地位是不会改变的。两年多的金融危机没有降低美国在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反而使美国更强了。相对其他投资来讲,美国国债的投资收益与稳定性都更好。但中国有句俗话,“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出于风险的考虑,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投资,这要根据当时的国际投资环境来决定。但是,多元化投资与对美元的增持是要同时进行的。我们不会放弃对美元的持有,也没有丧失掉对美元的信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中国正在学着“玩钱”对于此次持有美国国债的波动表现,首先说明了中国在外汇储备上的操作频率比以往要有所提高——主动地减持增持,实现投资结构转化。6月份的这次减持,不仅是将持有的美国短期国债部分换为长期国债,同时也有了其他的动作。从国际大宗商品走强的态势来看,直接原因就是美元实际价值贬值,但同时也可能预示着美国经济已经触底。从短期来看,过多地持有美国国债确实存在一定风;但从长期的角度来讲,保有甚至增持美国国债也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在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明显改变之前,美元依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储备货币。世界对美元的依赖度没有改变。截止到2019年,中国在国际金融资产上的投资比例偏重,但从中长期来看,将资金投入到资源、技术等领域,更符合中国的发展策略,也更能使中国在此次国际金融风暴中受益。美元贬值-美国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