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会觉得时间过得快知乎

齐文彪 2019-12-21 19:55:00

推荐回答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你不会利用时间。曾经我也一直认为没时间,但晚上睡觉前仔细想想,其实时间很多,毕竟不可能一整天都在学习新知识吧…根据大多数学校的休息制度,我发现下课时间可以用起来复习,还有午休前,睡觉前,,老师说,如果早上醒的比较早,可以提前到教室搞学习。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具体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的ฅ̳•·̫•̳喵。
黄生鹏2019-12-21 20:37:4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努力并且合理的训练一周3-4次的频率,营养补充充足,能够得到充分休息。这个根据你的训练量,身体耐受能力,恢复能力,消化代谢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我说一年半是一般情况下。
    黄益晓2019-12-21 20:55:06
  • 感觉就像一个噩梦,感觉就像小时候发烧时。有可能是爱丽丝症候群,会伴随人格解体,现实解体,视错觉,和时间感知障碍。有一个场景,我们都变得像蚂蚁一样小。有东西掉下来,在任何时候毁灭世界是可怕的。我觉得所有的细节都已经出来了,而且感觉特别敏感。以后再说几句会更好的。刚刚结束,我想知道我是什么,我不是一个人。感觉像是一个清醒的梦,试图改变许多音乐,发现通常的抒情音乐变得越来越快。整个人都不舒服,有一种感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那个州受审。如果我们从屋顶上跳下来,我们就会像噩梦一样飞翔或醒来。但原因很清楚,告诉我这不是一个梦想,压抑我想做的疯狂的事情。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我认为一本帖最有用的答案是“爱丽丝梦游症aiws”。虽然疾病是一种视觉感知错误,但我认为外网也表示时间认知错误。那偏头痛的前兆,我想,既然我能控制它,动摇不了。上网的能力是可以搜索的,一些外国人正在谈论这个问题。事实上,当我伴随着这段时间的快速增长的事情,我经常改变一切在梦中,但很快,我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描述它。今年,有一件事以前从未发生过。睡觉时玩手机。游戏的结果,突然感觉手机大了。视觉距离偏离,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失明,图片全部粘贴。花了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齐文英2019-12-21 20:20:06
  • 在耶鲁当过助教。照片里的他英俊开朗,性格极佳,会钢琴,收藏音乐,懂音乐会,语言水平高,学术大牛,博览并精通中英书籍,了解时事,书法好,会摄影,爱旅游,甚至会做粤菜煲汤,教粤语儿歌等等。文章中他的女友侧重写了他对待她的细腻周到和井井有条,不过我主要是想请问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华能力。似乎名校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全才加学霸,网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时间管理的书可是还是困惑。遂恳请各位不吝赐教。说是多线程,是觉得自己想考高分就来不及多看书,想多看书应试的东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坚持把一两件事做好,爱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而很多大牛们是样样精,社交也做的不错,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们一项都实在困难。是因为他们效率极高吗?想了解一下真实全才,但是没有它你会困难百倍。6、认清自己、找到一个能鞭策自己的想法。天赋是一个令人很无奈的事情,如果发现自己在几乎集中全部精力做某件事的情况下效率还是不如很多人,那么我劝你放弃这件事;如果发现很多事都如此,那么我劝你集中做好一件效率最高的事,就暂时别想「复合型人才」了。A2:从大一到现在,生活在在数学系,我被本系及其他各大院校各种大神虐过无数次,对所谓大神也有个人的拙见。我觉得,正确认识大神不太容易,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错觉。一般认为,大神和学霸截然不同,虽然都是令人发指的优秀,但后者是由于特别努力,前者却是因为他们智商高地吓人。不过,这种认识的确是misleading的。通常认为智商高的表现,就是反应快,学的迅速,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却比谁都做得出色。不过,我越发感到,反应速度和学的速度更多取决于自己以前的积累,哪怕不是直接的。远的比如,一个人从小就练过很多运动,那么,即使学一个他过去完全没接触过的运动项目,他也比从小不怎么运动的人学得快很多。近的再如,有很好微分几何基础的人,看hartshorne肯定理解地比较快。而并不是因为他们大脑结构多么优于常人。试想,高考完了后,彻底不看书和出于兴趣自己学点东西的人,入学后的学习困难程度能一样吗?暑假的时候,比如你知道下学期要学代数几何,你要是能做个有心人,提起看看教材,稍微思考一下习题,开学后肯定比颓废了一暑假的同学学的轻松。如果你暑假啥也不学,只知道打dota和发呆,开学后老师讲个定理,你反应不过来,别人反应过来了,你说别人比你聪明,这不是耍赖吗。
    赵颖茹2019-12-21 20:06:12

相关问答

“似曾相识”的感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的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觉过于频繁,过于强烈就是一种病态。知觉与记忆相互作用“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等。以这3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3个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觉的回路,物体知觉的回路和面孔知觉的回路分别去完成。与知觉类似,记忆也分很多类型。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即情景性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正因为知觉和记忆都是“分类”进行的,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匹配上,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似曾相识”这一主观体验的最初认识可从医学上的癫痫病开始,可以追寻到半个世纪以前,正常人也会出现这种主观体验,随着脑科学知识的积累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认识水平。多发生在情绪不稳定时体会到“似曾相识”并非易事。似曾相识”容易发生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和对场景的体验上。尽管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似曾相识”的主观体验,但并不意味着“似曾相识”在所有人身上发生的频率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情容易记得比较牢。因此如果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似曾相识”发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时,人体内分泌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使人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记忆也会变得很活跃。这时候比较容易发生“似曾相识”的现象。似曾相识”主要发生在对场景的体验上。是因为每一个知觉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出现的。这种场景往往是一个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会跑到脑子里形成无意识的记忆。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有时候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就会蹦出来,与知觉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识”的现象中,被调动的大多是无意识的记忆。从童年开始,所有的经历不管是想记的还是不想记的都在脑子里有这些记忆的痕迹,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就蹦出来。透射到意识中,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全称为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是公司债的一种,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照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可转换公司债是指债券持有人有权依照约定的条件将所持有的公司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股份的公司债。广义的可转换公司债是指赋予了债券持有人转换为他种证券权利的公司债券,转换对象不限于发行公司的股份。可转换公司债有着普通公司债的绝大多数特点。同时,由于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享有将其所持有的债券转换为发行公司股票的选择权,即股票的买入期权,所以可转换公司债同时涉及了3种证券,即可转换公司债券自身、选择权以及它可以转换成的那种证券,兼具债券、股票和期权的特征,是一种混血证券。注:可转换公司债券一般要经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通过才能发行,而且在发行时,应在发行条款中规定转换期限和转换价格。转换价格是固定的,而不是换为同等市值的股票。它对股价的影响:发行公司债券是公司融资的一种手段。一般情况公司发行债券与股票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对股票价格影响不大。一定要说影响的话,从正反两方面:有利影响:如发的债息低于银行贷款,融资用途投向公司业务,并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或者扩大规模,就是利好,反之构成压力。一般来说,能取得发债的公司还是相对优质的公司,在牛市环境下,任何事情都被看成利好。企业债相对股票来说,需要支付的是一定的利息。债券相对股票也享有优先赔付权利。债券的好处就是公司的股权不受影响,而如果通过增发股票融资的话,会稀释原股东的股权。不利影响:债券到期赎回需要支付大量现金,可能导致公司现金流出。债券转换成股票,理论上可能对现行该股股价的一种冲击,因为债券换成股票,就意味着股本增加了,也就是卖方增加了,在市场需求不变甚至萎缩的时候,会成为空头的弹药。当然,如果公司成长性很高,业绩稳定增长,股东非常看好,都坚决持有不卖,就不会造成上面那种现象。
放心,基金再怎么跌,跌没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因为基金一般都是投资几十只股票,你要想基金跌没的话,除非这几十只股票破产。你要说,基金一直不踩雷,可能很多人不相信我也不信,但同时踩雷几十只股票,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不要担心基金会把自己的本金给跌没了。但是为什么东吴转债B基金150165的累计净值,不仅跌没了,还跌成负数了?依据刚才的分析,基金确实不可能跌没,跌成负数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基金加杠杆了。目前涉及杠杆的基金主要有三种:1.主动型的债券基金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开放式债券基金的杠杆是可以达到140%的,定开债基的杠杆更高,可以达到200%。所以这里就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假设一只定开债基的净资产为10亿,基金经理选择把自己手中持有的10亿债券抵押出去,然后再把抵押获得的这笔资金进行债券投资,最后这只基金的总资产变成了20亿。当这只定开债基的跌幅达到50%以上时,那么该基金的净值,就有可能为负数了。但是三思君想说的是,主动管理的债券基金的跌幅要达到50%以上,是很难的。因为债券基金投资的债券也是几十只,你让基金持有这几十只债券同时踩雷,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同时从历史数据看,发生违约的债券是不多的,即使有违约也不太可能导致全部亏损。所以主动型的债券基金,即使一直跌,跌没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2.投资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商品期货的基金,也是不可能出现负数的。因为这类基金对投资的股指期货、商品期货都有严格的仓位要求,且当投资的股指期货、商品期货亏损到一定程度同时保证金不足时,就会触发强行平仓。所以也不可能出现跌没了的情况。比如汇添富绝对收益定开混合基金000762。依据招募说明书显示,不管是在基金开放期还是封闭期,其持有的期货合约价值和有价证券市值之和都不能超过100%。3.分级基金分级基金是属于比较复杂的基金品种。所以三思君在这里,就简单点来说,就是B份额向A份额借钱投资,A份额定期收取B份额给的利息。通过这个解释就不难发现,对于B份额的持有者来讲,只要定期把A份额的利息支付完以后,盈亏自负。所以像上文提到东吴转债B基金150165,显然就是把自己的钱给亏完了,要不然B份额的累计净值怎么可能是负数。但是依据最新的监管,现在投资场内的分级基金有30万的门槛限制,所以普通投资者应该是接触不到这个品种了。好了,结论就是,基金再怎么跌,也是不可能跌没的。
如果你买的货币基金现在买了欧洲国家的国债,等待持有并付息,那肯定会亏钱!因为负利率意味着对本金的吞噬。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负收益率债券总额已达到15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政府债券比例高达25%;而就在3年前,这个规模才不到7万亿美元。经过梳理数据可以发现,负利率国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瑞士、德国、法国等国家国债利率已经全部为负,欧元区国债利率进入“负时代”。自上一次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发展较为疲软,以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例。这四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欧洲整体经济态势。四国GDP均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增幅远远小于中国和美国。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央行不断出台降息等政策刺激,导致利率进一步走低。而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出现了相同问题。所以,长期的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导致这些国家央行不断通过降息和货币宽松等政策刺激,导致国债利率进一步走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投资者持有债券主要可以获得两种收益,一种是按期获得债券的利息,就是我们传统中的持有债券到期拿回本息。这种在负利率情形下是赚不到钱的。另一种是债券价格变化带来的收益。其计算原理为:将债券的利息和本金,贴现到现在的价格,进而计算出一个收益率,这个收益率就是到期收益率。但这种持有风险很高,已经超越货币基金安全保守的范畴。所以即便是国债利率再低,债券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转让获利,这也是为什么在利率跌破零之后,还能继续走低,同时债券市场依然正常运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