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营改增”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带来的是财政收入的减少,同时造成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减收,但具体而言,地方财政影响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试点企业纳税收入下降。营改增”目前采取的是原营业税收入改为增值税后仍划归地方的过渡办法,表面上看不会对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影响。但“营改增”鼓励更多企业专业化经营,细化产业分工,理性的纳税人会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改变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形成更多抵扣项目,减少缴纳增值税,从而减少地方政府收入。2.下游企业增值税收入下降。下游工业企业在“营改增”后,购进试点服务可获得较以前更多的进项税抵扣,因而会减少缴纳的增值税,相应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据统计,试点地区95%的企业实现减税或税负不变,2019年全部试点地区全年减税426.3亿元,其中,试点纳税人减税189.1亿元,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试点服务减税237.2亿元。3.城建税等其他税费收入下降。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作为流转税的附税,其收入也会相应降低。测算显示,2019年8月1日起试点行业全国推开后,预计全年减收规模为1200多亿元,全部完成后全年预计减税约两三千亿元,那么相应城建税等附加税就要减少100亿-300亿元。城建税等附加税费作为地方税,完全纳入地方预算,收入的减少将对地方财政产生较大的影响。4.财政补贴支出压力加大。试点过程中,对税负增加的企业,大部分地方政府采取由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贴的做法,这有利于缓解和消化改革增加的税负,顺利推进改革试点。但财政补贴加重了财政负担,会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从而形成减税和增支两方面压力。
龚子龙2019-12-21 20:58:2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的通知》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给地方,主要用于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齐景坤2019-12-21 23:56:35
-
2019年,江西省财政总收入3143亿元,增长4%,考虑营改增减税因素,同口径增长9.6%。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老百姓将得到哪些实惠?“营改增”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有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1月16日,省财政厅厅长胡强接受记者采访,对《预算报告》进行解读。老百姓将得到哪些实惠?2019年,省级财政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筹集财政性资金约1400亿元,围绕就业和创业等8个方面,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在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省财政将提高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等各类困难群体财政补助标准,将城乡低保财政补差水平人均提高30元,使城市低保达到月人均350元,农村低保达到月人均225元;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增加60元,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增加30元,分别达到425元和320元。在医疗保障方面,2019年,我省将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45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30元,达到180元。增加安排2.39亿元资金用于推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对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医保进行全额补助。在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为抓好农村学前教育,我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0亿元,对各地示范性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进行奖补。积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地方试点项目,将国贫县纳入营养改善地方试点项目,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年200天每天补助4元。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在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省财政增加安排1500万元,总量达1.85亿元,加大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安全抽验检测力度;增加安排500万元,总量达5500万元,加强农产品安全抽检检测和农业执法。为支持市县菜市场升级改造,我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市县菜市场标准化改造。营改增”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从2019年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减轻税负170亿元。2019年,我省预计为企业减负规模可超过2019年,财政减收压力较大。但从长远来看,“营改增”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及减费降负政策,有利于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提高税收质量,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营改增”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较大幅度减轻了企业税负,这将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科技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和消费升级、培育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营改增”还通过统一税制,贯通了服务业内部和二三产业之间抵扣链条,从制度上消除了重复征税,使税收的中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今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有哪些特点?当前,我省财政收入增长水平与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匹配。今年,脱贫攻坚是首要民生工程,省财政在编制2019年预算时,将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后一阶段脱贫工作重点之一,目标是“十三五”期间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按目前每个村点省财政安排15万元的标准,2019—2020年四年将全省剩余8万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全覆盖的目标测算,省财政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规模,整合相关专项资金,以及将“十四五”时期资金提前安排等方式,共筹集120亿元资金,每年安排30亿元,2019年重点先期完成贫困村新农村建设。为完善“分税制”改革,经报省委、省政府同意,自2019年起,省财政将现行主要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主体税种的办法,调整为主体税种按比例分享的规范办法。增值税地方部分中,省级分享10%,市县分享90%;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中,省级分享20%,市县分享80%。同时,以2019年为基数核定省返还和各市县上缴基数。市县上划省级收入通过税收返还方式给地方,确保市县既有财力不变。
赵香福2019-12-21 21:21:06
-
营改增有什么弊端?营改增被认为是中国税收改革的最重要的抓手,营改增是日后中国税收、公共财政的风向标。营改增的目标是减轻企业负担,发展服务性行业,减轻企业负担是为了让利于企业,发展服务业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更重要的是,营改增是调整中国地方与中央财政税分成的先兆。根据试点情况,营改增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某些行业税收增加,二是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如果不改变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将衍生出两大负面效果:税收增加的企业抵制营改增,进而误解税收改革与民争利;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将导致地方更加依赖土地财政,地方政府或者暗中反对营改增,或者放开手发展房地产业,两者必居其一。而中央政府财权更大,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路径。营改增企业会面临什么问题?营改增后交通运输行业的物流企业负担大增。营改增之后,地方税收收入将减少。为推广营改增,目前的权宜之计,是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的收入全部返还给地方政府,此举不可能长久。即使保持目前营改增收入全部纳入地方财政篮子的格局不变,营改增的降税负担也将落到地方政府头上,从理论上地方政府要补贴税收负担加重的企业。上海2019年前11个月,营改增试点已经累计减税225亿元,占2019全年营业税收入的22%左右,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6%左右。2019年许多试点省市纷纷下调财政收入目标,为未来改革留空间。从长远看,营业税全部改为增值税后,不可能保持目前的返还制度,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分成比例必然重新划分。如果不降低物流等行业税负,不改变地方政府补贴的复杂,很难摆脱与民争利、官僚化的指责;如果不尽快建立地方政府的合法合规的税费、预算体制,营改增将加剧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沉疴,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收入、依靠隐性负债平衡财务的现象将愈演愈烈,而上级政府很难逃脱与地方争利的诟病。
龚家裕2019-12-21 21:07:45
-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按照征收对象大致分为五类:流转税、所得税、财产和行为税、资源税、特定目的税。增值税和营业税都属于流转税,国地分设以来增营两税税收收入中占比为26%左右和15%左右,分别为第一和第三大税种。营业税由地税局征收,增值税则由国税局征收。所谓的“营改增”指的就是把营业税改为增值税。2019年8月1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对“1+7”行业全面推开,“营改增”对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有何积极影响,有必要正确认识。营改增”的经济背景与含义随着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货物和劳务的界限日趋模糊,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一方面服务业税负较高,除了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和文化体育业的营业税税率为3%以外,其余服务业的税率为5%,部分娱乐业税率甚至高达20%。高税负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征税,不利于专业化分工。服务业按照营业额缴税,但是提供劳务也需要消耗其它货物和劳务,这部分消耗实际上已经缴纳了增值税或营业税,因此存在重复计税问题。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长期有利影响1. 实施结构性减税,进行宏观税负的结构性转换,是未来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可以为其他税种的增税提供空间,即在降低一般性税种的税收负担的同时,在环境税、资源税等绿色税种上进行增税,地方财政也将能够从这些税种上增加收入来弥补“营改增”的减收。2. “营改增”在完善税制、减轻企业税负、消除重复征税、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和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效应,又是涵养税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为未来的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基础。这不仅能够弥补“营改增”短期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损失,长期则是对我国税收产生正增长效应。3. “营改增”后还可以通过服务业的大力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财政收入随工业经济的波动性,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由于“营改增”试点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范畴,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中游位置,抵扣链条打通后,使上下游行业均可受益,将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试点行业及上下游企业互相作用、共同发展,促进各类投资和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聚集,对服务业发展将产生政策引导和结构优化的作用。
黄盛沛2019-12-21 21: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