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

辛宝丽 2019-12-21 19:52:00

推荐回答

严格按照中学历史课本来说:1。诞生: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来。2。第一次发展高峰:1895年之后。由于《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逐渐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快速扩大,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转化方式,采取了一系列加工订单,统一采购和承销,分销和销售,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个体企业,整个行业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固定利率的支付。国家资本主义从低到高的过渡形式成功地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产阶级的和平救赎。3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工业。
龚子飞2019-12-21 20:37:3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主要企业:方举赞创办的上海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沅创办的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连俊强2019-12-21 20:55:02
  • 我给你分析这个题目,估计你是学生。这个题目叫,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三个都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期。A,洋务运动的刺激下,民族工业同时起步B,战后,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调整了经济政策C.一战,帝国主义参加战争,主要发展军事及其附属工业D,抗战胜利后,内战继续,经济持续衰退所以,要从前三选。题目问黄金时期,就是发展最快的,课本上明确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叫做“春天”,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和棉纺业发展迅速。
    连伟平2019-12-21 20:19:59
  •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时间段:19世纪60-70年代,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和洋务运动的开展,一些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大城市、通商口岸建立起来。中国名族工业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接近尾声,许多民族工业改成公有制。2、第一次发展高峰:1895年之后。由于《马关条约》的影响,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逐渐放弃“抑商”政策,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快速扩大一战结束后各国资本卷土重来,很多民族企业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破产。一些战时出口热点消失,民族工业陷入萧条。6、转型结果: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人民政府的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世纪末以来,赣闽粤边区各县相继降生的近代工业绝大部分转变为国营企业。清末民国以来边区降生的近代工业很快实现了所有权的转制,成为人民政府所有的经济实体和新中国公有经济的主体.这些公有制纯度高的工业经济,在后来的城乡分割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弱化了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应有的影响力。扩展资料:1、洋务运动与官办近代工业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英法联军侵入京津,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有识之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2、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了,同时也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起着越来大的瓦解作用。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3、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20世纪初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4、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2年~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有利条件;以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为代表的实业团体的涌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以化学工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5、近代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927年~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同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了一个短暂发展时期。其原因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兴办实业;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的如铁路国有化、统一财政、改革税制等措施和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关税自主运动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的“币制改革”,对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民族工商业受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6、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使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民族工业的大量内迁也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空间布局。但同时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致使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官僚资本通过资本渗透、排挤打击,民族工商业损失巨大。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接收,“党国大员”以没收“敌伪资产”为名侵吞民族企业;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极大地破坏了经济发展;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的打击。地方性繁多繁重的苛捐杂税,给工商业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极力压迫民族工业;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造成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工业。
    龙宏辉2019-12-21 20:06:04
  • A试题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其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面粉业、纺织业、造纸业等轻工业部门,而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发展缓慢。故选A。点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①辛亥革命的影响;②民国临时政府推行鼓励实业的政策;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齐新文2019-12-21 19:56:29

相关问答

社会生活的变化清末民初,经过辛亥革命的冲击,中国社会风尚急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剪去了发辫。清朝强迫汉族男子束发留辫,晚清的进步人士把辫子视为民族的耻辱。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动员群众剪除发辫。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法令,要求人们剪辫易服。其次是服饰变化。封建社会,以服饰区分人们的身份地位。辛亥革命后,千百年来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作法被社会废弃,于是人们的服装样式开始多样化。当时人们对沿袭已久的缠足之俗进行了严厉批评,出现了不缠足运动,各种不缠足团体和禁缠足宣传,遍及全国。1912年3月13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劝禁缠足文》,对改变缠足陋习起到重要作用。南京临时政府还发布了《严禁鸦片通令》,严厉禁烟。清末民初的女性清末的中国社会众生相服饰变化与衣冠之治的解体从习俗和观念的变化看中国近代社会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鼎新革故的社会潮流,社会风尚新旧并存,而革命新潮流涉及领域广泛、气势之大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清末民初外国人在中国的活动思想观念的更新南京临时政府发布法律,要求民众革除前清腐朽生活习俗,革新礼仪称谓,废除叩拜、作揖、请安、打千、拱手等旧式礼节,改行鞠躬、脱帽、握手、鼓掌等礼节。婚丧礼节也改为新式,废除旧式婚丧的各种落后礼俗。人们的称谓,不再使用“大人、老爷”,一律以“先生”、“女士”、“君”相称。传统观念逐渐被新观念代替,认识到封建君权、神权、族权、夫权是对个人人格的摧残,提倡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力求打破封建枷锁,给人民平等权利和地位。晚清帝国的“市民社会”问题南京临时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给各种职业的人们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权利,取缔买卖人口及卖身契约。当时全国反对卖淫纳妾,要求实行一夫一妻制,要求有财产独立权,个人自立,不苛待佣工等。各种以人道主义、解放人权为宗旨的社会团体纷纷建立,辛亥革命打破了禁锢人的个性发展的封建枷锁。这时,人们开始对国事政事发生兴趣,各种集会、结社、选举活动得到广泛发展。知识妇女也开始投身于政治。当时人们重视工商业的作用,认为办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手段。人们打破了传统的四民观念,为发展实业殚心竭虑,投资设厂,各地出现工商业大发展趋势。清末的工商金融民初,新学大倡,学生选择专业,考虑其实用价值及利益,法政科招生,成千上百人报考,传统的作诗填词、习经读史、心学理学,不再受人重视。社会上也出现了追求奢侈浮华的风气,社会各类消费性行业得到发展,对封建社会传统道德伦理观念进行冲击。与此同时,中国固有的学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末学术观的变革晚清学术分科观念及方案学术史:清末民初的显学王国维:国学与西学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清末民初出现了揭露社会腐朽黑暗的“谴责小说”,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揭露了清朝各级官吏、衙门的腐朽黑暗。还出现了一些反映革命的小说,如《广州乱事记》、《新汉演义》、《血泪黄花》,描写了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知识分子积极研究和宣传欧美的思想和文化,出现了许多译著,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约翰·穆勒的《自由原理》等,从中吸取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西方近代政治方案,作为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文艺作品也被大量翻译,莎士比亚、狄更斯、巴尔扎克的作品,陆续翻译出版。最著名的翻译家是林纾,他根据别人口译,把外国作品翻译成中国的古文。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莎士比亚全集狄更斯作品选巴尔扎克作品选此外,出现了现代话剧和新式音乐,当时“学堂乐歌”的创作大为盛行,出版了不少课堂歌曲的教材。在美术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掌握新技巧、勇于创新的画家。如李叔同、吴昌硕、高剑父、刘海粟等。蔡元培则第一次提出了必须对国民进行美术教育。新闻出版业的进步清末民初,西学得到很大发展,加上新印刷技术的普遍使用,新闻出版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1897年,夏瑞芳、鲍咸恩等人联合创建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时只有印刷所,后成为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出版企业。1921年1月,陆费逵、戴克敦、陈协恭、沈知方等人创办中华书局。它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身,是民国初年影响极大的近代出版企业。民营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很快就超过了教会和官办的出版机构。革命派在活动期间,也促进了出版活动。如1902年陈范创办《苏报》,聘请章太炎任主笔,发表了大量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文章。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刊《民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据推算,当时全国的各种报刊杂志有1000余种。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分不开。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化情形近代教育的发展清朝末年开始建立新的教育体制。1903年清朝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称为“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础。章程颁布后,各类学堂迅速发展,到1909年,全国各类小学已达5万多所,高等学校123所。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朝廷还先后派遣青年学生和官员出国留学,民间也大量出现自费留学生。留学生在在国外大大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新知识,成为中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分子。张之洞与晚清学部京师大学堂章程民国政府对清末的教育体制又进行了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设置新教育机构。如将学堂改称为学校,男女可以同校,废止读经,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禁止体罚,取消清朝贵胄学堂等。改定教育宗旨。把清学部教育宗旨中关于“忠君、尊孔”的内容取消,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教育的根本宗旨。重订学制。初小4年为义务教育,高小3年,中学4年,大学本科3年或4年,师范学校本科4年等。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令,补充已公布的《学校系统令》,全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民国初年的教育制度改革,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过了下面四个阶段曲折历程:1、1912~1919年,由于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于是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由于“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春天短暂,昙花一现。2、1927~1936年,由于国民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这个时期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民族工业日益萎缩。4、民国末年,由于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官僚资本对民族企业的摧残挤压,加之国民政府不断增捐加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扩展资料:一、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背景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同时,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还有当时主要的社会思潮——实业救国;以及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思想运动,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纺织业,面粉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张謇、周学熙、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等人都为这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1935年进行了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认为美中不足的是,这段时期的发展是十分短暂的。三、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由于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了严重的摧残。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都是使民族工业遭到打击的原因。四、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在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非常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在政治方面,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提供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壮大,为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在思想方面,它有利地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民族工业。
1、外交上,开展修订新约运动,废除清末以来的不平等条约,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所提升;2、政治体制上,按照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进行政治体制建设,推行公平、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基层推行自治,大量的县治模式初建;3、经济上,工商业发展呈现快速、稳定的势头,对外贸易开展也日趋活跃;4、社会层面,梁漱溟、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局部地区形成风气;5、教育层面,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积极推行,国民识字率有明显提升等等6东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民族产业。7文化上涌现了那么多大师级的人物,不惟“黄金十年”,整个民国时期,大师辈出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天朝30年来何曾有过一个大师!清华北大毕业了不少却没有一个大师8没有那十年的现对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国没有那么多大师级人物。如,钱钟书、华罗庚等等,太多了。1949年以后的能够称为大师的人,那个不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1928年,国民党政府实现了名义上的全国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国际承认的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政府宣布,根据孙中山革命理论的三步骤——军政、训政、宪政,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并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转到经济建设为主。于是,从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正因为如此,这十年被称为民国“黄金十年”。民国时期的这个“黄金十年”,的确来之不易!事实上,这仍是动乱的十年:前五年北伐、中原大战、九一八,后五年剿共、宁粤分裂、闽变,几乎天天都在打仗,军费支出占国家预算的四成左右!此外,需承担的前清遗留国债又占国家预算的1/3,建国经费只占两成左右。而在1928年度量衡划一制度公布实施之前,我国“标准”之乱为全世界所仅见,以度而言吉林1尺仅为河北的2寸长,以衡而言呢,杭州的秤跟临省江苏的秤就差了7倍之多,如此混乱生意怎么做?工商业又如何发展呢?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当局在农田水利、电力、矿业资源开发、化学工业、重工业的振兴等等,几乎每项对国家进步有关的事都在马不停蹄地齐头并进中。仅仅在1931~1936年间中国工业成长率平均高达9.3%,创下民国以来第一次经济奇迹。同时交通事业的发展尤为蓬勃,除电讯、邮政快速成长外,铁路修建达2万余公里,公路增开了8万多公里,民航空运在这十年间开辟了12条航线,长1万5千多公里。十年建国首重教育,在这段时间里,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为了迎头赶上西方列强,政府对实用科学人才的培植更有时不我予的警惕和不遗余力的倡导,所以二十年代可以视为我国迈向现代科学研究扎根与发轫的重要时期。1934年蒋中正发起“新生活运动”,教育本是百年大计,时值祸在眉睫的存亡之际,当局仍不忘道德深耕,可谓用心良苦。在1931年至1937年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人数增长了94%。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货币第一次得到统一。物质方面的变化也非常大,尤以城市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许多大城市里,现代风格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密如织网的大道穿过人口稠密的地区,水电供应系统遍布在许多重要市区,一些中心地区的环境卫生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收音机和卷烟、电影和汽车、卡巴莱餐厅和西式服装的数量不断增长。正如一个美国观察小组在1935年所报道的那样:“中国在所有领域里,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十年前甚至是五年以前相比,现代化将给中国带来长达几个世纪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