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问题对于一次还本付息持有至债券溢价中摊余成本越来越高于面值那那句溢价减至账面是对一次性

黄瑞强 2019-12-21 20:10:00

推荐回答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所以,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是公允价值属性计量的,他的账面价值是公允价值,不等于摊余成本。
赵飘飘2019-12-21 23:55:1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这个看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溢价发行,面值1000万,实际付款1200,则摊余成本越来越小折价发行,面值1200万,实际付款1000,则摊余成本越来越大总结:溢价发行:摊余成本分期递减到面值折价发行:摊余成本分期递增到面值。
    齐智勇2019-12-21 21:19:09
  • 如果是一次性还本付息的,那么摊余成本会逐年增加,因为到最后他需要增加到本金和利息的总额。如果是每年付息的,那么摊余成本就会每年减少,最终减至面值。举个简单列子,3年债券面值1000,买价为1050,每年利息40。如果是每年付息的,那么摊余成本逐年减少了,最终减至1000。如果一次性还本付息的,那么摊余成本会逐年增肌,最终增加到1120。
    车建伟2019-12-21 20:55:51
  • 分期付息的债券现金流包括多次现金流入,即每年付息现金流和最后一次还本付息现金流,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其收益是分期实现的,所以要把溢价或折价的部分按实际利率分摊到各期,而一次还本付息只有一次现金流,直接按实际利率计算每期收益就可以了。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借:应收利息因监管部门要求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或大幅度提高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风险权重,将持有至到期投资予以出售。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
    赵飞虹2019-12-21 20:38:35
  • 是的,不适用。溢价购买,溢价减至票面的规律适用前提,是分次付息的债券,即,溢价购买分次付息债券,每期的票面息会高于实际收益,高出的部分构成对本金的冲减,表现为冲掉溢价,最后将溢价冲完,使其本金恰好等于面值。而对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其折溢规律与分次的完全不同,无论折溢购买,其明显的规律只有摊余成本越来越高于面值,中间不结的账,构成对本金的追加,到期时,还面值,还总利息。
    龚岭梅2019-12-21 20:21:03

相关问答

账面价值是为了与当期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的,而摊余成本则是为了衡量投资收益的。所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考虑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以及应收账款的处理非常相似,并且其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时刻相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股票是没有摊余成本的,债券有,并且不一定等于账面价值。比如,可供出售债券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这将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但不影响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还没有赚回的钱。比如:2000年1月1日购入平价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1000元,支付价款1000包含交易费用,票面利率10%,此时实际利率也是10%,年末支付利息,最后一年末支付最后一年的利息并且归还本金。2000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100元,此时的摊余成本=购入价格*1+实际利率-利息,还是1000元。这1000元在时间坐标轴从左向右看是摊余成本,从右向左看是未来的本金和利息在此时的现值。也就是,摊余成本是这个时点上我还没有收回的投资,是未来收到资产在此时的现值。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就算公式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投资金额+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减值准备贷款应收款项:成本-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票: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减值准备债券: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