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市场利率和货币需求成反比?市场利率和银行利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齐春蓉 2019-12-21 19:27:00

推荐回答

公众的预期和偏好以上五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客观因素。货币需求在相当程度上受到人们的主观意志和心理活动的影响。一般地说,人们的心理活动与货币需求有如下关系:1、当利息率上升幅度较大时,人们往往预期利息率将下降,而有价证券价格将上升,于是人们将减少手持现金,增加有价证券的持有量,以期日后取得资本溢价收益;反之亦然。2、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3、人们偏好货币,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偏好其他金融资产,则货币需求减少。扩展资料:计算公式: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即MV=PT,它认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对物价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物价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例关系1/V。剑桥方程式EquationOfCambridge:即M=KPY,这一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它与人们的财富或名义收入之间保持一定的比率,并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供求会自动趋于均衡。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货币需求。
齐明富2019-12-21 19:54:3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正比,一般市场缺钱的时候利率会相对较高,可参考shibor和国债逆回购利率。
    龙小萱2019-12-21 20:36:33
  • 一、货币需求是人们愿意持有多少货币,如果不持有货币,那么人们就会选择购买债券,当然,这说的是货币的投机需求,货币还有消费需求和预防动机的需求,但经济学一般认为,利率只对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有影响。当利率下降时,意味着债券价格上涨,这时候买债券的人比较多,人们不愿意持有货币。货币需求下降。除非当债券价格高到人们认为不会再高了,只能降了,人们就会反过来出售债券,而宁愿持有货币,有多少持有多少,也就是利率不会再降低的时候,这救市所谓流动性陷阱。利率提高时候,意味着债券价格降低,人们这时候担心债券还要降,会出售债券,对货币的需求提高,即愿意把货币持有手中,而不购买债券。这状况一直会维持到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高了,往后只能降低了的时候,也就是债券价格不会再降的时候,人们会又反过来购买债券,货币需求又会减少。所以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关系就是这样,货币需求提高还是减少,就是和人们选择持有货币还是购买债券的变化关系,这是和利率相互影响的。二、市场利率通常指的是银行间资金拆借利率,是随着资金供需情况在一定水平上下浮动的----就是市场调节。银行存贷款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形势规定的。这两者并无直接的关系。市场利率marketinterestrate/marketrate是市场资金借贷成本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一般也是按照当时的市场基准利率来设计的。一般来说,市场利率上升会引起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价格下降,股票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走低,但储蓄收益将增加。
    边剑飞2019-12-21 20:18:35
  • 如果不是应付考试的话,我们可以不管什么理论,只用需求定律来分析。存贷款是一种“间接”融资,以银行为中介货币交易,存款相当于卖出,而贷款类似买入,价格为利率。买卖当然受到需求影响,货币需求量增加,则价格下降,即利率下降。这时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也会下降。问题是贷款利率与存款的利率是有区别的,利率差是银行的费用,它趋势上跟着变动,但并不是线性变动,而是有时间差。比如贷款需求旺盛,利率打折争夺市场份额,存款利率不是立即跟着下降,反而可能“高息揽存”,但是最终不会高到哪里去,还是会进一步下降。这好比有了商人,可能出现“投机”,但是能改变需求规律吗?需求导致的利率变动是市场变动。经常说的利率是管制利率,是法定利率。如果法定利率提高,比如当前中国,贷款需求肯定压缩,市场贷款利率上行。
    辛国明2019-12-21 20:04:26
  • 货币需求就是投资需求市场利率就是投资时筹资的成本成本越高所以投资越少,即货币需求量与市场利率成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若市场利率降低,则债券价格往往就会上涨。
    连东英2019-12-21 19:36:43

相关问答

票面利率是指在债券上标识的利率,一年的利息与票面金额的比例,是它在数额上等于债券每年应付给债券持有人的利息总额与债券总面值相除的百分比。票面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证券发行人的筹资成本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一般是证券发行人根据债券本身的情况和对市场条件分析决定的。债券的付息方式是指发行人在债券的有效期间内,向债券持有者分批支付利息的方式,债券的付息方式也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票面利率固定的债券通常每年或每半年付息一次。企业债券必须载明债券的票面利率。票面利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不仅表明了企业债券发行人的经济实力和潜力,也是能否对购买的公众形成足够的吸引力的因素之一。债券的票面利率越低,债券价格的易变性也就越大。在市场利率提高的时候,票面利率较低的债券的价格下降较快。但是,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它们增值的潜力较大。如果一种附息债券的市场价格等于其面值,则到期收益率等于其票面利率;如果债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面值,则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低于票面利率。总之,债券价格、到期收益率与票面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概括:票面利率<到期收益率-债券价格<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到期收益率-债券价格=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到期收益率-债券价格>票面价值票面利率是指你如果能将款项存至规定的期限,如三年期国债,必须存满三年才能按打在存单上的利率计息,否则的话按财政部规定的存期利率计息,通常的“票面利率”就是指打在存单上的利率,存満三年票面利率就是1.9XX%。举例说,投资者持有面值1万元的债券,票面利率是4.75%,而利息是在每年6月1日和12月1日派发,那么他在这两天将各领到237.50元的利息。如果债券属无票制的,利息将像股息般存入投资者的银行户头。特别注意:票面利率不同于实际利率。
即期收益率也可以被称之为零息利率是零息债券到期收益率的简称,在债券定价公式当中即期收益率就是用来进行现金流贴现的贴现率。到期收益率的一般人虽然用不到,但是在进入行业当中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我们中国大部分的国债都是附息债券,比如票面利息是5%一年付一次利息,也就是能够买一百元的债券每年会给你五块钱的利息,但是到期收益和基金收益完全不同,这个5%并不能够等同于5%的收益,因为债券发行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以票面的价值发行的可能有折价或者溢价。如果您不想对于到期收益率有一个深刻的理解,那么就可以将它理解成为真实的收益率是多少?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投资市场利率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到期收益率的曲线也就会有一定的偏移,因此在投资收益率几乎不等于到期收益率,从而使得了投资人实现的收益和到期收益之间仍然会存在着一些差别,因为到接收也并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收益,因此到期收益也不应该成为能够衡量投资收益的客观性指标。对于债券的组合收益率就需要通过将在全组合堪称是单一的债券,也是该债券组合所有的现金流的现值等于该债券组合市场价值的适当贴现率,就是该债券组合的到期收益率,也可以被称之为内部的回报率,到期的收益率比较难计算因此应用面也不是特别广泛,但是股票组合的收益率就比较容易计算,尤其是反映股票组合风险的指标也非常容易计算。
已经发行的债券,利率是已定的,不可能再改变。市场利率上升,已发行债券的利率不变,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下降,债券的价格就自然下降。而新发行债券为吸引资金购买,就要提高利率才有人购买。拓展资料: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平衡,处于这种状态的市场利率为“均衡利率''与市场利率对应的是官定利率,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利率。货币当局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具有实际金融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市场利率一般参考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也是市场利率。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一般也是按照当时的市场基准利率来设计的。一般来说,市场利率上升会引起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价格下降,股票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走低,但储蓄收益将增加。市场利率一般参考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FundsRate。中国也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其利率SHIBOR也是市场利率。市场利率与债券价格反方面变动。一般是市场利率的变动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比如美联储升息会引起证券价格的下降实际效果受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该政策是否已被预期。当一个债券由于自身原因,比如债券发行者基本面的恶化,使得债券价格变动时,其债券持有者的收益率会向相反方向变动。市场利率。
1利率决定理论。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S+△Ms。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①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见简答题12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①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②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问得好!看得出是动脑子的。我来说说,总体上,红线部分是对的,黄线部分表述不是特别准确。央行确实是货币的源头,是货币供给方,通过供给影响市场利率。黄线部分说到央行调整利率,那你知道央行是怎样调整利率的吗?央行调整利率的方法,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实现的,也就是说,还是通过货币的供给来影响利率的。举例,若央行想降息,就用货币到市场上收购短期国债,国债回笼,央行释放出的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过于求,需求在短期内是很难瞬间改变的,而货币供给可以瞬间改变利率就下降了,一直下降到央行希望达到的程度,或区间,央行停止购买国债,如果没达到,就继续购买国债。这就是央行“降息”的过程。加息的过程与之相反,是发行国债回笼货币。一般人只是说央行降息或加息,其实在背后,央行都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的水龙头,达到加息或降息的目的的。所以大体上说,是货币供给影响了利率水平,央行也是通过货币供给来控制利率的。特殊情况,就是流动性陷阱,当利率已经很低的时候,央行再多释放货币,因为需求已经远远小于供给了,所以利率下降不明显,甚至根本不下降,这个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就近乎实效了。所以当市场利率非常低的时候,想再降息,货币政策就不大好使了。但这种情况,明显不属于题目讨论的范围。以上供参考。扩展资料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具有时滞性,不能及时反映经济情况,而且利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反映不是凯恩斯认为的负相关,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下降,但在长期内,随着投资增加、需求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就增加了,货币利率又会上升。货币学派是二十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货币学派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方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引起名义国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虽然不是唯一原因,在于货币当局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假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反方向变化,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于物价和产量会发生什么影响,将是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弗里德曼突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函数,正在于尽可能缩小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及其对产量和物价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货币供应量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可以作出理论预测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产量,部分影响物价,但在长期内,产出量完全是由非货币因素如劳动和资本的数量,资源和技术状况等决定的,货币供应只决定物价水平。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稳定的,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资本主义将能在一个可以接受的失业水平条件下稳定发展,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是减少了经济的不稳定,而是加强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弗里德曼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实行一种"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这就是把货币存量作为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一个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货币增长率,这个增长率如每年增加3~5%应该是在保证物价水平稳定不变的条件下与预计的实际国民收入在长期内会有的平均增长率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