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主要的封国有哪些?

齐文开 2019-12-21 20:09:00

推荐回答

西周初年,为了维护和巩固它在全国的统治,采取了分封诸侯的办法。武王和周公先后两次分封。受封的诸侯有三种人:一为周王的同姓亲族;二是开国功臣;三为先代贵族。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初的主要封国有:鲁国:周公旦长子伯禽的封国,都曲阜。平息武庚叛乱后,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微子启,让他统治殷遗民。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属于文王子辈的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郇等。属于武王、周公子辈的有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以上这些封国地望多在今关中地区和今黄河中下游一带,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此外的姬姓诸侯国还有芮、息、随、贾、沈、密、郑、虢、滑、樊等。除了同姓诸侯国之外,西周时期还分封了不少异姓国,如姜姓的厉、吕、申、向、许;妫姓的陈;嬴姓的江、黄;偃姓的蓼、轸;姒姓的蓼;子姓的宋;曹姓的邾、邹;曼姓的邓等。异姓国里最强大的是齐国,有很大影响的是楚国。诸侯国的分封延续了很长时间,并不都在周初,例如郑国之封就晚至周宣王二十二年。周初的“封邦建国”,目的在于“以藩屏周”。这种分封制,对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促进边远地区的开发,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交通不便,这些诸侯与周王室的联系日趋减少,逐渐形成一些强大的地区性中心,终于导致了后来诸侯割据的局面。
龙小语2019-12-21 20:20:5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荀子说,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之国共有五十三个,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而在姬姓之国中,属于文王诸子的有十六国;属于武王之子的有四国;属于周公后裔的有六国。这些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西周所分封的诸侯国:属于文王子辈的有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鄷、郇等。属于武王、周公子辈的有邗、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以上这些封国地望多在今关中地区和今黄河中下游一带,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此外的姬姓诸侯国还有芮、息、随、贾、沈、密、郑、虢、滑、樊等。除了同姓诸侯国之外,西周时期还分封了不少异姓国,如姜姓的厉、吕、申、向、许;妫姓的陈;嬴姓的江、黄;偃姓的蓼、轸;姒姓的蓼;子姓的宋;曹姓的邾、邹;曼姓的邓等。异姓国里最强大的是齐国,有很大影响的是楚国。诸侯国的分封延续了很长时间,并不都在周初,例如郑国之封就晚至周宣王二十二年。
    赵高启2019-12-21 20:38:31

相关问答

应该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因为封闭式基金有市场价格和净值,一般市场价格如果低于净值,就叫折价,折价率就是:,基金加权平均折价率与上证指数相关度高达0.8174,是极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金的机构持有人认为,基金的折价幅度一般会保持在2%至15%的范围内,因此不可能像股市一样长期朝着一个方向运动。在上述二、四两个阶段中,市场都表现为股指在上下一定幅度内的整理市,市场上升时一般交头活跃,基金资产冲击成本低,所以折价率随之降低;市场下跌时通常交易量萎缩,基金资产冲击成本高,因此折价率随之升高。而高与低都远没达到碰到上下限的幅度,因此震荡市中基金折价率可以明显随着股指波动。而在单边上行或下跌的市场中,市场分割说给出了一定的解释。西南证券基金评价小组的孙菊从资金角度分析指出,前面第一阶段的牛市中,股票价格普遍上涨,由于基金资产无法完全持有股票,净值的增长幅度低于大多数股票的涨幅,因此一些资金由基金市场转战到股票市场;而在第三阶段的下跌中,同样由于基金的资产没有全部购买股票,净值的下跌幅度明显低于整体市场的下跌幅度,因此一些仍对后市怀有希望的资金又转移到基金的“避风港”来暂时规避风险。上海一家保险公司的人士则认为,同股指的调整类似,基金加权平均折价率的调整经常会过激一些。第一阶段的下跌是延续前面折价率的下跌走势;同样,第三阶段的上涨也是延续前面折价率的上涨走势。持有人看空目前很多基金尤其是大盘基金的持有人以机构为主,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与评价中心的胡立峰认为,一批长期的基金投资人逐步撤出封闭式基金市场导致了基金折价率攀升,而不看好的理由是基金的政策明显倾向于开放式基金。保险公司则表示,短线看空或者看不清大势都会采取比较保守的做法。在1500点被击穿时,一家大保险公司便提出“千四”肯定守不住;在跌穿1400点时,另一家保险公司认为,短线1300点必破。这种看空背景下必然引发持有人抛售基金。而对于后市,市场人士认为,既然基金的折价率曾经到达过20%,如果这次出现接近或达到15%的情况应该不意外;而这种情况很可能伴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下挫。
根本不可能,因为债务是一直存在的,国家又一直在发展,债务只会加剧,根本不可能出现被消除的现象。发行超长国债只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缓兵之计,来缓解现在出现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美国国债时钟每天都在触目惊心地跳动,目前已超过了22.57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日前表示,如果存在“适当的需求”,美国将考虑发行50年期甚至100年期的国债,以降低目前规模超过22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并让债务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这样就可以缓解目前会出现的经济问题。美国财长姆努钦上任以来就一直在研究超长期国债问题,但是发行超长期国债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不仅涉及到国家公债的评级、安全性、收益率、债务延期、用途、财政收支、美元发行等问题,关键它还将影响美国的通胀水平、金融市场收益率以及国内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情绪等等。所以说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继续堆积,并且有一天会量变引起质变,爆发更大的危机。美国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美国政府想要获得美元,就必须将未来的财政税收抵押给美联储,由美联储来发行美元。为了现在有钱用而卖掉以后的经济。稍有不慎就会急速通货膨胀。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有可能促使美元烂溢,这是非常典型的债务危机转嫁形式,将是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元储备国的灾难,所以美财政部欲发行超长期国债会加速国际去美元化,因为美元体系会越来越不安全。
西方经济学家所设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讨论上来说比较精密,似乎是可以实现人们设想的结果,认为两种政策是可控的。但在实际运行中,两种政策的假设前提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完全独立并不符合实际。他们之间并非完全独立。更重要的是:两政策运行的环境因素多数是不可控的,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加黯然失色。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局限性的论点主要有三:一是货币政策对付严重萧条是无能为力。当严重的萧条状态出现时,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异常低下。这时,即使采用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低微的利息率提供大量的贷款,资本家仍然不愿投资,而消费者仍然不愿增加消费。二是尽管政策正确且适时,但官员们却有可能由于利己的政治考虑而不予执行。三是经济政策在时间上滞后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从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到针对问题而执行的政策全部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步骤,而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政策往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尽管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对政府在宏观经济上加以协调和管理的要求,而这种协调和管理很难依靠政府完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用下达指令性计划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现代社会大生产是在商品经济的形式中不断发展的,而商品经济要求市场机制起作用。因此,西方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往往通过税收,预算,支出,利率等经济杠杆来影响市场,进而影响整个生产和就业。在这种意义上,研究西方经济政策和理论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新中国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在历史上,这种体制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长,这种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要求相应地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宏观调空机制。在这方面,西方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是值得借鉴的。以往我国宏观经济中缺少内在的,灵活机动的调节机制,企业生产经营由政府直接安排,对市场反映不灵敏。我国的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和综合处理手段比较落后,政府难以准确地及时掌握实际命令动态,往往要等到问题成堆,形式严峻时才采取果断措施,而且主要用行政命令方式,各行各业来一“一刀切”。结果常常使经济大起大落,带来损失。可见,我们很有必要分析研究西方国家宏观调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探求和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地健康发展。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在这四个阶段中,繁荣和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的阶段。1、衰退阶段:该阶段开始于经济周期的高峰之后,当经济运行到高峰期后,必然会逐渐走向衰落。这个时候市场需求开始不断萎缩,于是便造成供过于求,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利润率不断下降,连同大宗商品在内的整体物价水平开始不断下跌,造成企业的产品流通率低,大量产品积压,从而让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2、萧条阶段该阶段供给和需求都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经济前景还比较迷茫,使得社会需求不足,资产缩水,失业率处于较高的水平。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就会逐渐出现一定的效果,渐渐地减少社会恐慌情绪,从而让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逐渐恢复,于是整个社会经济便在探底后开始出现回升的迹象。3、复苏阶段经济萧条,所以政府便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这个时候调控手段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经济开始复苏,需求开始释放,生产逐渐活跃,价格水平趋稳并进入上升区间。同时GDP的增长率可能由负转正,由慢变快,并且逐渐提高。由于此时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周期性的扩张也变得强劲,所以在这个阶段,企业的利润也开始大幅增长。4、繁荣阶段该阶段因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张,而且超过了产出的增长,所以刺激产品的价格就会迅速上涨到较高水平。这个阶段就业率比较高。扩展资料:经济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经济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