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税务法规?如何熟悉银行结算业务?

童赣冬 2019-12-21 20:41:00

推荐回答

,我是做财务的,做过3年出纳,可以帮助你。出纳岗位的职责是什么出纳岗位的职责一般包括:办理现金收付,审核审批有据。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根据稽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对于重大的开支项目,必须经过会计主管人员、总会计师或单位领导审核签章,方可办理。收付款后,要在收付款凭证上签章,并加盖“收讫”、“付讫”戳记。我是过来人,可以告诉你出纳工作很简单的,尤其是银行方面,你只要每月初从银行打出对账单与银行对好帐,平时去银行递交支票,取钱等~~~有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吧~~如果你在以后工作中遇到什么不懂的,就随时问我哦,我会及尽全力帮助你哦~~哈哈。
籍宝霞2019-12-21 21:07:2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可以上国家税务局网站和财政局官网,里面有政策法规栏目及其他政策法规栏目。银行结算业务可以上各大行官网,里面有银行结算业务相关内容。其实银行业务税务法规内容也可以咨询相关客服电话也能咨询得到。以上内容。
    路计庄2019-12-21 21:02:29
  • 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的工作目标。狭义的出纳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扩展资料出纳人员任职要求:1、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了解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税务法规,熟悉银行结算业务;3、熟练使用各种财务工具和办公软件,且电脑操作娴熟,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作风严谨;4、善于处理流程性事务、良好的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5、工作细致,责任感强,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出纳。
    齐景伟2019-12-21 20:57:51

相关问答

若是简答: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答:双紧、双松、货币政策紧财政政策松和货币政策松财政政策紧。这是两项宏观调控政策协调配合的四种为人熟知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双紧的搭配方式一般只能用于需求膨胀、经济过热、物价形势急剧恶化时的紧急调节。因为这种调节方式几乎毫不例外地要造成经济衰退。因此,必须谨慎地加以利用。双松的搭配方式一般用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萧条时期及生产资源有较大富裕的经济条件。这时,再生产过程中的闲置资源急需足够的货币力量去推动。客观要求投资需求与现实及潜在的资本供给和生产能力相适应,消费需求与消费品及劳务的供给相协调。如果单松动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都可能出现需求刺激力不足或形成过程相对缓慢的问题。而同时松动财政和货币政策,就可以使经济保持足够的上升冲力。但双松政策在搭配运用时一般不能持续时间太长,因为很容易导致经济过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采取怎样的松紧搭配方案,取决于经济失衡的累积特点及两项政策对经济趋于均衡的调节能力。若是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方式与内容一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从配合的形式上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主要表现为财政投资项目中的银行配套贷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要求国债发行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的反向操作结合。2、政策时效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两种长短不同的政策时效的搭配。货币政策则以微调为主,在启动经济增长方面明显滞后,但在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具有长期成效。财政政策以政策操作力度为特征,有迅速启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容易引起过度赤字、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而,在财政政策发挥的是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只能作短期调整,不能长期大量使用。3、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功能的协调配合还体现在:“适当的或积极的货币政策”,应以不违背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为前提,这样可以减少扩张性财政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政策性贷款风险。财政政策的投资范围不应与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完全重合。基础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还是应该以财政政策投资为主,而竞争性投资项目只能是货币政策的投资范围,否则就会形成盲目投资,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4、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协调配合。由于货币政策权力的高度集中,货币政策往往只包括两个层次,即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宏观层面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因素的影响,直接调控社会总供求、就业、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变量,中观层指信贷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需要,调整信贷资金存量和增量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财政政策由于政府的多层次性及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形成了多层次的调节体系,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是国家通过预算、税率等影响宏观经济总量,影响社会总供求关系。中观层则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投资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等,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解决公平、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微观层则是指通过财政补贴、转移性支付中形成个人收入部分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采取了不同的配合方式,大体为三个阶段:1.1979-1988年,总体上实行的是“双松”配合,期间表现为多次模式转换和由“双松”到“双紧”,又由“双紧”到“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979年、1980年为“双松”配合,财政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这两年财政支出连续大幅度增长,造成了高额财政赤字;货币政策上则是大幅度增加现金和贷款投放,使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大幅上涨。1981年为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财政方面,压缩了当年财政基建投资,财政赤字有所降低;银行方面,实行紧中有松的政策。1982年至1984年实行“双松”的配合,财政方面实行一系列的财税改革,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银行方面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增发货币增发贷款。1985年又实行了“拨改贷”和企业流动资金由银行信贷供应的体制,增发货币增发贷款。1985年又实行“双紧”配合,财政方面采取措施增加收入控制支出,当年实现盈余;银行方面“紧缩银根”,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投放。1986年至1988年又实行“双松”配合,财政方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再次下降;银行方面提出“稳中求松”、“紧中有活”,银行信贷和货币投放再度失控,到1988年通货膨胀率已达18.5%.2.1989-1997年,总体上是“双紧”的配合,期间同样表现为“双紧”与“双松”的螺旋式循环。1989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针对1988年出现的经济过热和严重的通货膨胀状况,1989年中央提出了“治理整顿”的方针,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现金投放。1990年至1993年实行的是“双紧”基调下的“双松”配合,增加了货币供给,并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财政方面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和支农支出,调整经济结构,但由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致使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率达21.7%.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财政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要求银行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3.1998-1999年实行的是“双松”的配合。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政府实施了以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为目的的“双松”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取消贷款限额控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等一系列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快“费改税”进度,对某些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1998年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增加配套贷款,定向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1999年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大幅度提高职工的工资,开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http://www.govyi.com/paper/n3/a/201911/105447.shtm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9-03/09/content_7738912.htmhttp://www.govyi.com/paper/n3/a/201911/1054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