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下跌,货币需求量增加。
推荐回答
通过LM曲线来分析一下啊。L=kY-hi.这里k表示货币需求对真实收入的敏感程度。Y表示真实收入,h表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i表示利率。通过公式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货币需求和利率是成反比关系的。利率高时,如果你持有债券,利率>债券收益率,你会抛售债券,得到现金储蓄在银行,因此你的货币需求增加了,只有当利率<债券收益率的时候,利率的升高才会引发利率降低的预期,因此会继续拿出货币购买债券。
龚宇迪2019-12-21 22:54:5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并不矛盾。因为前提是收入财富增加了。所以两种资产的需求都上升并不矛盾。
龚小章2019-12-21 23:37:57
-
一个较为直观的角度供您来理解这个问题,首先,预期利率的上升并不是当期利率的上升,而是对于未来利率有上升的期望。在这样的期望下,资金富余方肯定希望能够在利率上升之后再来出借资金,那么当前已发行的债券将会变得更加没有吸引力,不得不折价进行交易,导致其预期收益率下降。资金富余方更愿意持有货币等待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上升。事实上,由于已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是无法改变的,已发行债券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利率是成反比的。
边双喜2019-12-21 23:00:38
-
这就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状况。在极低利率情况下,人们都认为利率会上升,这时候即使增发货币,也无法起到作用。因为这时候增发的货币都会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起不到货币政策应有的作用。假设利率为零,即便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赵风翎2019-12-21 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