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价格低,人们都去购买债券,交易性货币需求会升高吗?

车建鹏 2019-12-21 22:04:00

推荐回答

1、09年12月12日购入股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800投资收益1.2贷:存出投资款全文。
黄登盛2019-12-21 23:57:1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会计分录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800投资收益1.2贷:存出投资款801.2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10-800=1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10-800=10借:公允价值变全文。
    籍巍巍2019-12-21 23:37:29
  • 购买股票的会计分录做法如下:1、根据股票发行的手续费、佣金之类直接相关费用,从发行所得金额中扣减。2、根据发行股票所得金额,扣除相应发行手续费的净所得的金额,计入“银行存款“科目。3、根据发行股全文。
    黄相明2019-12-21 22:54:16
  • 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分录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利息  投资收益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扩展资料: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的原因1、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短期资产很快就会变现,而其收益是放在投资收益中的,既然很快变现就不放在其成本中去了,直接借冲减投资收益不用转来转去。2、一般来说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都是计入金融资产成本的。而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且其公允价值的变动,会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直接影响当期收益。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能计入成本。交易费用是影响总的投资收益的,所以将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4、交易费用是买卖时实际发生的,如果计入成本,那么在后续计算中就会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例如:买入100股,每股1元,交易费用20元;后面上涨为每股2元。如果将交易费用计入成本中,则此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收入80元,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交易费用的20元与公允价值变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计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是不能包含交易费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赵颖雷2019-12-21 22:36:22
  • 货币的需求增加,利率增加,反之则利率则降。货币的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则升。根据利率好比做货币的价格一样,依据其供求原理理解这个关系!当然利率还受政府的干预。存款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了,流动性增加,有更多的钱用于储蓄,银行向储户借钱的成本压力减小,于是利率就下降,反之,货币供应量少了,用于储蓄的钱也就相应减少,银行借钱成本压力增加,就会提高利率。投资方面,货币供应量多了,流动性增加,银行借钱成本减小,就会降低贷款利率,反之,货币供应量少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增加,就会相应提高利率。扩展资料:四种需求: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包括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安全需求等。交易性货币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居民和企业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居民和企业为了顺利进行交易活动就必须持一定的货币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预防性货币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与利息率有密切的关系,当利率低,人们持有的成本低,人们就会持有较多的货币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当市场利率足够高,人们可能试图承担预防性货币减少的风险,将这种货币的一部分变为生息资本,以期获得较高的利息。货币需求。
    黄益民2019-12-21 22:18:19

相关问答

最近,有很多新股民反映,自他们入市炒股以来,经常遇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自己一买进股票,该股票就下跌。而一卖出股票,该股票就出现大涨,好像主力机构眼睛整天在盯着你操作似的。这些股民询问,为何会发生这种奇特现象,如何才能摆脱自己当前“买进股票就下跌,卖出股票就大涨”的魔咒呢?对此,我们认为,股票买进就跌,卖出就涨,主要是股民自己的交易心态在作怪,让我们先来分析,这类现象为何会频繁发生:第一,先说股票一买进就下跌,主要是股民想要买股票的时候,已是大牛市进入后半段,接近尾声之时,这个时候股价天天上涨,有了赚钱效应,股民就想往里面冲,结果一买进去,却买在历史高位之上。此时,股民高位追涨就成了韭菜,而机构投资者却是全身而退。第二,还有一种一买股票就跌,就是牛市行情已经结束了,刚刚由牛市转为熊市,股民此时往往看不清趋势,以为这还是在牛市的回调阶段,然后还会有下一轮上攻行情。此时股市的下跌,被股民们认为是“千金难买回头牛”,可以趁股市调整赶快抄底,结果却被套在了由牛市转熊市的过程中。而这些股民一旦在股市下跌中继横盘的时候炒底,往往是一买进股票没多久,就会遇到大跌。第三,接下来是“一卖出就上涨”。主要是在熊市的底部区域,股市在经历了几年的长期下跌,股民们此时信心已经溃散,而机构投资者想要在底部区域拾到股民手中的筹码,以便发动新一轮牛市行情。所以,此时机构一直把股指往下砸,甚至让股票再去不断创新低。结果,绝望的股民没有挺到最后一刻,看到熊市股价跌得这么惨烈,害怕后面跌得更惨,于是只能在熊市底部选择割肉,而当股民在熊底完成割肉过程,机构投资者马上就会展开拉升行情,迅速脱离底部区域。结果,股民们一卖出股票,该股票就快速上涨,这意味股民永远踏空了。第四,在牛市的初始阶段,一般是中小盘股、绩差股大涨,再轮到大盘蓝筹股、白马股上涨。有些股民看到自己手中的股票一直没有涨,而别人手里的股票却有很大涨幅,于是想换股票,就去买上涨幅度大的股票,这样也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当股民把手中不涨的股票卖出后,这只股票就开始了补涨行情,而买入的那些前期上涨过快股票,却因前期涨幅过大,而出现大幅调整。此时的股民还不如不换股票为好。在投资股票过程中,很多股民都遇到“买进就跌,卖出就涨”的情况。其实,这就是股民个人的交易心态,因为人性是贪婪的,是有情绪的。而主力机构也是因为掌握了股民的这样的心态,来让广大股民高位接筹,低位割肉。事后又发现好像被机构在牵着鼻子在操作一样。倘若每个股民都遵循着自己的投资理念不变,不按机构下的套路走,自然会很少出现“买进就跌,卖出就涨”的情况了。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