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门经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政府增加支出,能达到内部均衡吗?

辛少岗 2019-12-21 19:41:00

推荐回答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全文。
连云玲2019-12-21 20:19:2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扩张性政策,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PS: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之所以仅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减少总需求而不从总供给的角度来扩大总需求来实现经济均衡,是因为总供给是由一国所拥有的资源和技术决定,资源和技术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它只能在长期中得到改变,所以在短期我们只能通过需求管理的政策调整总需求使经济迅速恢复均衡。当然在长期我们最好是通过供给管理的政策来调整总供给,因为一国能为本国居民提供物品和劳务的能力最终取决于总供给。总供给的管理政策有:增加储蓄,发展教育和培训,提高技术以及勘探和开发新的能源和资源。
    边博洋2019-12-21 20:37:06
  • 因为,总需求低于总供给,比方说社会明明能够生产10000亿美元产品,但社会上只能销售9000亿美元产品,那么实际产量就只能是9000亿美元,于是就会有1000亿美元的生产能力闲置起来,使工人和机器处于失业状态。相反,如果总需求高达11000亿美元,但社会只能生产10000亿美元产品,过高的需求必然引起物价普遍上升,形成通货膨胀。所以,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出现三种状态: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这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2、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3、通货膨胀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产出超过了潜在GDP的水平,推动了价格的上升。以上分析说明,宏观经济均衡很难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出现了经济的短期波动和商业周期。供参考。
    齐智富2019-12-21 20:05:21
  • 错.由于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企业开工不足,工人失业增加,经济发展缓慢,这时政府一般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说财政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
    龚宜超2019-12-21 19:55:39

相关问答

地方债就是国家财政部代发,而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使用、偿还的债券。城投债是为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发行的一种公司债券。地方债”,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城投债是根据发行主体来界定的,涵盖了大部分企业债和少部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一般是相对于产业债而言的,主要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等的投资目的发行的。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是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主业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拓展资料:中国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政府为发债主体。不过中国债券业内也往往把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列为地方债券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但到了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原因乃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城投债起源于上海。1992年,为支持浦东新区建设,中央决定给予上海五方面的配套资金筹措方式,其中之一是1992年—1995年每年发行5亿元浦东新区建设债券。1992年第一只城投债,规模为5亿元。2019年9月,安徽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该省首家发债成功,效法者遍布全省。地方债_城投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