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到2019年,中国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黎玲玲 2019-12-21 20:24:00

推荐回答

不当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这次通货膨胀的水平还与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所谓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公众对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通货膨胀的预期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将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而且通货膨胀预期的高低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受到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说,它可以受现实的通货膨论”。它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技术转移理论的发展。⑵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这一术语最早于1978年由厉以宁引入国内。国内学者真正关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从1984年开始的。1984年,黄觉雏发表了“技术创新浅论”一文,把“技术创新”定义为“把某种设想转变为崭新的或改进了的产品、工艺或劳务并使之推广以获得利益的全过程”,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的基本属性与类型。1985年,王慎之在“浅谈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一文中介绍了加拿大学者海莱纳关于技术创新的分类观点。⑶技术进步理论尽管我国对技术进步问题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但那时的“技术进步仅是作为一个技术术语而存在的,所谓的“技术进步”往往指的是物化技术上的进步,所作的研究也只是定性的分析。1986年,徐寿波分析了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包括两大方面因素:一是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因素;二是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因素。3.缓慢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开始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学者的研究多数是对原有理论的渗透和延伸,最新发展的理论较少,主要有:⑴技术溢出理论技术溢出指的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1995年,李平最先在国内介绍了国外有关“技术溢出”的研究成果,当时并未引进同行的重视。从1998年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各种“技术溢出”问题。至今,国内学者对技术溢出问题的研究包括技术溢出的含义与形式、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的机理等等。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有关技术溢出的理论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并指导着对各种技术溢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⑵实物期权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与方法是在1998年引进我国的。2000年开始,我国学者对实物期权理论与方法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实物期权理论引入技术经济学领域后,使得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得以丰富,尤其是对高风险、不确定环境下投资项目决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工具。根据实物期权理论,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等于项目的净现值、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与项目的战略价值之和。其中,项目的灵活性价值可以用灵活性期权来分析,灵活性期权包括延迟期权、转换期权、弃置期权和规模变更期权等。而项目的战略价值可以用复合性期权来分析,复合性期权包括延续性投资期权和成长性期权。由于实物期权理论可以用于指导项目的经济评价,因此,经过几年的研究,实物期权理论己经应用于各类项目的经济评价领域。从技术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看,对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创新的技术经济理论太少,只有经济效果原理和技术经济比较理论可以认为是我国学者提出来的。其他理论如技术进步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等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相关学科中引进的。二是整个理论体系缺少系统性,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只是简单的罗列。四、技术经济学发展面临困境时至今日,技术经济学的面貌同早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等。然而,就其发展前景而言并不乐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经济学新的理论研究专题很少,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国外相关学科理论的消化、吸收及应用上,中国特色逐渐减少。这些情况不仅使技术经济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而且造成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学科地位下降。
龚小芹2019-12-21 21:20:0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不当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我国这次通货膨胀的水平还与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所谓通货膨胀预期是指公众对通货膨胀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的一种事前估计。通货膨胀的预期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将影响未来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而且通货膨胀预期的高低在不同的条件下所受到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比如说,它可以受现实的通货膨论”。它的提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技术转移理论的发展。⑵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这一术语最早于1978年由厉以宁引入国内。国内学者真正关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是从1984年开始的。1984年,黄觉雏发表了“技术创新浅论”一文,把“技术创新”定义为“把某种设想转变为崭新的或改进了的产品、工艺或劳务并使之推广以获得利益的全过程”,并讨论了技术创新的基本属性与类型。1985年,王慎之在“浅谈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一文中介绍了加拿大学者海莱纳关于技术创新的分类观点。⑶技术进步理论尽管我国对技术进步问题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但那时的“技术进步仅是作为一个技术术语而存在的,所谓的“技术进步”往往指的是物化技术上的进步,所作的研究也只是定性的分析。1986年,徐寿波分析了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科学技术进步包括两大方面因素:一是自然科学技术进步因素;二是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因素。3.缓慢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技术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开始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学者的研究多数是对原有理论的渗透和延伸,最新发展的理论较少,主要有:⑴技术溢出理论技术溢出指的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先进技术拥有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转让或传播他们的技术,包括国际技术溢出、国内技术溢出、行业间技术溢出、行业内技术溢出四种形式。1995年,李平最先在国内介绍了国外有关“技术溢出”的研究成果,当时并未引进同行的重视。从1998年开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各种“技术溢出”问题。至今,国内学者对技术溢出问题的研究包括技术溢出的含义与形式、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的机理等等。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有关技术溢出的理论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并指导着对各种技术溢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⑵实物期权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与方法是在1998年引进我国的。2000年开始,我国学者对实物期权理论与方法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实物期权理论引入技术经济学领域后,使得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得以丰富,尤其是对高风险、不确定环境下投资项目决策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工具。根据实物期权理论,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等于项目的净现值、项目的灵活性价值与项目的战略价值之和。其中,项目的灵活性价值可以用灵活性期权来分析,灵活性期权包括延迟期权、转换期权、弃置期权和规模变更期权等。而项目的战略价值可以用复合性期权来分析,复合性期权包括延续性投资期权和成长性期权。由于实物期权理论可以用于指导项目的经济评价,因此,经过几年的研究,实物期权理论己经应用于各类项目的经济评价领域。从技术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看,对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主创新的技术经济理论太少,只有经济效果原理和技术经济比较理论可以认为是我国学者提出来的。其他理论如技术进步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等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相关学科中引进的。二是整个理论体系缺少系统性,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只是简单的罗列。四、技术经济学发展面临困境时至今日,技术经济学的面貌同早期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经济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等。然而,就其发展前景而言并不乐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经济学新的理论研究专题很少,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对国外相关学科理论的消化、吸收及应用上,中国特色逐渐减少。这些情况不仅使技术经济学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而且造成技术经济学在我国的学科地位下降希。
    齐景林2019-12-21 21:01:34
  • 中国经历的通货膨胀如下:1、1987~1988年是一个经济扩张的阶段,物价指数在前一期经济扩张的拉动下,持续走高,上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历史高点。以1985年的物价指数为基点,1986年的物价指数上涨6.0%,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1988年的物价指数上涨34.8%。此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依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要求和解决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从1986年开始加大政府财政支出,不断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特别是1988年实行财政的“包干”体制以后,社会的需求进一步猛增。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政府赤字问题,货币连年超经济发行,到1988年第四季度,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量为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由于货币的超量发行,市场货币的流通量剧增,引发了物价的猛烈上涨,货币贬值。同年5月政府宣布物价补贴由暗补转为明补,6月份政府一再表示要下决心克服价格改革的障碍,7月份政府尝试着开放了名牌烟酒的价格。这一系列措施加剧了居民的不确定性心理预期,引发了1988年8月中旬的抢购风潮和挤兑银行存款的现象。1988年第四季度末的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上涨20.3%,8月份银行存款减少了26亿元,官方宣布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8.5%。为了整顿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对经济实行全面的“治理整顿”,其措施之严厉堪称改革开放以来之最。2、到1993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又开始上升,金融业陷入无序状态。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业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中央政府于1993年夏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朱镕基总理亲自任人民银行的行长。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金融纪律;使国有银行与其隶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分离;所有专业银行必须立即取消计划外贷款;限制地区间贷款;派出工作组到各省检查执行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比率由1:5.64骤然下降到1:8.27,国际收支恶化。由于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使得通货膨胀全面爆发。由于1992~1993年我国经济中出现的严重的泡沫现象和高通货膨胀率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中央从1993年夏开始实施“软着陆”的攻关调控,在货币政策方面出台了13条压缩银行信贷规模的措施,使新增货币供应量M0从1993年的1528.7亿减少到1994年的1423.9亿和1995年的596.8亿。由于这次调控吸取了以前货币紧缩过度造成经济过冷的教训,这个货币政策的实施中一直遵循着“适度从紧”的原则,最终于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是实际上还是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信贷状况的收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综合信贷的平衡;限制地区间的信贷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紧缩措施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非国有企业,对国有企业影响不大;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出现巨大差额,1993年夏沿海专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为10%~16%,而市场利率却达到20%~35%。3、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6%。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3.4%,服务价格上涨2.2%。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4.4%,其中,谷物上涨2.3%,棉花上涨35.3%,油料上涨19.4%,畜产品上涨1.8%。当年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对投入工厂,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庞大需求。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2003年中国的原油进口比2002年增加31.2%,达到创纪录的9110万吨。我国主要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4、2019年开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和长期的国际顺差导致的通货膨胀。一直到现在出现国际金融危机。
    边华涛2019-12-21 20:56:52
  •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4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前两次通货膨胀是1979年-1980年及1983-1986年的通货膨胀,这两次通货膨胀是以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所带有的短缺经济为背景的,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工人工资、农村税收进行了改革,对企业的改革也逐渐展开,扩大了企业及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导致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再加上政府所制定的大规模现代化计划,导致财政支出膨胀,使得价格水平出现了上涨。当时采取了直接的计划行政调控和控制贷款总额的办法。第三次通货膨胀是1987年-1991年,这次通货膨胀源于通胀预期的产生,上一轮的通货膨胀刚刚结束,而价格体制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突然加强,导致1988年居民抢购,消费需求膨胀,对此中央银行对三年定期存款实行了保值储蓄,名义利率大幅提高,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第四次通货膨胀是1993年-1994年通货膨胀,由于当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房地产热和股票热和开发区热,货币领域表现为大投放,金融秩序混乱,乱集资、乱拆借、乱提高利率现象严重,物价上涨幅度1993年为13.2%,1994年高达21.7%。这一阶段政府先是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治理混乱的金融市场,国务院下发6号文件,采取了16条综合治理措施。随后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信贷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加强金融监管,发展货币市场,成功治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2019年至今的通胀。2019年11月前,我国实施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前的10年间,全国发放了20万亿元的贷款,年均2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后,2019年11月—2019年末,两年多的时间,贷款投放了18万亿元,几乎与前10年相当。再加上我国3万亿的外汇储备相应投放了近20万亿的人民币。所以,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过快的信贷增长导致通胀。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反通账、控制物价总水平为基调。
    赵飞雪2019-12-21 20:39:42

相关问答

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因素很多,并且难以量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综合负债。国家综合负债是指国债规模加上各种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2.国债期限、品种结构。在国债期限上,我国现在大多是3、5年的中期国债,缺乏1年以内短期和5年以上长期国债,期限单一,平均期限偏短,偿债高峰周期短;在品种结构上,国债品种结构设计不合理,我国20多年来不可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占主导地位,满足不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品种的不足同样制约着国债规模的发行空间扩展。3.中央银行对国债的需求。就货币政策而言,央行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便于公开市场操作则更关注国债的高流动性,希望多发行短期国债,并要求国债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能仅以财政赤字的消除为限。因此,在国债规模控制中,既要考虑财政原则,也要考虑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规模和期限结构。4.国债资金运用的效果。由于我国缺乏对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管制度,加上地方政府对资金的争夺,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等,使得国债的利用效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另外,我国国债还属于筹资型国债,国债资金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比例还比较低,形成“赤字债务化,债务消费化”的倾向,这势必影响国债的实际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