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型

赵鸽燕 2019-12-21 12:59:00

推荐回答

这种讨论性的问题,无法在继续简明了,这个相关的资料你看看:企业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也是企业收益分配赖以遵循的基础。足够的资本规模,可以保证企业投资的需要,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和规避融资风险,融资方式的妥善搭配,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因此,就融资本身来说,它只是企业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但融资活动,决定和影响企业整个资本运动的始终。融资机制的形成,直接决定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一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1.企业资本由供给制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改革以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国家计划下进行,企业是否需要资本,需要多少,长期资本或是短期资本,均由国家通过财政或银行予以供应。这种体制下,企业不需要研究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更不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建立以后,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代替了原来的供给制。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和前景,进行投资计划,并努力为实现投资计划融资。这一变化表明,融资活动由宏观性计划分配转变为微观性融资。2.由纵向融资为主向横向融资为主转变。供给制条件下,企业资本均由国家限额、限用途供应,资本分配是由上而下的分配活动。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企业与企业间的横向融资活动日益增加,存量流动提高了资本运营效率。3.融资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计划分配资本体制下,企业融资形式单一,财政分配形式或银行分配形式,至多也是二者兼而有之。商业信用的确立,资本市场的建立,企业内部积累机制的形成,企业融资形式呈现多元化,形成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股本融资与债务融资等多种形式见表1。上述变化,最本质的在于融资体制正在实现计划分配向市场引导融资的转变。过去,财政、银行作为国家总资金分配的两个手段,不断进行着总资金量的分割。尽管后来银行分割总资金量的比例增大,并占了绝对比例,但与现在资本市场融资相比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伴随这一变化,各种融资工具职能回归并日益得以体现。对财政投资与银行贷款的认识,也不只限于有偿和无偿的划分、量上的分割,而是循其自身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虽然融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企业融资机制并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风险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进行。存量调整是基础,它是针对过去融资行为及其形成结果进行的处理;增量是存量形成的前提。融资活动在增量方面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则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关键。存量调整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而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的。据统计,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1993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5%,1994年为79%。如此巨大变化,不是非体制原因所能形成的。我国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所谓的“拨改贷”,从1998年开始银行统管流动资金。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国家试图通过银企债务关系来硬化对企业的约束。但实践结果事与愿违,由于银行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借贷双方因产权不清而形成信贷软约束。尽管199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约束规则,延缓了国有企业“完全债务化”的速度,但负债增长速度仍远远超过资本增长速度。企业与银行关系不顺、不清,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债务关系,而且存在着在这种关系表面掩盖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而且,银行还承担有政府的职能,企业依附于银行,银行贷款并非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原则,有时不仅不遵循,反而相背,在企业严重亏损或停产、半停产而不能破产情况下,银行仍不得不发放违背市场规则的贷款。因此,当国有银行实行商业化改革时,国有企业高负债率问题,已经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支出负担。为了减轻企业利息支出负担,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七次降息,但企业减负效果并不明显。其实,企业利息支出高,不是利率水平高引致,而是贷款数额大形成,而效率不高情况下的高负债形成,是典型的计划分配结果。降低利率不仅没有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相反,降低利率有可能进一步刺激贷款需求,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强化行政干预手段,在降低利率同时,仍辅以贷款规模限制,抑制贷款需求。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企业贷款是计划分配结果,而非市场引导的资源配置,因此,贷款数量并非企业所能左右。由于贷款数额过多造成高负债率,从而加重企业负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股权融资或自有资本的股利支付是在投资形成效益以后,而债务融资在投资活动开始就支付利息,在国有企业投资缺乏资本金的基本上,贷款包揽一切的后果,造成了企业巨大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贷款关系模糊不清,特别是80年代中期推行所谓“税前还贷”,使得贷款关系更加复杂化。在后来进行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中,将“拨改贷”投资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意味着企业贷款面临两次分配,一是支付贷款利息回报债权人,二是支付股利回报所有者。公司融资理论认为,增加负债可以取得财务杠杆收益,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可以计入成本而免交企业所得税,债权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资本成本,因此,资产负债率似乎越高越好,因为负债率提高时,企业价值会增加,但负债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升时,企业价值因破产风险和代理成本的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样,由于企业负债率增高会令企业价值增加,同时也会引起企业破产风险和代理成本上升而使企业价值下降,当两者引起的企业价值变动额在边际上相等时,企业的资本结构最优,负债率最佳。上述讨论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企业必须要用较高的销售利润率来弥补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企业的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只有超过银行贷款的资本成本时,企业负债经营所体现的财务杠杆效应才是正效应,否则为负效应。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企业运行良好,盈利能力强,负债再高也是可以良好运转的。从这一角度分析,负债率高低只是说明了企业融资结构,而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企业负担高低的标准。我国理论界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过高的负债率造成的,这是值得商榷的。我国近几年致力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的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高负债率是由于体制原因形成,必然应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高负债率治理过程,不只是企业负债多少的量的治理过程,而是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选择和形成的过程,需要综合配套措施才能解决。例如1998年开始推行的“债转股”制度改革,如果只限于债权转成股权,降低负债率从而减少企业利息支出的思路操作,这一改革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体制不改变,企业治理结构不改变,降低了的资产负债率还会再提高,债权和股权的性质仍会被扭曲。因此,债转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债权转股权,形成企业新的治理结构,使得股权所有者通过改造企业制度,实现融资结构最优。我国第一家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北京水泥厂,债转股以后,资产管理公司持有股份达到70%以上,从而为通过债转股实现企业转制、改造提供了可能。计划分配资本的体制引致国有企业高负债率,改革正是应从体制入手,改变国家计划分配资本从而决定企业融资结构的做法,形成企业在市场条件作用下自主决定融资结构的体制。三现代公司融资理论认为,融资机制的形成,表面上是融资形式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通过决策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由融资工具本身的特征、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决定的。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融资机制的重要内容。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等。企业融资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由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的过程。一个新的企业建立,主要应依靠内源融资。当企业得以生存并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利用外源融资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当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往往会从融资成本的比较中选择一种更高层次的内源融资方式。实际上,就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关系来说,内源融资是最基本的融资方式,没有内源融资,也就无法进行外源融资。从国外资料分析,在发达市场国家中,企业内源融资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见表2。表2主要发达国家企业资金结构%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内源资金75544662443475外源资金25405926526632其他06-51240-7注:美国为1944—1990年平均数,其他国家为1970—1985年平均数。内源融资获得权益资本,企业之所以可以外源融资,首先取决于企业内源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内源融资规模大,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样的,也才能获得借入资本。从融资原理分析,企业负债经营,首先是企业自有资本实力的体现,自有资本为企业负债融资提供了信誉保证。而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投资回报率高,股东收益好,更应注重内源融资。如果增发股票,无异是增加更多的股东,良好的投资回报会被新的投资者分享,这是得不偿失的做法。与发达经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企业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比例很低,这说明:1体制决定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2企业缺乏自我积累的动力和约束力;3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比较便宜地通过股票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外源融资决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企业只允许间接融资,而否定直接融资。实际上,能否直接融资,主要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企业制度改革。1952—1978年,我国采取的是低收入分配加社会福利的政策。低收入集中分配的政策,造成了积累主体单一化,直接融资是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分配结构变化后才出现和可以利用的。从1978年开始到90年代初,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方式实现了政府向国有企业分权,1994年以后又推行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78年,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4%左右,占GDP的比重为7%;1995年上述两个比重分别为50%以上和76%。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选择,还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育和金融体制有密切关系。目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究竟以谁为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以证券融资方式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为代表的以银行融资方式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由于英美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行为完全是在市场引导下进行。在美国,曾任美国金融学会会长的著名学者梅耶斯S·Myers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ThePeckingOrderTheory,1989得以实证,企业融资的选择,先依靠内源融资,然后才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主要是通过1发行企业债券,2发行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由于法律上严格禁止银行成为工业公司的股东,英美企业与银行之间只是松散的联系。日德模式的特征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产融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受到抑制。日本的银企关系有着特定的制度安排,即主银行制度。主银行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本筹措和运用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这一银企关系的特征表现在:1主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出借方。所有公司都有一个主银行,每个银行都是某些企业的主银行;2银行与企业交叉持股。3主银行参与企业发行债务相关业务,是债务所有者法律上的托管人。德国实行主持银行制度,特征与日本主银行制度相似,其存在背景都是资本市场不发达,产权制约较弱,银行在金融体制和企业治理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上述分析说明,试图确定一个所谓的以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模式,似乎没有必要。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结构构成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是一个随机变量,根据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条件,成本和效率的变化,由企业自身决定。我国长时期形成了企业对银行的依附关系。90年代也曾实行了主银行制度,但这一制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与日本等国家都有重要差异。尽管我国不可能达到美英那样直接融资比例,也很难确定最佳的融资比例,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必然的。发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形式,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将是我国企业融资结构方面的方向性选择。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发展,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成为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但如何决策股票融资或是债券融资,现代公司融资理论已有明确的结论:融资成本决定融资方式,股票融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成本。现实却与经典理论相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内外源融资比例失调,外源融资比重畸高;二是外源融资中偏好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比例低;三是资产负债率较低。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直接融资,对企业来说可以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企业还来不及研究和掌握股票融资的特点,就不遗余力地积极争取股票融资了。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限制,能够成为上市公司的数量很少,而通过重组、改制,按市场经济要求塑造的上市公司,其非经营性资产、无效资产可以剥离,可以取得优惠融资权,紧缺的壳资源成为企业争宠的对象。在这种状况下,公司通过股票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债务融资成本,这是因为:1理论上说,股权融资成本最高,这是以企业正常的运营,即生存和发展为前提的。如果企业经营不善,甚至亏损企业仍可以发行股票的话,那么这种股票的融资成本很低,甚至趋近于零。2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国有股权所有者虚位,对投资分红的要求呈软性,而中小股东要么无权或难以左右分配方案,或者根本就不关注利润分配,因此,上市公司较少发放现金股利,权益融资能避免债务融资造成的现金流压力。上述原因造成了股票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债转股也有这种嫌疑,以至于一些企业不惜一切手段成为上市公司,实现股票融资。一旦融资成功,似乎万事大吉,许多公司通过股票募集资金后无法落实投资项目,不得不存放银行;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偿还债务,例如,1997年底上市公司股东权益比上年增长了36.66%,负债增长了10.6%,由此使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下降了5.26%,说明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和配股所募集的资金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偿还了债务。另外,一些经营效率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却较低。据对1998年868家上市公司调查分析,在这些公司中,有27家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高达24.1%,而其资产负债率却低于10%。有的上市公司公开宣称“不缺钱花”,甚至干脆就不再向银行借款,通过负债实行财务杠杆的效应没有得以充分利用。上述现象可以说明企业通过上市进行股票融资,增资减债,存在数量上的矫枉过正,本质上的问题依然是体制原因造成企业尚未能就融资方式等问题做出合理的、科学的决策。四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结论性意见是: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地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活动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3.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类企业融资需要。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5.企业根据收益与风险,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赵馨惠2019-12-21 15:20:0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一.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因素限制:①政策支持方面经济转轨时期,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体系尚未完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仍旧存在很多问题。②法律法规方面有关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滞后,现存法律执行力较差,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文件,大多集中在宏观调整的指导方面,缺乏具体可行的相关规定,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寻找融资时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③资本市场不发达④抵押、担保体系不完善⑤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二.中小企业面临的内部因素限制:所谓内部融资环境,即指制约中小型企业成功获得融资的自身因素。①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高素质人才管理上,多数中小企业职责不明确,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由于组织体制的僵化,导致企业活力不足,在缺乏企业凝聚力、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便很难留住有益于其发展的优秀人才。②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信息不透明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完善、随意制定财务报表、透明度低、真实性较差,这些均是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由于财产管理意识不足,会计制度不健全,投资人对中小企业的尽职调查难度便会加大。③经营规模小,风险高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来说就比较大,而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却较差。中小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便惯于追求那些高利润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这对于多数投资人来说,都是不敢轻易去碰的高风险区。④成长性较差,市场竞争力弱基础薄弱,产业层次较低,使得中小企业的成长速度变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的地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利率、资本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方面的指标数均远低于大型企业,因此便很难吸引到投资人或投资机构。⑤信用等级较低,信用制度建设滞后由于不重视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缺乏完整的信用跟踪,在承担巨大信用损失的同时,中小企业所处的信用环境也在随之不断恶化。
    齐智敏2019-12-21 13:56:38
  • 所谓投资退出机制,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或不能继续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本形态,以实现资本增值或避免和降低财产损失的机制及相关配套制度安排。风险投资的本质是资本运作,退出是实现收益的阶段,同时也是全身而退进行资本再循环的前提。它主要有四种方式,包括股份上市、股份转让、股份回购和公司清理。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所以,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因此,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可以说,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  。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风险极高,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回报,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不仅获得资本增值的愿望成为泡影,能否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风险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沉淀于项目之中,无法自拔。因此,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如利用公开上市或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规范的破产清算等,以尽可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水平。风险投资是一种循环性投资,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度的资本周期流动,它通过不断进入和退出风险企业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风险投资产生的意义在于扶持潜力企业成长,那么其自身有限的资产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流动性,才能不断地扶持新企业。如果缺乏退出机制,风险投资者投入到风险企业的资金达到预期增值目的后,却难以套现,将会使风险投资者的资产陷入停滞状态,它就无法再去寻找新的投资对象,那么,这种风险投资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风险投资所投资的企业往往是比较“新”的企业,或者说是高新技术的新兴产业企业,而市场也缺少对于其本身价值评估的度量标准,因为这类企业的无形资产往往占有很高比重,并且评定企业需要看其未来的成长,所以按照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投资者所获得的资产增值恰恰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客观的市场依据,如此,市场也将更成熟与规范。
    赵飞雪2019-12-21 13:39:11
  • 中小企业板与主板的类比中小企业板的建立是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创业板的前奏,虽然6月25日终于揭幕的中小企业板在现阶段并没有满足市场的若干预期,比如全流通等,而过高的新股定位更是在短时期内影响了指数的稳定,但中小企业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必然使得这个板块在未来的制度创新中显示出越来越蓬勃的生命力。一、法律环境的比较深圳证券交易所5月20日公布了《中小企业板块交易特别规定》、《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特别规定》和《中小企业板块证券上市协议》。与主板市场同样受约束于《证券法》、《公司法》。1、交易规则中小企业板块与主板交易规则对比主板开盘价封闭式集合竞价收盘价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交易席位披露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达到±7%的前五只股票异常波动某只股票的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达到涨幅或跌幅限制;某只股票连续五个交易日列入"股票、基金公开信息";某只股票价格的震幅连续三个交易日达到15%;某只股票的日均成交金额连续五个交易日逐日增加50%中小企业板块开盘价开放式集合竞价收盘价最后三分钟集合竞价。收盘集合竞价不能产生收盘价的,以最后一笔成交为当日收盘价交易席位披露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达到±7%的前三只股票;日价格震幅达到15%的前三只股票;日换手率达到20%的前三只股票异常波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的;ST和*ST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15%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均换手率与前五个交易日的日均换手率的比值达到30倍,并且该股连续三个交易日内的累计换手率达到20%的2、市场透明度增加特别规定中,与主板市场开盘封闭式集合竞价不同,中小企业板块股票的开盘集合竞价将以开放式集合竞价的方式进行。开放与封闭本身的区别就充分体现了公开和透明。中小企业板块开盘集合竞价期间,深交所主机将即时揭示中小企业股票的开盘参考价格、匹配量和未匹配量三个指标。使得与主板相比,集合竞价的产生过程发生了变化。与封闭式集合竞价相比,这种开放式集合竞价将即时反映集合竞价虚拟价格的形成过程。中小企业板块股票的收盘价则将通过收盘前最后三分钟集合竞价的方式产生。每个交易日的14∶57至15∶00为中小企业板块收盘集合竞价时间。这与主板市场证券的收盘价为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也有所不同。中小企业板块股票交易的开盘价和收盘价产生方式发生的变化,其主旨在于增强交易本身的透明度,抑制投机,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引入三大指标作为交易公开信息披露和标准,同时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异常波动停牌制度。相对于目前主板市场交易所对A股和基金每日涨跌幅比例超过7%含7%的前5只证券公布其成交金额最大的5家会员营业部或席位的名称及成交金额,中小企业板块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达到±7%的各前三只股票、日价格振幅达到15%的前三只股票和日换手率达到20%的前三只股票都将公布成交金额最大五家会员营业部或席位的名称及其买入、卖出金额。3、信息披露更及时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特别规定》中,年度报告说明会制度的建立显示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关系有望大大拉近。根据规定,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应当在每年年度报告披露后举行年度报告说明会,向投资者介绍公司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投资项目等各方面的情况。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还被要求在定期报告中新增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前十名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情况和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具体情况。也就是说,与主板相比,投资者能更及时地了解到股东持股分布状况的变化,给投资提供参考。在有关规定中,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当年存在募集资金运用的,公司应当在进行年度审计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包括对实际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金额、实际投入时间和完工程度进行专项审核,并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专项审核的情况。这就说明,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将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监管,引入中介机构使其在募集资金运用方面受到约束,其信息披露也将更加透明。同时,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还应当在股票上市后六个月内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监督、核查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二、投资者目标定位不同引入“风险偏好”的概念,投资者应对个人的投资偏好有所定位。就目前而言,中小企业板与主板区别除了交易制度的修订,更重要的是其总股本较小,统计显示,目前主板市场中约95%的上市公司总股本超过4亿。对主板市场的历史数据整理分析,小盘股的波动性和风险系数均高于指数,这意味着投资于中小企业板块就必须能够承担其更大的波动性。三、未来发展趋势不同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主任谢庚表示,从分步建设创业板市场入手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选择,而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中小企业板块的制度创新。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对于服务中小企业而言,问题和矛盾还较突出。虽然中小企业板块已经推出,但《公司法》规定,申请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最近三年持续盈利,所以诸多中小企业仍然难以借助发行上市实现创业资本的退出。但随着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深化和国务院“九条意见”的出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条件正逐步成熟,逐步放宽创业型企业发行上市在股本总额和持续盈利记录等方面的限制,在条件成熟时,将中小企业板块从现有市场中剥离,正式建立创业板市场是市场趋势所在。公司上市中小企业板要具备什么条件?4月24日23:19上市标准的选择。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不同,现阶段其主要目的是为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发展前景广阔、成长性较强的新兴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资场所。由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营运时间较短,市场前景不确定,造成其盈利能力不稳定,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使得银行不敢为其贷款,而我国主板市场因为进入门槛过高也将它们拒于门外,这样就特别需要一个有别于主板市场的资本市场为它们提供融资渠道。考虑到新兴高科技公司业务前景的不确定性,在构建我国二板市场时,要设法降低市场进入门槛。日前高西庆也指出,应放宽二板市场公司的上市要求,以降低进入门槛。征求意见稿》规定,内地高新技术的股份有限公司,其发起人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得高于百分之七十。1股本规模相对较小,但对业务要求可能较严。按照目前我国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企业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不少于3000万元,股票发行后公司股本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而中小高科技企业一般都处于创业期,生产规模偏小,无法满足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所以,二板市场应适当放松对公司股本总额和发起人拥有股本总额的限制,从而尽可能让规模偏小、缺乏资金、但产品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上市。在我国成立二板市场的初期,考虑到新兴市场的特点,为了抑制过度投机,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的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除适当放宽股本规模的要求之外,上市条件将不比主板市场宽松。根据中国证监会去年底出台的《高新技术企业板股票发行上市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除股本规模可小于5000万元但不得低于3000万元外,其他财务和业绩指标都不应低于主板市场。征求意见稿》对此作出了同样的规定。二板市场是为那些具有活跃业务记录的中小型公司提供融资场所。在放宽企业上市条件的同时,应该强化公司的业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即公司必须具有突出的主营业务、明确的主导产品、详尽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完整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巨大的主业成长潜力,而且具备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和高效、完善的管理系统。随着市场的发展,二板市场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要求可由不少于3000万元降为不少于2000万元。2经营年限相对较短,可不设最低盈利要求。主板市场的上市规则中一般有“三年连续盈利”的要求,而高科技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使得技术升级换代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时间短,无法达到上述条件。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日益成熟,市场运作特别是主板市场运作逐步规范,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可逐步放松。试行办法》和《征求意见稿》都规定,企业在同一管理层下,持续经营高新技术业务两年以上增发新股的可以不受此条款限制。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营运质量,避免企业因频繁变更主营业务和管理层而造成经营业绩的不稳定。并且规定,原企业整体改制设立或有限责任公司已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可以连续计算,在最近二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为了增强我国二板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促使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上市条件可考虑进一步放松,对于研究与开发力量很强的企业,只需要有一年的经营记录,可以不设最低盈利要求,且不分企业存续期间的所有制性质均可连续计算经营业绩。考虑到许多网络企业在创立时期大都没有盈利,因此对其盈利记录可以不作要求,但需要有高增长的业绩记录。试行办法》曾要求企业有一年的盈利记录。在《征求意见稿》中,则不仅取消了对企业发行股票前的最低盈利要求,并且对公司的预期利润率不再作出硬性要求。这一规定,为网络公司在二板市场上市打开了大门。此前,有关ICP不得在海外上市、非证券公司不得从事网上证券委托交易等规定,使得部分网络公司几乎不可能再得到风险资金的支持,而高新技术板的盈利记录要求、“双高认证”等规定几乎封死了网络公司的国内上市之路。这一新的政策变化必将对主板市场上网络股板块的表现发生重大作用。目前沪深两市中不少上市公司都组建、控股或参股了一些网络和其他高科技企业,随着这些高科技企业上市或分拆上市,将会使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投资获取不菲的收益。这无论从题材的发掘还是从业绩提升促使投资价值凸现的角度来看,都将对网络股的市场表现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3放宽关于股东人数的限制,社会公众股比例可相对较低。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股份公司的发起人股东不得少于5人,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借鉴美国那斯达克NASDAQ小型资本市场股东人数不少于三百人、香港创业板市场股东人数不少于一百人的做法,《试行办法》中规定,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可降为不少于500人。征求意见稿》则进一步放宽要求,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三百人。为了确保和增强股票的流通性,二板市场应有足够的社会公众股股东,但考虑到二板市场的企业规模相对主板市场要小,社会公众股比例可低于主板市场。试行办法》规定,二板市场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征求意见稿》降低了对该比例的要求,规定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十五以上。对该比例的上限要求,按照《高新技术企业板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规则讨论稿》的规定,高新技术板上市公司新发公众股份占拟发行总股份的比例在30%到65%之间。鉴于二板市场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份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全部上市流通交易,因此应适当控制新发公众股份占拟发行总股份的比例,我们认为这个比例以30%-40%为宜。3、二板市场必须是全流通市场。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风险投资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的关键因素是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虽然二板市场不是专门为风险投资的退出而设立,但它是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从原有公司退出以便进入新一轮高科技项目投资的重要保障。考虑到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股权转让一次变现的特殊运动规律,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企业所形成的股权应可以流通,相应地二板市场中不再有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法人股的划分,因此应该是一个股份可全流通市场。国外机构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同样可以流通,这涉及到制定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需要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日前高西庆就表示,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有很大的区别。在主板市场上,存在暂时不能上市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另外,《公司法》规定发行人股票上市三年内不得转让,高层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所持股票不得转让。在二板市场上市公司所有发行的股份将可以全部流通《公司法》的相关条款将作修改。4、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有限制。高科技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企业本身的资本扩张和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这类企业的创业股东和管理层股东的套现需要。因此,为了保持公司成长的连续性,应将创业股东和管理层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股东在公司上市时所持有的股本至少占已发行股本的35%。在股权可全流通的安排下,为了确保公司管理层的稳定性,公司上市后,这些主要股东必须接受出售若干股份的限制。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经营和决策行为的短期化倾向较为严重,缺乏个人信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如果对公司高层和主要股东没有出售股份的限制,可能会出现管理人员和主要股东大量抛售公司股票的情形,这不利于保持公司管理层的稳定,造成管理层缺乏对公司发展的长期承诺,从而制约了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纷纷提出到香港创业板和美国那斯达克上市的申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现行规定对发起人和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的流通限制过死。如果继续沿用现行做法,将不仅制约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因此,为了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二板市场可以借鉴香港和美国市场的成功运作经验,放宽对发起人股份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有股份的时间限制。征求意见稿》规定,在二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已发行的全部股份,自新股上市之日起即可上市流通,但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自首次公开发行之日起未满一年的除外。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持有的股份,自股票上市满一年后方可流通。同时,通过示范宣传,鼓励企业采用国际通行的滚动式锁定的作法,对高层管理人员任职期间所持有股份的交易进行制约。我们认为,两年限期届满后,这些高管人员亦不得在连续六个月之内出售25%以上的名下股份。5、二板市场应放宽配股等再融资条件。股本的不断扩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表现。为了提高二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后续融资能力,增强其发展后劲,促进上市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板市场需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宽松的再融资环境。例如对于少数急需资金实施高科技项目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配股时,配股净资产收益率、配股间隔期及配股比例要求可适当放宽,以实现再融资的市场化。1放宽配股比例的限制。二板市场上市公司的配股不受证监发字1994131号文件第二条第七款关于“公司一次配股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该公司前一次发行并募足股份后其普通股股份总数的30%”规定的限制。2放宽配股条件。二板市场上市公司的配股不受证监发字199912号文件关于“本次配股距前次发行间隔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以上”、“最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以及“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规定限制。例如,《征求意见稿》就明文取消了“前一次发行的股份已募足,并间隔一年以上”的配股条件限制。6、收购兼并活动会比主板市场更加活跃。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本经营已经取代产品经营而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以此来实现企业低成本的快速扩张。美国那斯达克市场是美国高科技企业收购和兼并的主战场。正是通过收购和兼并活动,一方面一些属于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以各种方式介入高新技术产业,以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培育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以这种方式迅速地发展壮大,以达到规模扩张和业务拓展的目的。据统计,1999年美国最大的50宗高新技术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案中,大约有90%是在那斯达克市场完成的。从购并行业来看,通讯、计算机、医疗健康业的购并占了较大比例。例如,风险高科技企业网景公司就是大规模购并浪潮中的众多收益者之一。从1995年到1998年4月,微软公司顺利实施了28宗兼并案和32项投资项目,使得其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增长了1.7倍和1.4倍。在那斯达克市场,类似微软这样通过购并实现快速规模扩张的还有不少公司,例如Amazon.com、CISCO、Intel、Ecom、Oracle、Amgen、Sun、Dell等等。最近,美国在线AOL收购时代华纳TWX充分利用那斯达克市场提供的便利条件,以换股和债务方式进行合并,总交易金额高达1840亿美元,一举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宗购并案。
    龚小雪2019-12-21 13:21:43
  •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的。从国外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和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分析来看,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是风险投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产权交易,风险投资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资本增值和循环发展。但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体制还不健全、运作还不规范,特别是作为风险投资的关键环节退出机制极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引起了风险投资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的欠缺,如缺乏高效运行的资本市场;缺乏运作规范、服务效率高的中介机构:不合理的风险资本产权制度;现行法律法规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制约等。目前,我国首先应该建立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步骤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形式有分散的个别交易和市场集中交易两种形式。分散的个别交易常见于大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收购及新创企业经营失败破产清算等。市场集中制交易是建立第二板块证券交易市场,将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指标要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此进行交易。也可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产权证券化或金融证券化,推进产权交易由实物的产权交易形式向证券化产权交易形式转化,以促进交易效率提高。风险企业发展越成功,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就越多,退出过程就越迅速,退出时的增值程度就越高。成功的风险企业往往大多通过IPO等增值程度较高的方式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不太成功的风险企业则比较多地借助于回购等增值程度较低的方式来实现风险资本的退出。在证券市场尚未发展到一定阶段,风险投资的退出,选择收购兼并似乎更符合实际。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以银行为主,证券市场的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市场行为尚不成熟。鉴于此,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从长期目标来看,应建立真正意义上二板市场,实现IPO退出,近期应完善证券市场,建立兼并与收购、买壳或借壳上市、海外上市、公司清理等多种退出机制。我国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鼓励风险企业到境外上市;培育市场化的风险资本筹集和循环机制,保障行为主体的利益:突出政府服务者的角色,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者。
    齐新章2019-12-21 13:09:04

相关问答

风险投资简称是VC在我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1.筛选寻求风险投资的企业应预先了解风险投资市场的行情。风险企业可以去查阅像风险投资公司大全这样的参考文献??在这些文献中常会有一些关于这些风险投资公司偏好方面的信息,也可以查阅一下本行业中那些即将上市企业的投资者名录,或直接访问行业中其他公司的管理者。此后,风险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和资金需要量筛选出若干可能的投资公司。在筛选时,风险企业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企业所需投资的规模;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企业的销售额及盈利状况;企业的经营范围等。通常,在此过程中,律师和会计师要起很大的作用。2.主要投资者在筹集风险资金的过程中,有时风险企业家需要找到一个主要投资者,这个主要投资者将会和企业家一起推动、评价、构建这笔交易。此外,这个主要投资者还会把周围的投资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投资者集团。风险企业家应从最有实力的投资者中选择他的主要投资者。3.接触多数情况下,与风险投资家的接触可以通过电活开始??只是探讨一下你的新想法是否和风险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相适合。绝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家都会拿起听筒,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个好的项目会从哪儿来。然而,由于寻求资金的人很多,风险投资公司也需要一个筛选的过程。如果风险企业家能得到某位令风险投资公司信任的律师、会计师或某位行业内的“权威”的推荐,他获得资助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许多。尽管如此,多数的风险投资公司都要比人们想象的更容易接近。有些企业家常报怨自己不能找到风险投资者,不能做这也不能做那。试想,如果一个风险企业家甚至找不到方法去和风险投资者进行接触。那么,投资者又怎能期望他会成功地向顾客推销产品呢?因此,在接触过程中,风险企业家还要有一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在和风险投资公司接触的过程中,如果企业家觉得自己的项目很难吸引那些投资者的注意时,他可以反复地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企业的管理队伍是否有能力完成他们的使命?企业的产品是否能赢得一个足够大的令人满意的市场?企业是否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投资不被浪费?当然,一个风险投资项目不可能保证投资者100%获得利,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因此,即使企业家的经营计划还不是十全十美,企业家也可以毫不犹豫的把它送出去。因为风险企业家常常愿意和那些先驱者们合作,帮助他们实现那些美好的想法。为了保证筹资成功,有的风险企业家喜欢一次接触的风险投资家越多越好,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如果和20位或30位的风险投资家联系,就会让人感觉这不是一笔好生意,从而不愿花时间去考虑这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可能已经被别人拿走了。反过来,如果风险企业家每次都是一个一个地去找风险投资家,那么,他可能永远也筹集不到资金。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先选定8到10位可能的风险投资家做为目标,然后再开始跟他们接触。在接受之前,要认真了解一下那些有可能对项目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家们的情况,并准备一份候选表backuplist。这样,如果没有人表示出兴趣,企业家不仅可以知道原因,而且可以找另外的侯选投资家去接触。总之,企业家千万不要把项目介绍给太多的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们不喜欢那种产品展销会的形式,他们更希望发现那些被人丢弃在路边的不被人注意的好商业机会。http://baike.baidu.com/view/4156.htm。
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不同于已受到危机冲击的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是,我国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对防范外来金融风险冲击是位居优势的:一是虽然我国利用外资数量巨大,最近五年来吸引与利用外资2000多亿美元,但基本上是长期的直接性投资,这不仅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没有短期资本投资冲击的问题。1994年开始的外汇体制改革,为防止大量投机资本的入侵奠定了基础;尽管后来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款,实现本国货币经常性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这是在我国外汇储备已比较充足的基础上所作的改革,因而是有坚实保障条件的。我国主要加强同世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经过努力,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争取了大量贷款,并全部直接投资到产业部门、能源与运输系统的改造、农业发展、环保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与此同时,在争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贷款中,我国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并未因此受到人家的牵制,主动性较大。扩展资料:一金融风险防范对金融机构的意义1.金融风险防范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资金筹集环境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实施金融风险防范,能减少或消除金融机构的紧张不安和忧虑恐惧心理,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安定的资金筹集与经营环境,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2.金融风险防范能保障金融机构顺利实现经营目标。金融机构筹集和经营货币资金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则能把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并能在金融风险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地提供预先准备的补偿基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降低风险损失,这些都有助于金融机构盈利的增加和经营目标的实现。3.金融风险防范能促进金融机构资金筹集和资金经营决策的合理化与科学化。二金融风险防范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意义1.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任何物质的流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流动都会引起其价值的相应流动;同样,任何价值的流动,也会引起其使用价值的相应流动。作为价值的直接表现形态的货币资金流动,必然会引起其他资源的相应流动。而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则能减少金融风险损失,并促使货币资金向所需部门流动,从而引导其他社会资源合理地流向所需部门,最终避免或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其利用效率。2.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众所周知,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比一般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因为货币资金的筹集与经营,不但涉及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而且还涉及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即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以,金融风险的存在与发生,无疑是对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威胁。而金融风险防范的实施,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能在金融风险发生后减少它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金融风险损失给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带来的波及效应和不良后果,最终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3.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社会稳定。金融是风险行业,金融风险聚集成系统性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等显著特征。金融一旦出现重大问题,不仅会危及金融、经济安全,而且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危机的历史表明,经济危机总是最先导源于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资金链断裂,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加强金融防范,将金融风险控制在金融、经济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识,是避免社会发展出现不稳定因素的重要举措。金融风险防范。
创业风险的来源创业具有以下风险:不正确的项目选择,导致公司无法盈利,难以生存;缺乏创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不可预见的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更大的影响;贫乏的社会资源降低了创业能力成功的可能性;缺乏足够的流动性以及无法及时筹集和提供资金导致创业失败;由于信息不对称,判断错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创业失败。分析了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企业风险主要来自六个方面:项目,技能,环境,资源,资金和管理。创业风险的成因内部原因内部因素是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因素和根本原因。主要因素有:严重缺乏专业素养。创业风险管理1.提高素质作为一个相对较弱的创业群体,大学生可能会引起创业风险。因此,为了避免风险,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必须具备创业所需的技能。如组织,计划,创新,管理和公共关系的能力,使的可以在创业中立于不败之地。2.增强创业能力,培养风险意识为了促进大学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有必要增强风险意识,金融危机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瞬息万变,随时都有风险。为了预防风险,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来增强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需要学习研究,分析,捕获市场信息并掌握新的市场动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调整和消费结构。同时,学习掌握经济和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以及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创业的合法权益也同样重要。3.积累更多经验,资金和技术需要有经验,资金和技术来创业。经验的积累将避免对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资本将为成功创业奠定物质基础;技术是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世界一席之地的重要武器。4.改善团队合作作为创业者,我们必须具有可持续的愿景。作为企业团队,我们应该有一个动态的发展理念。这样的团队有可能建立一个全面的内部调整机制,以形成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核心力量。同时,在这样一个核心团队的影响下勤奋工作的团队成员可以使整个组织保持稳定。
企业投资风险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赢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经营风险是指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如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内部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上,主要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如企业投资时机、方式、规模和项目的运营、控制能力等。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借入资金而导致经营收益产生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投资和营运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财务结构的基本特征。企业举债经营,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和介入资金利息率差额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引起自由资金利润率的高低变化,这种风险即为筹资风险。3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市场收益率整体变化所引起的市场上所有资产的收益率的变动性,它是由那些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引起的,因而又成为市场风险。系统风险是企业自身所不能控制和影响的,很难被投资者预测,因此最容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你可以按照下面文章的思路继续写下去。请您看看下面的文章有没有帮助。企业财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追求高收益必然要面临高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就财务风险的构成及其防范策略做了阐述。关键词财务风险控制应对策略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具体方面来看,财务风险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安排债务资本比率和权益资本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大于债务资本成本,因为债务利息率通常低于股票利息率,并且债务利息可以税前支付,具有抵税功能。因此,由于市场不完善的特性在特定时期内合理提高债务资本比率,降低权益资本比率,可以全面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利用债务筹资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但是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降低资本成本,导致负债规模过大,则必然会使企业承担的利息支出过大,进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偿债压力。当企业有资金需求时,坚持“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负债融资,后股权融资”的原则。所谓内部融资是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在举债过程中,要做好负债规划,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在时间上的相互错开,避免到期日偿债压力过大,同时负债偿还日期与利润分配日期均匀安排。总之,尽可能使长期负债、短期负债和利润分配日期在时间和金额上的均匀设置,避免同时“挤兑”情况的发生。从理论上讲,保守结构型资本结构公式中ki表示项目投资出现某种可能结果的报酬率,pi表示某种可能结果的发生的概率。项目投资过程中,可以把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根据“均值——方差”准则进行选优,选取其中期望报酬率较大、同时方差较小的投资项目。对于投资风险的防范,可以采用风险转移法,将企业所的面临的风险转移,以一定的代价转嫁给其他单位。强烈反对有的学者提出的,诸如实行多种经营,选择一些与企业主业不相关的投资项目或利润率相互独立的产品,使得不同产品的旺季和淡季、高利润与低利润项目在时间或数量上相互补充或抵消等以及进行多元化投资。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增强,而不是分散企业的资本,投入到一些与企业的主业不相关的项目上,这样做只会弱化企业的竞争力,尽管某些项目在短期来看确实有利可图。世界级的大公司大都只在一个行业里具有领先优势,很少会同时在几个行业里都出类拔萃。举个很明显的例子,美国英特尔公司的芯片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但是英特尔公司不会因为IT业不景气,转而投资房地产或是其他行业,他仍然加大投资、加强研发力度,不断使芯片技术更新换代,始终在行业里保持领先优势地位。企业在保持主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把闲散的资金交由投资公司或是基金管理公司运作,获取利润。所谓“术业有专攻”,这既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能保证预期的利润。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产生的财务困难。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下,不错的经营收益并不能表示销售回款的结清和销售利润的实现。信用工具作为繁荣市场的助推器,已经被企业广泛的应用,他一方面促进了企业业务的开展,但是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坏账损失的可能性由此加大,财务风险应运而生。对于资金回收风险的防范,首先企业要做好对每个客户的资信记录与评估工作,把每一个商业往来的细节做详细的记录,并且每隔一个季度或者半年进行评估,动态调整其信用等级,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立风险偿债基金,也就是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等方式建立风险基金,以便损失发生时进行抵消。如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损失准备等属于这类性质的基金。或是损失发生后及时弥补和消化,对规模较小的损失可直接摊入成本;对那些可能引起较大风险而无法直接摊入成本的风险损失,已经提取风险基金的,可用风险基金加以抵冲,未提取风险基金的,可以以借贷方式进行补偿,其后作为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在一定期间内分摊记入成本。4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风险,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额的不断增长,如附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进出口贸易国,所以外汇汇率的微小变动,对中国企业来说可能产生极大的财务损失。并且,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经济不断融合,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币由官方利率逐渐转变为自由的市场利率,中国企业今后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汇率风险。如2004年年初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等等这些都给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可以采用套期保值法,其原理是,使一种货币的现金流入与该种货币的现金流出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相对应、相匹配。当一个现有交易导致未来有一笔外币资金流出时,我们可以在现在运用一个在未来只有一笔外币现金流入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套期保值,如买入一笔等额的、同期的同一币种的远期外汇。这种套期保值方法即“远期外汇套期保值”,如果现有交易或经营活动导致未来有多次外币现金流入或流出,则可采用多期远期外汇套期保值。参考文献1蔡建民.财务管理学,企业经济,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