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制度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连光山 2019-12-21 13:03:00

推荐回答

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章见彬2019-12-21 15:20:1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在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论是户籍、司法、教育等方面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还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翼齐飞……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探索,为中国发展不断开拓新境界。展望未来,中国发展的时与势、艰与险,将我们推到了创新发展的风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我们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突出软肋。如果不能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五中全会提出的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给出了未来五年实施创新发展的路线图。以五中全会绘就的蓝图为引领,创新发展才能取得新突破、达到新水平。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十三五”时期推动创新发展,就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从提出并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举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电子科技领域中的摩尔定律揭示,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这就是创新的速度。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龙小马2019-12-21 13:56:46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才能赢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权,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进步和创新关系到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贾麒麟2019-12-21 13:39:22
  •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一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六是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七是要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八是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管爽爽2019-12-21 13:21:55
  • 五大发展理念:一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如果说,党的十八大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那么五中全会则进一步强调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内涵也大为拓展,由过去强调的科技创新,发展为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涉及到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等诸多层面。二是协调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等。三是绿色发展。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作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包括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五中全会公报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成为基本国策,生态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标,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四是开放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中国是现有的国际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和贡献者。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问题,制度性话语权,就是起草、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上迈出了制度性话语权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亚投行。亚投行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制度性话语权的最好尝试。目前亚投行的签署国已有53个。中国作为创始国和发起方,首任行长由中方委派,并享有规划制订的权力。制度性话语权的成果之一,就是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什么是利益共同体?通俗地讲,双方签协议,把各自利益捆绑到一起,互利共赢。中国率先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是不带硝烟味的合作共赢,是和平崛起的生动实践。总体来看,“十三五”将呈现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开启“制度性话语权”的新模式。五是共享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全会第一次提出,作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原则。共享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均衡、公平与普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的全面进步。共享发展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发展的公平性,让人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种种问题,如经济与社会失衡、城乡失衡、东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1995年以来中共历次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词,首次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目标,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动社会公平的意志与决心。
    黎登想2019-12-21 13:09:18

相关问答

1、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2、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工程领域,是研究和创造人类生活需求的形态环境和各类工程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不仅涉及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设计,而且还涉及各类工程设施与环境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3、工程管理分了两个方向‘审计’和‘投资与决策’两块,前者偏重理科知识后者则比较偏重文科知识,面向成长性企业培养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实施与运营过程绩效管理骨干人才。4、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为理论基础,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或者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都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预算人员。5、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条件: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在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例如英国、美国、日本等。该产业之所以在这些国家率先发展起来决非偶然,更不是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推动。纵观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必备条件。1、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而非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文化历史≠文化创意产业。世界上拥有最长文明历史的国家都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在欧洲,英国而不是意大利和希腊成为文化创意产品最大的出口国。文化资源贫乏的美国却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输出国。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根本的要素是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因为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性,而科学技术却具有垄断性。2、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电脑、数字通讯技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要素3、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和融合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途径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化创意产品都出自这样一些产业聚集地和跨国公司,如美国迪斯尼的动漫、法国米兰的时装设计和印度宝莱坞的电影等。4、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保障一项创意从构思、开发、制作、销售到最终为消费者所接受,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涉及相关知识产权的运用。在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不健全的地区,很难确保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5、本国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文化产品属于高收入弹性的消费品,因此一个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决定了一项文化产品是否具有市场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的数据显示,国民收入与文化产品的消费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与这些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也是正相关关系。知识延伸:中国还不具备全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可有条件开展中国虽然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但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却十分薄弱。这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总体实力相一致的科技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企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不高、缺乏知名的文化产品品牌、知识产权保护薄弱、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还有待提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产业的发展应当视本地区的情况而定,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属于高利润、低成本、低风险的产业。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政府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更应当认真论证发展该产业应具备的条件,以防止“潮涌现象”所带来的低水平重复生产。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可以有条件地开展,但应当让市场起主导作用。每个地区根据当地所具有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一两个有特色的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并注意培养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此过程中政府应当做的是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使文化创意产业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中健康发展。
作用:第一,财务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其反映职能。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和债权人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第二,财务会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成果、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第三,财务会计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层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接受了包括国家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就有责任按照其预定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考核和评价。财务会计指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急速通关计划ACCA全球私播课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周末面授班寒暑假冲刺班其他课程。
深刻体会到: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为主导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关键是要注重“四个结合”。1、注重人才与产业的结合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专业化人才和企业家的集聚。2、高端人才的集聚和人才集群的形成,又反过来支撑了产业集群发展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领军人才的外部效应和溢出效应,有力地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领军人才不仅能带领企业员工更好地执行企业的愿景、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活力,而且能影响和带动人们纷纷进行模仿和创新创业,从而促进集群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快速增长。我们的体会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领军人才是关键。一个领军人才通过创办一个企业,往往能够带动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产业的发展,他们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没有杭州电子商务之都的地位;没有海康威视的胡扬忠就没有杭州数字安防产业在全国的异军突起。3、注重创新与创业的融合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生命,创业是高新区发展的灵魂。衡量一个国家级高新区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真正形成从创业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是实现从创业到创新发展良性循环的最佳途径。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是创新与创业最直接的融合方式。海外高层次人才很多都是新技术的发明者和新商业模式的创造者,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在新兴产业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有明显的优势:第一,他们在选择项目时,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第二,许多企业都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能力,因为创业者中有很多曾是国际一流高科技公司的项目主管或技术研发负责人;第三,他们很好地借用了硅谷的商业模式,知道如何在创业时吸引天使投资,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多期再融资。他们到杭州高新区来创业时,带来了国际化的人才、技术和市场。为此,我们始终把引进海外留学人才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4、注重把握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杭州高新区20年来人才强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走的是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争夺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和创新的商业模式的重要途径,具有良好的带动、示范效应。杭州高新区一直坚持以开放的视野和优质的服务,跟踪国际产业发展前沿,在全球范围内招贤纳才,尤其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一流大学与一流科技园的紧密联系,为本土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才特区建设提供科研和人才支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的学术、人文环境。统计数据显示,杭州高新区约有24%的企业是浙江大学的教师、毕业生创办的或是与浙江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浙江大学等在杭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是我们本土人才培育的摇篮,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建设,也为各类人才在杭创新创业提供持续的人才和创新支撑。适宜创新创业的载体为本土人才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杭州高新区目前建有300余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工程中心,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有包括微软软件开发工具创新服务平台、英特尔软件创新服务平台等10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集聚了150多家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等,为本土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撑。5、注重软硬环境的提升和改善 一个区域之所以能够令人向往汇集,除了要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有能够推动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较为完善的法制环境、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人才激励制度、风险投资机制以及宜人的生活居住环境。着力突破创业瓶颈。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营造适合人才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在这方面最突出的瓶颈是融资难问题。为此,我们作了很多探索和尝试,包括建立国内第一家创投服务中心、浙江省第一家专门服务科技中小企业的杭州科技银行等等。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争取纳入“新三板”试点,抓好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研究开发基金和引导基金的设立工作,探索科技金融银行在企业债券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资金注入、资产整合、业务拓展等手段,打造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着力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在居住方面,重点是建设一批多层次、高品质的人才公寓,探索完善只租不售、定期轮替的机制,以优惠低廉的租金、优质超值的服务吸引集聚人才,让各类人才体面生活、安心创业。要在提升现有教育、医疗资源服务质量的同时,培育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高端医疗服务和国际化的文化生活环境,特别是要积极争取把滨江医院作为国际医疗保险可结算的定点医院,更好地满足中外人士的需求。着力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通行环境。特别是对那些受国籍、户籍等限制的人才,要探索更为灵活的引才引智机制,通过项目合作、课题研究等方式,让他们把研究平台放在高新区、创新成果留在高新区。要在海外人才技术移民、国际人才执业资格、方便国际人才汇兑携带合法收入等方面,先行先试,争取突破。
一社队企业的历史基础,农村经济体制和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企业发展所需物质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资金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诸多条件的具备,使得中国乡镇企业在8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二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三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四乡镇企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决定着,到1992年,乡镇企业发展要进入新的阶段.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在改革开放这项伟大事业中异军突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0多年来,乡镇企业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开拓创新和结构调整,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乡镇企业目前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面临的环境、条件以及自身内涵属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乡镇企业与农业农村的天然联系没有变,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贡献没有变,仍将在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作为全国乡镇企业的联合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各位会员、理事的智慧和力量,多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好事、实事,切实体现出协会的价值,把协会真正办成全国乡镇企业之家.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将坚决落实国家对协会的有关要求,毫不动摇地继续高举乡镇企业这面旗帜,按照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规律,努力在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维护市场秩序、化解贸易摩擦、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人才培养、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作用,坚定不移地服务乡镇企业大发展、大转变、大提升,助力乡镇企业迸发新活力、实现新发展,使协会真正成为乡镇企业和乡镇企业家之家.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将加快自身建设,强化服务和协调功能,引导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和转型提升.一是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理论探讨,及时向企业提供行业发展信息,引导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积极带领企业拓展国际空间,争取国际话语权;二是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三是广泛听取会员心声,及时向政府反映行业诉求,提出行业发展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教育引导全行业遵守法律、法规和行规行约,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社会责任;五是突出产业集群、村企互动、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促进乡镇企业“三农”关联型和特色优势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六是推动开展乡镇企业为“三农”服务示范创建活动,总结探索乡镇企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模式和经验,树立典型,宣传先进,营造全社会再关心、再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