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含义

龚宗炼 2019-12-21 23:43:00

推荐回答

出自:姚敬恒先生事略全句: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翻译:而姚敬恒亲自践行儒道,他们三人名声并重,不过没有人了解。
龚家跃2019-12-22 00:22:2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们对尊重的需要分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缺乏自尊时,就会感到自尊无望。甚至可能导致绝望和神经失常的行为。而最稳定的,也是最健康的自尊是以别人给他应得的尊敬为基础的,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名声、荣誉和谄媚。上海国泰电影院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年末。电影院经理把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电影院来参加一个茶话会。会前,专门制作了这些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生活录相片。会上放给大家看。每个人,尤其是离退休职工非常感动。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放电影,从来未感受到自己上银幕是什么滋味。今天他们有机会在给人们放了一辈子电影的电影院里,看自己走上了银幕,感到国泰影院领导没有忘记自己一辈子的辛苦。他们能不感动吗?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单位的感情。同时也使在职职工感到振奋,团体的凝聚力大增。互尊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不论对方职务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才能大小,只要与之打交道,首先就应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礼遇适当,寒暄热烈,赞美得体,话题投机,让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的和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与你交往的心情很愉快,这样才可能深入沟通,建立感情,达到目的。要想在社交中通过礼仪的形式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黄皓浩2019-12-22 00:38:40
  • A试题分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是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因此A是正确的,选项B不准确,知荣辱,除了自尊还要他尊,选项D错误,知荣辱,不但要讲自爱,还要自尊和他尊,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A是正确的。
    黄相平2019-12-22 00:11:23
  • “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意思是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里的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1、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2、译文孟子说:“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我这样呢?如果反躬自问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罢了。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所以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没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比如说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声传于后世,可我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这个才是值得忧虑的事。忧虑又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做罢了。至于君子别的什么忧患就没有了。不是仁爱的事不干,不合于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祸患来到,那么君子也不会感到忧患了。扩展资料:曾仕强对“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看法:“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在中国社会是最主要的。敬”在这里要解释成“看得起”。你看得起人家,人家就会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人家,人家照样看不起你。相信没有一个地方是例外的。中国人就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比如你在机场会跟人家吵架,你在办公室会跟人家吵架,就说明你看不起人家,你认为人家不就是个小官嘛,算什么。你会引起纠纷,找来麻烦,就是存心看不起别人所得到的后果。如果你能退一步,凡事好好商量,对方也会如此对待你。这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的道理,“敬天者,天恒敬之”,你敬重天,天就看中你这个市民,就会照顾你,你也就会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为什么要敬天?西方人都说“我爱上帝,上帝爱我”,可我们中国人不讲爱,我们讲的是“敬”,这是什么道理?因为爱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它随时会起变化。今天爱,明天爱,后天不爱了,怎么办?敬不会。敬是相当理性的东西。其实敬的意思,不仅仅是大家所想象的敬重,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米增春2019-12-22 00:02:00

相关问答

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扩展资料寡人之于国也作者—孟子对后世的影响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孟子的经历和孔子差不多,都是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思想,但是因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这条建议不被大部分的君王所接受,这样的状况保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
意思是:在逆境中,如果一个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指望他人伸手救援,那么就总是会有人来帮助他的。如果一个人洁身自爱,不做有污品行和道德的事情,那么便总会有人爱戴尊敬他。原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出自《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扩展资料:1、《爱人者人恒爱之》选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离娄章句下》选18章。分别有《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君臣之道,恩义为报》,《中养不中,才养不才》,《有所不为,而后有为》,《言人不善,如后患何》,《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有《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博学详说,将以返约》,《以善养人,能服天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两可之间,最是为难》。还有《逢蒙杀羿,羿也有过》,《西子蒙不洁人掩鼻而过》,《爱人者人恒爱之》,《不孝有五,不顾父母》,《齐人有一妻一妾》。2、《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