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一套祥细企业整体资产评估资料搜集目录

连凤梅 2019-12-21 22:32:00

推荐回答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范围界定至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企业资产范围的界定;其二是企业有效资产的界定。即企业整体评估的一般范围和具体范围。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具体范围:具体范围是指评估人员具体实施评估的资产范围。是在评估的一般范围的基础上经合理必要的重组后的评估范围。在具体划定企业整体资产评估达到具体范围时应注意:对于在评估时点一时难以界定的产权或因产权纠纷暂时难以得出结论的资产,暂不列入企业评估的资产范围;在产权界定范围内,若企业中明显存在生产能力闲置或浪费,以及某些局部资产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的总体功能不一致,并且可以分离,按照效用原则应提醒委托方进行企业资产重组,重新界定企业评估的具体范围。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一是“资产剥离”;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填平补齐”。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应以企业正常的设计生产经营能力为限。
齐春怡2019-12-21 23:00:45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企业在评估的时候需要配合评估机构准备资料。2、根据企业评估的资产类型有相对应的资料清单。3、被评估单位需准备的基本资料:企业权证、公司章程、公司简介、法人简介、组织机构图、前三年截止到评估基准日的资产负债表等。4、评估整体资产所需的资料比较多,无形资产的话就上述的基本资料在补充一些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资料及未来收益预测、未来发展规划、可研报告等。
    齐晓宇2019-12-21 23:57:42
  • 评估公司就是对各类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股价的公司。根据业务不同,工作的侧重方向也不同,一般有资产评估公司和房地产评估公司,其中资产评估公司的业务范围更广。下面就两种评估公司的业务做一个具体答述:一、资产评估公司:业务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可以涉及所有类型资产的价值评估业务。1、整体资产评估:以公司设立、改制、上市、转让、并购、合资、抵押、清算等要求为目的,进行企业资产整体性评估;2、单项资产评估:对企业单个或单项资产进行评估,如房地产、设备、流动资产、无形资产、资源资产、金融资产等;3、证券业务资产评估:对企业股份制改组资产、上市资产、配股资产等进行评估;另外还有评估咨询、会计财务咨询、经济信息咨询等信息服务。二、房地产评估公司:相对于资产评估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只对房地产类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业务范围更小,但是更专业。房地产评估公司是房地产市场估价的中介机构,可承办受委托的各类房地产估价业务,对房产买卖、交换、转让、典当、抵押、租赁、拍卖、分割、继承、赠与、保险、直管公房换建、动迁补偿、赔偿、动迁产权偿还、以房入股、企业兼并、破产还债、司法诉讼等有关房地产价值的评估。扩展资料资产评估,是指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专业人员根据委托对不动产、动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资产损失或者其他经济权益进行评定、估算,并出具评估报告的专业服务行为。资产评估的种类:1.按资产评估工作的内容分为评估,评估复核和评估咨询。2.按资产评估与评估准则的关系分为完全评估和限制评估。3.按资产评估对象及适用原则分为单项资产评估和整体资产评估。分类:1.承包、租赁经营的资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企业或经营者的经营业绩;2.联营、股份经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资产评估,目的是为了资产现值来确定参与投资各方合理的权益;3.资产拍卖、转让、破产清算的资产评估,目的是确定资产拍卖的底价;4.抵押贷款、经济担保的资产评估,目的是测定企业的资产现值,取得信用;5.纳税的资产评估,目的是为了确定应纳税额。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立项的行为:1.资产拍卖、转让;2.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3.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企业租赁;5.资产抵押及其担保。资产评估。
    黄相山2019-12-21 23:38:04
  •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与企业构成要素的单项评估汇总的区别和联系?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的具体范围1.具体范围是指评估人员具体实施评估的资产范围,亦即有效资产范围。将企业中的有效资产与非有效资产进行合理必要的划分,从而有利于企业价值的合理评估。
    樊振生2019-12-21 22:54:58
  • 企业整体资产评估资料搜集目录一、总体资料资产占有方需提供的资产评估资料清单,主要包括: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2、企业及企业法人简介、组织。
    辛培乐2019-12-21 22:37:09

相关问答

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通常包括: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3.对于重大的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计单位的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股利等情况。4.对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单位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1复核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凋整后加以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被审计单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据以确认投资损益。2将重新计算的投资收益与被审计单位所计算的投资收益相核对,如有重大差异,则查明原因,并做适当调整。3检查被审计单位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时,应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次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如长期应收款等;如果按照投资合同和协议约定被审计单位仍需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并与预计负债中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被审计单位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审计时,应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除净损益以外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是否调整计入所有者权益。5.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检查股利分配的原始凭证及分配决议等资料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控制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比照权益法编制变动明细表,以备合并报表使用。6.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检查其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7.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1检查本期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及相关的文件或决议及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或财务资料等,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并已确实投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检查本期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收回有合理的理由及授权批准手续,并已确实ll殳回投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检查,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核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本期与以前年度计提方法是否一致,如有差异,查明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确定政策改变对本期损益的影响,提请被审计单位做适当披露。2对长期股权投资逐项进行检查,根据被投资单位经营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的变化、盈利能力等各种情形予以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确有出现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予以计提。并与被审计单位已计提数相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3将本期减值准备计提金额与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中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单项资产计提,计提依据充分,得到适当批准。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9.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质押、担保情况。如有,则应详细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披露。10.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已恰当列报。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讨论确定是否存在被投资单位由于所在国家和地区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其向被审计单位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如存在,应详细记录受限情况,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披露。
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房地产企业除了需要遵循一般企业所得税政策外,还应注意以下几项特殊政策。1.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包括土地的开发,建造、销售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开发产品。国税函98号)第九条规定的筹办费税务处理办法进行税前扣除。4.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会所、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若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准予扣除。若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企业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除企业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5.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其中,由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后的差额应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6.企业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职工福利、奖励、对外投资、分配给股东或投资人、抵偿债务、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等行为,应视同销售,于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权利时确认收入的方法和顺序为:①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②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③按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确定。开发产品的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具体比例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