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与雅虎占有阿里巴巴把么多股权为什么马云却拥有决策权

龚小嫣 2019-12-21 22:32:00

推荐回答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8月,阿里巴巴的股权又发生了改变,马云持有的股份从7%降低到6.4%,软银的持股比例也从29.2%下降到28.8%,雅虎为15%,软银仍然大幅度领先马云,稳居阿里巴巴最大股东的位置。即使马云加上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2.3%的股权,以及阿里巴巴高管和董事持有的9.5%的股权,仍然不及软银的股份多。这样看来,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软银。这么看来,阿里巴巴确实是一个日本企业控股的公司。但软银和雅虎的股份是当时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1999年,马云在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2000年,马云四处拉投资,见了几十个投资人,其中就包括雷军,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投他。据说当时雷军见到马云后,觉得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传销?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秉持着不熟的领域不投,不熟的人不投的原则,雷军果断的拒绝了。后来马云还找了马化腾、薛蛮子等人,但最后无一人被说服。要么觉得马云满嘴跑火车不靠谱,就是对这个项目没有信心,觉得投资回报无法预估。正因为缺乏资金走投无路时,吴鹰找到了马云,牵线帮孙正义在中国寻找新的创业者。马云见到了孙正义,两个人谈得十分融洽。最后孙正义把原本决定给另外一家电子商务的2000万美元给了马云。之后孙正义又追加了4000多万美元的投资,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在第三轮投资中,软银再砸下6000万美元。可以说,当年要是没有日本软银的投资,很有可能没有今日的阿里巴巴。如今软银砸下的6000万美元也变成了2000亿美元,得到了翻了几千的回报率,捞了巨大的一笔。在2019年套现79亿美元后,软银仍然持有28%的股份,持股市值大约是1420亿美元,从投资收益的角度看,他们是这场盛宴的最大赢家。虽然软银在股份占比是最大,为第一股东。但是这并不意味这软银控制了阿里巴巴。随着软银和雅虎资本的进入,马云团队的股份比例降到31.7%,雅虎占39%,软银占29.3%,如果按照同股同权的制度,马云团队就失去了对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随时可能被其他股东轰出局。于是马云团队提出了合伙人制度。为了令雅虎接受这套制度,马云与管理层得出高价收购雅虎手上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的一半,雅虎才同意。在2019年,马云团队收购雅虎手上将近一半的股份,成功说服雅虎,合伙人制度才得以实施。这套制度并没有让合伙人手上的股份有更大的收益权,也并不是为获得更多的利益分红,而是想对公司的发展与管理有最终的决定权。于是马云和蔡崇信设计了一个三重机制来保障创始人团队的控股权。他们与其他战略股东达成协议,要求其投票表决时与自己保持一致。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必须由“阿里巴巴合伙人”任命,合伙人由公司持股高层担任,普通合伙人在60岁或雇佣合同终止时退出,而永久合伙人可以一直拥有合伙人资格直至本人自愿退出、死亡、失去行为能力、免职。且马云在中国几家由阿里巴巴运营的子公司中拥有多数股权。通过合伙人制度,将股权和控制权分离,使马云即使减持股份仍然保持多数投票权,这样就掌握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权。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核心人物,曾说过:我们不是普通的民营企业,也不是国有企业,我们把自己定义为中国的“国有企业”,阿里巴巴始终一种沉稳的方式悄然改变中国。从电商兴起,支付宝在线支付功能,阿里云计算,芝麻信用,从商业模式、生活习惯到大数据计算,阿里巴巴用自己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个时代。在这场和时代的较量中,马云赢了,并证明了商业模式的正确。这个疯狂到以为他能够改变世界的人真正地改变了世界,他才是最大的赢家。
辛培乐2019-12-21 22:37:0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持股比例为7%文件披露,截至2019年6月9日,马云持有178,272,449股,持股比例为7%;为阿里巴巴第三大股东;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持有65,144,622股,持股比例为2.5%。而阿里管理层一共持有270,369,948股,持股比例为10.6%。阿里第一大股东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746,998,571股,持股比例为29.2%;第二大股东雅虎持有383,565,416股,持股比例为15%。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为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东。扩展资料:截止2019年6月9日,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权29.2%,为第一大股东。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权15%,为第二大股东。虽然马云及合伙人只持有公司的少数股份,但却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公司成立之初,为了防止大权旁落,阿里合伙人与软银、雅虎达成了一整套表决权拘束协议,以进一步巩固合伙人对公司的控制权。阿里巴巴之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就是因为马云及团队实行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相当于同股不同权。也就是说,美国的雅虎以及日本的软银虽为第一、第二号股东,但是没有权利决定阿里巴巴走向,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红收益。阿里巴巴集团。
    黄盛权2019-12-21 23:57:42
  • 马云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为7%,是阿里的第三大股东。拓展资料:截止2019年6月9日,软银持有阿里巴巴股权29.2%,为第一大股东。雅虎持有阿里巴巴股权15%,为第二大股东。虽然马云及合伙人只持有公司的少数股份,但却有绝对的控制权。在公司成立之初,为了防止大权旁落,阿里合伙人与软银、雅虎达成了一整套表决权拘束协议,以进一步巩固合伙人对公司的控制权。阿里巴巴之选择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就是因为马云及团队实行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相当于同股不同权。也就是说,美国的雅虎以及日本的软银虽为第一、第二号股东,但是没有权利决定阿里巴巴走向,只可以享受阿里巴巴的分红收益。阿里巴巴集团。
    齐明皓2019-12-21 23:38:03
  • 日本软银集团持有阿里34.4%的股份作为最大股东,然而阿里还是中国的还是马云的。延伸阅读:因为投票权与股权的分离。创始人需要知道的法律知识是股权与投票权是可以分离的。现实情况中,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壮大,创始人股权将被不断稀释,很难一直保持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为了继续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将其他部分股东股权中的投票权分离出来,交给创始股东行使。2019年阿里巴巴管理层目前仅持有公司股份10%左右,马云一人就占7.43%。如果按照香港股市“同股同权”的原则,投票权应与股权比例相当,阿里巴巴管理层的投票权只有10%左右。摆在阿里巴巴管理层面前原本只有两条路,要么采用“AB股”架构赴美上市,要么效仿腾讯,说服大股东放弃投票权。此前有消息称,为了让阿里巴巴能够顺利在香港IPO,软银愿意放弃部分投票权。不过,阿里巴巴管理层却希望通过“合伙人制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与港交所形成了僵持局面。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曾遇到过质疑。2019年秋至2019年初,香港联合交易所曾就合伙人制度与阿里巴巴展开博弈: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港交所本身需要阿里巴巴这个大单,然而本着港交所坚持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则,它又需要拒绝给阿里“破例”。8月29日,港交所发布了“不同投票权架构的概念文件”,首次就少数股东“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制度进行公开咨询——这被外界视为港交所对失掉阿里订单的一种反思。至此,通过夺回多数投票权、设立合伙人制度,这家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商生态公司,将国外股东“剔除”出决策核心,马云及其团队将控制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成为了这家公司真正的控制者。
    龚学进2019-12-21 23:00:45
  • 雅虎在当时是比阿里巴巴牛X的,阿里巴巴不是收购雅虎,而是整合雅虎中国,并获得雅虎提供的10亿美金,而雅虎获得阿里巴巴百分之三十多的股权,所以雅虎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企业,而不是马云的企业,马云是创始人,管理层,但是整个阿里巴巴管理层的股份都没雅虎的多!马云把支付宝转到他自己私人名下,股东肯定不高兴撒。
    赵颖隽2019-12-21 22:54:58

相关问答

实际上就是说,企业把一部分股权给卖了,剩下另外一部分的改按权益法进行核算了,那剩下这一部分假设从当初买的时候如果就是权益法的话,他该怎么做账,然后和现在原来成本法下做的账比一比,看有哪些差别,看差了哪些,然后给他补一下,该调的给调过来。按权益法走就行了,这就是所说的追溯的问题,思路就是从一开始就是权益法该如何做账。成本法转权益法,典型的一个情况就是减资了,假设原来我持股比例60%,用成本法进行核算,现在企业卖了部分股权,剩40%的持股比例,那现在企业只能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了。视同原投资在最初就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然后追溯调整相关项目。扩展资料成本法转权益法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1、考虑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剩余投资在初始投资时点的投资成本与初始投资时应享有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比较,计算差额,如果是正差,即体现为商誉,如果是负差,即体现为负商誉,一般应调整留存收益。2、考虑初始投资时点至减少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及分配现金股利的影响。对于在此期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方应当按照权益法核算原则,一方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一方面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在此期间分配的现金股利,作享有的净利润冲减即可。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合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是使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中,能反映其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拥有权益的变动情况。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的结果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分录如下:①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司贷:投资收益注:此笔分录的意思是:按照子公司当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中属于母公司享有的份额,调整增加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并调整增加当年度投资收益。②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注:此笔分录的意思是:对于子公司当期分派的现金股利或者宣告分派的股利中母公司享有的份额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减少原投资收益。③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司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注:此笔分录的意思是: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即按照子公司当期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中母公司所拥有的份额,在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的同时,增加自身资本公积。2.将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等内部交易相关的项目进行抵销处理,分录如下:①借:实收资本注:第③笔分录是在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而未支付股利款且母公司已确认应收股利的情况下才需要抵消的分录。实际属于债权债务的抵消分录。其他的内部抵消分录在后续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抵消分录中再讲解。3.在编制合并日合并工作底稿的基础上,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编制合并报表。
一、相同点两者的投资内容相同。在会计处理上,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内容一致,都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以支付现金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3、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二、不同点1、适用范围不同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2、对投资收益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3、对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同。成本法下,现金股利分为两种情况,对于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由于它是由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所以不把它作为投资收益,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而权益法下,现金股利作为投资返还,当被投资企业盈利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享有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收益入账,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亏损时,按投资比例计算出应分担的份额,把它作为投资损失入账,同时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成本法-权益法。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一些研究的数据,我只能给你提供一些基本要领和研究过程的描述,供你参考.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认为企业业绩随资本结构优化而增加随后又回落的传统结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没有得到验证。由此可见单纯研究赍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将各行业面临的不同环境变数纳入实证研究范畴相当必要.因为行业特性决定了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对各行业的影响不同。导致各行业的融资偏好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企业绩效;不同时间段环境波动的不一致。对各行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许多研究者指出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许小年1997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国有控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差;法人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绩效越好;个人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基本无关。随着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权比例的增加,达到50%后,发现国有企业对干效率有明显的负作用.民营企业对于效率则有正面的作用。产权改革的影响与行业的竞争程度是紧密相关的。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所有权性质不同.其公司业绩、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也不同。第一大股东为非国家股东的公司有着更高的企业价值和更强的盈利能力,在经营上更具灵活性,公司冶理的效力更高,其高级管理层也面临更多的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监督和激励。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现有的大量研究都涉及到产权与竞争对公司效率的影响问题.而在产权和公司冶理对效率的相对影响方面,目前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尤其是有关不同产权主体与治理机制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更少即使是在国有产权的情况下,将管理层报酬与公司绩效进行挂钩这是一个主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会提高公司的生产率。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要受劳务市场的约束。我们试图通过将所有的三个重要变量——竞争、产权与公司治理。都引入到相关的分析之中。以弥补文献中的这种不足。我们估算了三种因素对效率的相对重要性.同时也考察了它们的相互作用。通过将相互作用项引入到我们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对三种因素间存在的替代性或互补性程度到底如何的问题做出回答。另外,我们特别对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考祭,以探究其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换言之.我们试图探究以下问题: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面I临更多的冶理障碍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国有企业在哪些公司治理机制方面落后于民营企业?我们的研究是在中国经济进行民营化变迁的背景下进行的。众所周知.自1978年中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大量国有企业已经从单一的国家所有制企业改制为产权结构更加分散的公司.民营产业从无到有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超过整个经济总量的一半,“今天,中国GDP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是由非国有部门创造的.将近一半是由国内民营企业创造的。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人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变迁历程为我们探讨效率问题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机构股东会对公司价值产生重大的正面效应;后文则发现在公司价值与政府产权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二、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外关于股权结构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股权的分散使得无持股的管理者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从而使企业价值在这种内耗中不可能最优化。企业价值取决于内部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而且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法人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好;国有股比例越高,企业绩效越差;流通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基本无关。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状态依存的.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正面影响取决于行业的竞争性。在提高行业竞争性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减少国有股比例,提高法人股和流通股的比例,将能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通过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具体的最优股权结构是无法准确计算出来的。第一.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人为粉饰的痕迹比较明显.这就导致了用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可信度不高;第二.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变数很大.用混合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具有很大的变动性;第三,行业环境差别很大.竞争性领域和垄断性领域获得的政府政策倾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分行业的股权结构最优化研究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笼统地断言国有股减持是不明智的。所以.对股权结构最优化的研究应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将行业特性和国有股作为交叉变量来分析股权结构最优区间才具有积极意义。
洗盘与出货的区别:洗盘的目的是尽量把心态不坚定的跟风盘甩掉。主力出货的目的是尽量吸引买盘,通过各种手段稳定其他持股者的信心,而自己却在尽量高的价位上派发手中尽量多的股票。在股市中主力的操作手法是变幻莫测的,新手不熟悉操作的话不防跟我一样用个牛股宝手机炒股去跟着牛人榜里的牛人去操作,这样既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还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炒股水平。这样炒股要稳妥得多。主力出货与洗盘的区别:盘口方面:主力出货时在卖盘上是不挂大卖单的,下方买单反而大,显示委比较大。造成买盘多的假象,或下方也无大买单但上方某价位却有“吃”不完的货,或成交明细中常有大卖单卖出而买单却很弱,导致价位下沉无法上行。主力洗盘时在卖盘上挂有大卖单,造成卖盘多的假象。若主力对倒下挫时是分不清是洗盘还是出货的,但在关键价位,卖盘很大而买盘虽不多却买入成交速度很快,笔数很多,股价却不再下挫,多为震仓。K线形态方面:从日K线形态上分析:主力洗盘其仅想甩掉不坚定的跟风盘,并不是要吓跑所有的人,否则庄就要去买更多的筹码了。其必须让一部分坚定者仍然看好此股,仍然跟随它,帮它锁定筹码。所以其在洗盘时,某些关键价是不会跌穿的,这些价位往往是上次洗盘的起始位置,这是由于上次己洗过盘的价位不需再洗,也即不让上次被震出去的人有空头回补的价差。这就使K线形态有十分明显的分层现象。而主力出货则以力图卖出手中大量的股票为第一目的,所以关键位是不会守护的。导致K线价位失控,毫无层次可言,一味下跌。重心方面:重心是否下移是判别震仓与出货的显著标志。主力的震仓是把图形做的难看,但并不想让其他人买到便宜货,所以日K线无论收乌云线,大阴线,长上影,十字星等,或连续4,5根阴线甚至更多,但重心始终不下移,即价位始终保持。而主力的出货虽有时把图做得好看些,收许多阳,但重心却一直下移。累及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