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车拴龙 2019-10-14 21:35:00

推荐回答

B试题分析:春秋时期是我国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是指当时政治方面的表现之一是分封制崩溃,诸侯割据争霸、礼崩乐坏,周王室日益衰微,A不对,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没有军事力量;C不对,当时诸侯力量强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无力控制诸侯而不是将权力下放;D不对,说法与史实相反,诸侯割据争霸威胁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巩固。点评:本题的要领在于把握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反映出宗法分封制度已经无法维持,原有的政治体制走向崩溃,社会大变革时期已经到来。
龚宁静2019-10-14 23:01:5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礼乐征伐:指制作礼乐及发令征伐的权力。出自《论语》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礼乐征伐本来应该自天子出,“自诸侯出”则意味着诸侯坐大,是一中僭越行为,是不正常的政治状态,国运既衰,亡日不远。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公田渐渐也承担不起无休止的战争,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后来,卿大夫采邑的公田也难以支撑战争了。
    管燕红2019-10-14 22:36:13
  • 西周的时候周王能够控制全国,就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以后王室权威下降,无力控制诸侯,诸侯争霸,就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黄登莲2019-10-14 22:18:15
  • 应该是春秋时期,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辖地千里,有大面积的公田,有实力进行战争.进入春秋,天子衰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公田渐渐也承担不起无休止的战争,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后来,卿大夫采邑的公田也难以支撑战争了.所以,"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指的是春秋.孔子是感叹他自己所处的年代说的这话吧。
    赵风萍2019-10-14 22:01:44
  • B试题分析:原文大意:“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因此选B。点评: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分封制,要认识两者的内容、特点、作用和评价,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赵顺邦2019-10-14 22:01:12

相关问答

康乐一生包括康乐一生B款和康乐一生C款。百年康惠保和康乐一生C款均是纯保障型重疾险,康乐一生B款则是返还型重疾险,含身故保障。一、买百年康惠保还是康乐一生,首先看硬性条件挑选保险产品时,总会有心碎的时刻。比如看到一款“史上最低价”,保障也很好的产品,像中了奖似的赶紧去产品页面投保,结果发现自己所在的城市买不了……此时是不是有种欲哭无泪的悲伤?所以在看产品保障、价格之前,建议先看“硬性条件”。1、年龄:年龄不在保障范围内,无论如何都无法投保。如果你想给52岁的父母挑选重疾险,在了解了百年康惠保和康乐一生C款的投保年龄之后,果断选择继续看百年康惠保。2、投保地区:线上投保的保险产品所能承保的城市,与保险公司所设的分支机构有密切关系。通常有分支机构的城市,才能够投保。像表中两款产品,保障都很好,但百年康惠保能够承保的城市就更多。二、根据更看重的产品保障来选择在经过年龄、投保地区等“硬性条件”的筛选,两款产品依然都能选择,接下来可以根据你更看重的产品保障来选择。1、A产品有,B产品没有如果对A产品含有的保障很看重,当然就选A产品咯,比如:条款的细微处很多时候,虽然重疾险产品都保障同一种疾病,但是条款上对该种疾病的定义却有差别。对比了百年康惠保和康乐一生C款的条款后,发现了一个微小却重要的差别。百年康惠保在条款中标明: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百年人寿不承担保险责任:其中第二条,等待期内被保险人已经发生的疾病、症状或病理改变且延续到等待期以后经百年人寿认可的医院确诊初次患上一种或多种本合同所约定的重大疾病。也就是说如果在等待期体检出病症,等待期后才演化为重疾的情况,百年人寿不赔付。而康乐一生没有此项说明,只要是在等待期之后确诊初次发生合同保障的重疾,都予以赔付。这种在等待期检查出病症,等待期后演化为重疾的情况,可能从大数据的角度而言,概率都不大,但是对于出险的个人来说就是100%的风险。除了文中所说的“硬性条件”可以分分钟排除掉不能投保的产品,其他的保障都需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基于自己的实际预算和需求。希望以上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解释: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出处:出自晋末宋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节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白话译文: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2、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暑交换季节,才往返一次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列子的《愚公移山》。原文节选: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白话译文: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3、苔痕上阶绿,绿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出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节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白话译文: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出处: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节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话译文: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出处:出自北宋周敦的《爱莲说》。原文节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白话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扩展资料:《桃花源记》创作背景: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