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和妃子做为古代婚姻制度对女人的一种称呼,她们大概是什么意思?
推荐回答
你的观点是对的,无论哪朝哪代,皇帝都只有一个妻子,也就是皇后。其他等级的妃子,再得宠,也只是妾,只是等级不同而已。也就是说皇帝实行的是一妻多妾制度,这是历代宗法的严格规定,实际上这是一种继承保护制度。妻子死了或废了后皇帝可以重新选立后,但也只能有一个。据《国朝宫史》载:皇帝的老婆,第一位的是皇后,只许一个,主持内宫事务。第二是妃,其中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第三位是嫔六人。皇后居中宫,妃嫔居东西十二宫。第四位是贵人,第五位是常在,第六位是答应,这就不限数额,只看皇帝的精力与喜爱了。
齐文瑞2019-11-05 23:02:41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妻子的地位是远高于妾的,妾如果不受宠身份就比奴隶稍微高那么一点罢了,妾是可以随意送人或者当作货物交换的,没有丝毫的地位可言,妾只能想尽办法的争宠,她们和妻不同,妻都是名门大户。妾大多都是贫民或者歌姬出身,娘家没有势力,一旦失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轻宫戏里各个妃子为了争宠不择手段,而皇后就是稳坐钓鱼台,因为妻的身份是和夫一样的,即使是帝王也不能随意的废后。话说三妻四妾,其实就是一个妻两个平妻四个妾,对应帝王就是一个黄喉两个贵妃四个正妃,其他的连妾其实都是算不上的,她们也不敢与妻做斗争。爱情都是具有排他性的,在这样一妻多妾制度下,女人想要的只是富贵和男人的权力,所以她们之间的互相嫉妒也是来自于此,他们之间不存在爱情只是利益的交换。这些妃子每天都要跟皇后问安,这就是封建等级制度,在祭祀大典的时候也只有皇后能够参加,其他人无论多么受宠都是不够资格的,妻子拥有更多的权力,而妾只能是一个陪睡和生孩子的工具,妻子是女主人,府中的事物都是归他管,如果妾不得喜爱那么就没有任何地位,要像下人一样洗衣服自己劳作。在宫廷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妃子,答应,贵人什么的明争暗斗,但是她们都不敢对皇后有什么非分之想,因为那就是妻,除了明朝之外皇后都是出自大族,即使是明朝也几乎没有废后的行为,纵观历史也没有几个会被废后,而且皇后一旦有子就是太子,地位更加稳固,母凭子贵,她的位置还代表着继承人,这是国之大事。
齐敦益2019-11-21 04:16:32
-
妃指配偶即迎娶进门的女子都可以被称作妃。后来妃特指王侯的配偶。王爷的妾如果是按礼迎娶的也可称妃,若只是简单收房则不能称妃。历朝历代的称呼各有不同。上搜索“妃子”基本都有。基本以“X夫人”居多.....最多的称呼是“主子。
齐景国2019-11-05 22:20:05
-
平妻说到底还是个妾,虽然到清朝后期也受到法律的承认,但是在大房面前还是要行妾礼,然后称呼大房为姐姐。平妻的出现跟常年在外行商的商人有关:古代由于交通等各方面的不便利,商人为了找个名正言顺的找个二房伺候自己的生活起居,于是就有了平妻这个说法。所以说,平妻的本质还是个妾,不属于明媒正娶。古代男子虽然有很多妾室,但是一直以来还是遵守着“一夫一妻”制。当然,这个一夫一妻制跟咱们现在这个理解不太一样:古人的理解就是正妻只有一个,但是妾室又不是正妻,所以妾室可以有很多个。在古代,妾室和正妻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妾室就像是物品,可以随意买卖,而且有的朝代明文规定:妾室不可以扶正。从周朝开始的嫡长子继承制更是像一道鸿沟,把妾室和正妻严格区分开来。民间更是有宁为穷人妻、不做富家妾的说法,因为小妾生的子女和嫡子嫡女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家庭地位和能拥有的社会资源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说,平妻虽然听起来带了个妻字,但是她还是个妾,起码官方是不承认她是正室的。乾隆时期,平妻适应于兼祧婚制的另娶妻子的称谓,但正妻与平妻之间相当于堂妯娌。直到道光末年,正妻与平妻间才出现"两头大”或“对房”的说法。
连亚琴2019-11-05 22:06:08
-
妾: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妾是旧时正妻之外的小妻、侧室、偏房,在家庭中地位极低,故妇女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奴、奴家: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奴即表示不自由,从人役使的仆役,故借以自称,表示对对方的敬重。有时男子亦以之为谦称。未亡人:寡妇的自称。王后自称为“哀家”,一般已婚妇女自称为“妾”或“妾身”,或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称为“贱妾”,未婚女性多称自己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法。当然在一些明清的小说中许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这个称谓的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本生母”。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姨: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古时的帝王将相如何称呼自己的亲人========唐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平时则用“我”或者“吾”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男子和女子打招呼,不管是否相识,一律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点的可以称呼为“小娘子”。这里“娘子”并非老婆含义,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宋皇后自称:皇太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也用“我”后妃自称:在正式场合用“妾某氏等”,或者“臣妾”,平时则用“我”或者“吾”皇帝对太后、皇后和妃嫔的称呼:皇帝称呼太后母后为“娘娘”,皇帝称呼皇后为“圣人”,皇帝称呼妃子为“娘子”公主自称:对皇帝,她也是称“吾”或者“我”皇帝对公主的称呼:亲昵一点可叫小名,平时可叫她的名字,或者称呼其封号。皇帝对自己的兄弟的称呼一般是按排行来叫,如“大哥”、“九哥”之类。皇子和公主之间,或者皇帝兄妹之间,也是如此。如高宗赵构就称呼柔福帝姬为“二十姐”,而柔福称呼赵构为“九哥”,其时赵构已经登基。一般而言,在古代女性自称中也可以看出各自的社会身份,王后自称为“哀家”,一般已婚妇女自称为“妾”或“妾身”,或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自称为“贱妾”,未婚女性多称自己为“小女子”,或“奴家”,上了年纪的妇人自称为“老身”的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称呼法。当然在一些明清的小说中许多有身份的女性,也是直接就用“我”这个称谓的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黄石全2019-11-05 22: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