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人们的婚姻观念是怎么样的

黎玉莹 2019-11-05 21:36:00

推荐回答

古代婚姻的观念在早期原始人群内部,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杂乱的。随着人类的进化,两性关系中出现了道德和理性的曙光。乱伦禁忌的形成和族外婚姻的实行,标志着性的需要开始服从于“人”的需要,婚姻制度正是随着原始经济的发展、人类互助的日益广泛以及亲属关系的趋于明晰,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被纳入礼的范畴,婚礼是中国文化的有形部分。礼记》中说:礼是“始诸饮食”,“本于婚”。饮食”包括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婚”是人本身的生产,包括男女交往方式和婚姻的方式。婚姻沟通着物质与观念、道德与法律,折射出社会的风尚和礼仪。一、婚姻的概念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约略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三是指亲家,《说文解字》释“婚’、“姻”说:“婚,妇家也”、“姻,婿家也”。尔雅•释亲》说得更明确:“婿之父母为姻,妇之父母为婚。妇之党为婚兄弟,婿之党为姻兄弟。上述三说虽然不尽相同,但已涉及到婚姻的基本特点。其一,表明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是婚姻双方结为姻亲关系的标志。其二,表明婚姻依礼而行,其仪节约定俗成,是礼仪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婚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两性的结合,反映着社会经济生活的要求和社会文化的特点。在儒家经典中,婚姻问题被视为家庭、社会的大事。首先,婚礼被视为人伦之始。礼记•经解》云:“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其次,婚礼被视为礼的根本。礼记•昏义》云:“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再次,社会的婚姻状况还与社会治乱相关涉。新唐书•后妃传上》说:“礼本于夫妇,……治乱因之,兴亡系焉。儒家把两性结合为夫妻看作是文化的、社会的现象,这是一种具有文明色彩的认识,古代婚姻礼仪正是基于儒家的婚姻观念而逐渐形成。必须指出的是,儒家对婚姻强调的是“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社会规范,对“情”和“爱”则相对忽视。儒家又以婚姻为起点,推衍出父子、君臣一类的等级关系,于是,婚姻关系成为构成尊卑上下等级关系的基础。二、婚姻的意义在古代宗法社会,婚姻不是当事者的个人行为,而是关乎两姓宗族利益的大事,因此,男子与其说是为个人娶妻,毋宁说是为宗族娶妇。就婚姻的目的而言,首先是传宗接代。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宗法观念支配下的婚姻,以广家族、繁子孙为首要目的。礼记•昏义》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孔子说:“大昏,万世之嗣也。有夫妇而后有子嗣,由合法婚姻所生之长子才是嫡子,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社会,传宗接代关系到家族的延续,“继后世”自然成为娶妻的首要目的。其次是祭祀祖先。宗法社会重视血缘,把祖先血脉不绝视为家族的头等大事。古代婚礼常在祖先牌位前举行,叫做“庙见”,表示新婚夫妇共承祖先,同奉宗庙。白虎通义•王者不臣》说:“妻者与己一体,恭承宗庙,……上承先祖,下继万世。唐律疏议•户婚》也说:“妻者,传家事,承祭祀。传统婚礼仪式中的夫妻拜堂,就包括拜公婆、拜天地及拜祖先的内容。第三是增加劳力。自进入父系社会后,男尊女卑被视为天经地义。易•系辞上》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些哲学概括把男尊女卑视同自然法则,不可违背。男子娶妻可得内助,而妇女只能“专心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宾客”。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按封建礼法规定:“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妻子操持家务,侍奉姑舅,奉养公婆,却无经济地位。第四是防止男女淫乱。礼记•坊记》说:“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婚制来别男女,防淫乱,尤其强调妇女要恪守贞节,本质上顺应了宗法制的需要,以确保女子所生子女血缘的纯正。然而,封建贞淫观对女性有诸多制约,对男子的淫乱却是少有约束力的。古代婚姻的变迁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一书中,对婚姻家庭的演变作过专力研究。他对人类婚姻的演变作了如下的梳理,首先是处于乱婚状态的人群;其次是以群婚为基础的血缘家庭取代了这种人群;再次是普那路亚家庭,实行的是两个集团间的通婚;接着由群婚制过渡到对偶婚制,它以单偶婚姻为基础,但不是排他性的同居;最后由对偶婚制过渡到专偶婚制,此即一夫一妻制。恩格斯在1884年发表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吸收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将人类的家庭婚姻变迁与人类社会的三个发展阶段相对应,就其发展轨迹作了精要地概括:“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以上述论述为参照,中国古代婚姻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一、原始群婚原始群婚是人类祖先实行的一种两性偶合的关系,它出现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当时,“其民聚生野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人们群居野处,既无固定的配偶,两性交往也无任何习俗和理性的约束,因此不可能构成家族。男女无别,媾合无禁,两性关系纯任自然。在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就保留着有关神奇诞生和异类婚配的传说,例如《帝王世家》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又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窖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诗经•商颂》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述。这些奇异诞生的传说,应是远古时代杂乱婚姻的曲折反映,正如郭沫若先生所推断的:“黄帝以来五帝和三皇的祖先的诞生都是‘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正表明是一个野合的杂交时代或者血族群婚的母系社会。二、血缘婚随着原始经济的缓慢发展和原始人生活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学会了火的利用,于是,“原始集团为了生计必须分成小集团,它就不得不分成血缘家族。在血缘家族内部,开始产生婚姻禁例,即排斥亲以上,以奸论。唐代所谓的“同姓”是指同一高祖的后代,即同姓共宗,其血缘关系相近,禁止婚配,对优生有积极作用。明、清法律也是严禁同宗婚配,对同姓不同宗者则是开禁的。四、可纳媵妾历代婚姻政策都以巩固父系家长制下的一夫一妻制为原则,但同时又允许男子“一夫多妻”,因此,一夫一妻只是针对女子的婚姻规范,对少数男子而言,实行的却是以一夫一妻为名义的、以纳妾为表现的多偶制。秦以前,贵族男子中盛行媵妾制。媵指的是陪嫁的女子。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又刘熙《释名》说:“侄娣曰媵。陆德明《释文》说:“妻之女弟为娣。据此可知,诸侯娶妻,女方多以兄弟之女和新娘的妹妹为随嫁,这些陪嫁之女,叫做“媵”。周代,媵制在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诗经•大雅•韩奕》写道:“韩侯娶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诗中对韩侯迎妻,新娘陪嫁之女相随如云的情景,作了生动的描绘。媵制实为上古姐妹共夫婚俗的遗存,秦以后,媵制消亡,但妾制依然盛行。妾与妻的区别在于,妻为明媒正娶,地位远高于妾;其次,妾可以像一般物品那样进行买卖、赠送、交换和赏赐。在男尊女卑以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观念主导下,妾制从先秦到民国经久不衰,上至达官贵人下及平民百姓都可纳妾。唐律》明确规定纳妾为合法,《明会典》也规定:“庶人四十岁以上无子者,许娶一妾”。
黄登英2019-11-05 22:02:5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原始人类并不需要婚姻,这跟今天的灵长动物是一样的,不必细说。后来有了氏族社会,采用的是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女性集体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后来进入了私有制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数的固定的夫妻关系,于是就产生了婚姻制度。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婚姻产生于私有制,所以它一直与人的财产关系密切相关。由于男子是私有制社会的主体,所以女子一直被看作男子的财产,于是多数古代社会是一夫多妻制。而且抢婚、买卖妻妾等现象也源于此。由于私有制的财产由于血缘关系中的男性继承,为了保证血缘的纯净,就有了“处女情结”和对女子性行为的严格约束。当出现了部落和国家等社会组织之后,婚姻又成了一种政治筹码。从部族的通婚,到国家统治者之间的“联姻”,都是试图通过婚姻来达到政治目的。直到今天,婚姻仍被富豪家庭用于结盟和理顺财产继承关系。至于在自然小农经济社会中,婚姻则是一种劳动的分工组合,即所谓“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而在现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婚姻则是为了组成一个家庭,在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承担为家族和社会养育后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的一种归宿。婚姻的起源即是对财产的保护。它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是把女人视作物,一种可供交换的财产。至于母系社会里的一些所谓的“走婚”等,并不是婚姻,只是人类繁衍的本能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情况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的选择。那时,多生下一个孩子,当然就多一份人类活下去的可能。女人因为生育而成为神祗,有权与想性交的任意一个男性发生关系,包括乱伦。活下去”这三个字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了母系社会刚迈入父系社会时的性行为。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是按照供养关系,而不是血缘关系来决定是否发生性行为。但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人类学会狩猎与农耕,私有财产出现,保护财产成了首务之急,于是,婚姻出现,妻子成了丈夫的财产。一开始规矩还不严,婚姻还未能完全统治性,女人在婚前还可以有性行为,所以当时普遍有“杀首子”之风俗,以求保证血缘的纯净。到后来,婚姻完全统治了性,人类彻底迈入农业社会,任何一个女人的婚姻都已不能再由她自己说了算。女人已经完全沦为财产,她不仅是父母待价而沽的商品,也是某个男人即将购买的财产。▲婚姻的演变在人类社会中,婚姻不是自始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它经历了复杂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经过最初的杂乱两性关系发展到原始禁忌、习惯、道德和法律加以确认和调整以后,产生了对人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从而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婚姻的演变过程分为几个阶段:1、前婚姻时代的血缘团体。即同一原始群体内的男女,在两性关系方面是杂乱的,没有任何限制。不仅在兄弟姐妹间,而且在父母子女直系血亲间都没有禁忌。这一时期存在于人类最初数以百万年计的漫长时代。2、群婚制。随着原始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人类从最初毫无限制的两性关系中,逐渐演进为各种群婚制的两性结合的社会形式,开始形成了最初的婚姻制度。群婚制,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最大的特征在于,两性关系受到一定范围的血缘关系的限制。期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经历了血缘群婚制,排除了直系血亲间的两性关系,即不同辈分的男女间不得结婚;再经历了亚血缘群婚制,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这从而引起了母系氏族的产生,使人类婚姻由族内婚向族外婚发展。3、对偶婚制。指一男一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过着相对稳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即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夫。其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是从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态,从血缘结构上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居住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带有神秘色彩的“走婚”,其实就是对偶婚的开残留形态。4、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既不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男女性爱的结果,而是私有制确立的必然结果。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婚姻家庭。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个历史时期。
    黄界颍2019-11-05 22:20:03
  • 一、中国传统包办婚姻中国传统家庭中男性多占有绝对领导权,女性则是婚姻生活的附属品,女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家庭诞下子嗣、传宗接代。礼记・昏义》记载:“婚姻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提倡婚姻是爱情至上的结合,把感情作为婚姻缔结和维系最重要的因素。除上述变化之外,婚礼风俗、离婚自由、寡妇再嫁等方面渐趋开放,婚姻的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没有根除不良风气,但是却撼动了封建婚姻观念并推动其前进。
    赵颖茹2019-11-05 22:06:07

相关问答

www.abcbxw.com/baoxian/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是一个保险购买决策平台,提供意外险、健康险、医疗险、人寿险、重疾险评测、攻略、、问答知识,帮助用户科学购买合适的保险。学保险知识,选择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问:和客户沟通保险观念的一封信答:我作为一名寿险业务员,就人寿保险的功用与意义与您做如下交流。人生就象一片汪洋大海,隐藏着无数风险,风平浪静时,许多人仅注重金钱的收益,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波涛汹涌时,只能毁于没有应急的安排。如果说一辆汽车上路,我们会为它准备备胎和上保险,以防万一,那么我们的家庭之舟在惊涛骇浪中航行时,为什么不备上救生艇交10年钱,保到80周岁。如果0周岁投保,被保人19至22周岁取大学学费,每年取15000元,四年共取出60000元,本已取回,但帐户还在,到60岁时,帐户价值为526000元,到80岁时帐户价值为1268000元。投保越早,红利越高。本保险有投资灵活的特点,保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务规划和需求,申请部分领取或追加保险费。本保险保单生效之日起,身价至少为50000元。另外,不再交钱,保险公司为被保人提供少儿万能附加额外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重疾保险金额为100000元,可保终身平安。或许您认为对这两款产品不如意,没关系,请您看看阳光人寿的其它产品,我相信总有一款产品适合您。
杨儿:爸妈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真为你高兴。远隔千里,我们不能在你的身边照顾你,这是我们内心的遗憾。但你是我们的女儿,相信你能理解爸妈的感受。那天晚上放下电话,我和你妈沉默良久。我们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后来,你妈对着镜子淡淡地说“你看,我的白头发又多了,杨儿也改结婚了”我看着你妈的白发默默无语,那些白发竟像许多往事,一件一件浮上心头。想着你小的时候,从托儿所,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你远离爸妈在上海打拼,吃苦,受累。在家上学时,训斥你,直到现在想起这些事儿,心里感到不安,内疚,真是对不住女儿啊!请杨儿在远方原谅爸妈吧。你妈提醒我,还是给女儿写封信吧,说一说你的心里话,就算是我们提前送她的新婚礼物和以后的启示。杨儿,我们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只是人世间最平凡的女儿,我们不奢求太多。只是盼望我们的孩子在踏上婚姻之路,走向人生之旅后,能满怀感恩用多少岁月,多少心酸,多少爱恨,多少是非,在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混乱中,梳理出来的一个结论。那么,何为家,家是一个什么地方?杨儿,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也像许多夫妻那样,为一点小事争闹不休,也像许多家庭的双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为一些事情闹气儿。只是那个年代,我们年轻气盛,缺少宽容,理解。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战友在他孩子的婚礼上说“希望你们白头到老,相爱永远”时,“爱”这个字,像春雷响在我心里,是的,家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家该是讲爱的地方。爱一时容易,爱一生一世却不容易,这里面有许多妙处需要我们去总结何体会。其次,我们要告诉你: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边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你放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很多人结婚时,对婚姻有许多期盼,期盼从中可以得到富贵,慰藉,爱情,宁静,快乐,健康。其实,婚姻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盒子。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去给,去爱,彼此侍奉,彼此赞赏,日后,那只空盒子才会日渐丰富起来。空盒子里最先要放的应该是“思念”。思念”是一种使我们刻骨铭心的东西,它是两个人有了肯定,有了情感,进而关怀,进而疼爱的一种情绪。思念”是疲惫时通向家里的一条小路,是寒冷冬夜里的一股暖意,是匆忙推开家门扑面而来的辣椒味。空盒子里还要放进“艺术”,婚姻生活中的“艺术”。在婚姻生活当中,需要讲艺术的地方无处不在:生气有艺术,吵架有艺术。最终需要两人的理解,彼此的谅解,相互的爱。婚姻的盒子里除了“思念”和“艺术”至“爱”外,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放进去,这有待于你们自己去填补。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一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你生养他们,教育他们,你的责任已尽,而你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一双翅膀”。杨儿:这封信,也是我们思索了许久和半辈子的感悟,希望我们共勉,也算是爸妈提前给你的礼物。我们希望我们的女儿带着我们的祝福,快乐地飞翔!平安,健康,快乐!永远爱你-爸妈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