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保险业风险隔离防火墙机制

米嘉祥 2019-11-05 21:18:00

推荐回答

财富是用风险衡量的,资产有没有风险?有多少风险?能不能安全地隔离风险、消化风险和转移风险?这些才是最关键的于永超北京未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近年来我们身边屡屡发生的亿万富翁“跑路”、判刑、自杀、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尽管富人阶层在不断壮大,私人资产在不断增长,但是,多数人对自己的资产没有明确的概念,不知道、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资产是否存在风险以及存在多大的风险,更不用说采取手段去规避和防范风险。而风险一旦发生,则往往损失惨重,甚至倾家荡产,毕生心血付诸东流。一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登记在自己名下的房产未必是你真正拥有的财富。Z先生是较早积累财富并移民海外的少数人之一。2019年奥运会前,他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委托“挚友”在北京和广州置业十余套别墅,款项均按“挚友”安排通过第三方甚至第四方渠道汇入国内。Z先生取得了产权证并置于国外家中,从此认为高枕无忧。奥运会后Z先生回国准备将房产出手获利,结果发现十余套别墅均已被法院拍卖,登记于“挚友”及他人名下。不仅如此,法院还下达限制令,限制Z先生离境,理由是Z先生还欠“挚友”600万款项未还。原来,“挚友”利用Z先生不在国内的机会向法院提起欺诈诉讼,称其为Z先生买房垫付房款几千万,Z先生不予偿还。最后,法院通过缺席审判,判令Z先生偿还房款,并将十余套别墅低价拍卖。Z先生依法持有的不动产从此化为乌有!这个案例说明,资产仅仅是个数字,资产本身并不等于财富。真正的财富是挤掉了“风险水份”的资产。可以说,财富是用风险衡量的,而不是用货币计算的。关键不在于创造和积累了多少资产,而在于资产有没有风险?有多少风险?能不能安全地隔离风险、消化风险和转移风险?私人资产的三种风险那么,私人资产到底有哪些风险呢?不同的角度能挖掘出不同的风险。单单从私人资产的权属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公私不分”、“夫妻不分”、“代际不分”三类风险。其一,资产公私不分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公私不分”是指企业资产与私人资产不分。中国许多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的。他们在创业之初往往把全部的家当都投入到企业当中。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很少从企业利润中分红。这样,属于私人所有的巨额资产就都放在企业中,甚至很难严格区分企业资产与私人资产的界限。然而,一旦企业发生危机,这部分应当属于私人的资产由于未被依法隔离出来,仍然属于公司资产,将无条件地用于承担所有企业的债务和风险。于是,许多企业家跑路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二,资产夫妻不分的风险。国人夫妻关系的写意和婉约,使得大家羞于谈及夫妻财产的分割和所属。以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引发了以“丈母娘”为主导的口水战,甚至有人感慨“婚姻是一次重要的财务决定”。确实,对于拥有巨额产业的家庭而言,夫妻资产不分将会直接影响私人资产的安全。比如,尽管公司都属于有限责任,但根据法律规定仍可以“揭开公司的面纱”,由股东承担连带责任。这样一来,作为夫妻的另一方将为此共同承担相应的风险。而婚姻的破灭更是以巨额财产损失为重要的显性结果。其三,资产代际不分的风险。家族企业的特点就是“肉烂在锅里”,子承父业也没有明确到底“承”的是股权还是资产。于是,一家子人都自然地认为老子的一切都是儿子的。没有资产分割、没有遗嘱,没有代际传承的安排,一旦企业或者个人发生危机,将直接殃及家族产业安全和继承人资产安全。尤其是如果子女及其婚姻关系未处理好,亿万资产最终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财富。有效规避资产风险资产风险管理是私人财富管理的基础。没有有效的策略和手段使既有资产处于一个安全可控、自由支配的状态,也就谈不上财富的进一步积累与传承,更不会有财富的健康和自由。如何让自己的资产安全并顺利传承永续,这是所有私人资产所有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咨询理财顾问、找专业人士为投资把关,这种投资理财中的风险规避手段,都是资产管理当中必不可少的。但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创造资产、持有资产、移转资产以及传承资产这一系列过程中资产治理的风险。只有系统地规避、隔离、防范、消灭、转化了风险,你的资产才是安全的、健康的、自由的。防范风险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可以定期从公司分红,将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相分离;可以约定夫妻资产权属,就家庭重要资产进行策略性、保护性分割和隔离,这样,即便一方个人资产受到威胁,至少另一方的资产还是安全的;可以通过代际传承将资产延续给子孙后代;更可以通过保险、信托等金融手段进行资产风险的隔离处置。比如,就人身保险而言,其对于保全、隔离私人资产风险有着特殊的作用。根据保险的基本原理和《保险法》的规定,人身保险的保险金具有不被查封冻结、不被罚没、不纳入破产债权、不得强制还债的特点,它不属于遗产,作为婚内财产不被分割,永远属于不存在争议的私人资产。因此,运用人身保险建立私人资产的防火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安全选择。尽管隔离和防范资产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由于私人资产的形式、结构、状态及运作方式不同,风险也纷繁复杂;此外,私人资产风险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潜伏性,一旦发生往往救济不力、捉襟见肘。尤为严重的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可能带来许多不可控的风险,这正是高净值人群最为担心的。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解释三》关于婚内房产赠与、婚后财产增值、夫妻债务、亲子鉴定等问题的规定,就给私人资产处置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一方面保护了部分人的利益,另一方面也给部分人的私人资产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如何规避如此纷繁复杂的资产风险呢?我们认为,单靠资产持有人个人的守护是不够的。有必要为高净值人群建立一套从资产积累、增长、持有、移转及传承的全程风险防控体系,提供一套个性化的资产风险管理系统方案,通过定期对资产进行全面体检,对资产积累、资产持有、资产运转及资产传承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梳理、识别、分析和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对资产风险进行规避、隔离、消灭、转移甚至转化,才能使高净值人群对自己的资产安心积累、健康增长、踏实持有、安全移转、顺利传承,最后达到财富自由的至高境界。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黄皖疆2019-11-05 23:01:5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防火墙Internet。从原理上来分,防火墙则可以分成4种类型:1、特殊设计的硬件防火墙;2、数据包过滤型;3、电路层网关;4、应用级网关。安全性能高的防火墙系统都是组合运用多种类型防火墙,构筑多道防火墙“防御工事”。
    赵韵韵2019-11-05 22:19:09
  • 保险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一、我国保险监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监管体制机制也几度变更。1950年1月,保险业明确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管理。1952年,保险业划归财政部管理。1959年,保险业再度被划归中国人民银行领导。1965年,人民银行、财政部明确国内保险业务由财政部管理,国际保险业务由人民银行管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保险监管。1998年1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方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依法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标志着我国保险监管走向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我国保险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充分利用保险监管派出机构资源,加强基层保险监管工作、、加强监管自身建设,是提高监管科学性有效性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组织、机制和队伍等建设,提高监管能力,提升监管质量与效率。修订《派出机构监管职责规定》,进一步明确派出机构监管职责,完善派出机构内设部门设置。坚持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统一,完善保监会机关内部协作机制,促进监管的统筹协调、沟通会商相信息共享。完善保监会机关部门与派出机构之间的纵向联动机制,促进监管的统一规范、协作有力。逐步扩大法人机构属地监管试点,有序推进属地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监管绩效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监管。
    齐有发2019-11-05 22:05:05
  • ——要清理保险机构股权结构,厘清关联企业关系,不留空白和盲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保险机构股权变动、重大投资和关联交易等信息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要防范产品定价和产品结构畸形的风险。注重结合投资能力和资产配置来优化业务结构,从源头上控制和化解产品风险和利差损风险。保监会将继续完善产品定价利率与准备金提取、偿付能力相匹配的硬性约束,实施更加严格的准备金评估利率制度。资本市场波动、企业债券违约、境外投资不确定因素增多,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收益错配等问题交织存在,使得未来保险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加突出,全行业要密切关注,做好应对,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使资产负债错配风险管理成为常态,全面提高保险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妥善处置偿付能力不足风险。保监会将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和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互联互通,定期开展偿付能力评估,及早发现化解风险苗头。严格防范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传递的风险。重点要建立风险隔离“防火墙”机制,防范非保险子公司风险向保险子公司传递。
    黎璐茜2019-11-05 22:01:56

相关问答

1.日本家族信托课征所得税规定。日本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其引进的信托制度在国内发展较为成功,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制定了相配套的法律制度作为依据,有效保障其朝着实践需要的方向发展。在日本,如果家族信托的委托人是私人主体,其一般不征所得税,但要是家族信托的委托主体是公司,通常认为所转移的信托财产是在公平市场上销售,是需要对其所得缴纳承担税负。日本针对家族信托课征所得税,按发生时与分配时两种情况分别征收所得税。日本是大陆法系国家,“一物一权”原则是其所遵循的。
日本家族信托适用“导管原则”课征所得税,信托作为信托所得受益流向受益人的导管,所得税的税负主体是受益人。针对双重征税问题,日本通过发生时征税与分配时征税的具体规定,清晰地区分了形式转移带来的纳税义务。家族信托设立阶段,区别委托人是个人还是公司进行区别征税,如果委托人是个人,不用对信托产生的收益征税,如果委托人是公司,需依据企业所得缴纳所得税。家族信托存续阶段,信托所产生的收益受日本的《所得税法》与《法人税法》规制。在存续期间,信托财产不再属于受托主体方财产,从税法的角度分析,管理或处分信托所产生收益直接视为受益人所有,理应由受益人承担所得税的税负,且与信托最终的盈亏无关。家族信托终止阶段,一般不涉及信托所得税问题,无论是委托人、受托人还是受益人均不必履行纳税申报义务。但在委托人本人是受益人的情形中,受益人需对所得收益承担赠与税,而受益人以实物方式获得收益时,无须承担消费税缴纳义务,因为信托财产被视为受益人所有。
2.我国台湾地区家族信托课征所得税规定。我国台湾地区家族信托课征所得税发展较为成熟,其遵循了形式转移不课税和实质受益人负税的原则,此项原则贯穿于家族信托的设立、存续与终止各个阶段。台湾地区采取“导管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找到信托财产的真正收益人,并由真正受益人承担所得税缴税义务。这样规定能防范重复征税问题,保障税负公平实现。
家族信托如果最终不能成立、被撤销或宣告无效,针对信托财产转让无需课征所得税。家族信托存续环节,受托人通过管理信托获得收益,将收益移交受益人时,受益人是信托收益的最终受益人,在缴纳所得税时,受益人需要对所享有的信托收益部分纳入当年所得计征所得税。受托人只是形式上获得信托所得,并非真正的受益人,不需要对所得承担税负。家族信托终止阶段,税负主体无需对信托财产再次课征所得税。通过这三个环节,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了台湾对形式转移不课税和实质受益人负税的贯彻与坚守。
看懂信托合同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1、信托产品的预期过往收益
与银行投资模式的预期过往收益一样,信托产品的预期过往收益是投资者考量信托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固定过往收益类信托合同揭示的过往年化收益率 ,往往是扣除了相关费用之后,包括信托报酬、保管费、监管费、渠道费等。但也有信托公司收取1%的认购费。
另外投资者还需要重点了解产品的过往收益分配方式,目前的固定过往收益类信托一般是一年分配一次过往收益,投资本金到期一次性偿还,也有部分信托产品是按季分配过往收益。
2、信托产品投资期限
一般在信托存续期间,信托是不能够赎回的,具体条款都可以在信托合同中找到。有些信托合同规定,实际操作会根据项目运作状况,或者期满之后延期几月结束的情况,或者提前兑付的情况而定。投资者选择购买信托产品,一定要合理进行时间匹配,目前产品多分为一年以内(短期)、一到三年(中期)或者三年以上(长期)。
3、信托产品安全性
和所有的投资一样,考虑信托产品的安全性本质上是让投资者全面认识信托产品的风险,其中包括政策风险、项目经营风险、不可抗风险等。信托公司拥有一套严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对每一个信托计划均设计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案,使信托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投资者来讲,考察信托产品的安全性关键是要看融资方的实力、资金用途、还款来源、抵押物,以及其他担保措施的具体情况。当然,还要留意投资去向的行业景气程度,比如当前的能源矿产类的信托风险相对较大。
同时,提醒,说明书不等同于信托合同。信托说明书是客户购买信托产品前了解信托产品的主要途径,而信托合同是信托关系建立和存在的法律依据。但在购买信托产品的过程中,认真阅读信托说明书和信托合同都有助于帮助投资者规避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