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就业范围以及在国内前景如何

管玖萍 2019-12-21 23:08:00

推荐回答

1.医疗服务机构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康复中心4.体检中心5.管理人员6.医疗保健中心7.医药公司8.营养保健公司直销员9.保险公司1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健康顾问12.健康咨询服务公司13.养生会所14.健身房15.月子全文。
连俊方2019-12-22 00:20: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适合在一二线城市发展和个人创业!生活好了,就会注重养生,且如今城市老龄化人群会越来越多,谁都想多活几年,所以,职业前景还是很看好的。但个人创业的话,规模的发展很慢,且在前期想立足很难。健康管理师只要资质够,能进入的行业其实也不少,饮食、运动、医疗等方面都能提供帮助。个人建议还是先进入某个行业工作一段时间,关键是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络,然后自己开个工全文。
    齐春生2019-12-22 00:08:27
  • 如果你是医生、护士,考了锦上添花;如果你本来就在小城市干着健康产业,考了证就代表合法从业。关于前景,我认为现在大众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是在攀升的,健康管理师的需求和作用也在逐渐加大,会被医院,家庭医生,社区医院,诊所,药店,健康中心等行业广泛需求。全文。
    齐昌玉2019-12-21 23:58:36
  • 6月刚刚考的健康管理师高级,已经顺利拿证。关于健康管理师前景,我感觉还是应该相信市场。其实都是跟着政策吃饭,政策引导性极强,健康管理是国家医保战略。你是医生、护士,考了锦上添花。如果你本来就干着健康产业,考了这个证才代表你合法。健康管理师初级、中级建议大家就不要考了,含金量太低。其它省份不了解,四川这边新下来文件,以后乡镇医院、诊所医生必须人全文。
    黄盛杨2019-12-21 23:39:15
  • 健康管理师的就业范围:可以在医院、老年人服务机构、体检中心、药店、保险公司、大型旅游景点等等,还可以自己创业、私人健康顾问、私人健康管理师、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室等等,只要是健康行业都可以。健康管理师发展前景:健康服务业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到2020年,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学习健康管理师是进入健康服务产业的通行证,整合健康行业全文。
    边可斌2019-12-21 23:21:04

相关问答

老年健康产业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4年达到了7.6%,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老年健康的重视必然带动老年健康产品的发展,如保健品、营养食品等,同时未来我国老年家庭病床护理、健康咨询、老年康复中心以及提供医疗护理和保健器材等的服务将是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方向。营养保健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近20年来,我国保健品消费增长在15-30%之间,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2004年全国保健品市场容量达到了400亿元左右。在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了焦点话题,而当前由于工业、农业污染的严重,人类对健康营养的索求已转移到营养保健品、绿色食品。在未来,营养保健将成为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增长点,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营养保健市场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健身娱乐成为健康产业新亮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黄金周”、“双休日”的出现,假日休闲娱乐成为了时下的热点,旅游、健身、娱乐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了健康产业的一大亮点。有专家预测,未来体育健身将成为了人类健康产业的核心,由此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目前我国各类体育经营企业2万多家,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为6000亿元人民币。同时休闲娱乐成为了眼下市民生活的特色,旅游、健身、娱乐等已成为了热点,而休闲旅游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一、中国的律师业病了有关中国律师业的发展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有关《律师法》的修改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据最新统计:全国现有律师事务所11691家,其中合伙所8024个,合作所1746个、国资所1742个,现在律师人数11.8万人,与1995年的8.3万人相比增加3.5万人,据资料显示,这个数字在2001年就已经达到,也就是说中国律师总人数五年间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为了搞清楚近几年中国律师总体上的发展情况,我开始搜寻近几年中国律师总人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很失望,对这组数据没有专门的统计资料。只是在历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中找到了比较权威的统计数据。1995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到1994年底,全国律师人数已达83619人,比1990年增加近一倍,超过了在1995年发展到75000人的预期。全国律师事务所已达6419个,比1993年增加25%。1996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据统计,1996年,全国律师行业从业人员已达到1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长12.6%;律师事务所达到8265家,比上年增加1065家,增长14.8%。1998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记载:中国律师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全国律师事务所已从1979年的79家发展到1998年底的8600多家,执业律师从212人增加到10万多人。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目前,全国有律师事务所9500多家,律师11万多人。另查:截止2001年6月,中国律师总人数已达到114892人,其中专职律师达70147人。律师服务机构也由1981年的2023个,上升到各类律师事务所已近一万个。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截至2003年底,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已发展到2774个,比上年增加356个;工作人员为9457名,增加1172名;2004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报告记载: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全国执业律师已达11.45万人,律师事务所已达11691家。从以上资料可以清楚地证明我的判断,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律师人数从整体上就没有变化,都维持在11万余人的基础上,也始终没有超过12万人,另据统计,中国目前还有206个县没有律师。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中国的律师业你到底怎么了,难道中国的律师业的发展果真已经到了饱和状态了吗?一个行业整整五年维持从业人数基本不变,也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失去了吸引力气,没有生机和动力,中国的律师业一定是出问题了,中国的律师业一定是病了。二、中国的律师业病在哪里?中国的律师业已经到了饱和状态了吗?难道中国的律师的从业人数不能超过12万的大关吗?先看看我国与发达国家每一万人的律师比例的比较,美国85万、31.7/10000;英国:9万、15.4/10000;法国:3.6万、6.2/10000;德国:6.2万、8/10000;日本:1.5万、6.2/10000。而中国就是以12万计算才达到0.8/10000。再看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发展:北京:2000年,北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345家,共有律师5495人,其中专职律师3159人、兼职律师1082人、特邀律师173人,律师助理、行政人员1081人。2001年6月,北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419家,共有注册律师5489人,其中专职律师4095人、兼职律师1334人、特邀律师69人。律师助理和行政人员2019人。2002年8月,北京市共有注册的执业律师5834人、实习律师1357人,共计7191人,占全国律师总人数的6%,这意味着全国每17名律师中就有1名在京执业的律师。2003年,北京市共有注册律师8106名。2004年6月,北京市共有注册律师8104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达6110人、法律专业本科达110人、硕士学历达1636人、博士学历达248人。2019年6月14日北京日报以《北京律师昨日突破万人大关》为主标题,:《每万人中有7人是律师,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副标题。该文是这样报道的:北京共有律师执业机构892家,从业人员13636人,包括一万名执业律师和3636名行政管理人员,总人数约占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的9%。据统计,万名律师中,外地律师就占三分之一。上海:据《上海的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一书中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律师:1984年为641人;1985年为1230人;1987年1353人;1994年3647人;1998年4533人;2004年6000余人。另查:截止2003年11月底,本市共有律师事务所538家,执业律师5366人;截止2004年6月,上海全市共有通过年检注册的律师事务所579家,专职和兼职律师5811人,2019年为7000人左右。深圳、广州:据深圳第五届律师代表大会资料显示,至2019年年底深圳已有律师事务事务所208家,律师人数3500余名。而2001年底及2002年初笔者来深圳开办分所时,深圳的律师人数才1800余人,1900人不到,2004年有律师事务所190余家,执业律师近2800人。据统计深圳律师人数以20%的年递增率增长,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律师高增长的城市。深圳市律师四年增加1500多人,如果加上持有外地执业证的律师或公司法务人员,深圳的律师与准律师总人数估计不会低于5000人。同样至2004年3月底,广东省执业律师人数达到10042人,律师队伍规模居全国各省市、区的首位。律师事务所已达1217家,其中广州不到4000人左右,目前在广州有约4500名律师,还有其他暂时未取得执业证,又辅助律师从事法律工作的,总共将近15000人。江苏:2004年13市律师事务所已发展到628家,律师人数达到6669人,2019年年底有律师事务所694家,执业律师7113人。据全国律师协会统计:在全国律师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5省市律师人数就占了大约1/3,业务收入占了全国律师业务收入的2/3。从简单地数字就能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社会整体对律师的需求不足,有关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和法律规范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水准和速度。2、中国律师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最明显地就是选题由是小城市向大城市转移,由内地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现有的统计数据看,律师转移的下一个陈地将是上海或者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然后会再向环渤海湾区域转移。3、中国律师业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五年来每年至少一万名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起码有5万多人游离在律师职业之外;同时也说明新律师的淘汰率比较高,基本上有多少新律师加入就有多少律师退出。4、律师已经被政府、企业、老百姓等在道德上打入了冷宫,这是一个不为全社会看好的行业,律师在社会失去公信,没有了美誉。在中国的社会中一个行业要有较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必须从做好人好事开始,这也就是说我们律师这么多年所做的不是老百姓眼中的“好人好事”,唯利是图、专门为做坏事的人开脱和辩护,已经是全社会对律师行业心理定位。从上也不难看出,中国律师行业已经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律师是一个不为法律人看好的行业,也不为全社会看好的一个行业。但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律师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发达国家还很大的一段距离,而且不是一般的差距。这段距离正是我们律师行业的前景。三、中国律师业的明天在哪里?中国律师行业已经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中国律师业作为一个行业整体上出了问题,中国律师业作为一个行业已经病了,突破口在哪里?要找到突破口先要找到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明摆着,中国的律师业是一支没有力量的队伍,中国的律师事务所是没有力量组织,中国的律师是由一支没有依靠的个人,整个律师队伍是一支没有依靠的部队。如果寄希望于大学的法学院给我们培养一支有力量的律师队伍,指望律师法的修改中国的律师就马上获得强大的力量,指望律师协会或律师管理处来培养一支强大的律师队伍?虽然这些都律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律师业最终要发展经强大,需要的是市场的支撑,所以中国的律师要强大,首先要从中国的律师开始,从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开始。1、向市场要发展,这是律师业的首要问题。很显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律师业务应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律师应该越来越多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显然律师来如果没有企业来支撑,是不可能得迅速发展的。搂目前的现状我们的律师业一定是在为企业提供的法律服务时出了问题,人家不需要我们的服务或者说不信任我们的服务。难道他们不需要服务吗?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60%的企业将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将在10年内消亡,能够生存3年以上的企业只有10%,大型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其中有40%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就宣告破产。在中国每天有2740家企业倒闭,每小时就有114家企业破产,每分钟就有两家企业破产。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是我们的10倍;美国企业平均寿命为40年,为中国的13倍。这也是一组非常可怕的数据,是人家不需要我们律师服务,还是我们律师不会服务、服务的不好,我们的律师至今还没有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前一段时间笔者在整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管理文集时,并大量在发表相关企业管理文章时,律师同行中居然应者寥寥无几,也就是说中国庞大的律师队伍中真正关心或懂得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寥寥无几,如果律师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能与企业的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余下了就只有打官司或当“讨债鬼”了,所有的律师都拥挤在这么一个狭窄的业务地带上,怎么可能支撑起一个行业现实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律师只会打官司,不会帮助或教会企业如何在控制、管理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或纠纷,如何尽量少打官司。这是一个巨大的律师服务空间,但现在能占领的律师又有几何?从企业自身的利益和长远发展以及正常的经常管理活动的需要来看,没一家企业愿意打官司,只是万不得已才去法院打官司。律师业的现状证明中国的律师现在尚未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律师。中国律师业在个人业务尚不发达的今天,只有把目标定位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也才会有前途。法律服务生活化、法律服务实用化、法律服务市场化是律师业的最好的出路,中国的律师业在传统的业务基础上,只有创新服务,为企业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服务才会有发展、才会有出路。有关法律服务的创新笔者集十余年的积累和探索,也已经到了快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律师朋友加入到这个队列中来。2、向体制要发展目前合伙制为主体的律师事务所体制,只适合小规模的律师事务所的运作和发展,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和公司化运作;国有所、合作所就象原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一样,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就不会有活力;个人律师事务所本身就是律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不相容的。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律师大都以个人为单位对外开展开拓业务、提供服务,这种模式严重制约了律师个人发展空间,尤其是年轻律师在从业之初,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要与经验丰富,有相当社会资源积累和影响力的老律师,去竞争市场。导致年轻律师执业之初连起码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如果一个行业对后来者如此地残酷,还能发展吗,还会有前途吗?所以律师事务所必须要走企业化、公司化的道路,必须要有强大资本、业务支撑的实践、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这个行业的既得利益者必须为后来者提供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否则这个行业就会先进入这个行业的一群人做小、做死。这只能从体制上着手,企业化、公司化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3、向未来要发展中国律师业的未来是什么?现在还是一片空白,正因为是空白才有文章可做,做什么文章?就是培育市场。中国的律师业必须为自己的未来培育自己需要的市场,这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地步,不能不重视的地步了。不把蛋糕做大,就不会有中国律师业的未来和发展。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对法律和律师的依赖度很低,不是他们不需要法律服务,而是他们不知道或者说不习惯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规范日常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中国的律师必须走出事务所、走出庙堂、走出书本、走出法条、走出冲突,走向社会、走向客户、走向市场、走向工世界,去宣传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规定,告诉们如何安全、合法地生活、生产和工作,去为全社会做一些好人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改变全社会对律师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律师业正面临的困境,治好自己的病。4、向年轻的律师要发展谁都知道,年轻的律师是中国律师业的未来,没有他们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中国律师业的明天和未来。但是在传统的律师事务所经营模式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律师实践型人才的断代,必然会造成一个行业的危机。所以作为老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必然承担起对年轻律师的培养和指导责任,帮助他们迅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社会资源的积累,放弃年轻律师就是放弃未来。四、律师事务所公司化的出路在哪里?讲到公司化,有人在思考、有人在探索、有人在实践,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以及发达地区都有了一定的实践积累。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都不尽人意,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律师事务所在公司化过程中陷入了误区。1、把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化当作工厂化,工厂是必须要关门生产,把工人限定在工厂内进行作业,而律师事务所则完全不同必须开门生产,要把律师都赶到市场中去,在亲身的社会实践和交往中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积累社会资源,律师事务所仅仅是律师的大后方,战场永远是市场。如果律师事务所公司也把律师关在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中被当作车工或钳工之类的技术工人,哪个人永远是得不到发展的,一旦离开那个工作环境,一切还得从0开始。也没有律师愿意长期地被限制这样的环境中工作。2、律师事务所的公司化不等于100%的商业化,律师事务所的投资者。
根据该案的重整计划书显示破产管理人的报酬为8680万元。这笔钱分两部分支付,其中现金支付5000万元,另外该公司的1000万股股票,每股折价3.68元支付给律师事务所。那这么大一笔钱,金杜律师事务所是不是历经千辛万苦,旷日良多才得以收入囊中呢?并不是。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一案于2019年7月3日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同年11月20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金杜律师事务所自7月13日始担任破产管理人,至11月17日,前后120多天,收入8680万元,如此算来管理人每日报酬折合人民币近70万元。通过此案,对于律师到底能有多赚钱,相信你可以窥见一斑。但毕竟不管哪一个行业都存在“二八现象”,即行业内20%的人赚了80%的钱,剩下80%的人分享20%的利润。律师行业尤其如此,所以从个案来看毕竟还是片面的,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平均数字。根据司法部透露,目前全国共有执业律师33万多,2019年全年创收合计达到人民币九百多亿元,这样平均下来每个律师年收入30万元。就不知道是税前还是税后,不过不管是税前还是税后,律师交税的数目微不足道,个人所得税一般只有工薪阶层才避无可避。当然啦,在人均的背后肯定还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现象,写到这里,两年前我初到南京面试律所的场景历历在目。2019年5月的某天傍晚我在校友群里看到一个师姐转发的一个名律所高级合伙人招聘助理的信息,要求硕博士28岁以下,月薪6K—20K。当时我十分激动,就加了那个大状的微信,约当晚八点在他的办公室见面。见面以后我们相谈甚欢,大状的两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其实我本来并不想招应届毕业生,我原本打算招一个已经拿到了执业证而且在南京从业两三年但四处碰壁,每年满打满算只能入手十几万的律师。这样他就会知道律师这行的不容易,知道跟对了师傅的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每年给他20万甚至更多,他才懂得这是来之不易的,是需要格外珍惜的。说的直白一点,他才懂得感恩。进了律所以后,律师与律师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都大,你看那些坐在大厅办公的律师,每年也就30来万,而他们之中的大多人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们这样是怡然自得。后来,因为在那先后的时间里我面试了很多家单位,先接到了其他单位的入职通知,签订了合同,最终本着法律人更应遵守合约的原则,没能去到这家律所,跟随这位大状执业,虽不觉得后悔,但每每想来心中十分的愧疚。
当前,健康观念和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相关政策逐渐落地实施,“大健康”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将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大健康产业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兴起的,目前在发达国家GDP的比重均超过10%;而在中国的发展尚不足十年,且占比不超过5%,还处在萌芽阶段,未来大有可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已有3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总规模可超过8万亿,潜力惊人。目前来看,进行大健康战略转型成功的药企一般具备四大共性。其一,前期调研必不可少;其二,充足的现金流支撑,做好持久战准备;其三,产品研发、定位要专注,潜在市场要大;其四,拥有一支强大的营销队伍。根据上述共性,未来药企要涉足大健康产业,必须注重以上几点。首先,资金准备。企业需结合自身实力,来判断是否要转型。若资金实力并不允许,可以考虑暂不进入,或者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需要提醒的是,大健康战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临激烈的竞争时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营销费用,企业须提前意识和准备。其次,转型时机。转型时机不应该单纯的以快和慢来决定,因为关注行业前景好而盲目投资,或者因为看到成功案例不多而原地踏步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转型时机应该由产品定位来决定,企业应先找到一个具备成功要素的产品,产品调研快不得,市场推广慢不得。再次,产品选择要谨慎,营养保健类的“新概念产品”为首选。最后,营销要下功夫,保证分销渠道和电商的铺货,注重广告和炒作,将目光投向直销。
在会计证即将取消之季,认清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找准定位,才能够越走越远,一个人成功不在于他站在什么位置,而在于他面朝的方向。找准会计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会计人来说,工作对学习能力的要求特别重要。法在变,制度在变,准则在变……不断的变化,使人无暇他顾。会计人如果想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里找准位置,首先要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能看到并且抓住机遇。其次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积极迎接新挑战。那就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了,不代表自己会计生涯的结束,而是说自己要向着更高的层次去发展,考取一个注册会计师或者说是中级职称就成为了我们的不二选择。然后未来的发展也不单单只是专业水平上去了就可以了,未来的会计行业更加需要的是全面型的人才,懂管理,懂技术,能够与时俱进。根据目前发展趋势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基层会计岗位将引进人工智能,可以大量解决这种日常、高频、单一的工作。到时候企业必然会减少相应的财务核算人员,以缩减用工成本。会计人不仅需要担心后来者抢走自己的饭碗,还要担心人工智能也来抢饭碗,可谓前狼后虎。如此新形势下,如若你还不能认清现实,依然守旧,不思进取和提升,最终只能沦为被社会进步所淘汰的弱者。会计行业目前的现状就像是一个金字塔一样,基层会计数量庞大,然而顶层高端的会计人才数量稀少,存在巨大的缺口,如果今后想在会计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现在必须实现自己工作技能的提升,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管理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只有不断地向着金字塔顶端前进,抓住时机,迎接挑战,才能够在会计行业里取得更好的发展。
1、什么是持续盈利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律或财务概念,公司的一切经营运作都与持续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它看似包罗万象,无所不至。但作为监管机构的审核标准,也具有具化的可能性,因此,券商、律师在实际判断和掌握中也并非无章可循。优秀的持续盈利能力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要素:1朝阳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具有经营所需的必备资源要素;3具有优秀领导团队和核心人员;4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增长性。2、如何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上面谈到持续盈利能力的四个要素较为抽象。哲学中讲量变产生质变,抽象的事物在被解构、具化后,将变得较为容易理解。因此,在实际判断中,我们将上述抽象的要素分解为以下具体的标准:综合公众公司信息披露和反馈的信息,持续盈利能力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方面:除此之外,根据行业和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也包括其它构成要素。虽难以一一穷尽,但亦可遵循上述思路处理。3结论持续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以此自查,能够发现自身经营状况的弊端,从而使经营者能够有的放矢的提升自身竞争力;公众据以审查,能够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从而挖掘到具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企业。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关键之年。依据全省及泰州市爱国卫生工作要点,为做好我市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健康教育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0XX年我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向全民普及卫生知识为前提,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为根本,以引导全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目的,围绕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这一中心,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进展,努力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建设和谐泰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工作目标1、创建工作:依据《国家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评估标准》及《江苏省卫生镇考核验收评估标准》,切实开展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做到各项资料齐全详实,宣传活动形式多样,监测干预相关指标达到评估标准,年内确保国家级卫生城市及江苏省卫生镇通过省级初评。2、居民健康素养促进工作: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专栏、巡讲、竞赛等传播手段做好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宣传活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年开展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讲座不少于12次,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不少于6次。2)按照省市方案要求,各乡镇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工作,市年内建立2个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市举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班,当年不少于2次。三、工作计划一季度:1、完成全年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及各类分类方案的制定2、召开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会议;3、召开创建健康教育专题工作协调会议;4、召开“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推进会;5、完成20XX年度宣传画册及《江苏居民健康读本》的征订工作,同时发放一季度宣传画册及入户宣传单;6、组织开展麻风病防治、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7、启动“健康泰兴社区行”专家巡讲活动。二季度:1、组织技术指导组,全面启动“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卫生镇”、省级卫生村”、“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健康教育创建工作。2、按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健康泰兴社区行”专家巡讲活动;3、召开三类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业务培训会,按实施方案要求,启动相关社区及学校三类人群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调查调查,建立完善健康素养监测网络,形成评估报告;4、启动“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工作;5、各乡镇按实施方案的要求,启动3类以上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和知晓率调查,形成评估报告;6、组织开展4.7世界卫生日、4.18肿瘤防治宣传周、4、25预防接种宣传日、5.8世界红十字日、5.15碘缺乏病日、5.17科技宣传周、5.31世界无烟日、6.6世界爱眼日宣传活动;7、发放二季度宣传画册及入户宣传单;8、抽查4个社区和4个村,对健康教育专栏设置及内容更新情况、健康教育资料入户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做好评估记录,并及时通报全市。三季度:1、汇总“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卫生镇”、省级卫生村”、“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健康教育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中期评估报告,并通报全市;2、指导典型社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素养干预及健康管理工作;3、指导全市开展3类以上目标人群行为干预及健康管理工作;4、继续开展“健康泰兴社区行”专家巡讲活动;5、组织开展9.1日全面健康生活方式日的宣传活动6、发放三季度宣传画册及入户宣传单;7、抽查4个社区和4个村,对健康教育专栏设置及内容更新情况、健康教育资料入户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做好评估记录,并及时通报全市。四季度:1、积极配合省市验收组,组织开展对“国家级卫生城市”、“省级卫生镇”、省级卫生村”、“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乡镇”、“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健康教育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终期评估;2、对典型社区三类人群健康素养监测干预效果开展评估,形成评估报告;3、对全市3类以上目标人群行为干预及健康管理工作开展评估,形成评估报告;4、“健康泰兴社区行”讲师团开展覆盖全市的健康巡讲活动,评选出优秀巡讲员,并实施表彰及奖励。5、组织开展10月8日高血压防治日、11月14日联合糖尿病日、12月1日艾滋病防治日的宣传活动。6、发放四季度宣传画册及入户宣传单;7、对“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的推广使用工作实施效果评估;8、抽查4个社区和4个村,对健康教育专栏设置及内容更新情况、健康教育资料入户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做好全年评估,并及时通报全市。9、完成全年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估。

做财富端这一块,客户资源才是核心,金融机构偏爱银行理财经理,主要是在于银行这个平台相对而言客户积累多,质量也不错,同时因为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来说跟客户沟通的产品也很多,除了理财产品外,还有保险、个人贷款、结算工具等,所以银行理财经理相对而言跟客户的黏性也比较强。还有一点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平台,对员工的合规风险教育比较完善,所以银行理财经理大部分合规意识比较强。

当然重中之重还是在于客户资源的积累,回到题主的话题,现在信托的管理规模已经跟银行理财规模旗鼓相当,逐渐被大众所认可。一般而言,客户认购是300万起,一个信托理财经理平均一年的任务目标是1个亿,那么你的300万以上客户积累要有30个左右,当然有大客户最好,所以去信托之前得排一下名下客户的质量。第二个从收入的角度而言,大部分信托理财经理是大于银行理财经理的,一是底薪高,一般市面上初级的销售在8000~10000万一个月,二是有提点,市场价格在千3~千4,大部分银行理财经理是没有提成之说的。第三个就是稳定性的角度,银行理财经理的稳定性要高于信托理财经理,大部分银行理财经理是维护存量客户,开发睡眠低效客户,基本上没有外拓客户的压力。但是信托理财经理是要求资源变现的,而且起点又高,压力比较大,流动性比较大。第四点就是看你去哪家信信托公司了,中国信托公司有68家,各有各的脾气,主要看考核机制,有的信托公司考核比较严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完不成业绩要不降级要不滚蛋,这类公司攻略难度较大,但是回报丰盛。还有的信托公司不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或者压根就没有市场化,这类公司一般比较安逸,业绩指标比较佛系,完不成也就那样,公司传导的压力比较小,混混日子是可以的,赚钱比较难。还有就是完全无欲无求的信托公司,这类信托公司的财富人员甚至都不用募集资金,负责中后台工作。

但是现在形势变了,以前信托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机构端客户,大部分为银行或者体系内的企业成员,然而机构客户受政策性影响太大,不稳定,所以现在大部分信托公司都在发力个人零售端建设,遍地设立财富中心,广招理财经理。也在建设自己的财富品牌,将财富人员同信托公司母体剥离,归口到新设立的财富公司下面。这样做一是为了方便管理,毕竟财富以后越来越难做,人员流动性会越来越大。二是给予市场化的薪酬,因为大部分信托公司是国企背景,员工薪资是有个工资帽的,所以为了突破工资帽限制,将理财经理的工资纳入财富公司里面。总体恶言,信托财富市场化是一个趋势,要在行业站稳脚跟,关键还是在于客户资源的积累。最后在提一句,一般情况下,银行得客户的资源很难转化为信托客户,转化率比较低,这个要做好心理预期。现有的客户是打基础用的,后续要有所突破,还是需要外拓客户的。但是我认为随着信托理财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同时横向比较,国人爱固收,信托产品在安全性和收益性考量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尤其财富管理这个行业刚刚兴起,信托产品所具有的风险隔离、税务筹划、财富传承功能是天然从事财富管理事业的土壤,未来是光明的。

看懂信托合同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1、信托产品的预期过往收益
与银行投资模式的预期过往收益一样,信托产品的预期过往收益是投资者考量信托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固定过往收益类信托合同揭示的过往年化收益率 ,往往是扣除了相关费用之后,包括信托报酬、保管费、监管费、渠道费等。但也有信托公司收取1%的认购费。
另外投资者还需要重点了解产品的过往收益分配方式,目前的固定过往收益类信托一般是一年分配一次过往收益,投资本金到期一次性偿还,也有部分信托产品是按季分配过往收益。
2、信托产品投资期限
一般在信托存续期间,信托是不能够赎回的,具体条款都可以在信托合同中找到。有些信托合同规定,实际操作会根据项目运作状况,或者期满之后延期几月结束的情况,或者提前兑付的情况而定。投资者选择购买信托产品,一定要合理进行时间匹配,目前产品多分为一年以内(短期)、一到三年(中期)或者三年以上(长期)。
3、信托产品安全性
和所有的投资一样,考虑信托产品的安全性本质上是让投资者全面认识信托产品的风险,其中包括政策风险、项目经营风险、不可抗风险等。信托公司拥有一套严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对每一个信托计划均设计有效规避风险的方案,使信托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投资者来讲,考察信托产品的安全性关键是要看融资方的实力、资金用途、还款来源、抵押物,以及其他担保措施的具体情况。当然,还要留意投资去向的行业景气程度,比如当前的能源矿产类的信托风险相对较大。
同时,提醒,说明书不等同于信托合同。信托说明书是客户购买信托产品前了解信托产品的主要途径,而信托合同是信托关系建立和存在的法律依据。但在购买信托产品的过程中,认真阅读信托说明书和信托合同都有助于帮助投资者规避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