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工程标准,谈谈国家制定产品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齐春友 2019-11-05 21:43:00

推荐回答

国家标准只是各种工业产品在质量要求上的基本标准,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基本要求。做为一个谋求发展的企业,国家标准只能做为最基本的要求,应该在企业内着重各环节的管理,以使企业产品超越国家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龙宇锋2019-11-05 23:02:5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可以自己制定企业标准,需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和论证,按规定的程序到当地技术监督局备案。
    齐昌志2019-11-18 04:37:09
  • 制定国家标准就是为了让所有企业有一个共同的执行标准,在工业生产中他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多出优质产品。
    龚小辉2019-11-05 22:20:22
  • 1、现代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现代化大生产有两个显著特点: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前者表现为品种、质量、效率和效益。后者表现为过细的社会分工。两者都离不开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实际是标准化体系,认证是对标准化实施程度的认证,所以称之为合格评定。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标准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正如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在总结日本质量管理经验时说,“没有标准化的进步,就没有质量的成功。2、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讲的是效率,效率的内涵是效益。1798年,美国人艾利·惠特尼在制造武器中运用标准化原理成批制造可以互换的武器零部件,为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路。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又用标准化的方法制定了“标准时间”和“动作研究”,证明标准化可以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核算、分配都需要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都离不开标准。现代企业实行自动化、电算化管理,前提也是标准化。3、促进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平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在科学技术没有走出试验室之前它只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生影响和作用,是潜在的生产力,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通过技术标准提供的统一平台,才能使科学技术迅速快捷地过渡到生产领域,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从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监测站作为社会性质的公信机构,所提供服务如:在水和废水分析方法、空气废气分析方法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三方面,其标准化程度对输出结果的稳定、科学和权威性方面形成自我完善和建模功能。其意义,也就不方而喻了!扩展资料:标准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表现:1、标准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旨在实现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实施标准化战略,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标准化的方法,可以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资源,创新国家治理模式,为解决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自由裁量、互不相关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等问题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实现政府治理行为规范化和社会治理资源优化配置。2、标准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涉及价值、理念、体制、制度等宏大问题,又涉及社会民生等具体问题。无论宏大问题还是具体问题的解决,都要靠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国家治理层面的法律往往原则性较强,在一些领域缺少细化规范,而标准恰恰可以在法律规范不明确时发挥弥补和支撑作用,避免社会规范出现真空地带。3、标准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借助标准化的方法,基本公共服务的各项指标可以量化,能有效减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与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公共资源配置过程中重复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共服务标准在国外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欧美许多国家将公共服务标准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使得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范围和均等化程度有了基本参照系。公共服务标准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系列工作规范,也可以是一系列定量指标,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福利保障等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人员配备标准、财力匹配标准等。4、标准化是一些国家治理领域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标准发展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国际贸易产品和服务必须满足相应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等标准要求已成为国际共识。5、标准化是形成科学有效社会治理体制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发挥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窦连福2019-11-05 22:06:28
  • 标准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2.什么是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3.标准化有哪些基本特性?标准化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抽象性;②技术性;③经济性;④连续性,亦称继承性;⑤约束性;⑥政策性。4.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5.什么是标准化的对象?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凡具有多次重复使用和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产品,以及各种定额、规划、要求、方法、概念等,都可称为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标准化的具体对象,即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事物;另一类是标准化总体对象,即各种具体对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整体,通过它可以研究各种具体对象的共同属性、本质和普遍规律。6.标准的分级与种类有哪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各级标准的对象、适用范围、内容特性要求和审批权限,由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做出规定。按约束力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三种;按标准化的对象分,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7.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8.标准化有哪些作用?1.标准化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标准化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3.标准化能够保证产品、工程、服务质量;4.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5.标准化是加强国际贸易与合作的有效工具。9.标准化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88年12月29日通过,1989年4月1日起实施,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法。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标准化体制等。它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10.我国标准体制是怎样的?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另外,对于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尚不能制定为标准的项目,以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技术报告的项目,可以制定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黄盛才2019-11-05 22:03:1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