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红楼梦中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

龚太寿 2019-11-05 21:37:00

推荐回答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及社会意义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女孩子们亲近,对她们总是怀着一种尊重和体贴之情。他不遵守尊全书的中心情节。这是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不高兴跟那些为官做宦的“俗《红楼梦》在一开始就透露出贾府这个声势显赫的贵族之家的败亡人”如贾雨村之流应酬来往,却愿意跟那些处于社会下层、甚至被趋势,然后一步一步揭露它的罪恶,一步一步写出它由盛转衰的发人所轻贱的人物如秦钟、柳湘莲、蒋玉函等人做朋友。他同情被压展,直至败落。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是他把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跟她们简直没有主子和奴才的界限。特别的爱情婚姻悲剧跟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他写出了一是对那些纯洁美好然而命运悲苦的女孩子,他常忘掉自己应该被他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就写出了这个悲剧的构成、们侍候的身份而去侍候她们。她们悲惨的遭遇使他产生深切的同必不可免的原因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情,以至于五内摧伤,痛彻肺腑,例如对金钏儿、对鸳鸯、对晴雯贾宝玉和林黛玉都是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形象。他们都出身贵都是如此。他甚至不以生长在这个显赫富有的贵族之家为荣,反而族阶级,又都不满于这个阶级,特别是不满于这个阶级所坚持的正引以为憾,为此发出深长的感叹。第七回里写他同出身于寒儒薄宦统思想以及由这种思想为他们规范出的人生道路。贾宝玉的叛逆思之家的秦钟初次见面,竟然使得他的灵魂都受到了震撼,心里这样想是在贾府内外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他和林想:“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黛玉的爱情,是在思想一致基础上的心灵的契合与共鸣,既不是简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单的性爱,也不同于以往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结合。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红楼梦》不但深刻地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叛逆思想基础上产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这也表现的不单单是对富贵生的爱情,同时又极其真实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爱情的被毁灭。荣华生活的厌恨,而且是对自己出身阶级的否定。总之,他在那个极为可贵的是,《红楼梦》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不自由、不平等的黑暗王国里,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腐败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且还通过对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和被自由平等生活的朦胧向往与追求。这就使贾宝玉和以贾政为代表的压迫阶级的反抗者的热情歌颂,反映并肯定了现实生活中已经萌生封建正统派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但是贾宝玉是一个孤独并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曲折成长的初步的民主思想,描写的反抗者。他所喜爱和同情的女孩子们,虽能给他以生活的喜悦,了具有这种思想的人物以及他们在当时以可能有的独特的方式冲击但她们的不幸遭遇却使他感到难言的痛苦。他同情她们,却无力改着封建黑暗统治而闪耀着动人的理想光辉。也就是说,曹雪芹不仅变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反抗虽也能给他以鼓舞,但能获得的仅仅是看到生活中的黑暗和污浊的一面,而且还看到生活中光明和美好的有限的力量。在那个黑暗王国里,他终于找到了林黛玉作为知己。一面,并着意加以表现和歌颂。曹雪芹在书中怀着极大的热情描写林黛玉由于具有跟贾宝玉相同的思想志趣和爱憎感情,长期的亲密了一批觉醒者和反抗者的形象,这包括出身于贵族阶级的叛逆人物相处和耳鬓厮磨,终于成为贾宝玉在叛逆道路上的忠实伴侣。共同和被压迫的反抗者奴隶。通过他们的活动,作者表达了一种新的带的叛逆思想使他们产生了爱情,而爱情的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进有民主色彩的朦胧理想;通过他们被迫害、被摧残的遭遇和悲剧结一步促进了两人叛逆思想的发展。这当然是令封建统治者感到惊恐局,作者对封建制度的罪恶提出了沉痛有力的控诉。不安的。贾宝玉的叛逆思想,是在封建制度腐朽没落的过程中种种错综林黛玉虽然出身于仕宦之家,但父母早亡,孤苦伶丁,在贾府复杂的矛盾里孕育出来的,在他的周围,洁白和污浊两个世界的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得到贾母的宠爱,这使明对比,养成了他独特的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贾母的宠爱放纵,她能有机会跟贾宝玉朝夕相处,在长期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爱使他有机会跟聪明纯洁却被压迫的女孩子们长期相处,又为他叛逆情。她的思想,她的精神品格,引起贾宝玉的共鸣和敬重。贾宝玉思想的滋长与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环境和有利条件。可以说,贾宝面对的是虽然已经没落,却还相当强大的封建势力。他在反抗的道玉是一个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最早地感受到新的时代气息,从没落路上,不能不时时感到势孤力单。显然,他除了从那些被压迫的纯的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浪子,是那个腐朽没落、不可救药的贵族洁的女孩子们身上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以外,还更需要之家合乎规律的产儿。他不愿走读书中举的道路,视为官做宦如粪同情和支持,需要一个与他有共同的思想、志趣,愿意走共同的人土,将那些“读书上进”的人称为“禄蠹”;将那些谋求功名富贵生道路的伴侣。封建统治阶级越是显露出凶狠的面目,越是向他施的人必读和必作的八股文,看做是“饵名钓禄之阶”;将“仕途经加压迫的时候。他就越需要这种同情与支持。试看第三十四回,宝济”一类的议论,斥为“混账话”。在贾宝玉的时代,在他那个家玉被打以后,黛玉去探伤,满心悲伤与爱怜,却说不出,只是抽抽庭环境里,这样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实在是非常大胆,足以惊世骇噎噎吐出无可奈何一句:“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的回答却是:俗的,不能不使正统派统治者们惊恐失色。不仅如此,贾宝玉对现“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在一顿存的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都感到强烈不满。他无视男尊女卑几乎丢掉了性命的毒打之后,这样表示绝不悔改的话,宝玉对袭人的传统观念,说什么“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没有说,对先后来探伤也是异常关切与疼惜他的宝钗和凤姐也没有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因此,他总愿跟说,单单对黛玉说了,可见他是听懂了黛玉那句话的真实含义,可见他们在心灵深处是息息相通的。在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王国里,这样的同情与支持,对宝玉来说,真是比什么都宝贵。他们的爱情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接下去小说便写袭人建议王夫人变法儿让宝玉搬出大观园,同时又写宝玉支走袭人,让晴雯去给黛玉送两张旧手帕。你看,一边日渐剑拔弩张,一边却因此而日渐亲近、契合。曹雪芹就是这样在有关家庭命运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描写宝、黛爱情的产生及其发展的。林黛玉的思想确实不同于她同时代的贵族妇女,有她的独异之处,有她的出类拔萃之处。她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有出众的才华,而且处处都希望表现这才华。她跟宝玉一样.最爱读《西厢记》、《牡丹亭》一类封建统治阶级不许看的所谓“邪书”,从中呼吸到思想的新鲜空气,以致一些曲词烂熟于心,说话时竟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她爱贾宝玉,期待着能跟他结合,但却从不劝他去读书中举,立身扬名。在她的身上闻不到当时一般贵族妇女常有的那种夫贵妻荣的庸俗气味。思想上的一致,对于人生道路的共同认识和选择,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产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他们摒弃了郎才女貌为条件,以夫贵妻荣为目标的庸俗陈腐思想,体现出一种新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念。但贾宝玉身边还有别的女孩子,他本可以别有所择,尤其是还有一位同样十分亲近、又有“金玉之说”的姨表姐薛宝钗。但薛宝钗却是一个与林黛玉迥然不同的女子。她出身于一个皇商家庭,虽也幼年丧父,却受到比林黛正规完整的封建正统教育,她遵从一整套封建道德规范,常常向林黛玉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腐说教,不断地劝说贾宝玉要听父亲的话,热心科举考试,走仕途经济之路。她端庄稳重,安分随和,显得很有修养。但在她身上却时时透出一种在林黛玉身上绝对没有的庸俗气息。她艳羡并露骨地追求荣华富贵,是为候选入宫才进京的,显然是以做一个遵从妇德的贵夫人为生活的目标。她又很有心汁,善于奉承和讨好人,特别是讨好在贾府里有大权的贾母和王夫人。她的性格相当冷酷,对被压迫、被摧残至死的人缺乏起码的同情心。薛宝钗在品貌上有她独具风流之处,对贾宝玉也并不是一点没有吸引力的。在最初,贾宝玉也并没有把全部的热情都倾注在林妹妹的身上,常常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只是到了后来,当他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思想性格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后,他在内心深处感到跟林黛玉是心心相印,而跟薛宝钗则是格格不入。于是他便最后选定林黛玉,不仅深深地爱着她,而且对她十分“敬重”。贾宝玉在爱情上的抉择,实际上反映了对不同思想和不同人生道路的抉择。这种抉择本身就带着鲜明的反传统色彩。曹雪芹对贾宝玉林黛玉爱情关系的描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他是从封建贵族大家庭贾府的兴亡盛衰的历史命运着眼,来描写两个人的爱情关系的,他将这一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的结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叛逆思想是他们爱情产生的基础,叛逆思想的发展促成了他们爱情的成熟,爱情的成熟又使他们在叛逆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而他们的爱情和叛逆思想又跟这个贵族之家的盛衰荣辱密不可分。因此,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思想,他们在这种共同叛逆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爱情,以及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逐步走向衰败,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其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维护家族的根本利益,封建统治者十分害怕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结合,他们不顾给宝玉造成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与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最终选择了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这不仅因为薛家有钱,两家门第相当,联姻以后可以进一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脑子里那一套封建正统思想,完全符合封建主义的道德规范和整个贵族家庭的利益。只有她才可能帮助贾宝玉这个“浪子”回头,重新走向正统派们一直希望他和要求他走的“正道”,以挽救这个贵族之家日益衰败的趋势。他们把本来已经失落了的家族“中兴”的希望,又投向这个举止端庄的封建淑女的身上。因此,对于贾府的统治者来说,在宝玉婚姻问题上对薛、林二人的选择,就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择配,而是关系到整个家族盛衰兴亡命运的严峻抉择。而对于贾宝玉来说,同样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择配,而是对人生道路的重大抉择。正因为如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思想性格虽然有其软弱的一面,但由于他们共同的叛逆思想,使他们在爱情婚姻问题上不可能跟封建家长妥协;而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们为了维护整个家世的根本利益,也不可能顺从贾宝玉,同意他去选择具有叛逆思想而又无权无势的林黛玉。因此,我们绝不能把这个社会悲剧的成因归结到某些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上。有的研究者曾经去考察和追究逼死黛玉的主凶到底是谁,这种离开了小说深刻的现实主义艺术描写的探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逼死黛玉的凶手是那个巧施掉包计的风姐?还是主持其事的王夫人?是批准同意这么干的贾母、贾政?还是那个据有人考证可能在后台借助于至高无上的皇威行使杀伐之权的元妃?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可以说是,却又不完全是。曹雪芹虽然没有最后写出黛玉之死,但是在他的笔下,造成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原因,已经揭示得非常清楚了: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一群人,一群身份不同、地位有别,却由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共同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在这里,个人罪责的大小主次,是极为次要也是很难分清的。曾经那样真心实意地疼爱过、而且到最后他们也仍然认为是在爱着宝玉的贾母和王夫人,在毁灭宝黛爱情时,竟是那样的冷酷无情。温情混杂着血污,娇宠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残忍。在曹雪芹笔下展现的生活,就是这样复杂矛盾而又合乎逻辑。正因为作者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写出了深刻的社会关系,所以薛宝钗的插入就完全不同于一般庸俗的三角恋爱关系,而是富有社会意义的深刻的矛盾冲突的表现。宝玉不可能接受薛宝钗,她在结婚以后的悲剧结局也是注定了的。这位封建淑女成了行将灭亡的封建家族和封建制度的殉葬品,她的遭遇也是令人悲叹的。同时,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也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而是与封建贵族家庭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的,富有深刻历史内容的社会悲剧。黛玉饮恨而亡,宝玉悬崖撒手,这并不是贾府统治者们的胜利,而是标志着他们为挽救整个家族的衰败所作努力的失败。无论曹雪芹本人主观上自觉不自觉,愿意不愿意,从这个悲剧结局中人们看到的,是以家长制为标志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是贾政、薛宝钗等人所虔诚信奉并极力维护的封建伦理道德,再也不能维系那摇摇欲坠的统治了。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那种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老套子,其结局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红楼梦》不是孤立地描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不是单纯地肯定与封建礼教相对立的婚姻自主的要求,而是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而它的毁灭,又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
龚小芝2019-11-05 22:20:0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而且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认识加深的基础上,进而对她C遣煌?乃枷胄愿懙氖抵视辛死斫猓?佣?谔?壬嫌?了分明的取舍,如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封建势力的另一次镇压是王夫人发动的抄检大观园:逼死晴雯、司棋,撵走芳官、四儿,大观园最终转入冷落凄凉之境。这主要是,封建势力要摧毁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扫荡一切违背礼教、妨碍贾宝玉走上封建正路的因素。可是贾宝玉目击晴雯等的悲剧和大观园的劫难之后,抛掉对封建势力的唬想,他用血S嵝闯傻摹盾?蓉女儿诔》,无异于一篇叛逆到底的宣言书。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林黛玉林黛玉: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不像薛宝钗那样世故,那样城府甚深,八面玲珑,取悦于人;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却只有黛玉美的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更能生动贴切些吧。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她是宝、黛、钗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之一,而且还在于这一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一形象的创新性。对于薛宝钗这一人物形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而抑林,有的则尊林而抑薛。前边所引邹弢与其友许伯谦因争论激烈而“几挥老拳”的故事,就是一典型事例。即使到今天,仍然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心胸狭窄,爱使小性儿,而宝钗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那么,到底怎样看待这一人物形像呢?首先必须摒弃个人的偏见和爱恶,而从作品的描写刻画中进行具体分析。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像,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这一形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的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然而这一封建淑女形像又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薛宝钗一出场,作者就描写了她的美貌和品格。她穿着“不见奢华,惟觉淡雅”,她“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罕言寡语,人谓装愚;随分从时,自云守拙。这就概括地写出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环境的个性特点,勾勒了一个封建淑女的轮廓。这个人物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她曾多次规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也多次向黛玉、湘云进行“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之类的封建说教。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但是也不能因此将她与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人等同看待,一律说成封建统治者。她虽然属于“主子”的阵营,但是,她不但谈不上什么统治权力,而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少女,连自己的命运也掌握不了;一切都得听从封建家长的摆布。一方面是“主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处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之下,这就是薛宝钗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正是她的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她的思想性格与贾政、王夫人、凤姐等的本质区别。那种将薛宝钗与贾政、王夫人等人等同看待的观点是错误的。薛宝钗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在薛宝钗的性格中,确实也有虚伪和矫情的一面。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大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金钏儿投井自杀后,王夫人心里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说:金钏不会自杀;如果真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了也不为可惜,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王夫人说,不好把准备给林黛玉做生日的衣服拿来给死者妆裹,怕她忌讳,薛宝钗就自动地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来交给王夫人。这—段文字不但是写她讨好王夫人,而且还显示出这个封建主义的信奉者是怎样的冷酷无情。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一回,写她掣得的酒令牙签上画着牡丹,上有午句诗:“任是无情也动人”。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薛宝钗被称做群芳之冠,但又说“无情”。无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实行者;“也动人”,却不过说她的貌美。丸说冷香,可能暗指她非热心人的意思。但“无情”和非热心并不等于奸险。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但其目的是让小红、坠儿以为她没有所见那些私情话,并非有意嫁祸林黛玉。借衣金训,也并非有意识让王夫人嫌弃林黛玉。她这样做,完全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俱备。人有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伯就是指的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情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她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放心,并最后被选择为宝玉的妻子,也主要是她这种性格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的结果,而不应当简单地看作是由于她或者薛姨妈的阴谋诡计的胜利。那种认为薛宝钗的一切活动都是有意识地有计划地争夺宝玉的看法,既不得合书中的描写,又缩小了这一人物的思想意义。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并非事事时时处处都有心机,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人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薛宝钗的有心机与凤姐的两面三刀是截然不同的。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作者对薛宝钗性格的发掘,并没有到此止步,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性格中美好的、健康的因素与陈腐的、窒息的成分之间似乎矛盾然而又是奇妙的统一。这就是薛宝钗这一典型形像的根本特点。作者对这个根本特点表现得愈深刻,愈充分,便愈是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这个少女精神上的毒害和摧残,便愈是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对封建社会批判的深刻性上,这一形像并不比贾宝玉、林黛玉的形像差,只不过前者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后者的毁灭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薛宝钗的悲剧虽然不值得人们同情,但它所显示的批判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曹雪芹横绝一代的卓识,正表现在这里,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一形像的匠心,也表现在这里。只有从这个根本特点出发,才能真正认识这二艺术形像。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像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抓住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进行反复描写和刻画,以使其突出鲜明外,还绕围这一基本性格特征展开其他方面的描写和刻画,使人物性格更加复杂和丰富。薛宝钗的形像也是这样塑造出来的。p薛宝钗这个封建淑女的典型,除了她作为封建礼教的信奉者、执行者和殉道者这一基本点之外,她的性格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薛宝钗不仅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而且天质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成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如元妃归省时,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腊”的指点,以及对湘云问“棔”树的解释。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如她在论画时指出,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心中先有丘壑,才能对素材进行精当的剪裁和处理,才能达到真实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另开生面”,她反对跟着别人脚踪走去的摹拟和模仿的见解,无疑是颇有见地的。显然,在这些地方,作者是将自己对艺术的独到见解赋予了这位才华出众的少女。她自己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跟她抗衡。在多次诗歌比赛中,她是经常夺冠的。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这样,作者又赋予薛宝钗的形像以浓郁的书卷气和优美的诗人气质。在这些地方,作者对她是赞赏的。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还表现在她所具有的一些美好的品格。比如,她处事周到,办事公平,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一次,袭人想央求湘云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更天”,“一来了就说累得慌”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还有一次,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因此,这位心直口快、性情豪爽的小姐,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也都给过种种帮助。即使对大观园的下人,她也能体贴他们的起早睡晚,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筹划一点额外的进益。薛宝钗在宝、黛、钗爱情婚姻中的态度和作用,历来是分析宝钗这一形像的重要内容。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钗、黛是一对情敌,有人甚至认为,宝钗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费尽了心机;是她“欺骗了宝玉,害死了黛玉”,爬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她简直成了破坏宝黛爱情的元凶和杀害林黛玉的刽子手了。我们从作品的描写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看到的是生活的和艺术的真实。在二人关系的开始阶段;她们之闻确实是颇为紧张的;在宝黛青梅竹马,情甜意密之时,突然来了一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薛宝钗,这对林黛玉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威胁;特别是当有了“金玉良缘”之说后,黛玉更感到宝钗是她的一个实力雄厚的情敌。所以,她利用—切机会处处对宝钗投以充满敌意的、锋芒毕露的讽刺,总是警惕地暗中窥探宝玉和宝钗的动静。书中多次写到,宝钗和宝玉说话时,黛玉不是及时地来到,就是在背后偷听了去。例如“识通灵”“认金锁”的时候;宝玉看宝钗腕子上的香串时;还有一次,贾母传宝黛二人吃饭,二玉因闹了别扭,黛玉竞一人先走了。宝钗使劝宝玉陪黛玉一起去吃饭;宝玉当时说了一句:“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事后,黛玉多次在宝玉、宝钗面前重复这句话,可见二人的谈话都被黛玉背后偷听去了;这种情况书中还不少。可以这样说,钗、黛关系的紧张,并不是宝钗要与黛玉争夺宝玉引起的,而是黛玉为保护自己的爱情而处处防范的结果。相反,宝钗对宝、黛的亲近,倒是采取了明智的回避做法。关于这,书中有多次明确的描写。说宝钗为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处处监视宝、黛,陷害黛玉,是不符合书中描写的实际情况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p但这并不是说宝钗对宝玉毫无感情,她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但由于封建道德观念的严重束缚,使她连黛玉那样痛苦曲折地表达自己伤感情的勇气也没有,在她看来,婚姻大事完全决定于父母之命,媒婆之言,如果表现出任何一点主动的意图和行动,都是伤风败俗的可耻勾当。薛蟠说她爱上宝玉的话,因太伤了她的廉耻;气得她“整哭了一夜”。事实上,宝钗对宝、黛二人的亲厚,往往表现出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态度。当宝钗听到有人开他们二人的玩笑时,常常添上几句凑趣;有时自己也开他们的玩笑,并未表现出拈酸吃醋的形景。这就是钗黛和好前、她们在爱情问题上的态度。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之外,这一对“情场冤家”终于和解了,而且是以黛玉主动认错,承认“往日竟是我错了”而导致和解的。有人认为,这是阴谋家薛宝钗的胜利,幼稚的林黛玉上了当。果真是这样吗?请读渎“秋雨夕闷制秋雨词,金兰契画剖金兰语”那一回吧。宝钗确实征服了黛玉,但那不是用的阴谋诡计,而是用她忠诚信奉的封建礼教。从这件事中,黛玉看出宝钗并未拿她的“行为失检”作话柄,到处张扬,大作文章,而是真心地劝,说她,开导她,因而消除了“疑癖”,主动作了和解的姿态,此后,通过“薛姨妈爱语慰痴颦”等章回;进一步描写了她们友情的发展。她们的关系亲密到“竟比别人好十倍”的程度,连宝玉都感到奇怪,“暗暗纳罕”。作者写出了二人友情的建立和发展,就十分明确地排除了对宝钗形像——同时也即对作者的艺术构思——的误解,宝钗不是拨乱其间的小丑,更不是破坏宝留爱情的元凶。她和黛玉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样,就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扼杀宝、黛爱情的真正元凶——封建统治者。p最后,在薛、林二人当中,贾府统治者选中了薛宝钗,黛玉因此“泪尽而逝”。那么,能否据此断言,这是薛宝钗阴谋诡计的胜利,而林黛玉是阴谋下的牺牲品呢?前边的分析已经作了否定的回答。事实上,贾母等人所以选中了宝钗,是喜欢她“品格端方”,“稳重和平”,而决非她玩弄了什么阴谋诡计的结果。如果把宝玉与宝钗的婚姻说成是宝钗煞费心机造成的“金玉良缘”,恰恰否定了封建礼教戏害青年的幸福和生命的罪恶。事实是,婚后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黛、钗三者的爱情婚烟纠葛,到头来都是一场悲剧——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尽管二者的意义不同——却都是悲剧,真是所谓“干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在这里,它所批判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正在这里;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性格的悲剧,爱情的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
    齐文艳2019-11-09 18:24:48
  • 《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中的爱情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的独特性而决定的。其次具有同以往所有的爱情故事不同的内涵。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宝黛的爱情悲剧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红楼梦》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不仅深刻,也极其广泛。封建社会里所存在的很多问题,无论是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宗教信仰、思想观念以至风俗习惯等等,曹雪芹都做了广泛的反映和不同程度的审视。其涉猎之广,堪称封建社会的全书。正如王希廉所说:“《红楼梦》可谓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红楼梦总评》而其中尤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曹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立。红楼梦》爱情悲剧之必然性及社会根源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
    龙小青2019-11-05 23:02:43
  •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出现在十八世纪中叶,在清代文学中,《红楼梦》的地位无法撼动,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最高峰,作者曹雪芹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小说的优势的创作经验,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书中描写的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谱写了一曲关于爱情和理想的动人乐章。具体分析如下:一、时代背景造成宝黛悲剧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社会正在走向没落,但封建制度与封建礼教并没有出现松动的迹象,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是时代的悲剧,封建婚姻观严重束缚着两人追求真正自由爱情的步伐,在讲究三纲五常封建社会,青年的爱情、婚姻都不能自己做主,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意愿。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结合不取决于他们的意志,而是由代表封建阶级利益的贾府决定的。二、家庭背景不相称造成的悲剧“门当户对”是封建贵族家长为子女选择配偶的基本原则,贾宝玉和林黛玉则是门不当户不对,这决定了他们不会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其一,林黛玉虽曾是娇生惯养的小姐,可在父母死后家道败落,孤身一人,又体弱多病,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家族可以依靠,哪一个封建家族都不会娶这样一个孑然一身的弱女子,他们需要的是能巩固家庭地位的筹码,而不是在他们看来时刻需要人照顾的累赘。其二,封建社会青年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己任,贾宝玉是贾府的唯一继承人,贾府的掌权者们赋予了贾宝玉更多的承担振兴家业的重任。而在这方面,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表现与观念完全不同,宝钗和这个家族所有的人一样,总是劝宝玉多读书,以考取功名。而只有黛玉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所以“宝玉深敬黛玉”。其三,贾府的家长们考虑到了薛宝钗的出身与个人性格,薛宝钗出身高贵,家境殷实,性格稳重端庄,是他们所喜欢的理想结婚对象,反观林黛玉,家境中落,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一人,根本不能胜任贾家的媳妇。三、独特的性格特征造成的悲剧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与两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贾宝玉多情、软弱,不喜欢仕途道路却有着贵族气息的公子哥儿,他注重人性平等,尊重大观园的每一个丫鬟,喜欢逗丫头们开心。贾宝玉无视封建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以及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他只愿意与社会下层被统治阶级瞧不起的人做好朋友,向往美好纯真的爱情,然而宝玉性格中的逃避和软弱决定了他不可能用实际行动去反搞贾府家长的安排,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扩展资料:贾宝玉与林黛玉人物性格分析: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红楼梦。
    赵韩飞2019-11-05 22:06:12
  •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述了贾、薛等家族的兴衰历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纯真爱情感天动地,令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林黛玉之死,令无数人痛惜!可人们又觉得她并没有死,虽然她的生命短暂,可她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她的生活就像一首诗,虽然忧愁多过欢乐,可她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男女平等,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等新思想与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也反映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从反面也说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的独特性及弱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集中表现了封建腐朽的旧思想与宝黛的新思想的种种不协调,从众多像花一样的女儿们的悲惨命运中,让人们看到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主义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对宝黛爱情悲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则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一、封建礼教及宿命论注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红楼梦》所描述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内容,“金玉姻缘”指的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人的命运上天自有安排,冥冥之中早有定数.贾宝玉就曾说过,我偏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偏信“木石前盟”.“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其内容的丰富,包含了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美感的深处,结晶了几乎全部的欲望和冲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林黛玉代表的“木”字和薛宝钗代表的“金”字,可以从中国文化底蕴来看:木近水,金近火,阴柔与阳刚,寂寞与活溢,虚无与实有,悲观与乐观,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宇宙人生两种不同的本质认识的体现.林黛玉体寒,虽多愁善感,可激情似火;而薛宝钗体有热毒,却“藏愚守拙”、“不关已事,高高挂起”.所谓“门当户对”、“包办婚姻”的封建意识至今桎梏着人们的心灵.薛林两人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规范,人格理想和宇宙精神的化身,贾宝玉在爱情婚姻的天平上,他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他虽然深爱林黛玉,但他的力量是弱小的,贾府从上到下,一起来蒙骗他,他爱林黛玉已到痴迷的状态,在被蒙蔽的情况下,他是无法与封建的婚姻制度相抗衡的.二、性格的独特性、缺陷性注定宝黛爱情是个悲剧贾宝玉,爱红,“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这与当时“男尊女卑”的观点是相悖的.虽锦衣玉食,但心中充满了孤独、寂寞和哀愁,这点与林黛玉极为相似.宝黛爱情悲剧与贾宝玉的性格软弱多情有很大的关系.贾宝玉不喜走为官的仕途道路,却对社会最底层的艺人及丫环怀有深深的同情及友情,跟艺人称兄道弟,对丫环温柔体贴.贾宝玉对薛宝钗是“宝姐姐长、宝姐姐短的”,加之又有一个“金锁”的说法,因而林黛玉常和他怄气.”林黛玉曾说的我为的是我的心,”好一个“我为的是我的心”,何等单纯又何等执着,这才是林黛玉式的自尊,是不屈就社会规范不附带任何条件的真正的自我意愿.她不像薛宝钗压抑控制自己的感情,迎合家长的意愿,这也许正是薛宝钗的高明之处,而这点也是林黛玉无法做得到的.林黛玉没有母亲为她的终生大事做主,林黛玉也不会像凤姐那样为了权欲财势而不折手段.假如贾宝玉的态度来得坚决点,以死要挟,我想视宝玉为命根子的贾母及王夫人也许会答应;假如贾宝玉这个贵族青年—封建家庭的叛逆,带着林黛玉走出家庭—大观园这片狭小的天地,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尽管宝黛充满叛逆精神,也还是从未想过走出家庭这个牢笼,因为那是不孝,所以宝黛爱情注定是个悲剧,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革命的不彻底性所导致的失败.林黛玉的扬才露已在当时是犯忌的、是要遭人嫉恨的,这也是她性格的弱点,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今天,也还是行不通的.贾宝玉在痴迷的状态下,把该对林黛玉说的话,说给袭人听了,他不知道面前站的早已不是林黛玉而是袭人了.这就是为何现今社会网络如此发达的原因,对着陌生人才敢倾心交谈,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知情人的目光下,总归是要吃亏的,这也是目前许多人戴着面具生活的原因.林黛玉是红楼女儿中最珍惜自身价值并为实现自身价值而献出生命的人.“我为的是我的心”是林黛玉自主意识的坦率告白.在旧时代,要求被动的适应性,真正的个人意愿、个人感情会被视作异端邪念.林黛玉似乎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训诫抛在了脑后,总想展露才智,她悄悄地替宝玉写诗,自告奋勇地教香菱学诗,随口就说《西厢记》《牡丹亭》等文中的诗句,这些都是一种自由个性的流露,从尊重个性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来说,是可取的.可她的锋芒太露,她的敏感、多疑,没有和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事在人为,她没有和上上下下的关系搞得融洽一些,以至她和贾宝玉的爱情面临绝境.三、家庭背景注定的悲剧林黛玉由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幼年丧母,离父投奔外祖母,背井离乡,以后又奔父丧,在她的心里对人生,对生活留下了无尽的伤感.从春暖花开,到秋风扫落叶,花开花落,今年明年,花事人事,从眼前到永恒,林黛玉的思绪早己飞出了时空的限制,她知道和宝玉的婚姻困难重重,发出了“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问询“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哀音.林黛玉就是林黛玉,生不能为自己做主,死总可以为自己做主吧?在黛玉死后,紫娟看到一个和宝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不由又呆了…….试想就是林黛玉还活着,她会爱一个长得和宝玉一样,思想和宝玉不一致的人吗?爱不存在了,心就死了,林黛玉是用生命向婚姻不能由自己做主、封建的父母包办婚姻作最后的反抗、控诉!林黛玉的诗人气质是令人赞美的,可她的多愁善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不利的,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就是个例子.希望人们从宝黛爱情悲剧中得到启迪,在对待自己、子女的婚姻,一定要看重人品,性格、志同道合,注重爱情,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避免像贾宝玉、林黛玉式的爱情悲剧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创造美好的环境、生活,为幸福而努力奋斗。
    辛培剐2019-11-05 22:03:02

相关问答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作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贾母对她的“心肝”宝玉的配偶的选择,是长期萦绕于心的重要问题,贾母对此早已关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宝玉的亲信,贾母就选中了晴雯,并把晴雯给了宝玉当丫头,说:“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别的丫头“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贾母对宝玉的亲信尚且这样用心,袭人和晴雯只是准备作为通房丫头给宝玉的,对他妻妾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芸芸众生,人海茫茫中,从相识到相爱,从相爱到结婚,在同一个屋檐下过着朝朝暮暮,恩恩爱爱的生活,依据佛法的解说,这是缘分。踏进婚姻的因缘,随人而异。有人视婚姻为避难所。一纸誓约,以法律为后盾,一厢情愿地认为几十年的婚姻将保持不变;有人视婚姻为天职,结婚纯粹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人类文明的慧命,为了祖宗香火的鼎盛,才有另一番惊天动地,至诚感天的缠绵爱情故事。夫妻同心,相敬如宾记得有位善知识说过这么一句话:“从来没有一个人,开始学乐器就能把调子校准。独奏时,尚且需要时间来学习调弦,何况是合奏?单独的生活,尚且需要适当的安排与调御,才能处处展现生机,两人的夫妻生活,要想求得千年共枕缘,更需要彼此协调,互相迁就。这一句智慧话,至少传达了两个重要的讯息。一是未结婚前,我们应先学习过有素质的生活。所谓学习生活,就是学习如何安住于当下,如何与周遭的人群相睦共处,使自己活得有尊严、有意义。一般而言,婚前若不能与绝大多数的人和乐共处,在很大的程度上,婚后亦很难与伴侣好好相处共存。婚前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婚后不吵吵闹闹,反而能相敬如宾,白头偕老的例子,少之又少。一般而言,婚前找不到快乐的泉源,婚后亦难找到快乐共存的诀窍。二是在婚姻的道路上变数很大,应学习的也不少。其中学习如何用心倾听身旁人的声音,是极为重要的。各中的道理,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感情脆弱,情绪低落的时候。在这时刻,我们无不希望有人真正愿意聆听自己的心声与倾诉,支持与鼓励,甚至引导我们迈向新生。夫妻之间若想增进彼此间的友情,爱情与亲情,除非双方都愿意放下我执,用慈悲的心怀去倾听和了解对方的心声。少了这份同理心,不但无法促进友谊与情谊,现有的关系也很容易出现隙缝,让外遇有机可乘。中国人有句古老的哲语“气味相投”。在现实的生活中,朋友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的兴趣,往往会出现话不投机的尴尬局面。夫妻之间,恩爱的热度减退并不可怕,最令人担忧的,却是相对时无言。平时为了工作忙碌奔波而分开时,互相依恋对方。难得相处在一起,没半天的时间又立刻觉得非常闷,闷得心神皆燥。因此,要有良好的夫妻关系,了解彼此的感情与兴趣,互相学习彼此所好,是非常重要的。婚姻专家们甚至建议,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最好能将自己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坦诚相告。有不少男女,笃信宗教信仰,严守戒律,自己吃素诵经,婚后也强烈地要求另一伴也一样。结果为了宗教的禁戒或饮食习惯起争论,使自己在婚姻道路上波折迭起。我们不否认,若能了解彼此间的习气,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在某个程度上固然能巩固婚姻的基础。然而,佛法以为纯洁与美满姻缘,最关键、最重要的,应该是以智慧为前导,并且在慈悲与感恩的基础上,建立自己对家庭中每一个成员负责任的态度。华严经》上说,居士在家庭中,与妻来维持。如果是真心地爱着配偶,我们就会心甘情愿,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每一件能使对方幸福与快乐的事情。而我们也必定能从对方那里感受到快乐与幸福的气氛。虽说婚姻中有太多的变数,但有责任感且聪明的人,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能巩固婚姻基础的动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就因为知道婚姻的道路荆棘丛生,有太多的变数,我们才需要更珍惜、更专注。唯有这样,才能幸福、祥和与美满!阿弥陀佛!分享到。
其一:黛玉宝钗。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两株枯木是林字,悬着玉带,分明是林黛玉。林黛玉有咏絮之才。咏絮才,用的是晋代谢道韫典故。谢安雪天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郎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黛玉有此文才又能如何?这般才女结果怎样?玉带林中挂而已。也是走向自己的反面。很多读者都希望黛玉和宝玉结婚,这样写也是一部书,可作者本义却非如此,作者本义就是让我们难受,在这难受中去体会人事无常。一个挂字妙极,令你无限联想。与那宝玉知心一回,宝玉却与宝钗结婚,挂也不挂?千诗万文,一死皆成梦幻,挂也不挂?千万莫怨作者,何不示黛玉以死。宝玉黛玉这般情爱,一个挂字了结,比那死字残忍得多。死不足惧,挂最悲哀。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分明便是薛宝钗。宝钗有停机之德。停机德,是汉代乐羊子的妻子,在乐羊子中断学业回家时,她停机断布,以厉丈夫继续求学。宝钗有这样的德行,结果如何?金钗雪里埋而已。这样贤慧之女,雪里埋已够残酷,千万莫说有埋应死的话。土里埋,断死还可;雪里埋,断死便是证据不足。可这雪里埋,即便不死,象宝钗这样德才兼备的大家闺秀,一心想出人头地者,真还不如死了好受。作者真是挖空了心思,一字一句都不肯放过读者。从诸家批文可断言,宝玉和宝钗成婚了。宝玉最后出家,正所谓悬崖撒手。其二:元春。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香橼上弓,暗含着元春进宫。二十年来辨是非,是说元春明理。榴花开处照宫闱,榴花开指女子出嫁,是说元春一嫁嫁到宫中,光耀家门。三春争及初春景,是说假家自元春入宫,家道由三春又回到初春的景致。结果如何呢?还是走向反面: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九十五回,元妃死。在虎兔相交之年死去,即立春在虎年,死在立春后一日,从命理上来说,便是兔年开始。名义上死在虎年,实则死在兔年,便是所谓的虎兔相逢。而这点点知识,可不是谁都知道的,只有对阴阳八卦天干地支都通晓的作者本身,才会有此笔墨,只有懂得算卦打命的先生,才会用这样言辞。程高本,甲戌本,庚辰本,都写成“虎兔相逢”,这是原本墨迹;后人不解命理意义,改作虎兕相逢,以为虎兔不成比例,只有用兕才可与虎相对,并理解成围猎、宫庭之斗,这又是不知作者心了。还是那句话,读不懂可再读,迷底早晚都可解开;非改迷面,那就成了你出的迷、你写的书了,这如何使得?批书人言及的射圃书稿已不能再见到,后来读者去猜的话,便傻了,想想看,读过石头原稿的脂砚斋、雪芹未能补出,后人谁还敢补?这个漏洞便从此留下了。程高手头资料那样多,也未敢动手来补这些漏洞,任其漏着,如狱神庙之类,无一处补齐。所以读红书,多动脑,莫动手。其三:探春。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也有四句: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两个人放风筝,两人,是指贾政和王夫人,风筝暗示探春。大海大船,是说贾政王夫人做主,把探春远嫁到海一带的富贵人家。才自清明志自高,探春有才有志,连凤姐也不敢小瞧探春。这样的才志又能如何?生于贾家末世,远嫁到海,只能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了。才何能显?志焉能遂?这便是佛家所说的人世无常,便是佛家说的求不得苦,便是爱别离苦。人生八苦缠身,须慢慢读红楼,慢慢体会。其四:湘云。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云与逝字,可定是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是说香云生在富贵之家,但也有一缺,自幼父母双亡。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说湘云开朗,活泼,找个好丈夫,可得到的只是一点斜辉而已。婚后,丈夫得了痨病,活不得几年了。还是无常。这一无常,谁也逃不过。从脂批来看,史湘云嫁的丈夫可能是卫若兰,但石头写的射圃原稿已丢失,雪芹未能补齐,程高又不敢补,只好留下这个漏洞。为了前后照应,不出矛盾,程高才在后四十回,连补了一下香云结局。从连补来看,还算成功,因为果然有一天射圃稿找到的话,和程高连补处放在一起看,不会有大矛盾的。有人说史湘云该嫁宝玉,并白头到老。根据是第三十一回题目:因骐麟伏白首双星。这是不可能的,作者无此意图,从判词和曲演中都看不出此意图,从主题也不可能推出这样的结果。这样说的读者是不懂什么是双星。细看看判词,也不会得出湘云能和谁白首的结论。实际上,曹雪芹在整理时,以此为题目,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本回后半部写的内容便是骐麟,便是阴阳之理;另一方面,因骐麟伏白首双星,是说,这大小一雄一雌骐麟,正因为是无息无情之死物,才藏阴阳不可分即阴阳白首之至理。相比之下,有情的男女,想如阴阳双星那样白首,就难之又难了。有诗说:笑问如何出红楼情空才可大自由麒麟本是无情物阴阳才可到白头骐麟:有二,一大一小,小金骐麟是指湘云所配戴的骐麟,那大金骐麟主人不知是谁,只是宝玉在礼品中拣出,想送给湘云,反被香云拣到。丫环翠缕一见大骐麟,便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双星:是指一阴一阳,阴为月,阳为日,便是双星;白首双星:白首者,一阴一阳,谓之白首双星。阴阳本是一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永不分离,谓之双星白首。因一对骐麟,才伏藏这白首双星,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如何才能白首?答案是:学那无情的石头骐麟,便可白首,便可仙寿恒昌,便可芳龄永继。而痴情的人,整日陷入二边之见,或阴或阳,执著一边,不得永恒之真,如何能白首?注意,这白首和仙寿恒昌是一个含义,都是佛道家语,不可错解。这还是劝人放下情字。果然无情了,人便成了那无心骐麟,便能象那一阴一阳一般,真的永不分离了,真的是一不是二了,真的仙寿恒昌,便得圆觉了。所谓白首,从最深角度看,那是指归得真心自性。归得真心自性,那才是真正的白首,真正的永恒,真正的仙寿恒昌、芳龄永济。这是作者靠自家脚踏实地的修行得来结论,非普通读者可理解。能解者,就知道作者有多伟大,有多慈悲,就自然流泪了。其五:妙玉。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妙玉欲洁,结果不洁;妙玉云空,可结果未空。被贼劫到海中,终陷淖泥。人世间,不如意事七八九,求不得的。有人说程高本后四十回不该暗示妙玉自杀,这是不知作者心者,是读者不如程高处。在作者心中,正册之十二金钗何等圣洁,岂能令其落在淫字上?女儿家,落一个情字,作者还力主清之,何况淫了?暗示妙玉自杀,正是石头作者首尾相贯处,这正是程高高明之处。请看批语:三十八回。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可见,在瓜州渡口,盗贼对妙玉,一定是劝了也惩了,但妙玉还是不改偏辟处,不给他们面子,不屈从盗贼,偏以枯骨各示贼人。靖批才长叹一声:哀哉。屈从的话,凭妙玉红颜,就不能枯骨各示贼人了,就不会死了。这无异于赞叹妙玉“有骨气”。有人断句成“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解释成“妙玉屈从了盗贼,红颜当然能不枯骨各示贼”。这样解释,单句看来也通达,可和前句连起,便不通达了。前句是说“妙玉有被世人嫌弃的偏僻、过洁,这偏僻过洁又不改。他日瓜洲渡口盗贼劝她了吧?惩她了吧?改了吗?正因为不改,才死了,靖批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显见是说,妙玉偏僻过洁,死也不改。靖批是在赞叹妙玉的偏僻和过洁。其六:迎春。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有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梦黄梁。迎春是贾家二小姐,当然是金闺花柳了。可结果如何?仍是走向反面,不如人意。恶狼是孙绍祖,迎春之夫。贾家对他家有恩,他却忘恩负义,虐待迎春。不足一载,迎春被折磨而死。其七:惜春。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惜春是贾家四小姐,是秀户侯门之女。结局如何?看破三个姐姐无常之苦,缁衣出家了。也是无常。其八:凤姐。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可哀。凡鸟猜字为凤。凤是贵鸟,却落冰山,无常也。风姐之干才,男人也多不能及,令人爱慕。一从,是说从上,讨贾母欢心;二令,是说令下行权,掌贾府实权。凤姐一生,争强好胜,露脸出头,可结果呢?“三人木”而已,即一个“休”字了结。这个休字,对凤姐来说,可比死还难堪。作者文笔这般锋利,刀子一般,凤姐这般人物,争了一生,居然还她个“休”字了结,真是妙极。其九:巧姐。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织。其判曰: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贵,令你势败;亲,令你家亡。仍是走向反面。灾难来了,积得阴骛,总有救星,还是走向反面;你凤姐无心之下接济的刘姥姥,却成了巧姐的恩人,巧姐被救到了乡下,躲过一劫。画中含意,正是说巧姐被救村野之中;纺织,将来嫁到村野中的富贵人家,而成为贤慧主妇。程高本后四十回,关于巧姐结局的安排,是否原作者笔墨?从脂批来看,不全是。但雪芹或程高安排巧姐嫁到村野之邦,便已达到以无常来警醒世人的目的。嫁个富一点的,令巧姐得个稍好结果,是赞凤姐积阴德所赐,是因果报应,不是雪芹或程高偏爱。这也在告知读者及九泉之下的凤姐:恶故有恶报,可善也有善报的,你行的那点善事,终落在你女儿身上了得了善报。这都和作者的佛家思想息息相关,岂是曹雪芹或程高胡乱安排?细观红楼梦,除了照顾不到的微细处外,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苦心经营的。何况这些大的骨架之处,作者及这些修书之人怎能不用尽心机?其十:李纨。画一盆茂兰,旁有一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便说李纨和其子贾兰,最后母以子贵。李纨守寡,终有个好的结果。有人以此说作者思想有问题,贾家本应大败涂地,不得翻身,可这贾兰明明便是星星之火,使贾家再有燎原之势,作者岂不有问题?不是作者有问题,是读者有问题,没读明白作者而已;若知道一部红楼梦,作者以无常和因果报应为基调,读者若是明白何为无常,就不会去怪作者了。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这两句是说,李纨如冰那般清,如水那般柔,这样的好人,又有这样的得了富贵的好儿子,将来会怎样?仍要走向反面的,终归仍是空,谁也逃不过这空的妒恨。冰水空三字,是佛法常用的一个比喻。冰不常在,能化成水;水不常在,能化成冰,一切都是无常,无常便是空,便是梦。里面也有不变者,那就是水性。人生也是如此,千变万变,不变的是真心自性。空和无常一到,当然便是枉与他人作笑谈了,便成了游戏笔墨的对象了。这便是月满则亏的道理。枯后便是荣,荣后又是枯,循环往复,无有了期。看罢红楼梦,不知这红楼是梦,依旧计较在那荣字与枯字上,纠缠在情字与爱字上,便是不解其中味了。十一:秦可卿。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慢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一情字,指秦可卿。高楼大厦,红楼红红也;美人悬梁自缢,指秦可卿悬梁自缢。藏一大迷底,那便是跳出红楼,在那“空中”,情才可清。空是佛家语,也即放下。从晴文之情字判起,到可卿放下情字,可见红题,是令人看破情字,放下情字。一部红楼梦,也因此惹来被查禁之祸,因为,作者大骂大清的“情”字,和清字是谐音的。文字狱还没熄灭的大清国,焉能放过红楼梦?情天情海:一百十一回交待,“看破凡情,超出情海,归入情天”,正是情天情海幻情身。警幻宫中,原是个钟情的首座,降临尘世,自当为第一情人”,这第一情人,是指宝玉的第一情人,即在此第五回书,太虚幻境中和宝玉有了情字,可卿此身当然是幻情之身了。这身字,甲戌手抄本、庚辰手抄本都写作身,但脂批改成深字。细分析,身字不可改。判词前两句,幻身、幻淫,本回便都见到了。一个身字,妙极,幻身,谁能知道此身是幻呢?情既相逢必主淫:宝玉之欲,逢了可卿之情,岂能不淫?即便幻境,也是意淫,以宝玉地位来说,也是爬灰。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单看表面,既骂荣府,也骂宁府,骂宁府更重些。实际上,更有深意。深意何在?到可卿判词止,读懂的,当然要清那情字了,换句话说要空了。佛家讲,宁住有如须弥山,不住空如芥子,住空比住有还可恶。住有败如来家业,住空更败如来家业。住空者是邪门外道。宁府之宁字,便是静,便是空,书中骂贾敬胡参,莫轻易看过。
我会选择爱情,也许这样的做法太过于自私,但自己就想自私一回,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不想成为家族的牺牲品,自己也想拥有一场美好的恋爱,自己的命运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不希望自己成为利益交换的筹码,自己也有拥有幸福的权利。自己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获幸福的爱情,这个估计是所有女人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自己的恋爱,婚姻的事情自己选择,虽然自己的婚姻不是牺牲品,但自己的妈妈总想着自己能够嫁给妈妈喜欢的人,一直逼着我去跟她介绍的人见面,都是妈妈喜欢的,家庭条件还不错,很适合的结婚对象,但自己并不喜欢,见面了没有擦出爱情的火花。没有以爱为基础的两个人的婚姻不能感受到恋爱的感觉,两个人凑合的过日子,自己不喜欢,反抗过妈妈,跟自己的妈妈谈过,希望她不要插手自己的婚姻,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你觉得满意,喜欢的人,自己不一定喜欢,相信自己的女儿,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跟你的家人好好的谈谈,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要因为一场利益,把自己孩子的幸福交出去,孩子不是利益的牺牲品,自己也有拥有幸福的权利。也许,自己的选择不会让自己过得更好,但在一起的这个过程是甜蜜的,是自己的选择,自己不会后悔自己选择的路。
信托和银行信贷都是一种信用方式,但两者多有不同。
1、经济关系不同
信托是按照“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经营宗旨来融通资金、管理财产,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个当事人,其信托行为体现的是多边的信用关系。而银行信贷则是作为“信用中介”筹集和调节资金供求,是银行与存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发生的双边信用关系。
2、行为主体不同
信托业务的行为主体是委托人。在信托行为中,受托人要按照委托人的意旨开展业务,为受益人服务,其整个过程,委托人都占主动地位,受托人被动地履行信托契约,受委托人意旨的制约。而银行信贷的行为主体是银行,银行自主地发放贷款,进行经营,其行为既不受存款人意旨的制约,也不受借款人意旨的强求。
3、承担风险不同
信托一般按委托人的意图经营管理信托财产,信托的经营风险一般由委托人或受益人承担,信托投资公司只收取手续费和佣金,不保证信托本金不受损失和最低收益。而银行信贷则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存放款利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自主经营,因而银行承担整个信贷资金的营运风险,只要不破产,对存款要保本付息、按期支付。
4、清算方式不同
银行破产时,存、贷款作为破产清算财产统一参与清算;而信托投资公司终止时,信托财产不属于清算财产,由新的受托人承接继续管理,保护信托财产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