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组织普法教育活动可以有哪些

龙基平 2019-11-06 14:50:00

推荐回答

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时为保证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科普知识,还组织辖区居民到社区观看远程教育养生知识讲座,通过观看学习,增强了居民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了科学、环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辖区居民欢迎。社区通过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栏、“社会公德教育橱窗”、“精神文明长廊”等科普教育阵地,开设了居民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在社区内广泛向青少年进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其次活动得到了驻街单位和三家个体经营户的大力支持,也为科普日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更广泛的参与范围。这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黄皖生2019-11-06 15:06: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法律、民主、教育、科技、生态和审美等意识的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的实施,美化居住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善,等等。分为:社区思想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卫生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治安建设等。
    龙少飞2019-11-06 16:01:02
  •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1、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进行宣传,向居民宣传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宣传意识。2、同学们把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到的违反校纪校规的人和事以及违法行为,编成故事、小品、相声、哑剧等进行表演,表演的同学演的惟妙惟肖,观看的同学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自己边看边对号入座,深受教育。3、通过定期的法制教育,学校举行法律知识竞赛,有时是进行某一部法律的知识竞赛;有时是某些专题的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竞赛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途径。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学习、了解、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4、学校组织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班会,让学生各抒己见,认识法制的重要性。5、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发挥校报、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站牌、电子屏、学校网站的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黄益福2019-11-06 15:55:04
  • 2019年“七五”普法工作即将开局,总结好六五普法经验,制定合理、务实的“七五”普法规划,是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作为统计部门,与行业统计工作相比,普法工作则更多的需要统计法规部门的统筹设想和部署,横向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所以,在统计工作的手臂已经伸到基层站点的优势下,政府统计部门利用多方面组织和指导社会力量尤其是基层力量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法制宣传阵地的信息化建设,将是今后统计普法工作的主要方向。那么,如何更好的组织和指导社会力量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经过深入基层调查单位和统计站点进行座谈交流,并总结“六五”普法经验,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相关工作:一、统计部门统一规划部署每一部法律法规都有对应的关系部门,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法律法规的主要落实单位,对于统计普法宣传工作有着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和义务。然而,一个部门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像统计部门这样的业务性较强的单位,不管是普法工作还是执法工作,与有些部门相比影响力较弱,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重视程度不高。由此,统计部门必须针对普法制定严格缜密的宣传工作规划和方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使统计普法宣传工作,有个完整的统一规划和具体安排部署,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统计普法工作。二、发挥部门联动积极作用普法既是一项长期且任重道远的工作,又是仅靠单一部门尽显势单力薄的任务,尤其是统计法律法规,由于专业性较强,不了解统计工作的人们会感觉统计部门所做工作与他们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像有些部门那样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统计普法工作中,积极联合其他相关工作部门,尤其是充分借助法制主管部门的普法平台,让统计普法工作有效发挥部门联动的重要作用,使广大统计调查对象和城乡居民,能够深入的了解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模式。三、利用基层站点广泛宣传目前,统计部门的工作已经延伸到了社区和村委会,全区461个行政村和160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了村级统计站和社区统计室,与以前相比,有了这些基层站点,统计普法工作与以前相比,在全区每个村和社区都有了落脚点,宣传面更大宣传点也更多了,对于实现“大普法”格局十分有利。大普法”主要是指有效发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普法主管部门宏观指导、各部门各行业组织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普法工作的格局。当前,伴随着2019年“七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可拓展的空间和舞台越来越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努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四、注重普法宣传方式说起普法宣传的方式,虽然我们为了达到最大范围的统计法律法规知晓率,已经充分利用我们日常对调查对象开展的培训、专项调查、统计执法和督导、下基层调研等工作进行了宣传,还充分利用每十年开展四次的大普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既悬挂横幅、路旗,张贴宣传画,又摆放宣传展板、下发宣传材料,既利用电视、报刊,又利用网络,既组织宣传月活动,又确定重点宣传日宣传。这些多方式的宣传既是我们统计人对外宣传统计法律法规的平台,又是让广大社会公众了解统计、认识统计工作的最好的方式。但是,虽然我们这些年来已经付出了很多,宣传的力度已经很大,但统计法的知晓率还不是那么高,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多年来的统计工作让我们亲眼见证了统计事业的发展历程,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社会上,统计数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基层单位统计基础工作薄弱,调查对象在发挥社会力量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官方微信、微博、网络、电视宣传,还要在整合社会资源上下功夫,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影响面,尤其是在开展大型普查期间,让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有更好的认知,这是我们最大的目的。五、抓住创新点拓宽普法渠道从“六五”普法阶段的工作情况看,统计普法教育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在统计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管是通过每10年搞四个“普查”和每年“12.4”国家宪法日、“12.8”统计法颁布日以及“9.20”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日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都是统计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节点,“六五”普法期间专门组织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我与统计法同行演讲比赛”和五年一次的全国性的“统计普法知识有奖答题”等活动也是普法工作的创新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政府部门在舆论上独占鳌头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微博也成为社会大众传播信息、了解信息、评论信息的重要阵地。人人都可以发表言论,人人都能成为舆论的焦点,任何言论都有可能成为大众批评的对象。所以,今后应在现有宣传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新的网络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开拓更宽更广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渠道。还可以将“9.20”统计开放日做大做强,将其打造成“3.15”消费者权益日、“11.9”国际消防日这种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宣传品牌。将目前各地区自选统计开放日形式和内容逐渐统一,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并从统计系统内部逐渐向全社会各领域延伸拓展,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传播渠道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总之,2019年进入到“七五”普法阶段,统计普法工作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必须要加快法治统计的步伐,让部门的职能作用能够通过法制宣传的广泛开展得到全社会的认可,统计部门也更应该认识到,加强专业法的社会宣传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必要基础。同时必须要积极构建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在整合社会资源上下功夫,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社会影响面,凝聚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才能够真正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目标,整体推进统计普法工作的新格局。
    齐改红2019-11-06 15:02:37
  • 2019年普法教育工作计划今年是“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启动年,我校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根据“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加大教育法律贯彻实施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促进社会和谐,使依法治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特制定2019年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及2019年“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坚持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我校师生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努力创造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为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学习、宣传民主法制理论,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以及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活动,培养我校广大师生的现代法制观念,提高学校、师生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育工作者及学生遵纪守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提高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三、主要工作一认真做好“五五”普法工作经验总结今年是我校普法工作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开局年。我校要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的工作经验,利用普法教育成果,解决和处理好普法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普法的各项工作,为下一步做好普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二加强学习、培训和教育,大力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充分发挥校园宣传阵地的作用,拓宽普法教育途径。普法宣传教育中将继续发挥校报、校园电视台、广播台、校园网、宣传栏等阵地作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着力营造积极良好的舆论环境。要通过认真总结各单位、各部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我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水平。2、抓好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学法用法工作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学法制度,继续加强《宪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行政许可法》、《国防教育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国防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禁毒禁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不断增强干部和教师法律意识。把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普法宣传教育纳入教育系统党委中心组学习和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重要日程安排,以科以上干部为重点,通过集中学习、典型案例教育、法制讲座、观看影像资料等及自学等多种形式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坚持把普法工作与加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推进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相结合、与抓好教育系统日常工作相结合,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为构建和谐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3、加强面向我校学生的普法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的作用,依托学校和班级,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要从实际出发,利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形式,发挥少先队、校外辅导员等作用,开展广泛的普法宣传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4、通过重点节日进行宣传。以国家、省、市等开展的法制教育活动为契机,以重点节日为关键点,积极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国际劳动节”、“6.5世界环境日”、“6.25世界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的普法宣传和综治宣传活动,开辟校园、班级、板报、广播等普法阵地,增强师生法制观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三落实法制教育宣传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机构。逐步建立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监督激励等机制。2、保障普法经费。安排相应的法制宣传教育专项经费,订购法律报刊、图书、音像资料,办好法律宣传栏和相关网站,切实保障普法培训等各项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3、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我校根据实际建立一支专兼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要积极推动社会普法工作,要组织教师、学生参与法制进社区、法制进家庭等活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2019年,我校普法教育工作要继续完善,通过制度保障,不断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的思想认识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和制度建设到位,逐步将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某社区2019年10月4日。
    龙子鹏2019-11-06 14:58:09

相关问答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的,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与态度、能力、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即活动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因为目标定不准,高了达不到,低了没挑战,因而将目标含糊表述,,由于目标不明确,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环节推进上缺乏递进性,师幼互动中的提问显得随意、漫无目的,对生成的问题常常无法准确判断和回应等问题。我认为,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操作性。一、活动目标要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目标过高,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原理。同时,教育活动目标的的制定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幼儿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二、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本次活动要传授、激发幼儿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的哪一种情感都要有较明确的说明,否则教育活动目标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使得活动组织起来比较困难。三、活动目标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个体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制定一个适合全班幼儿水平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班级的教学活动又必须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那么我们如何使教学活动目标既有统一要求,又能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有一定的弹性,要让大多数幼儿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也要让个别幼儿完成最低标准。四、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各领域目标之间的整合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整合性的活动,一次活动中有五大领域相互渗透,那么它的教学目标也不是孤立的,它应该成为一系列教学目标群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其他教学目标的相互联系。教学活动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统一学科领域中前后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领域的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目标与其他相关领域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确定任何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考虑这两方面的关联。才能是教学目标之间相互配合,产生整合的效应。制订好目标后,教师还需对已制订好的目标进行不断反思,使其尽可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准备环节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区域材料的准备和投放。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的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桃树、柳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展示墙上帖出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装扮活动区。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星星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了“窗花”;豆豆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区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班上有几位幼儿由于年龄小,,我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他们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的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4、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五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一、研究背景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二、研究策略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三、本学期研究重点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四、研究步骤与措施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有效指导》,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继续进一步领悟其中精神。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主题前审议的管理。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本学期初我们课题组通过观摩发现了部分主题的区角内容的材料还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缺乏与主题阶段目标吻合和缺乏层次性,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观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我们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在认真学习、把握主题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备,其次以汇报的形式交流通过评价交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够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个性品质,如:遵守活动常规、与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等一些个案,作为交流评价的内容,她们没有在意孩子的认知技能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又提高了多少,做得像或是不像,而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坚持性、自信心、目的性等的培养作为价值取向,作为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评价的一部分,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3、通过研究提升了教师观察、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预测、经验等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为此,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和活动后,我们都通过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