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怎么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赵鹏忠 2019-11-06 15:12:00

推荐回答

1、社区党组织应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进行2、应该强调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过示范效应发挥的的领导作用3、探索社区党组织在新形势下的新的运行思路和机制4、加强对党员队伍的建设,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黄登渭2019-11-06 15:18: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为进一步深化“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工作,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宣城市将继续深入开展“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工作,实施五大措施扎实推进文明市创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定期组织干部入户走访。干部入户是密切干群关系,引导群众了解文明创建、支持文明创建、参与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坚持各单位联系社区网格保持不变,各级干部联系户保持不变,做到全覆盖、不重叠。按照“真走访、勤走访”的原则,每季度根据各阶段创建工作重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干部入户走访宣传的主题和重点内容,组织市、县市、区直单位干部到村、社区入户走访至少1次。市委组织部开发建设“干部入户”信息系统,设立干部、联系户基本情况台账,强化干部入户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登记、上报、交办、反馈等功能,做到从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到交办处置,都有记录、有台账、有档案。每次走访后,干部个人都要及时将走访情况和群众意见建议详细登记,并录入“干部入户”信息管理系统,提交单位审核汇总。二、建立问题交办反馈机制。创建文明城市是抓手,解决群众问题是根本。通过干部入户和政民互动等平台征询的群众意见建议,现场能解答的现场解答,不能现场解答的在“干部联户”信息管理平台上提交给本单位,各单位明确1名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定期对干部提交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梳理,本单位能解答的及时解答,本单位不能解答的,审核确定来源和性质类别后,分类提交市创建办、市“党建带群建、合力抓创建”专项工作组和市委群工部,再按照职责、属地原则等转相关单位承办。承办单位对问题逐一制定处理措施,明确办结时限和责任人,并列出问题清单,及时办理、反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三、推进社区文明网格创建。结合文明创建提升年活动要求,进一步规范“格委会”经常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及时发现处理不文明行为与现象,开展“十星文明网格区”创建,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等五项工作职责,健全“格委会”周例会制度、日巡查制度、会商制度、宣讲教育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强化小区业主委员会作用发挥,在社区居委会和“格委会”的指导下,制定健全文明创建工作制度,组织小区业主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建活动。四、做好网格创建双月考核。不断完善考核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晓率、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文明常识等新要求量化纳入考核内容;面向基层,征集妇女志愿者,充实调整考核人员库;采取现场查看、入户核实和问卷调查等手段,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核,及时将考核结果通报到各有关单位;开展巾帼创建系列活动,开展家教、家风、家训和家庭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在街道、社区家长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抓住群众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提升家教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持续开展农村“十星清洁户”评选、挂牌和检查工作,广泛开展“最美家庭”寻找、推荐、表彰活动,激发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  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贯彻落实市委党建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和团员青年,积极支持参与文明创建。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建,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开展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特长和优势等,分类设置文明创建岗位,服务文明创建。发挥好志愿者队伍中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科学设置志愿组织架构,由党员志愿者担任各个活动小组的负责人,带头组织和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弘扬志愿精神,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
    黄真理2019-11-06 16:05:11
  • 四方区2019—2019年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基础,根据《关于深化社区建设创建和谐社区的意见》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责任部门:区建管局、区委宣传部、区教体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文化局、各街道5、整治生活环境。一是在居民楼院、社区广场等区域,规划建设绿地、花园、雕塑等景观和休闲活动场所;各街道、社区要加强对已建成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发动社区居民、党员主动认养绿地、树木,自觉保护花坛、绿地。二是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小街小巷的硬化改造;深入开展“两无三化”社区创建活动,加大违法建筑清理力度。三是加强居民生活垃圾收运管理,实现垃圾不落地清运;逐步在居民小区增设生活垃圾桶;全面排查和清除社区内卫生死角;全面落实“门前三包”,整治乱停车、乱搭建、乱张贴、乱设摊现象。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广场、楼院等区域的亮化设施。责任部门:区建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
    边双燕2019-11-06 16:01:33
  • 面对新形势、新常态、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应坚持不懈地抓好“五项制度”建设,打牢党执政的基础,促基层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要明确“三会一课”的有关要求,规范“三会一课”记录,创新党课教育形式,督促各级党组织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的教育、严格党员管理,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评先评优和平时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重视程度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评的重要依据。要坚持好中心组学习制度。要落实好理论中心组组长负责制,制定好年度学习计划和季度学习安排,做好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每个基层党组织的班子成员都应该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坚持落实每月一次的理论学习制度,提高思想认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指导实践,研究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落实“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坚持好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充分发扬民主,维护集中统一,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当前,村社区要坚持和完善好“两委”统筹分工、“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严格落实村社区党组织对村委会的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做到决策符合村情,办事顺乎民意。要落实好激励和约束机制。要规范村发展的投入,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适度提高村社区基层组织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确保基层“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工作环境。要建立关爱帮扶基金,由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用于关心、关爱和帮扶“三老干部”、贫困党员、特殊困难党员。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在严格选拔标准的前提下,增加“双优”村干部吸收为公益性岗位和工勤人员机会。
    黄睦凯2019-11-06 15:55:51
  • 一是加强社区党建保障机制建设,发挥组织先导作用。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健全完善了基层党务公开、党内情况反映和征求意见、干部评议考核、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思路,整合党组织资源,发挥党建先导作用,理顺管理组织,增强执行力;着力解决社区管理工作中常见的“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为构建社区大党建格局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完善党组织共驻共建协调机制,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的目标和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充分挖掘并合理配置农村社区资源,广泛开展结对党组织共建活动。二是加强社区运行管理机制建设,规范社区工作行为。进一步理顺社区运行管理工作关系,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变街道各办公室分别部署工作、下发通知,为统一集中开会部署工作,减少了社区频繁应对各类会议的现象;建立健全了机关内部各办公室联动机制,完善了社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社区建设工作研讨会,统筹社区各项工作,集中解决社区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社区人才管理机制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以建立社区服务站为契机,不断完善社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模式;积极吸纳关心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完善外来人口协管员、劳动协管员、司法助理员、城管协管员、残疾人专干、计生专干等各类协管员的综合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建好站,配好人,分好工”,实现社区工作社会化管理。
    边吉来2019-11-06 15:37:34

相关问答

高钧总结了银行网点未来发展的四个趋势。第一是网点布局更注重客户定位。银行需要基于业务发展策略,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找准目标客户群,然后根据银行客户的分层和定位,以及客户在地理区域的分布和流动状况,有针对性地定义网点分层服务策略、网点分类,以及不同网点布局、功能、规模等要素。第二是网点建设趋向于“小而精”。互联网时代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迅速发展,使得大而全的网点数量不再需要那么多。更多的是以建设社区支行、微型网点等精巧、低成本的网点形式来提高客户覆盖率。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截至2019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1.71万个,设立社区网点8435个,其中小微网点937个,满足了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多重需求。这种“小而精”的网点模式,既可以加大对客户群体的覆盖,又可以有效降低网点建设成本。第三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个性化”。随着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为了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各种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对金融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不断上升。在个性化的服务中,目前来看传统的网点渠道还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开户、获取咨询服务、满足非金融需求等涉及银行与客户之间深度互动交流的业务领域,其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并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多家银行开始尝试个性化的网点建设,如咖啡银行、茶馆银行、书吧银行等。第四个趋势是网点建设趋向于“智能化”。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业务更分散、更容易受到支付宝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冲击。在当前形势下,银行靠传统的零售客群维系办法已不能创造足够的价值,而通过银行网点的智能化转型可以更好地对零售客户群体进行分层和分类,进行精准营销;可以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的联动,推动互动式营销;可以优化前台后台、线上线下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时为保证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科普知识,还组织辖区居民到社区观看远程教育养生知识讲座,通过观看学习,增强了居民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了科学、环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辖区居民欢迎。社区通过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栏、“社会公德教育橱窗”、“精神文明长廊”等科普教育阵地,开设了居民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在社区内广泛向青少年进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其次活动得到了驻街单位和三家个体经营户的大力支持,也为科普日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更广泛的参与范围。这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妇女工作,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妇女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和改进妇女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我县妇女事业发展的鲜明主题。广大妇女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临港经济强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妇女自身进步与发展,实现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推动妇女事业与其他事业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妇女工作,是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妇女工作,有利于促进妇联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有效延伸党的群众工作手臂,扩大党的群众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县妇女工作新局面。二、努力推动我县妇女运动事业新发展1、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期妇女工作,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努力提高广大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团结动员全县广大妇女广泛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构建和谐唐海的进程中创造新业绩、建设新生活、实现新发展。2、积极引领广大妇女投身物质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妇联组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找准妇女工作与唐海发展的结合点,调动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活动。重视对农村妇女的农业技术培训,加大新技术、新技能的推广普及力度,继续做好“阳光工程”培训,确保妇女培训人数达40%。注重选树培植女能手、女经济人,深入开展“五朵金花”竞赛活动,加大“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开展“创三化庭院、争十星之家”竞赛活动,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动员城镇女职工积极参加“巾帼建功”活动,采取多层次、多门类的技能培训,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下岗、失业、无业妇女自主创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下岗女工再就业援助行动,多渠道为妇女就业与创业搭建平台。要引导科技教育战线广大妇女发挥自身优势,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方面施展才华。加大资金投入,对贫困妇女实行培训援助,扶持她们摆脱贫困。重视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切实抓好教育、培养、引导和使用高层次知识女性的工作,推动形成各类妇女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为她们成长和创业提供广阔舞台。3、积极引领广大妇女投身政治文明建设。要教育引导广大妇女增强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自觉行使和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妇女的比例,增强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建立和完善妇联组织参与民主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制度,吸收妇联组织参与有关执法检查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和制定涉及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措施时,应吸收妇联组织的人员参加,并充分听取她们的意见。各级妇联组织要教育引导妇女群众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坚决同各种邪恶势力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积极引领广大妇女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要注意加强和改进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妇女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妇女大力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科学民主精神,争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切入点,广泛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注重培养和选树富有时代特色的妇女典型,并作好典型的后续培养和提高。重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把开展家庭教育作为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切实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要继续推进《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河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并根据妇女儿童维权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促进相关法规和政策完善。建立健全妇女法律服务,场、镇应配备专职妇联主席,并应与场、镇党委主要部门负责人享受同等待遇,县直妇委会主任人选应与同级党委所属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条件,享受相应政治、生活待遇。村妇代会主任是党员且条件具备的要参加村党支部,非党员的村妇代会主任要依法进入村委会。村妇代会主任的报酬应不低于村级领导副职的待遇。有条件的地方,在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时,村妇代会主任应与村级领导同步进行。12、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和作风建设。各级妇联组织要紧密联系妇女发展的实际,结合妇联自身建设的实践,进一步明确加强妇联组织能力建设的目标与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能力、引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开展妇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进妇联组织自身发展的能力。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要强化为妇女群众服务的意识,把一切为了妇女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拓宽联系妇女群众的渠道,建立健全妇女情况直报点、基层联系点等情况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妇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妇联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妇联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完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妇联工作的生机。
一、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农村社区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和背景下提出的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富裕农民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农村地区深入发展的新方式和新模式,是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的新方法和新体系。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广大农民是创造主体,同时也是价值主体,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1、农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创造主体农民是农村社区的规划者、建设者、参与者,党和政府是农村社区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政府引导是外因,农民行动是内因,只有农民把农村社区建设当成自己的大事,政府好的政策和大的投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农民把农村社区建设看作是政府强加给他们的任务,是被动执行者角色,他们所做的选择只能是利用“弱者的武器”,即在现有政策空间内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农民的这种抗争与实践,可导致国家初衷良好的政策流于形式而归于失败。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第一,农民的参与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力量。农村社区建设有赖于农民的广泛参与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农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作用,让农民成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农村社区建设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第二,农民的发展需要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和基本方向。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农民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据,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力来源于农民的需要,农村社区建设的方向来源于农民的要求。第三,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是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进行的保证。从长远来看,农村社区建设不能仅仅靠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中央财政投入来完成,其持续推动力和根本动力来自于广大农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性劳动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2、农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主体农村社区建设的农民主体地位,最终表现为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我国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农民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正确认识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有利于广大农村的社会稳定,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确认农民的价值主体地位,才能促使我们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和物质利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使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加努力地致力于农村社区建设。二、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1、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不像西方国家社区的形成那样是经过长期自然地形成,更多的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以解决农村、农民的基本问题为目标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保障和后盾,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往往演变为一种行政指令和强制执行力,过分强调了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控制和主导作用,忽略了社区的自我管理,弱化了社区自我发展能力。由于政府的权威过大,以及农民对政府权威的依附,造成了当今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直接包办、行政干预社区建设的思路。在这种思路下,社区建设中的一切项目、活动和事业都离不开政府的组织、策划和资助,社区过分依赖政府,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动力。2、农村社区自治管理的异化目前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属于一种弱质自治模式,真正严格依法实行民主直选,社区事务公开以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的社区数量有限,社区自治的基层民主实践与农民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距离。农村社区自治管理在价值理念和工作原则上,赋予了社区居民自主决策权力,是对农民自我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农民自治能力提升的一种体现。但是在社区实际建设和管理中,多年形成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力剥夺了农民的这种权利。农民只是计划的执行者,管理者对群众下达指令并监督执行。在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和农民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甚至有些情况下演变为对立和冲突,导致农村社区管理无法执行。3、农民主体意识的缺失主体意识是农民对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宏观背景下自身所应当担任角色及其权利的认知和态度,是一个偏向于主观层面的内在状态。农民主体意识缺失有两种形式:一是农民未能自觉意识到自身在社区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人,认为社区建设是乡、村干部以及某些“能人”才能发挥作用的场域,把社区建设和管理看成是村干部的事、政府的事,不需要自己参与,自己仅仅是被统治和管理的对象。二是农民明确知道自己在乡村治理中被赋予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但由于各种原因主动放弃政治参与的权利而成为乡村“无政治生活者”,农民民主权利意识薄弱,使之缺乏对社区自治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对政府和社会的依赖性较强,习惯于传统的集权和统一被动管理,农民主体意识缺失阻碍了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达成的实践基础。4、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农民,这决定了农民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加者和决策者。在事关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农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只有把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农村社区建设才会有生机、活力和持久动力。但是反观当今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大多是政府的积极推动,政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扮演着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色,广大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主体的地位及意愿并没有得到完整的确认和保障,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自主性被忽略,使社区建设空有政府的激情,却难以发挥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保障农民在社区建设中主体地位的途径目前,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刚刚得到认识和重视,社区建设中普遍遭遇政府大力提倡,农民不买帐、农民对社区建设认同感和参与度低的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农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所致。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政府要由主导角色向导向角色的转变,这是对政府自身功能重新界定的过程从既有的经验来看,在如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政府一直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具体体现在农村社区的制度设计、财政投入、各部门协调和社会力量的动员等方面,这种主导行为在实践中常常得不到农民的响应和支持,收效甚微。因此,政府必须转换观念,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由政府主导转换到政府引导,由对社区建设的过分干预、指令转换到政府与社区的合作。农民是乡村社会和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而国家则处于引导、帮助的角色位置,其方式应从行政指令转到指导,由单纯命令到协商沟通,政府应该把直接包办、行政干预社区建设的方式,转化为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比如美国政府的角色只是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划,不再参与社区具体工作。社区发展的具体工作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的职能就是宏观调控。政府的这种行为既大大减轻了本身的负担,又可以极大地发挥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举两得。如韩国,政府大力支持新乡运动,但很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具体事务中,充分尊重和发动农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农民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积极性,为全面调动农村居民建设社区的积极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如每年提出一个主题口号,进行社区比赛,制定奖罚措施,好的鼓励、表扬,不好的批评,以此激发农村居民的首创精神。2、构建制度化、规范性的社区参与机制新时期的农村社区建设包含着双重的价值目标,既体现着国家为巩固政权而对乡村社会进行的重新整合,也体现着国家进一步赋权乡村社会的过程。由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农民,这决定了农民应该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加者,社区建设的过程就是村民参与的过程。社区建设通过满足社区居民的各项公共利益、保障社区主体的民主权利、提升社区主体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构建社区公共权力机构,形成社区公共事务的平等协商机制,使涉及到全体社区成员的公共性问题在协商中能够保障全体成员的平等权利;同时,建立社区内部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使农民具有表达自身利益的有效渠道,从而促使公共意志及公共决策的形成。同时,还必须建立稳定性的社区治理参与机制,通过建立社区居民参与与代表参与相结合、个体参与与集体参与相结合、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相结合的参与机制,以适应社会参与的发展要求。通过制度化、规范性的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越来越依靠村民的广泛参与,从而构成了其自身的决策和执行体系,农民才能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人。在美国社区的建设模式都是由社区成员来决定,通过成员共同参与来寻找各类资源,从而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参与。在某些时候,社区成员可以通过选举的形式罢免社区管理者。3、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树立其自主参与的政治品格主体意识是人发挥其自觉能动性的内在机制,是人形成主体性的内在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的自然经济造成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从而使得农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和社会,没有形成征服自然的积极的主体意识;而长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下,人民的意志、个性和生活方式都普遍遭到严重的压抑,政府或官员习惯于发布命令,普通民众则已经习惯于服从命令,听上级的,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干成为农民的普遍意识。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体,认为社区建设是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与自己无关,农民的这种心理弱势,是导致治理低效的重要原因。但农民自身在培养公民意识、树立现代民主思想方面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依赖外在的教育、宣传等力量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其自主观念、建立其主人翁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及社区意识,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让社区参与成为农民内在心理的自然欲求。4、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能力农民主体意识缺失,客观上造成了原子化的农民在农村社区公共事务中难以发挥其主体性。强烈的小农传统背景使他们缺乏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和建立农民自组织的能力。农村地区的社会化组织程度较低,代表农民利益和影响政府权力的民间组织发育严重不足,分散的村民难以组织起来以集体行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支队二中队为实现“两个确保”提供精神动力东北网鹤岗11月30日电近年来,武警鹤岗市支队二中队党支部积极探索基层文化建设的特点,注重在发挥思想组织建设主阵地作用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和谐警营,为部队实现“两个确保”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这个中队党支部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引导官兵树立坚强的防范意识和“阵地”意识,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几年来,中队无一人违纪,连续14年安全无事故。他们通过组织官兵读一本好书籍、唱一首好歌曲、看一部好影片,演一台具有警营特色的文化节目等活动,引导官兵坚定理想政治信念、陶冶道德审美情操。他们建立了“三队”、“三班”,即:文艺演出队、合唱队、篮球队;微机培训班、文化学习班、实用技术培训班,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官兵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来抓。这个中队还安排了棋类、球类、拔河、歌咏等群众性活动,利用周末假日和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性体育竞技比赛、读书演讲活动、文艺晚会等,并组织官兵学唱《军人道德组歌》、《忠诚卫士组歌》、《八荣八耻组歌》等革命歌曲。在开展的以“兵写兵、兵说兵、兵唱兵、兵演兵”为主导思想活动中,他们充分挖掘官兵创作天赋,自编自演了集舞蹈、小品、相声、合唱为一体的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收到了官兵个人自我教育、中队共同提高的效果,舞蹈《警营一天》在市双拥联欢会上,获得了三等奖。他们利用“警营小广播”、“信息网络”等平台,引导官兵组织开展听唱“警营流行歌”、参与网络游戏“红警战场对决”、棋类游戏“兵棋对抗”等小活动、小游戏、小竞赛,让官兵在充分显露出兴趣爱好的同时,进一步稳定思想,投身部队建设。这个中队又先后与鹤岗师专、火星科技电脑公司结成了共建关系,定期举办计算机操作、摄影、乐器、节目主持、歌曲指挥等系列培训,鼓励官兵学知识、学技能、拿文凭。中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次,培养基层小教员、板报员、新闻报道员、辑、小导演20余人,38名官兵拿到了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他们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警营的具体实践来抓。针对战士特长和爱好,成立了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组织,做到周末假日有活动、重大节日有晚会、每月体育有比赛,实现了抓活动与抓学习、抓环境与抓建设、抓和谐与抓安全的双赢。今年,支队投入10余万元专项经费为中队购买了各类书籍200册、电脑10台,“双争标语”、“红星榜”、“宣传栏”和“八位英雄画像”。这个中队提出了“主官牵头,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的文化工作思路,通过干部带头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全体官兵深入抓好文化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营造了和谐有序的警营文化氛围,为实现部队安全稳定和中心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社区建设需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在对社区未来管理和服务的计划中,应按照“一步规划到位,分期逐步实施”的原则开展,要通过了解和评估社会需要,以社区内部资源的分析动员为主,合理开发利用外部资源,设计好具体的管理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机制,达到满足社区需要,预防与解决社区社会问题的目的。在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应结合我区乃至青岛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制定该社区的详细规划,使各项建设具有对于未来的前瞻性,不要让今天的规划成为明天发展的障碍,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结合社区居民人口构成、居民收入、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党员座谈会议、上门走访等形式,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社区管理和服务设施纳入规划,做到与小区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保证社区管理和服务设施的提供和服务功能的发挥,避免出现政府部门花费大量精力、财力而居民兴趣不高、参与感不强的局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发展模式。需求决定供给,只有以需求为导向,才能提供个性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市场调节和行政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社区需求发展社区管理和服务,避免造成无效供给或低效供给。推行个性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公共行政和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