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该做什么

柳龙英 2019-11-06 15:10:00

推荐回答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观察记录一、研究背景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要求,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务必会发生种种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本学期以行动研究法、案例法为研究的主要方法,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主题活动背景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区角活动的评价形式为专题的研究,把这些作为进一步深化主题背景下的区角活动目标,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建构和开展,更好地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是我们课题组在这个学期中开展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一点做法。二、研究策略针对幼儿个性化特征指导的策略。首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对较特殊的幼儿进行跟踪指导。对兴趣单一的幼儿进行个别交谈。其次,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的层层递进。再次,根据小中大班的年龄特征,适当的安排游戏内容和教学内容。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能够对幼儿进行合理的观察与指导,使幼儿区域活动教育效果的达到最优。三、本学期研究重点1、继续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选择投放。2、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以及如何把握教师介入指导的时机。3、关注材料投放的层次性。4、重视活动的交流评价。四、研究步骤与措施1.强化理论学习,刷新教育理念。本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幼儿园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有效指导》,采取个人研读、组内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继续进一步领悟其中精神。2.加强主题前审议活动。本学期我们加强了主题前审议的管理。注重审议过程,做好相应的记录。主题前审议时,我们主要围绕主题目标、主要活动安排、环境与资源、区域活动设置、区域活动材料准备等方面对主题进行全面审议,对不够合理的地方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不断优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3、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本学期初我们课题组通过观摩发现了部分主题的区角内容的材料还存在目标过于单一,缺乏与主题阶段目标吻合和缺乏层次性,我们课题组决定开展“一案三步”互助式集体备课研讨,第一步,研讨主题性区域设置及材料提供,第二步,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实施;第三步,观摩区域活动开展过程;选择案例分析。希望通过这三步走的实施,把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做得更扎实。为此我们以个主题目标、阶段目标、主题内容为蓝本,对各区角活动的预设进行了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在认真学习、把握主题目标和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进行自备,其次以汇报的形式交流通过评价交流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课题组的老师们能够注重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良好个性品质,如:遵守活动常规、与同伴愉快合作、不怕困难耐心坚持、反复实践等一些个案,作为交流评价的内容,她们没有在意孩子的认知技能在这次的区域活动中又提高了多少,做得像或是不像,而把良好的心理品质坚持性、自信心、目的性等的培养作为价值取向,作为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评价的一部分,这样能进一步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3、通过研究提升了教师观察、反思的能力。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思是对问题的反思,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预测、经验等寻求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为此,在每个阶段的活动中和活动后,我们都通过自我反思。
米增奇2019-11-06 15:37:2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制定观察要点,明确观察方向。观察要将全班幼儿与个别幼儿相结合进行综合观察。2、观察孩子的探索过程中的每一步环节,并记录下来,发现孩子探索中的创意思维、发明意向。3、明确观察方向、落实观察目标,学会等待,寻找对策将其有针对性,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能够让教师把握整体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推进观察进程。4、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向孩子提出新的挑战:观察幼儿行为发生的背景,寻找适宜的介入时机、倾听孩子的情绪情感,并对幼儿出现的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把握介入时机、观察、制定观察要点。幼儿带着自己的种种设想试验、观察,对幼儿行为的性质作出正确判断。5、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从而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倾听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窦连池2019-11-06 16:05:08
  • 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学习习惯是持久的学习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自学能力的培养,贵在增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学习惯。神经系统对客观世界的适应过程,就是习惯的形成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常规的训练。在学生主体性素质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当扮演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者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首先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作出明确的要求,使之努力有方向。比如对“读”的训练的要求可定位于:学会利用工具书,抓“提示”看“注释”,勾画批注,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中心意思,提出创造性问题,完成课后练习。这个要求作为一种常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就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但习惯有好有坏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还需教师下大功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人言:“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必须指导并训练学生把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规律性的知识,转化为自己探索知识,求取真理的方式。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和毅力的过程,最终达到自学自动系统的形成。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调动其内在动力系统的作用,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而内在的学习动力系统,学习动机具有核心意义。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要创设各种条件,提供良好的外部诱因;另一方面要采取教育、教学手段,通过外部诱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内部诱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中,只有扮演好学生学习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善于激趣、导学,教师才能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走向,让学生主体地位真正树立起来。怎样激趣、导学呢?可以以下二方面入手。1、以教学内容诱发学生求知欲望赞可夫说,动员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会使他们感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是一种精神满足。我就常常紧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细读深思,举一反三,用那些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让学生课课有所得,获得自我感奋的力量。2、改进教读,吸引学生赞可夫认为:课堂上要有活泼的气氛,要有游戏的成分,有幽默,有笑声,有争论。语文的复习课较为枯燥,我便以赞可夫的观点为指导,摒弃了以往一言堂的讲法,代之以小组的形式竞争梳理知识点,不仅效率高,而且课上的生动,学生兴趣高,获得了生动发展的机会。3、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育疑。有疑则有问,有疑则有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巧设悬念,善于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是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前提。例如: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在解决“孀妻”一词的含义时,没有让学生死记释义,而是联系课文内容,看出一个问题:“遗男参加山的劳动,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巧设此悬念,学生在一种追求的心理下读课文,最终对“孀妻”一词的含义映象极深。由此可见,教师独具匠心的质疑设问,可以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可以说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最佳结合就体现在“设疑”和“解疑”上。三、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未来的文盲将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且不会学习的人。聪明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而不应只看重学生学到的即定知识。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会读书、会思考、会自学,善于发现探索的能力,应当教会学生学习,应当成为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解决教“学”的问题,并努力做好以下几点:1、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假设、或联系,这些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获得成功,最主要就是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2、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对于同一类型的知识,教师不必事无巨细,一一传授,完全经验教给学生一个公式,一种方法让他自己掌握。例如:学习文学常识时,我引导学生从作者的生活的时代、地域、代表作、地位、本人情况五方面去掌握,在以后遇到每课涉及是文学常识时,学生都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来自学了。3、给学生以规律性的指导。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语文教训就应当是教学生掌握语文学习规律的活动。只有给学生以规律性的指导,才能完成由“教”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例如,古诗文中“互文见义”的现象使得学生在解释时往往有所疏漏,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探求这种现象的解释规律,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学生就可以轻松解决了。四、学生实践活动的倡导者语言文学作为信息载体和人类交流交际的工具,本身就带有开放的性质,那么语文课就应该多方位,多渠道地发挥其教育与教学作用,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的功能。基于此,教师应当确立适应于今天信息社会大生产、大经济、大科学的大语文课,应当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倡导者。
    齐月利2019-11-06 16:01:29
  •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自由选择、自发探索的自主活动,为幼儿们所喜欢。在活动中,幼儿们通过持续不断地实践与环境相互作用,培养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能力。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与集体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上有所区别,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中心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的指导更多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对3至6岁的儿童来讲,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应更多地选择那些结构性低、非正式的活动。虽然很多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这点,但在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诸多困惑。本文将着重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一、关注学习过程,把握介入指导的最佳时机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教师要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信任幼儿,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所需的环境和条件。只有当幼儿确实因自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难以继续进行探索活动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这种适度的支持对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无原则过多支持,也只会助长其被动依赖心理,压抑其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区分出其中哪些困难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哪些困难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从而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个心理与能力的支点,使其能依托这一支点,顺利地越过困难,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例如,区域活动中幼儿玩磁铁,教师提供了许多相关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大小的磁铁及多种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让幼儿在操作和争论中获得一些对磁铁属性的感性认识。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用磁铁进行各种探索,兴奋地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后,教师又考虑在投放的材料中如何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属性。如提供操作材料:筷子、镊子、调羹和磁铁以及一盘混有大头针的豆子,让幼儿探索用什么工具能较快地取出大头针。当幼儿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又及时为幼儿提供新的材料回形针,并提出新的探索要求,即怎样从矿泉水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回形针。与前一任务相比,这一任务难度提高了,需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瓶中的回形针先要连成一体;二是用磁铁将此连成一体的回形针同时吸出。这一新任务显然更具有挑战性,也有一定趣味性。当幼儿用磁铁将矿泉水瓶中已串联好的回形针往瓶口方向吸,始终无法将回形针吸出瓶身而感到无助时,教师用一句“你再试试看,沿着瓶子哪一面往上吸,回形针才不会掉下来”的话来点拨,让幼儿变换思维角度,再进行尝试,很快幼儿找到了解决办法。当幼儿经历多次曲折,终未达到目的而失去信心时,教师对其讲了一句:“我会和你一起想办法的。这句话无疑给了他们一种希望,并使其重拾起信心。同时,教师还为其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所必须的材料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的磁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又回来继续解决原先的问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二、掌握观察方法,针对特点确定相应的指导策略在区域活动过程指导中,教师常常不自觉地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想来选定内容,构想过程,忽视了幼儿的需要,导致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教育好儿童,必须首先了解儿童,而观察幼儿是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教师在观察时要注意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静心是尽量不打搅幼儿自然的行为过程,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细心是注意捕捉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有意义信息和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根据需要作一定的记录;耐心,是不要怕多花费时间,观察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小班幼儿玩拼图:红红小朋友先把五块拼图从底板上全部取出放在地毯上,然后见她拿起一间小房子,仔细看了看,再用眼睛在板上来回寻找着,直至确定找准后才放入,就这样依次把五间小房子准确无误地嵌入,整个过程仅用了8分钟;丽丽小朋友也拿起一间小房子,看也不看,直接准备放入左边第一个空隙内,可是却放不进,再移到第二个,还是放不进,再往下移,直至第四个才正好嵌入,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接着又拿起另一间小房子,还是从头开始,依次在底板上一个个地放,最终也全部完成了,前后用了12分钟;东东小朋友他把拼板的底板放倒了,也就是房子的屋顶朝下,他拿起一间房子,试图放入第一空隙,发现嵌不进,可还是拼命使劲往里按,最终当然是没有成功。以上几个案例说明: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对于红红小朋友在拼图中表现出思考型的认知特质,如果材料没有新的要求,一味地只是重复已有的经验,那么就会变成机械的操作,幼儿只能得到机能性的快乐,在认知上得不到什么提高。与红红同样完成任务的丽丽却表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冲动型认识风格,对这类儿童的指导要让其学会注意观察认知对象的细节,并在回答问题之前,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检验。所以,如果单纯提醒她慢一点,并无多少帮助,他们可能更需要一些注意视觉刺激和策略的具体提示,如“看一看,能不能直接找到它的家”等。而东东与前面两个幼儿比,明显存在能力水平上的差异,如果面对他的困难熟视无睹,不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帮助,他就可能会因对活动失去兴趣而放弃。当然,指导的重点应是提升其空间方位的知觉水平,如提供一些突出几何图形特征的拼图材料,加强方法上的引导。幼儿学习操作中表现出的个体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有水平的差异,还有方式的差异,教育的策略也要因此而有所不同。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按幼儿不同特点确定相应指导策略,教育指导才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现需要。三、因势利导,促进幼儿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是要让幼儿经过这一历程,促成其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发展,这是根本的目的。因此,在指导中,教师要对幼儿任何自主活动的愿望与努力都应给予充分、积极的支持包括环境创设及材料的准备。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提出建议——“做好玩的棋”,经过讨论后,诞生了“探险棋”、“旅游棋”还有“交通棋”等等。这里每一幅棋都是幼儿在运用了脑中的知识,在反复理解棋类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而制作完成的。这一示例说明,幼儿在自主活动过程中,不仅自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各种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还领会了各种材料的特性、各种活动器具的规格、制作方法及材料与器具的联系等,收到了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四、关注但不介入,提供幼儿相互交流学习的空间在幼儿区域性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和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例如在建构区域活动中,肖宇小朋友虽爱学习,但在插圆形时仍然感到困难,一旁的强强便善意指出他的错误并要直接帮他插,而肖宇却执意要自己来,热心的军军只好不时地提醒他。这时教师应采取的指导策略是关注但不介入。因为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着自己的立场,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达到的效果是教师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还助长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教师此时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沉默,通过沉默而使幼儿充分地互相交流。从这意义上说,教师有时采用的不作为的策略实际上是对幼儿最大的支持。对幼儿的支持并不意味着教师每次都必须亲力而为,有时也可保持沉默,让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五、有机整合,实现教学与发展的最佳效益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区域是观念性的,随时可能根据需要而变化。在这里,区域之间以及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性的,是可以改变的,彼此之间可以也需要交流与沟通。例如,“点心组”的幼儿看到“娃娃家”的妈妈在做饭,会将制作的点心送到“娃娃家”请大家品尝;“娃娃家”根据装饰的需要向“插花组”预定相应要求的花艺盆景,这就促使三个本来不相干的区域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互动,既培养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又促进了幼儿情感的发展。又如,在“商店”区域活动中,幼儿们虽然知道了商店中买卖商品的一般程序,但不深入。教师针对这一问题开展集体活动,讨论有关商品价格和金钱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商店实地调查访谈,或者请教家长,获取有关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次开展这个内容的区域活动,由此,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社区和家庭等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动态关系,促使区域内容在动态变化之中不断丰富与深入。从具体的操作方法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等一些共性的问题及一些需要相互讨论、启发等集体氛围支持的学习内容可通过集体教学、社区家园互动的形式加以组织指导。而一些层次丰富、操作性强、适应面广的内容则可以让幼儿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区域环境中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
    龚尤贵2019-11-06 15:55:46
  •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它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师适当正确的指导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置身事外:每次区域活动时间就是教师的休息时间;要不就是漫无目的地“巡回指导”,实际上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干预。二是过度限制:幼儿必须按照教师的个人想法进行区域活动,过度注重游戏表面上的有序性;过多限制幼儿自己的发挥,区域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幼儿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那教师对区域活动中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发挥幼儿主体性,自由性的活动呢?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认真、详细地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与游戏材料、伙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他们整理、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游戏过程,正是他们的学习过程。对于幼儿区域游戏的指导,要建立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与需要的基础上。我们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和基础上得到发展和进步。那么具体操作中如何实现呢?1.观察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对幼儿的观察有以下几种:等等。如有一次在美工区打扮瓶宝宝的活动中,我发现钦钦没有进行与主题相关的活动,而是与小伙伴玩起了拳击。在经过干预之后才知道,原来美工区的内容已经很久没更新了,幼儿已经失去兴趣了,所以钦钦才会出现这种行为。之后,我马上调整了美工区的材料和内容。②耳到这点其实非常重要。从幼儿的交流之中可以分析出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的个性特征,或者活动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在幼儿之间出现争执活动无法继续的时候,听听幼儿说什么,显得尤为重要。在建构区,突然传来乐乐和奇奇的争执声,游戏也停止了。我没有马上进行制止,而是听他们在争些什么。这个风车是我的,我早就看到了。我的,我一直在搭房子。两个小朋友都不肯妥协。原来他们是在为一个风车吵架,我走过去,试图说服他们找另外的风车,可孩子告诉我只有一个。原来我在提供区角材料时,没有考虑到材料是否充足。③手到看过听过之后,做些记录,成为后来分析和干预行为的依据。洋洋是一个非常内向,胆小的幼儿,在上学期我们对她进行了跟踪观察。在区域活动中,更是观察的主要部分。在对洋洋进行干预之前,我们会对她的一言一行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成为后来采取何种干预行为的重要依据。④心到做个有心人。把看到的听到的结合笔记,用心分析,思考,再考虑是否采取干预措施,如何干预。如在娃娃家,看到苗苗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一边,嘴里还说道:“宝宝不哭,妈妈马上来了。初看似乎苗苗并不理解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她就是妈妈。但我没有进行干预。因为苗苗对妈妈的依赖特别强,她的行为其实是她自己想法的真实反映。如果这时马上纠正她,可能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波动。2.结果分析是一切行动的依据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进行分析幼儿的一些行为表现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幼稚的,是难以理解的,但我们必须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游戏发展水平,教师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如小班幼儿还没有“去中心化”,自我为中心较明显。而且他们游戏的水平刚处在“平行游戏”阶段,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不会跟其他幼儿交往。特别在娃娃家中,孩子们一般都是各玩各的。如果这时教师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加分析冒冒然地进入游戏,干预他们,幼儿就会觉得不适应,干预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而结合幼儿具体情况分析之后的教师,采取的措施肯定是不对幼儿进行任何干预。2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经验性的特点,所以在幼儿的行为上会有他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教师在指导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小班冬天的主题,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进行围巾的设计和涂色。我走到飞飞旁边,看到他正在用一只黑色的蜡笔涂色。我看了一会,就马上制止他:“飞飞,你觉得黑色的围巾好看吗?老师不是说过要用漂亮颜色的吗?你看到过黑色的围巾吗”飞飞看着我,委屈地说:“老师,我的围巾就是黑色的。妈妈的也是黑色的。老师你看。飞飞真的从柜子里拿出了他的围巾,黑色的,上面有两只黄色的小狗,很漂亮。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活动时,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思维方式出发,不由分说地否定幼儿,而是要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总之,多从幼儿出发看问题。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二、适当干预,促进幼儿发展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要之后,就要对需要教师帮助的幼儿进行游戏的指导,这里的指导实际上是一种干预。而干预不是教师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愿望、标准直接强加给幼儿,也不是直接告诉幼儿下面该怎么做,进行干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肯定或抑制、否定幼儿的某种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是幼儿获得经验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所以干预是建立在发展幼儿的根本上的,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怎样的干预可以体现幼儿主体性、自主性呢?1.干预要适时。不要轻易去干预幼儿的游戏,把对幼儿的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在经过了解观察,确认一个干预的最佳时机。要在幼儿经过了种种努力之后,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时,才给与适当的帮助。老师在建构区投放了新的材料,是一种塑料玩具。经过拼搭之后,成为一个陀螺。幼儿对新材料的反应很好。巍巍也在玩,他把两部分装起来之后,发现不会像其他幼儿的一样会旋转。显然,巍巍搭的不对,陀螺的底部应该是尖的,而他的两头都是圆的。巍巍发现不对,又重新卸下,再装,可还是不对。旁边的幼儿都笑巍巍的陀螺不会转。他的小脸都憋红了。巍巍本来就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他还在不停的摆弄,可找不到原因。这时他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走过去,拿起另外一只成功的陀螺,和巍巍的放在一起:“巍巍,这两只陀螺有什么不一样啊?”巍巍反复看了看,“下面是尖的,这个是圆的。那怎么样才能使它变成尖的呢?”涛巍巍拆了自己的陀螺,看了看组成的两部分,很快发现了问题,原来是装反了!重新装好的陀螺终于转起来了。巍巍高兴地玩了起来。教师适时的帮助,使巍巍重新开始游戏,幼儿获得了愉悦的游戏体验,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功感。2.干预要适宜。适宜的干预可以使幼儿的游戏朝正确的、好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进行否定性的干预,如批评。但批评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批评不一定要用语言,教师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都可以用作否定性干预的手段。一次在阅读区中,孩子们特别的吵,有的幼儿把书当做望远镜在玩,有的幼儿圈起书在打打闹闹,更过分的是把书弄得乱七八糟,满地乱放。我当时就生气了,声色俱厉地批评孩子们:“你们会不会看书?老师是怎么说来着?全都给我整理好!”我的严厉震慑了全班幼儿,大家都停下了游戏,往阅读角看。活动室的气氛很紧张。教师的干预已经打断了孩子们的游戏。教师对个别幼儿的批评,却改变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氛围。幼儿的游戏需要一个心理上宽松、自由、无压力的环境。而这时教师的不适宜干预,给幼儿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要担心自己会不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怎么玩也是玩不好的。更谈不上发展了。3.干预要适度。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活动区中,如果老师的指导太突出,完全处在一种主导、主动、主持的地位,有时反而会限制、影响幼儿的活动。本来幼儿在区域中就是主体、主角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孩子要怎么玩就怎么玩。有的教师在幼儿游戏时,经常突然地进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步骤去游戏,干预的太多,直接告诉幼儿“你应该怎样做,他应该怎样做”使幼儿无法正常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如在一次小吃店中,教师看到幼儿正在分配角色,大家讨论得很积极,久久没有开始游戏,教师就直接为幼儿分好了角色,并且告诉他们每个角色应该做些什么。教师就是在导演游戏,就是指挥者,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三、对干预措施进行反思和评价1.以正确的儿童观为指导思想在对幼儿进行必要干预时,要始终以正确的儿童观为指导。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和环境的刺激。在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建构起对他们发展有益的经验。教师的干预行为只是起推动幼儿建构经验的作用,而不是干涉或决定幼儿游戏的想法,方式,内容,等等。2.以保持幼儿游戏状态为前提游戏就是幼儿自由选择的,充满着“愉悦及欢乐”的活动。教师在进行干预时,务必要考虑到幼儿游戏状态的保持。如玩积木,幼儿自由选择,自由决定如何玩,那就是游戏。如果是教师分配的,那就是工作。3.以使幼儿获得发展为目的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干预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重要。而不适当的干预可能回事幼儿失去获得发展的机会。为了维持区域活动表面上的井然有序,部分教师会过多干预幼儿的活动,总想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玩,体现出教师头脑中预先计划好的教育目标,而实际上教师的干预已经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成了摆设。所以在干预中,一定要以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为目的采取措施,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获得发展的媒介。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教育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育者必须注意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边剑英2019-11-06 15:18:46

相关问答

内容包括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分发、咨询和电脑维修服务、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等。社会实践的队员们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带着所需的科普宣传用品设立了科普宣传站,投入到当天的宣传活动中来。其中科普问答知识有奖竞猜吸引了社区居民尤其是小朋友们的踊跃参与,一些题目难倒了不少小朋友,但通过互相帮助、求助家长等方式学到了新知识、答对了题目,为自己赢得了绿色植物、鼠标垫、耳机等小礼品。活动还准备了多本科普书籍赠送给社区居民,并在社区醒目位置摆设安全小知识展板,分发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进一步帮助社区居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推进社区科普工作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同时为保证居民随时随地都能学到科普知识,还组织辖区居民到社区观看远程教育养生知识讲座,通过观看学习,增强了居民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了科学、环保、文明的生活理念,深受辖区居民欢迎。社区通过开辟《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宣传栏、“社会公德教育橱窗”、“精神文明长廊”等科普教育阵地,开设了居民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在社区内广泛向青少年进行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努力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其次活动得到了驻街单位和三家个体经营户的大力支持,也为科普日的宣传活动扩大了更广泛的参与范围。这次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提高科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幼儿园早操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园第一个集体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它对调节幼儿一日活动情绪,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准确、灵活,对锻炼人体的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合群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早操活动应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做操时应使幼儿头、躯干、肢体、关节受到锻炼,幼儿情绪得到一种愉悦振奋的调整。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早操活动。科学地编排早操并不断有所创新,对处于身体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一、幼儿早操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要调动幼儿做早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爱好,编操就要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之情趣化、游戏化。如小班的手铃操,就是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编的。其动作要领是:幼儿两只手腕上带着小串铃,伴随着音乐发出有节奏的铃声。这样有助于增强幼儿做操的兴趣。又如小班的小桶操,将其分成以下几个环节:由小朋友扮演小兔起床→做操→钻洞→过桥。这些动作都给幼儿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深为幼儿喜爱。一些新入园爱哭闹的幼儿,也深深地被这些新颖有趣的早操所感染,由哭转笑,脸上带着泪花,高高兴兴地加入做早操的行列,他们从喜欢做早操逐渐地变为喜欢上幼儿园了。二、幼儿早操的结构应科学,把握好早操的运动量以前,一般为了达成一定的运动量,按照运动生理指标的要求,将早操分成三部分:准备部分、运动部分和放松部分,形成典型的三段式的早操结构;现在考虑到早操与幼儿体能之间的关系、早操与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之间的关系等等综合因素,逐步形成了五个基本环节:1.热身运动:如走、跑和变速跑等全身运动,达成热身的目的;2.队列变化:在小、中和大班,通过队列变化训练,可提高幼儿在团体中了解与认识自身与团体的关系,增进幼儿的团体意识,并发展幼儿理解指令的能力;同时,队列变化与训练,也是热身运动的一种积极的延续,为幼儿的早操活动作好充分准备。3.操节:操节是早操的主要部分;在早操训练中,不仅要达成幼儿开始一天幼儿园生活时身体机能唤醒的目的;同时,早操也是幼儿运动的一种类型,需要通过一定的运动量,使幼儿在每日的早操中,逐步实现幼儿运动能力与体能的不断提高。4.体能活动:利用身体或器材练习走、跑、平衡、跳和钻等等动作,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5.放松阶段:在早操的放松阶段,充分的放松,可以使幼儿以良好的身体与精神面貌,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反之,如果幼儿园早操过强过弱的运动量不但达不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相反会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损害。因此,把握好早操的运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某些幼儿园在编排和练操的过程中,就请了园医对幼儿采用心率测定法、观察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跟踪测试,实地观察幼儿的各种面部表情,记录与分析早操后幼儿的体温变化,并绘出早操心率变化曲线图,以准确把握每个幼儿的运动负荷。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首先体现为如何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抓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我认为,要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党、政工作的一大法宝,只有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其工作的积极性才会大大的增强。笔者认为,当前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用党的教育方针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统一教职工的认识,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让教职工明确自己所负的责任。另外,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群众。其次是充分利用例会,工会活动对教师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再次是通过学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让教职工以典型为榜样,对照自身,找出不足,不断进取,从而,有效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二、引入竞争机制,制造危机意识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就无从谈起。当前部分教职工工作随便,主要心思放在吃、喝、玩、乐上,不求上进,这就是缺乏竞争、缺少压力的原因。所以,建立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引入竞争机制,首先是在全县内推行教师市场价位,加强人才的流动,在大范围内实行竞争,促进教师在全县范围内流动,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格局,在整个教育系统内形成一种竞争气氛,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积极性。其次,在学校范围内,对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实行聘任,评优、评先实行竞争,甚至还可以由学校、学生共同选聘教师,对落聘、学生评价不良的教师采用降级使用或采取其他惩罚措施,通过增大教职工危机感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三、完善管理制度,增大学校工作透明度正确制定和执行管理制度,对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建立正常秩序,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教职工积极性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要做到管理制度完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管理制度要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制度的落实也必须及时、彻底,这样才能让教职工信任管理制度,从而有效的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暗箱操作往往是产生腐败的根源,也是教职工对学校领导猜疑、不满、不信任的基本原因,进而影响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关经济问题更是敏感的话题。因此,增大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监督,最大限度的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是调动教职工积极必性,发挥其主人翁有有效方法。四、科学、有效的采用奖励措施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也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奖励在学校中主要表现为评优、评先进、核发绩效工资教学奖等方面。为了有效调动教职工积极性,首先要做到公平奖励,要打破大锅饭,对贡献不等的职工要拉开档次受奖。其次要加强评奖的管理,要用一套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评价方案为依据,不循私情,依章评价。再次,奖励要及时,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五、加强同教师的感情交流“士为知已者死”这一古训在今天的知识分子的头脑中还有深深的烙印,因此,通过融洽与教职工的关系,也能大大提高教职工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融洽与教职工的感情,首先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很多事情可让他们放手去干,不要有太多的牵制,对中层干部更应如此。其次,要关心职工生活,尽可能提高教职工的福利,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让教职工感觉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学校领导是他们的贴心人,这样的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那么就没有搞不好的学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而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正好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准备环节是第一环节,其中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以及区域材料的准备和投放。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自由交谈展开的程度。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通过师生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尽可能地使活动动静分区: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计算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利用教室、走廊楼梯的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桃树、柳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展示墙上帖出小朋友们画的树;在自然角摆上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盆景;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根据季节的变化、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装扮活动区。二、活动区材料充分的准备及合理投放,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准备、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投放。1、家园配合准备区域材料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嘉嘉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星星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了“窗花”;豆豆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轮船”等。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会儿拿这个玩玩,一会儿拿那个玩玩,只学会了拿起一物——摆放片刻——丢弃——另换一物,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我们通常在开展某一区域游戏前,先与幼儿共同探讨,再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教育目标,共同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如:我们在开展“奇妙的信”这一主题中,幼儿对寄信、写信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生成了“邮电局”这一游戏区,我们还带领幼儿参观了邮局,了解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了游戏的玩法,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又如,幼儿对自己没玩过的玩具很感兴趣,就可建议他们把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这样一个令幼儿留恋忘返的玩具区就可形成了。3、提供层次性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手工区中设置了“夹玻璃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玻璃球时,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瓶中,能力弱的幼儿可选择夹进盒中。班上有几位幼儿由于年龄小,,我就在旁边放了一把勺子,他们可以用勺子把玻璃球舀进盒中。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的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4、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五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
做ppt必须使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对于power-point初学者来说,先要了解内容,再了解方法。成功的PPT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设计的PPT杂乱无章、文本过多、不美观,那么就不能组成一个吸引人的演示来传递信息。下面简介了一些常用到的制作PPT的技巧。要做得好做得快而且还要通过PPT的演示让学生或者其他人很容易的理解所表达的思路就着实需要花费一些精力。一.新建一份空白演示文稿打开软件,按快捷键法。按“Ctrl+M”组合键,即可快速添加1张空白幻灯片。二.插入文本框通常情况下,在演示文稿的幻灯片中添加文本字符时,需要通过文本框来实现。1、执行“插入→文本框→水平垂直”命令,然后在幻灯片中拖拉出一个文本框来。2、将相应的字符输入到文本框中。3、设置好字体、字号和字符颜色等。4、调整好文本框的大小,并将其定位在幻灯片的合适位置上即可。三.插入图片为了增强文稿的可视性,向演示文稿中添加图片是一项基本的操作。1、执行“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2、定位到需要插入图片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图片文件,然后按下“插入”按钮,将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3、用拖拉的方法调整好图片的大小,并将其定位在幻灯片的合适位置上即可。四.插入声音我们也可以将视频文件添加到演示文稿中,来增加演示文稿的播放效果。1、执行“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命令,打开“插入影片”对话框。2、定位到需要插入视频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视频文件,然后按下“确定”按钮。六.插入艺术字Office多个组件中都有艺术字功能,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艺术字可以大大提高演示文稿的放映效果。1、执行“插入→图片→艺术字”命令,打开“艺术字库”对话框。2、选中一种样式后,按下“确定”按钮,打开“编辑艺术字”对话框。3、输入艺术字字符后,设置好字体、字号等要素,确定返回。七.绘制出相应的图形根据演示文稿的需要,经常要在其中绘制一些图形,利用其中的“绘图”工具栏,即可搞定。1、执行“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展开“绘图”工具栏。2、点击工具栏上的“自选图形”按钮,在随后展开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相应的选项如“基本形状、太阳形”,然后在幻灯片中拖拉一下,即可绘制出相应的图形。八.插入图表利用图表,可以更加直观地演示数据的变化情况。1、执行“插入图表”命令,进入图表编辑状态。2、在数据表中编辑好相应的数据内容,然后在幻灯片空白处单击一下鼠标,即可退出图表编辑状态。注意:如果发现数据有误,直接双击图表,即可再次进入图表编辑状态,进行修改处理。九.插入Excel表格由于PowerPoint的表格功能不太强,如果需要添加表格时,我们先在Excel中制作好,然后将其插入到幻灯片中。1、执行“插入→对象”命令,打开“插入对象”对话框。2、选中“由文件创建”选项,然后单击“浏览”按钮,定位到Excel表格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中相应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即可将表格插入到幻灯片中。3、调整好表格的大小,并将其定位在合适位置上即可。注意:①为了使插入的表格能够正常显示,需要在Excel中调整好行、列的数目及宽高度。②如果在“插入对象”对话框,选中“链接”选项,以后在Excel中修改了插入表格的数据,打开演示文稿时,相应的表格会自动随之修改。十.背景颜色如果对当前的配色方案不满意,可以选择其内置的配色方案来进行调整,并可以修改其背景颜色。1、执行“视图→任务窗格”命令,展开“任务窗格”。2、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选项,展开“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任务窗格。3、选择一种配色方案,然后按其右侧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根据需要应用即可。4、如果需要修改其背景颜色可以这样设置:执行“格式→背景”命令,打开“背景”对话框,设置一种颜色,确定返回即可。十一.页眉和页脚在编辑Powepoint演示文稿时,也可以为每张幻灯片添加类似Word文档的页眉或页脚。这里我们以添加系统日期为例,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1、执行“视图→页眉和页脚”命令,打开“页眉和页脚”对话框。2、选中“日期和时间”及下面的“自动更新”选项,然后按其右侧的下拉按钮,选择一种时间格式。3、再单击“全部应用”和“应用”按钮返回即可。十二.幻灯片母板如果我们希望为每一张幻灯片添加上一项固定的内容如插图、自己的标识,可以通过修改“母板”来实现。1、执行“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命令,进入“幻灯片母板”编辑状态。2、仿照前面插入图片的操作,将公司LOGO图片插入到幻灯片中,调整好大小、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上,再单击“关闭母板视图”按钮退出“幻灯片母板”编辑状态。3、以后添加幻灯片时,该幻灯片上自动添加上自己的标识图片。十三.隐藏幻灯片对于制作好的Powepoint演示文稿,如果希望其中的部分幻灯片在放映的时候不显示出来,可以将其隐藏起来。1、在“普通视图”界面下,在左侧的窗口中,按住Ctrl键,分别点击需要隐藏的幻灯片,同时选中多张不连续的幻灯片。2、右击鼠标,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隐藏幻灯片”选项即可。注意:①进行隐藏操作后,相应的幻灯片编辑上有一条删除斜线。②如果需要取消隐藏,只要选中相应的幻灯片,再进行一次上述操作即可。十四.动画动画是演示文稿的精华,在画中尤其以“进入”动画最为常用。下面我们以设置“渐变式缩放”的进入动画为例,看看具体的设置过程。1、选中需要设置动画的对象,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2、单击任务窗格中的“添加动画”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依次选择“进入→其他效果”选项,打开“添加进入效果”对话框。3、选中“渐变式缩放”动画选项,确定返回即可。注意:如果需要设置一些常见的进入动画,可以在“进入”菜单下面直接选择就可以了。十五.动画播放方式如果一张幻灯片中的多个对象都设置了动画,就需要确定其播放方式是“自动播放”还是“手动播放”。下面,我们将第二个动画设置在上一个动画之后自动播放。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双击第二个动画方案,单击“开始”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之后”选项即可。注意: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还可以快速设置动画播放“速度”等选项。十六.设置动画退出既然有进入动画,对应就有退出动画——即动画放映结束后对象如何退出。1、选中相应的对象,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2、单击“添加动画”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依次选择“退出→消失”选项,即可为对象设置“消失”的退出动画。3、双击设置的动画方案,打开“消失”对话框,切换到“计时”标签下,把“开始”选项设置为“之后”,并设置一个“延迟”时间如2秒,确定返回,让“退出”动画在“进入”动画之后2秒自动播放。十七.动画路径如果对Powepoint演示文稿中内置的动画路径不满意,可以自定义动画路径。下面,以演示“布朗运动”为例,看看具体的实现过程。1、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椭圆”按钮,在幻灯片中画出一个或多个小“质点”。2、分别选中相应的“质点”,单击“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的“添加效果”按钮,选择“动作路径→绘制自定义路径→自由曲线”选项此时鼠标变成一支笔。3、自“质点”处开始,发挥自己的想像随意绘制曲线。4、然后在“计时”标签中,将“重复”项设置为“直到幻灯片末尾”。十八.动画播放的顺序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设置好动画后,如果发现播放的顺序不理想,该怎样快速调整呢?下面,以将三个动画方案调整到第二个顺序播放为例,看看具体的操作过程。选中需要调整的对象,右击鼠标,在随后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选项,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选中第三个动画方案,按住鼠标左键,将其拖拉到第二个动画方案止方,松开鼠标即可。注意:此处,利用右键菜单快速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十九.设置背景音乐为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置背景音乐,这是增强演示效果的重要手段。方法如下。1、仿照前面的操作,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文件,将其插入到第一张幻灯片中。2、展开“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3、选中声音播放方案其实就是一种动画方案,双击打开“播放声音”对话框。4、在“效果”标签下,选中“在XX幻灯片之后”选项,并输入一个数值此处假定演示文稿共有28张幻灯片,就输入数值28,确定返回就行了。注意:这样的设置,就相当于让声音播放动画在28张幻灯片之后停止,替代背景音乐的效果。二十.动作按钮在PPT演示文稿中经常要用到链接功能,可以用“动作按钮”功能来实现。下面,建立一个“课堂练习”按钮,链接到第十七张幻灯片上。1、执行“幻灯片放映动画按钮自定义”命令。2、在幻灯片中拖拉出一个按钮来,此时系统自动弹出“动作设置”对话框。3、选中“超链接到”选项,然后单击其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幻灯片”选项,打开“超链接到幻灯片”对话框,选中第十七张幻灯片,确定返回。4、右击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文本”选项,并输入文本如“课堂练习”。5、设置好文本的字号、字体等,调整好按钮大小,并将其定位在合适的位置上即可。二十一.强调动画PowerPoint2002之后的版本添加了一个“强调”动画设置功能。所谓“强调”动画,就是在放映过程中引起观众注意的一类动画,设置方法同设置“进入”动画相似。1、选中需要设置强调动画的对象,执行“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命令,展开“自定认动画”任务窗格。2、单击其中的“添加动画”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展开“强调”下面的级联菜单,选择一种“强调”动画如“陀螺旋”即可。注意:选择其中的“其它效果”选项,打开“添加强调效果”对话框,可以设置多种强调动画。二十二.字幕式动画经常看到一些课件在播放过程中,一些字符从左向右从下向上滚动出现,这种效果在PowerPoint中可以用“字幕式”动画来实现。1、将字符输入到一个文本框中。2、选中文本框,单击“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的“添加动画”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展开“进入”下面的级联菜单,选中“字幕式”动画选项就行了。注意:如果“字幕式”动画选项不在“进入”级联菜单中,可以选择其中的“其他动画”选项来设置。二十三.超级链接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放映过程中,有时希望从某张幻灯片中快速切换到另外一张不连续的幻灯片中,可以通过“超级链接”来实现。下面就以“超级链接”到第10张幻灯片为例,看看具体的设置过程:1、在幻灯片中,用文本框、图形片制作一个“超级链接”按钮,并添加相关的提示文本如“陀螺旋”。2、选中相应的按钮,执行“插入→超链接”命令,打开“插入超链接”对话框。3、在左侧“链接到”下面,选中“本文档中的位置”选项,然后在右侧选中第10张幻灯片,确定返回即可。注意:仿照上面的操作,可以超链接到其他文档、程序、网页上。二十四.幻灯片切换方式为了增强Powerpoint幻灯片的放映效果,可以为每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方式,以丰富其过渡效果。1、选中需要设置切换方式的幻灯片。2、执行“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命令,打开“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3、选择一种切换方式如“横向棋盘式”,并根据需要设置好“速度”、“声音”、“换片方式”等选项,完成设置。注意:如果需要将此切换方式应用于整个演示文稿,只要在上述任务窗格中,单击一下“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就可以了。二十五.幻灯片放映方式PPT演示文稿制作完成后,有的由演讲者播放,有的让观众自行播放,这需要通过设置幻灯片放映方式进行控制。1、执行“幻灯片放映→设置放映方式”命令,打开“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2、选择一种“放映类型”如“观众自行浏览”,确定“放映幻灯片”范围如第3至第8张,设置好“放映选项”如“自动放映,按ESC键终止”。3、再根据需要设置好其它选项,确定退即可。完成好PPT后,浏览一下,修改好后保存下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