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其重要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们常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两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我刚接小三班时,孩子们合作意识很差,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这时,我会不断提醒幼儿之间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再如到了中班,午睡起床后要叠被子,幼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时,我也会通过引导、暗示,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完成工作。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从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看见蚂蚁运粮食,他们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我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么大的一块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续篇故事、情景表演、分组朗诵等;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上体育课时,我有意识地教幼儿进行一些集体游戏,体育及户外活动开展各种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二、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创设合作的机会,在成功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占主要地位,因而在游戏中往往是各自为阵、互不相干。如何挖掘班级区域游戏的特点和优势来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呢?我们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小班时设置了“蔬菜拼盘”、“编手链”、娃娃家、积木等游戏;在中班时设置了做做玩玩、沙画、结构区等活动;在大班时设置了表演区、棋牌区、美容院等游戏。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如在大班“沙画”游戏中,刚开始,常常出现整个区域内的孩子人手一幅画,游戏时间到了才刚画了一点点,没有成功的作品。对此我们没有加以直接干预,而是让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寻找游戏失败的原因,从而悟出怎样的合作方式是恰当的,逐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当第一幅由合作完成的色彩鲜艳的“白雪公主”图在美工区中展出时,创作者欧旸和张青玥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们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再如“结构游戏”中,设计了“公园”、“游乐场”、等主题,出现一组孩子各抒己见、游戏迟迟不能开展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再现游戏场景、讨论的形式使孩子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孩子们在玩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合作行为逐渐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三、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小太阳。所以多数孩子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对抗、攻击等性格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的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就采取一种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时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 教师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情绪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果展示法如:展示幼儿的合作画,让幼儿欣赏到合作后的成果,产生愉快情绪。2.表扬法,表扬合作顺利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是怎样做的对他们的好的合作方式给予表扬。老师的赞赏对他们是一个促进。3激励法,对合作中有冲突的幼儿要给予指导和激励使他们也产生积极情绪。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很重要,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免对合作对方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游戏是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最有效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逐步摆脱家庭中的“自我中心”角色。充分挖掘游戏自身的优势因素,多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这种积极效果幼儿自己通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每当我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相互协商或给予帮助时,总是及时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当幼儿通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后,他们会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会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四、让幼儿知道遵守合作的规则规则在合作中具有关键的意义,它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依据。只有共同遵守规则,才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一种活动。所以,合作要受到规则的约束。在平时的游戏中,发现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有的知道游戏规则确喜欢耍小聪明,不遵守规则。于是,其他幼儿会接二连三地向老师告状,游戏也因此无奈地停下来。我们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将游戏中的一些规则,讲解得生动形象,使孩子易于理解。例如:民间游戏《爆米花》的规则应该是:扮米粒的幼儿当听到最后一个字:“抓”时,才能往圈外跑。我说:“米花熟了,大家都要抓起来吃了,这时你才可以往外逃。绝大多数孩子理解了这一规则,并能遵守规则,但也有的幼儿象刘洋,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规则,还没听到“抓”就逃出去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得愉快,使他体会到由于自己不遵守规则,大家玩得都不高兴。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养成了遵守规则的好习惯。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良好个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充满了竞争和挑战,我们今天的孩子将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他们必须学会共同生活,这就需要他们从孩提时代就学会相互理解,平等交流与和平共处,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不仅如此,还要学会在合作中与不合作的伙伴间增进友谊,相互了解,因此,幼儿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能力将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龚小英2019-11-06 16:05: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当前,我们所培养的这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好东西一个人吃,玩具一个人玩。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家长容易忽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性,但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明显欠缺。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当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幼儿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往往只会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帮助解决。如果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期不注意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我认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其重要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们常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两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我刚接小三班时,孩子们合作意识很差,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这时,我会不断提醒幼儿之间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再如到了中班,午睡起床后要叠被子,幼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时,我也会通过引导、暗示,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完成工作。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从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看见蚂蚁运粮食,他们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我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么大的一块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续篇故事、情景表演、分组朗诵等;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上体育课时,我有意识地教幼儿进行一些集体游戏,体育及户外活动开展各种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二、在区域活动游戏中创设合作的机会,在成功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处于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占主要地位,因而在游戏中往往是各自为阵、互不相干。如何挖掘班级区域游戏的特点和优势来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呢?我们精心设计合作游戏,努力创设良好环境,引发合作行为的产生。如:在小班时设置了“蔬菜拼盘”、“编手链”、娃娃家、积木等游戏;在中班时设置了做做玩玩、沙画、结构区等活动;在大班时设置了表演区、棋牌区、美容院等游戏。以不同的游戏内容吸引各年龄段的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同时让幼儿充分体验独自玩与合作玩的不同感受,逐渐让幼儿意识到与同伴合作才能较快达成目标,合作是游戏成功的“阶梯”。如在大班“沙画”游戏中,刚开始,常常出现整个区域内的孩子人手一幅画,游戏时间到了才刚画了一点点,没有成功的作品。对此我们没有加以直接干预,而是让孩子们在游戏结束后自己寻找游戏失败的原因,从而悟出怎样的合作方式是恰当的,逐步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当第一幅由合作完成的色彩鲜艳的“白雪公主”图在美工区中展出时,创作者欧旸和张。
龙小胖2019-11-06 16:01:28
-
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幼儿在幼儿园能够接触的合作机会很大,可以通过游戏、学习、生活中进行合作、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的更好质量的完成,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达到质量,对于合作会更好的诠释,但是怎样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呢?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目标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过主动配合中实现目标这就是合作。据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调查研究资料显示:只有30.1%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69.9%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4.2%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幼儿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所以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觉得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1.激发幼儿兴趣,合作能力的意识作为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合作的欲望,使他们有合作的需要,而设计一些幼儿都感兴趣的必须在合作下才能完成的活动,有利于帮助孩子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在幼儿时期,玩耍成了幼儿提高合作意识的最好方式,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愉快的心情使幼儿很快的完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这里的“乐”就是指兴趣,如果幼儿对合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便会主动参与合作活动,并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与人合作的意识,就要从游戏中找到幼儿的合作意识,对于幼儿来说玩游戏是最开心的事情。但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见幼儿搭积木的时候,往往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很少有两个合作完成的,在这种环境中,我们就要让幼儿计划的有组织的进行一些合作游戏,幼儿在活动,游戏中就不能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个人共同哦诶和来完成这项任务,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都融合到集体中,这样幼儿才可以体会到合作。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玩耍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帕顿自1932年首先从合作程度探讨了儿童游戏的发展,他的儿童游戏理论揭示了儿童游戏行为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她根据儿童在活动中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把游戏行为分为六种水平:无所用心的行为,独自游戏,旁观行为,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同游戏,根据帕顿的研究,4,5岁时联合有心和协和游戏占主导地位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培养4,5岁左右儿童的合作能力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为孩子准备了不少孩子们既很喜欢而且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如坐着传球,像这些游戏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再好不过了。其次是充分发挥教室环境,教室的环境对幼儿起着熏陶的作用。老师可以带着幼儿一起来布置教室,让孩子引起兴趣,在墙上布置一些画图,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再两两合作完成一幅图画。2.教幼儿学会交流、沟通进行合作幼儿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应该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耐心的交流解决问题,当玩具不够的时候,相互之间就要懂得谦让、轮流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就要去帮助同伴完成活动。所以既然合作,这就必须需要两个人或多方共同努力完成。但在很多的时候,幼儿喜欢个玩个的,也会发生一些观点不一样的矛盾冲突。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幼儿学会交流、沟通。学会使用礼貌用于,这使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对对方说“你愿意参加和我们一起玩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商量商量吧!"像这些礼貌性的语言,这样让孩子之间一起沟通也就完成了合作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的简单方式。合作,那肯定之间会有交流、有分工、有配合,分工和配合是合作中最重要的地方。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语言交际能力差。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并亲自融入幼儿之间,和幼儿一起完成任务,在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蹲下来参与幼儿的活动,一步一步的教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学会交流、分工、配合,这样幼儿慢慢的就学会了合作。3.教师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时,保育员主动帮助摆放、分发什么的,教师帮着擦玻璃,抬桌子,这在无形中都为幼儿提供了积极的行为榜样。相反,教师之间的不和行为,也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二、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更有家长从小就教育幼儿:别人打你,你就还击。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导致幼儿形成专横跋扈的个性品质,在合作中自然不被同伴所欢迎,所以要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跳皮筋、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或全班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体育活动中的小组竞赛,日常生活中的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互叠被子,还有大带小的交往活动,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1、要提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如在美术活动——“海底世界”中,在黑板上画几条小鱼,然后故意说“唉,我的小鱼好孤独!”听了这话,小朋友一起叫起来:我们一起来为它们找朋友。经过商量,幼儿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勾线,有的涂色,有的帮老师贴胶带纸布置海底世界,从而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2、要提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如在种植活动中,原本以个人为单位记录天气情况的计划,可以改成每五个人一组共同记录天气并统计晴天、阴天和雨天。室内环境布置,可以组织全班幼儿共同打扮春天的教室。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而需要二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合作能力的机会。3、要提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机会。如开展种植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了解各种植物种子的过程中,幼儿与家长共同协作,幼儿将找到的种子进行分类,家长帮助幼儿查找资料,记录下每一类种子的名称,生长时间以及成长过程,如果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表达,幼儿便会主动提出来。这样,既加强了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让幼儿学会了如何与家长进行分工合作。三、创设问题,提高幼儿合作能力现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太阳,所以多数孩子就形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对抗、攻击等性格特征。在合作游戏活动中,幼儿大多遇到纠纷时不会很好地解决,不是告状就是吵闹、争执。最后通常是由教师帮助幼儿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下一次有了纠纷,幼儿仍然不会自己解决而去向教师求助。因此只有让幼儿学会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合作的能力。如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提高合作能力。要培养幼儿合作能力,首先应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由于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经历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及体验,影响他们合作能力的提高,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机会尤为重要。第一,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合作机会先从两个人开始,由浅入深。如:二人玩翻绳,拍手谣,猜拳舞,合作一幅画等。随着能力的提高,可增加难度如:结构游戏“盖楼房”,角色游戏“开医院”。第二,要将合作的培养整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共同收拾书桌,整理图书和活动区域的物品。第三,组织幼儿与老师共同布置没有一次的主题墙等。第四,在体育区域自由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带领小班的孩子活动。幼儿在这些与人合作的活动中,不断与人商量讨论,合作能力大大加强。体验到与人合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解决带来的快乐。合作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提高。1、有意识制造矛盾,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能力。如在综合活动《春天来到我们班》中,我在材料的提供上故意制造了一些矛盾,如:桃花的制作,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绉纹纸让他们做桃花,但背景纸只提供了三张,开始幼儿都去抢白纸,于是有人来报告老师,当听到老师告诉他们只有三张纸时,大家又都松开了手,等到有人桃花制作好了,大家才发现不知往哪儿贴。这时,有人自告奋勇要求画树杆,而其他人好象没自己的事一样在一旁等着,这时我及时地进行提醒:谁来帮忙涂树杆?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终于合作完成了三幅作品,同时也明白了合作不是争抢,也不是一味地让,而是要学会与人商量,进行合理的分工。再如:迎春花的制作,在这一组一共有十位小朋友,他们也要合作完成三盆迎春花。教师先向每人提供了一根花茎,幼儿剪好了花便可以往茎上缠,可是一个人又要捏住花,又要缠胶带纸,很不方便。这时,教师主动和其中一个小朋友进行合作,通过商量,由她捏紧花,教师往上缠胶带纸。教师制作的一束花很快完成了,周围的小朋友也很聪明,他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其中有一个组合还是三个人,他们都很好地进行了协调,处理好了分工与合作间的关系。孩子们看着他们共同打扮的“美丽的春天”,兴奋得又唱又跳,真正体验了合作后的快乐。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幼儿自己解决了问题,并从中获得了与同伴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2、适时适度创设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能力。如一次制作“不倒翁”的活动。事前布置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蛋壳,洗干净带到幼儿园,在进行制作活动时,有的幼儿才想起来自己忘记带了,很着急。这时,我问大家:现在有些小朋友忘记带空蛋壳了,怎么办呢?有的幼儿说:我做好了和他一起玩。有的幼儿说:我画蛋宝宝,让他给蛋宝宝设计帽子,我们一起合作完成。我采纳了大家的建议,幼儿按自己的方式与同伴进行合作,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幼儿合作能力得到提高。3、有针对性创设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合作能力一次建筑活动中,幼儿合作搭了一座公园,快要完成时,有两位小朋友为一块积木争抢起来。发现这一不合作的行为,我并没有及时制止他们,而是组织其他幼儿进行讨论他们怎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呢?幼儿争先恐后地说:他们可以猜拳决定,他们可以轮流,他们可以互相让一下……。在同伴的议论中,两位争执不下的幼儿终于松开了手,采用了猜拳的方法。公园搭建好了,两位吵架的小朋友手拉着手,围着“公园”又唱又跳,开心极了。四.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幼儿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总结:能与人沟通并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合作交往则显得孤独和不幸。孩子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这样对孩子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堵文斌2019-11-06 15:55:45
-
一、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创造其发展的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独生子女问题使幼儿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处处以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这使幼儿在合作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尤其重要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合作的机会很多,关键是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帮助,在进行合作教育前,幼儿碰到困难时往往求助于家长或老师。为了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我们常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两人合作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这样,幼儿在活动时就不能只顾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人或几人合作共同配合来完成一项任务,把每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都溶进去,这时两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幼儿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幼儿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等。这些都属于合作的范畴。记得我刚接小三班时,孩子们合作意识很差,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只会找老师或者干脆大哭。这时,我会不断提醒幼儿之间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忙,让幼儿亲身去体验,初步感受合作的快乐。再如到了中班,午睡起床后要叠被子,幼儿一个人很难完成。这时,我也会通过引导、暗示,让幼儿通过合作来完成工作。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这样做大家都很开心,从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一次,我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看见蚂蚁运粮食,他们都很感兴趣,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我抓住这一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把这么大的一块食物搬回家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在这些现实生活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续篇故事、情景表演、分组朗诵等;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幼儿相互交换材料,相互检查;上体育课时,我有意识地教幼儿进行一些集体游戏,体育及户外活动开展各种接力游戏赛、跳橡皮筋、拔河比赛、“二人三足”游戏及各种接力比赛;在日常活动中,常让幼儿共搬玩具筐、共抬桌子、互系扣子、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如:大带小活动,这样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幼儿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性。有大带小等交往活动,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与实践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尝试合作。这样幼儿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齐春玲2019-11-06 15:37:27
-
走出误区,理解的内涵,明确目标当前,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但对“合作”的含义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不欠得力。具体误区表现为:片面认为只要两个以上幼儿在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就是合作;只注意培养合作意识,忽视合作与分享意识一齐培养;存在盲目性,缺乏明确目标,系统性、科学性等等。因此,首先要正确理解“合作”的意义。合作是指两个以上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自愿结合,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利益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交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分享了快乐,获得了满足,这就是“幼儿合作”的内涵。两个幼儿在一起游戏如是互借玩具或各玩各的,只能算是“协作”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其次,要明确“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训练内容:一是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意识;二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三是要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最后还要明确这一培养的教学目标: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二、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一)培养途径: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我们应抓住幼儿园教育这个主途径,并与其他两个途径优势互补,协调进行。1.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培养的主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园自身优势培养方法:1.合作榜样示范。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中更是神圣的,教师的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幼儿,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加之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因此“榜样示范”是一种基本的培养方法。具体来说,一是教师的榜样示范。因为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因此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
龙宇辉2019-11-06 15: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