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中那些策论?那些是政论?

连信森 2019-12-21 19:21:00

推荐回答

申论与策论的区别:指代不同、侧重点不同、性质不同一、指代不同1、申论:指申述论证,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2、策论:指议论当前的问题或文章,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二、侧重点不同1、申论:重点考察应试者搜集与处理各种日常信息的能力。2、策论:重点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性质不同1、申论: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2、策论: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赵香群2019-12-21 20:08:1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注重格式的文体。每篇文章的格式非常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八股也称八比,比是对偶的意思。在这8个部分中,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体也有明确规定。对于文章的内容,八股文要求立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题目主要从四书里出,议论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这种文体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采用八股文考试后,学校教育的重心就是教学生读八股、写八股,史学、算学、天文学等科根本无人问津。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等于秦始皇焚书,而它对人才的摧残比坑儒还要严重。策是策问,论是议论文。宋金科举制度。曾用以取士。宋史·冯拯传》:“拯与王旦论选举帝前。拯请兼考策论,不专以诗赋为进退。金史·章宗纪三》:“会试,取策论、词赋、经义,不得过六百人。清康熙年间取士,曾改试策论,不久废;到光绪季年,凡乡试、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废八股文,改试策论,不久亦废。策,古代考试以问题书之于策,令应试者作答,成为“策问”,也简称为“策”,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后汉书·边韶传》:“著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科举废八股文,用策论代替。就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宋代以来各朝常用作科举试士的项目之一。申论,是中国大陆国家公务员进行资格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在公务员考试中,通过对设定资料的阅读,回答有关问题,考察应试者七种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体写作能力、时事政治运用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
    赵颐轩2019-12-21 20:24:30
  • 申论与策论的区别:指代不同、侧重点不同、性质不同一、指代不同1、申论:指申述论证,提出见解,并加以论证。2、策论:指议论当前的问题或文章,以论点作为写作的中心。二、侧重点不同1、申论:重点考察应试者搜集与处理各种日常信息的能力。2、策论:重点考察应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性质不同1、申论: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文字表达能力。2、策论:分条析理,解纷排难,于立谈之间树声望。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申论——策论。
    赵高启2019-12-21 20:02:06
  • 重庆点睛教育告诉你,政论文很少有人写得好,因为大多是议论,水平要求高,策论文就不一样,实实在在的分析和对策,所以相对容易些;还有,申论不能靠模板,需要找原因,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才行。
    黄皖苏2019-12-21 19:43:52

相关问答

我个人认为,写好申论必须要有“宏观的思维,细致的情感”。所谓宏观的思维是指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中所展现的相关问题,整体把握,全面总结;而细致的情感是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行政性举措,且所提举措不仅需要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应具论证性,同时,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较好的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因此,提高申论的写作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学习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一下申论行文中所出现的常规性问题,希望能给予公考路上的朋友以参考性帮助:一:缺少主题或主题不够鲜明。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策论部分,策论和议论文一样,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即立论点。申论行文的立论点就是行文的主旨,是应试者思维的“结晶”-最为直观的表露,同时也是贯穿全文的中轴。因此,主题必须明确。二:总结分析问题不够全面,要点有所遗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细致的阅读材料,在稿纸上简要的总结出每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三:条理性与层次性不好,行文逻辑性不强。这是一个思维定势上的问题,或者说是一个意识上的问题。在下笔前简单的列一个提纲一般能增强行文的条理性与层次性。四:简单的罗列材料,阐述相关内容过于笼统,缺乏论证性。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能深入的分析,只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要解决这类问题只能加强阅读,提升自己的分析总结能力。可多多参看新闻的播报。五:没有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举措。这主要是指所提措施不够具有针对性,过于宽泛。六:缺乏总结性阐述,主题不够深化。主要是指策论的最后部分缺乏必要的总结,不能简要的总结概括主要论点,并在主题上有所延伸。简单的说就是策论的深度不够。写作文讲究“凤头豹尾”,同样,申论有一个好的结尾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七:语法错误,行文不够规范,措辞不够严谨妥当。八:常识性错误,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熟悉。公务员考试是为了选拔政府行政性人员,因此,应试者必须关心时政,对国家的常规性政策较为熟悉。九:理论不能结合实际,脱离材料。十:看题不够清楚,没有准确把握题意。这是申论行文中最为忌惮的问题,俗话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下笔如有神”。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如何写好申论的关键性问题,希望能给予大家以参考。但需要明晰的是任何经验都只能提供一个参看的范式,具体的问题还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分析,即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论文选题由各网站综合而成,在初步确定选题之后,最好征求一下指导老师的意见,看看是否可行、合适,再去搜集材料、酝酿构思、形成初稿、反复修改、最后定稿,免得半途而废。一.会计部分1.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2.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3.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4.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5.试论人力资源会计;6.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7.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8.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9.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10.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11.试论重组会计;12.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13.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14.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15.论会计目标;16.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17.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18.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19.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20.上士公司信息披露;21.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2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23.合并会计报表研究;24.企业并购会计研究;25.债务重组会计研究;26.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27.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讨论;28.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29.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30.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31.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2.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33.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34.试论会计环境;35.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36.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37.减值会计研究;38.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39.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40.试论会计法律责任;41.股票期权会计研究;42.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二.财务管理部分1.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2.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3.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4.资本成本决策研究;5.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6.经营者薪酬计划;7.管理业绩评价体系;8.财务风险评价体系;9.企业营运能力评价体系;10.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1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12.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13.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14.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15.由某公司谈企业战略发展结构;16.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冲突与协调;17.企业投资决策科层结构体系研究;18.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19.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20.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21.关于企业价值研究;22.预算管理与预算机构的环境保障体系;23.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28.注册会计师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五.会计电算化部分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2.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3.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4.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研究;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6.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7.商业进销存系统模式研究;8.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9.网络会计研究;10.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