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消费储蓄投资之间关系平衡的重要性

黄益琴 2019-12-21 23:22:00

推荐回答

这种情况下,可能采用很多的方法与措施,具体有:1、降低储蓄利率,达到鼓励消费与投资;2、降低税收,增加收入,达到鼓励消费的目标;3、提供全民消费卷,直接鼓励全民消费;4、增加基础充施建设,以增加个人收入,使人们更愿意消费;5、增加货币供给,使现有存款贬值,促使人们消费及投资;6、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消除人们对未来的担心,促使人们更愿意消费与投资。
齐明石2019-12-22 00:37:3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我的理解是刚开始投资不变,消费下降导致gdp下降,gdp下降导致投资下降,两部门经济均衡是投资=储蓄,所以储蓄也下降。
    黄盛楠2019-12-22 00:20:45
  • 投资多了储蓄少了就要提高利率来抑制投资促进储蓄投资少了储蓄多了就要降低利率鼓励投资促进储蓄向消费投资的分流这样可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龚小英2019-12-22 00:09:23
  •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社会总需求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它由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形成的社会需求和由银行发行货币所创造的需求共同构成。因此,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和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政府将要支出的货币数量,也就是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总需求具体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需求G和出口X构成。即:社会总需求=消费十投资+政府购买十出口:C+I+G+X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价格水平、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对未来预期,以及政府购买、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关系:1总需求同价格水平成反比关系。当价格提高时,消费需求会减少,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变,由于对货币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提高,使投资下降。2总需求同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收入增加,则居民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同时居民的储蓄也会增加,从而带动投资。3总需求同利率水平成反比关系。利率提高后,居民的储蓄会增加,消费会减少,同时,利率提高也会使投资减少。社会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生产总量或总产出,它表明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由生产性投入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所决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由于生产能力的过剩,总供给水平实际上由社会有效需求所决定。社会总供给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去考察。如果从国民收入考察,总供给可以分解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即总供给=工资+利息+税收。由于居民的工资和利息收入最终将用于消费C和储蓄S,再以T表示税收,M表示进口,则有: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C+S+T+M总供给一般同价格水平成正比关系。因为假定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同价格水平成反比。当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工资下降时,就会增加就业量而使总供给增加。反之亦然。但是,当社会的资源和劳动力被充分利用之后,总供给将达到最高极限,如果价格上升就不会引起总供给的增加,这时的总供给被称为社会的潜在产量。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其表现为市场价格下降,生产萎缩,失业增加,严重时会出现经济危机;二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其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扩大,价格上升,即造成通货膨胀;三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也就是总量平衡,这时物价稳定,经济发展比较协调。在这三种情况中,前两者称为国民经济总量失衡,而后者称为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是宏观经济运行所追求的目标。总量平衡的条件如下:1两部门的平衡条件。如果只考虑国民经济中居民和厂商两个行为主体,则总需求=消费+投资=C+I;总供给=消费+储蓄=C+S。总量平衡的条件就是:投资=储蓄,即I=S。如果投资小于储蓄,则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如果投资大于储蓄,则会造成供不应求。2三部门的平衡条件。如果引入政府部门,社会总量平衡的条件则为,投资+政府购买=储蓄+政府税收,即I+G=S+T。由此可以导出,S-I=G-T,这一公式表明,当投资不足时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财政赤字来弥补。3开放条件下的总量平衡。如果再引入国际贸易的因素,则社会总量平衡的条件是,投资+政府购买+出口=储蓄+政府税收+进口,即I+G+X=S+T+M。由此可以导出,I-S+G-T=M-X,这一公式表明,当国内积累或储蓄不足时可以通过借外债以扩大进口来弥补,这就是著名的“两缺口理论”。
    米天明2019-12-21 23:59:38
  • 1.当然不可能总是平衡的。2.两者之间保持的是一种动态平衡。3.当投资大于储蓄的时候,因为投资过剩,所以银行需要钱,利率会降低,会重新吸引到更多的储蓄,从而达到平衡。4.或者当储蓄大于投资的时候,因为投资不足,利率也会降低,储蓄会降低,从而和投资平衡。
    齐晓峰2019-12-21 23:40:28

相关问答

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的追随者,如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罗宾逊、希克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萨缪尔森等人,坚持了凯恩斯的基本思想,并在理论与政策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发展。这些也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基本思路框架主要包括:第一、用IS-LM模型来解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用加速原理来补充乘数原理,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分析经济周期。第三、用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来补充凯思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第四、把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动态化,提出了解释经济增长问题的各种增长模型。第五、投资理论的发展,分析了影响投资的多种因素。第六、货币理论的发展。第七、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第八、用总供给理论来补充总需求分析,建立了“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第九、把凯恩斯的封闭经济分析扩大为开放经济分析。第十、经济政策的具体化与发展,等等。扩展资料:凯恩斯利用边际消费倾向概念建立投资乘数理论。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问中首先提出来的。按照卡恩的就业乘数,当净投资增加时,总就业增量将是初始就业增量的一个倍数。凯恩斯接受了卡恩的乘数概论,提出了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是表示投资增量和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系数。乘数是建立在消费倾向这一主观心理因素的基础上的。凯恩斯指出:乘数是公众心理倾向的函数。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凯恩斯所说的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的职能。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调节投资引诱,目的在于刺激投资。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凯恩斯经济学。
投资者的目的如下:本金保障。最常见之投资目的,是要保存金钱的购买力。读者在本书开始部分,已了解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力。只要持有现金数量大于生活所需,在高通胀的情况下,若不通过有效益的投资,现金的购买力就会受到侵蚀。所以,没有投资需要的市民,亦很容易兴起投资的念头,以保障本金不受侵蚀。资本增值。对某些投资者来说,他们要求不单是保值,更要增值。通过种种投资,以期本金能迅速增长,使财富得以累积。对一些高收入但固定入息的人士,例如公务员、教师、高级行政人员等,他们如果只依赖正常薪金收入,则财富的增长始终有限,故会通过投资达到财富增长的目标。经常性收益。一般已拥有若干资产及回避风险的人士,只期待本金获得保障,且能定期地获得一些经常性收益作为生活费用,例如已退休人士、没有稳定收入的寡妇等,他们不敢亦不愿意以本金从事投机性投资。他们将资金投入市场,作为较银行存款略佳的投资选择。虽然投资目的只有三种,但在实际生活上却是不胜可数的。例如一些企业将多余现金投入投资活动,以代替银行存款;一些资金受托人士,将资本进行投资,是为了完成受托人的责任。不过无论如何,投资目的基本是由上述三种原因诱发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