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的关系

龙国强 2019-12-21 23:22:00

推荐回答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会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审计重要性对检查风险的影响。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则20万元以下的错报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而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则10-20万元的错报漏。另外一方面,由于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要承担不同的审计风险。例如,同样10万元未检查出来的错报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没有审计风险;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http://baike.baidu.com/view/1349529.htm。
齐改琴2019-12-22 00:37:3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卨。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4000元的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则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2000元时审计不出这样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即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髙。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椐,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值得注意的造,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由于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上述反向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扩展资料:重要性水平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要性水平是财务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对于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抽查的样本规模和提出审计评价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如何恰当理解和应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贯彻落实《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评价准则》过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分配、在审计评价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应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业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
    赖黎丽2019-12-22 00:20:45
  • 审计风险有两面性,一个是面临的审计风险,一个是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面临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成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面临的审计风险越高,此时为了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就越低,要多执行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成正向变动关系,可接受的水平越高,则意味着其承受的风险水平能力较高,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就可以相对较高些,适当的执行程序并收集证据。审计风险模型中涉及的审计风险是指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也是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辛在柱2019-12-22 00:09:23
  •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但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就是假定另一个不变。这一假定在05年王老师的精读精讲第106页已明确了,原文: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两两之间成反向关系,前提都是假定另一个不变.以前我一直没有正确理解这个前提。但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实际是指:1.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成反向注意是反向不是反比!下同,但假定审计证据不变,这里的审计风险是估计的风险;2.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重要性水平不变,这里的审计风险是指实际的审计风险;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但假定审计风险不变。
    赵香汝2019-12-21 23:59:39
  •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存在的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能容忍的最大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定的较低指金额的大小,表明审计对象重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必须执行较多的测试,获取较多的证据。可见,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那么,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成正向关系。这就错了,这不是“负负得正”的关系。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越大,重要性水平就得越小。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初步分析,认为客户财务报表中出现错报的可能性较大,注册会计师难以将报表中重要错报查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即“存在的审计风险”较大,注册会计师应采用较低的重要性水平,以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应根据审计目标,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各种因素,合理确定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在确定拟实施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审计风险增加。
    赵顺龙2019-12-21 23:40:29

相关问答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卨。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通常,4000元的重要性水平比2000元的重要性水平高。在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注意,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判断的结果。如果重要性水平是4000元,则意味着低于4000元的错报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高于4000元的错报。如果重要性水平是2000元,则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就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此时注册会计师需要通过执行有关审计程序合理保证能发现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错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2000元时审计不出这样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即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4000元时的审计风险髙。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椐,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因此,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值得注意的造,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地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因为重要性是依据重要性概念中所述的判断标准确定的,而不是由主观期望的审计风险水平决定。由于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存在上述反向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对注册会计师将要执行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扩展资料:重要性水平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要性水平是财务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对于科学地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抽查的样本规模和提出审计评价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如何恰当理解和应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至关重要。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贯彻落实《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评价准则》过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分配、在审计评价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应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业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审计风险 -重要性水平。
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于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多大错报会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所做决策,是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的结果。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主要是采用定量的方法来确定,即注册会计师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用的百分比来计算确定。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修正,以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不同会计报表之间,应选取最低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扩展资料: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情况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当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cpa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变动幅度。同时,还应当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越高,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监督行为。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在于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一、事前审计包含立项和评估两个阶段。正确的投资决策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事前审计应认真研究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调查核实投资决策的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符合当地发展的需求;重点审核项目的规划、资源、选址、筹资、效益等可行性报告和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浪费资源。二、事中审计包括资金、设计、招标、开工、施工5个阶段。首先应审查资金的落实情况,重点是配套资金的落实工作,能否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避免有的单位套取国家资金;其次应对图纸设计进行审查,审核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以及图纸设计质量等问题;再次审核有无开工报告和工程项目招投标情况,重点审计工程项目招投标是否实施“阳光工程”,特别是近几年项目建设审计中发现,一些建设、施工单位以工程项目已经经过招投标,不应再进行审计为由,把招投标当作逃避审计监督的“挡箭牌”,有些招标单位存在一标带多标,肢解工程,以小套大现象,同时有些建设单位故意编制错误标底、多计工程量、抬高标底建筑材料价格等收取回扣、套取资金发放职工福利,可见加强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工作的重要性。这时期还应把审核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化、招投标文件的完整性、评标定标的公正性作为审计工作重点,从而合法、真实、有效的体现审计监督职能;最后审查施工现场是否管理规范,施工现场技术监督、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是否实行把关负责制,是否实行项目经理制及项目监理制,审计人员应进行不定期现场监督,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优以及隐蔽工程的虚假列支等现象,从而有效的实施审计监督职能。三、事后审计工作是确定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首先审核现有的财务资料、竣工资料、工程技术资料以及合同书的完整性,工程竣工报告书必须有监理、设计、建设、施工方的签字盖章,这是竣工结算审计的有效、真实、合法、可靠的资料,竣工结算审计也是确定全部费用的关键环节;审计人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核查工程量,审核定额的套用、有关费用的计取、材料价差的依据,剔除造价中不合理的因素,合理的确定工程的造价,为固定资产投资优化配置和合理的组合圆满实施审计监督职能。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工作是贯穿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工作,才能有效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防止资金的浪费和形成新的固定资产的闲置,为我区经济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客户现状及需求:IT系统分散在总部以及全国各地的分支连锁酒店,每个酒店所在的地区都有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运维;总部也有运维人员,对全国IT系统的总的运维质量负最终责任。酒店实体越来越多,总部的IT运维工作日益复杂,运维问题日益突出。一个最基础的场景是:当某酒店的IT系统出现问题,当地的IT运维人员无法解决时,就会向总部发起求助。而此时,总部的技术工程师根本无法获悉最原始的问题,因为原来的问题在经过分部的运维工程师的操作后,已经面目全非,还可能引入了新的问题,整个过程没有记录,没有管控,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所以总部工程师迫切希望知道,从一开始问题的表象,到分支机构的运维人员的运维操作,都是怎么一回事。除此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运维问题列表如下:1、运维人员管理手段落后,时无法定责,也无法对各方的运维工作本身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考核和评估。2、设备账户管理缺失,该连锁酒店的每一名运维人员都要负责多套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同时,大多数情况下,某套信息系统往往要多个运维人员联合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口令丢失、登录失败、密码被随便修改等情况就时有发生。并且对第三方代维人员来说,也没有更强的针对设备账号的监测机制和有效的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解决之道:来进行统一认证,认证成功后对其具有权限的IT设备进行运维操作。整个运维过程全程录像,并有危险操作的告警及阻断功能。通过这种“跳板机”的解决方案,运维人员只需要记住一个口令就可以运维到被授权的设备,运维过程全程录像,且可以对应到运维人员。使用运维审计集中管理客户端软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酒店IT系统的运维录像可以被总部的运维人员随时查询,还可以通过播放器进行远程的录像流畅播放。客户收益:运维安全审计堡垒平台之后,所有的运维人员都以统一的用户身份登入系统;所有的运维操作都被记录;操作对应到实际的自然人而不是设备账户。在出现问题后,可以迅速的调出运维操作录像进行查看,根据录像进行问题的追本溯源,直接定位问题根源所在,为解决IT系统的故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部署安全审计堡垒平台之后,问题的解决时间平均缩短到一到两个小时,数量级的提高了运维工作质量。另外,由于有录像可以学习,交流和借鉴,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有运维人员的运维经验。客户现状及需求:对内部的运维管理安全而言,原有的手工管理措施已不能满足目前及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因此该银行方面,依照国家相关的法规要求,遵照银行业务系统自身的安全等级保护条例要求,提出建设服务器和设备访问安全管理系统,使得系统和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对信息系统的用户和各种资源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权限分配、集中审计,从技术上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实施。具体而言,需要实现如下的功能需求:1、账户的集中管理,并且对用户能够进行一定的权限划分管理;2、权限控制,能够对用户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针对欲运维的目标设备进行用户与设备关联;3、能够在运维过程中,对违规信息提出告警、权限提升、阻断等操作,及实现事中的实时审计管理;4、对事后的审计录像能够做到回放、复式检索、定位播放等便捷式操作;解决之道:该行选择了某品牌堡垒机作为其安全审计项目的承建方。RBAC角色授权机制打造,在设备管理中进行用户的集中管理和用户权限的有效划分,如“三权”划分4、实现事后审计的方便快捷性,通过组合式录像查询定位,直接找到问题点;客户收益:对内部运维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对其运维的IT系统和设备进行了责任的明确。事实上,这些约束和流程通过运维审计系统的约束,而变得更加明晰,业务数据的安全,以及IT系统的运维,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而且,由于堡垒机产品遵照国际上流行的RBAC角色授权机制,以及P2DR安全模型,4A身份认证等安全防范体系建设,使得该行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问题描述:无法客观的支付报酬;不但如此更严重的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某软件外包商的开发人员的误操作导致证券机构的某些系统模块突然没有办法正常使用,时间长达10分钟之久,结果10分钟的时间损失上百万,而且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因为没有证据证明是软件外包商所为,所以,后果只能自己承担;同时机构内部的运维管理也有一定的问题,如越权运维、误操作、账户共享等运维问题也频频出现,所以如何做到运维能审计的同时也做到运维能管理是该机构信息中心主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之道:在以后的证券机构开发的过程中,所有的运维、开发人员都必须经过一道“门”,这个“门”就是金万维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所有的人首先登录运维审计平台中,然后根据设置的权限进行对目标设备的运维,且运维过程全程录像;而且每个运维人员的每天、每周、每月的运维情况都可以通过报表、图表进行统计,审计的同时做到了运维的管理;客户收益:通过部署运维安全审计系统,使证券机构的运维人员和第三方机构的外包开发人员都做了统一账号管理,针对第三方开发人员的运维账号,进行“生命周期”自动管理,设定使用时间,过了使用时间之后第三方开发人员就无权再用此运维账户登录,不但如此针对危险操作行为证券机构也能够设置安全策略,尽量把已知危险降到最低;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证券机构可以通过运维报表中的统计数据进行薪酬支付,对“矛盾”问题进行录像回放,查找问题源;真正实现了运维审计的同时做到了运维管理,为证券机构信息化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问题描述:北京某知名互联网IT企业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数字媒体营销领域的尖端科技和卓越服务,如SEM/SEO/移动互联网广告、软件定制开发服务等随着业务的增长规模的扩大,除了北京研发中心外,在上海和广州也相继成立了对内和对外研发团队,公司运维的服务器有近百台之多。随着研发人员的增多和服务器规模的增大,逐渐暴露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如账号管理分散、越权运维、对外进行软件定制开发过程无记录、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人、对研发人员的每天、周的工作效率无从考核等问题正在逐步影响到整个研发团队的工作进度和计划的安排;解决之道:北京某知名互联网IT企业找到我们之后,进行了现场交流分析,发现主要“症结”在于研发人员除了在公司外,还经常在家,在外地登录IT系统进行系统升级和维护,同时,登录账号管理混乱、运维权限划分不明、认证方式过于简单、对运维过程没有监控措施、对研发人员的运维次数没有合理的运维统计方式;“对症下药”通过部署运维安全审计系统平台后所有的研发人员都必须通过审计平台进行“过滤”,合规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维护工作,对主要研发人员通过配置如身份认证加密卡等方式进行身份强认证,用户操作在“过滤”的同时,都进行录像审计,录像内容一方面可以作为“纠错”来用,另一方面可以用来作为“教材”来使;通过部署运维审计系统使其症结问题迎刃而解,解决了研发人员不能解决的管理审计难题;客户收益:运维审计系统的部署着实提高了研发队伍的合规性,为有效研发、安全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审计录像作为教材录像、运维报表作为考核依据,为研发团队增加了新的培训和KPI管理方法。无论从合规性出发还是整体信息化运维正规化建设都能有效的提高管理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