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需要什么政策组合

齐杏发 2019-12-21 23:29:00

推荐回答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不同目标,选择不同的政策组合。一般来说,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又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可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水平,又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分提高。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又不太严重时,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行货币政策,用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又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免财政中过度紧缩而引起衰退;当经济严重萧条时,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用扩张性政策增加总需求,用扩张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克服“挤出效应”。货币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矛盾,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各国政府同时利用两大政策干预经济时,一般可以有以下四种组合: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其应用背景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首要目标。政策组合是:在实施紧的货币政策同时实施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利用财政杠杆调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滞胀。一般来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要达到“扩张”或“紧缩”的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即“双松”或“双紧”。在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均衡。除了以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一般模式,若将中性货币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配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哪种组合方式,取决于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透彻分析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实事求是、切合国情是十分重要的。
车广伟2019-12-22 00:00:27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周期的理论,是新古典综合派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由凯恩斯理论起始,由萨缪尔森发扬光大,成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最主流学派。所以就目前看,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还是有效的。但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大滞涨以来,西方经济学中又涌现了一些学派在不同程度上否定货币、财政政策打搭配的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比如货币主义,奥地利学派和供给学派。
    龙小纯2019-12-22 00:37:59
  • 政策搭配学说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提出的,他认为只要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也能够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双重目标。他认为正确的政策搭配是:用货币政策应付外部均衡,用财政政策应付内部均衡。
    辛培建2019-12-22 00:21:26
  • 一、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201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此外,由于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消费难以启动。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15,0.17,1.42%,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二、货币政策: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三、投资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首先,交通设施项目。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四、消费政策:增收、减负双管齐下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首先,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五、外贸政策:促进出口平稳增长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政府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六、价格政策: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七、农村政策: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八、就业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1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应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九、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十、经济改革政策: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首先,从201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课题负责人:范剑平执笔:杨**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去繁就简,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给出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概括,以飨读者。
    章衣萍2019-12-22 00:10:05
  • 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双松”政策应用背景是:经济严重萧条——社会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政策组合是: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同时克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应用背景是:经济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物价大幅攀升,抑制通胀成为首要目标。政策组合是: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和利率水平的上升,降低总需求水平;实施紧缩财政政策,降低总需求,并防止利率过分提高。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应用背景是: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但不太严重,政府开支过大,经济结构基本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旺盛,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主要目标。政策组合是:通过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措施压缩总需求,防止出现“挤出效应”;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激励私人部门投资的增长,并促进经济增长。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应用背景是: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并存。政策组合是:通过减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措施刺激需求,增加供给;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黄睿哲2019-12-21 23:41:24

相关问答

主动投资是指投资者在一定的投资限制和范围内,通过积极的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努力寻求最大的投资收益率。通常把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称为主动投资。被动投资是指以长期收益和有限管理为出发点来购买投资品种,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的对象,不主动寻求超越市场的表现,而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无论是基于基本面的主动投资,还是基于基本面的被动投资,只要基本面策略仍然行之有效,基本面研究员的需求和价值仍然是存在的。但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大了研究的难度,也加大了对研究能力尤其是对基本面向投资转化和基本面量化的能力的要求。如何持续进化以适应市场变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扩展资料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的实际应用根据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同及所处市场的差异,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以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一般来说,在有效市场中,宜采取被动投资策略,因为此时市场已经反映了所有信息,从而使得任何的主动投资策略都将带来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在弱有效市场中,则适宜采取主动投资策略,通过深入挖掘未被市场反映的信息,获取超额收益。一般来说采取主动投资策略需要有强大的研究团队或者内幕信息,否则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不可能获得市场“共识”以外的有价值的信息。在主动投资中,投资者一般采用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基于这两种方法可以把股票分为价值股、成长股、合理价格下的成长股等。在被动投资中,投资者主要就是跟踪证券价格指数,赚取收益。被动投资法-有效市场。
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措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措施如下:第一,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市场利息,从而加大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第二,公开市场业务。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来投放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它使中央银行可以主动、灵活、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基础货币总量。第三,降低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再贴现率来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降低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他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当前金融危机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发展经济,抑制通货紧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及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出口补贴等措施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帮助出口企业降低成本。措施如下第一,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完善并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第二,加大政府转移性支出。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种政府的投资,在乘数的作用下,会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从而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第三,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这是政府一种变相的投资,降低出口企业的成本。
一、崇明开发区1.返税比例:崇明是上海唯一“海岛郊县”,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指示精神,凡注册我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实行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返税奖励,奖励比例为:营业税最高奖励40%,企业所得税最高奖励16%,增值税奖励7%,此税收奖励比例在全市各区中最高。2.返税方式:主要以转账形式转到公司基本账户或纳税账户。3.返税时间:一季一返,先交后返。二、嘉定开发区1.免费提供注册地址。2.没有任何场地费用。3.终生免收管理费用。4.后续维护成本为零。5.对税收没有任何限制。6.享受高额返税。7.区政府政策倾斜,区政府最近几年大力招商,推动嘉定经济发展,在嘉定注册公司有各种优惠措施,特别是高兴技术企业。8.开发区大力支持。在其他区域注册公司,运营后,每年都要缴几千的园区管理费,但是在嘉定部分开发区是全部免掉这些的。三、奉贤开发区1、落户园区“三资企业”迁入并重新注册我园区的,除可享受国家规定的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外,还可增加奖励一年园区实得部分和一年园区得益部分的一半。2、凡区外投资公司注册到我区但不将企业迁入我园区的,剔除上缴国家、市的税收部分外,其增值税及营业税,从开始获利年度起,所缴纳的所得税属区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全额奖励、四年减半奖励。2、凡注册资金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新企业,以及合同外资主体为2002年后认定的世界500强的新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属区地方收入部分三年全额奖励、六年减半奖励。3、为鼓励外商追加投资,凡优惠政策期满的生产新企业,新增投资绝对额不少于100万美元,经营期不少于五年的,从新增利润年度起,以追加投资前一年度已征收的所得税为基数超过部分属区地方收入部分,五年内每年按70%奖励给外商投资者。4、凡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到期之后,当年度上缴企业所得税属区地方收入实得部分达到300万元以上的,由政府专项资金按该收入的15%予以奖励。5、凡出口型企业,经市有关职能部门批准,出口每1美元由区政府专项资金奖励人民币3分。六、浦东开发区1.对于注册在浦东的经济园区内的经认定的科技企业,前三个财政年度中,企业上缴的营业税,增值税的地方部分,20%返回给企业。2.对获得认证的软件企业,从获利之年起所得税实行3年免征2年减半征收;增值税按17%计征,超过3%的部分,下一个月即退;人员工资、培训费用等,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税前列支。3.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自认定之日起三年内,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之后二年,给予减半扶持。4.经认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认定之日起五年内,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扶持;之后三年,给予减半扶持。5.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该项目可享受地方税5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6.所得税率为15%。7.对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企业,由市、区科委分别匹配25%;对获得“上海市种子基金”的企业,由区科委匹配20%。8.凡经浦东新区区科委认定的IT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3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优惠。9.对过了税收减免期的老企业,如果其交纳的地方税收超过30万/年的,那么,比上一年上缴地方税收增加部分的30%将由区财政返还。10.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经浦东区科委认定的,该合同的营业额可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来源。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由“稳健”转为“积极”201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首先,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导致目前中国居民低消费倾向的主要根源是住房、教育和医疗。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财政支出中对经济建设投资占的比重较高,对关系民生的社会公共支出较少。此外,由于住房、教育、医疗方面改革的不到位,造成了中国居民消费预期差,被迫储蓄,消费难以启动。因此,明年的财政政策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快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既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又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长期增长。其次,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服务业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进步。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力度,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健全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第三,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纺织服装、高科技、农产品12.15,0.17,1.42%,吧加工等行业退税力度,对个别产品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大力支持出口增长;适时推出对居民的减税政策,比如彻底停征储蓄存款利息税。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财政角度保障居民的购买力。二、货币政策: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合理扩大银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大对重点工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自主创新、三农、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的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其次,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再次,继续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防止经济出现倒退,央行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而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后者可以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贷资金,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最后,实施差别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转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所有行业和企业一视同仁,而是会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以此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结构向政策预期方向转变。货币政策将通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利率、窗口指导、信贷政策指引等手段引导资金流向,通过政策引导或者直接干预,以较市场金融更为优惠的条件将资金投向战略领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时严格对“两高一资”等政策限制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投放。三、投资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其中,投资重点主要在以下几个领域。首先,交通设施项目。在中央已出台投资计划中交通设施建设是最主要领域。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其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启动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再次,加大社会保障和重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长期重生产、轻生活,直接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政府投资将适当向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的重大民生工程倾斜。如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利用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引导大型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便民流通设施。最后,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等其他政府鼓励领域。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投向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资源节约、民生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把政府投资引导作用与发挥民间投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四、消费政策:增收、减负双管齐下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首先,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整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关系,收入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以提高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对农村居民而言,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农村低保补助,扩大“家电下乡”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的购物补贴。对城镇居民而言,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中央决定明年元旦起连续第5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公职人员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改革工薪所得费用扣除办法,费用扣除适当考虑纳税人的赡养人口、健康状况、子女教育以及住房按揭负担等;建立住房货币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住房货币补贴标准要根据各地区普通商品住房价格变动等因素适时进行调整,房价高的省市还可根据当地情况适当上浮;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可以考虑免征上市公司派发红利的资本利得税,筹建股市平准基金。其次,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比较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较多,从而导致国内居民的储蓄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当前消费。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扩大覆盖面。再次,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对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及消费安全的商品和服务领域依法重点整治,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假冒伪劣等不法行为,建立生产经营者责任制,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取消各种违反规定收取的增容费、管理费、建设费等政府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尤其要努力减轻居民购房、购车环节的各种税费负担。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降低电讯资费标准,降低收费公路收费标准,制止公路逾期收费,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最后,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把消费需求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消费热点和领域,引向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引导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需求结构变化不同步的特点,丰富各种档次的商品和服务,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如最近国家旅游局拟推出国民休闲计划,该计划包括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五、外贸政策:促进出口平稳增长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首先,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和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农轻纺等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其次,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建立加工贸易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再次,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境外投资,进一步完善促进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和协调机制,对于鼓励类的境外投资,我国政府今后将从外交、外汇、税收、海关、信贷、保险以及多双边合作等多个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建立健全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的境外资源类投资;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带动国内产品、设备和技术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设施和基础设施投资;能够通过境外投资学习国际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等投资;中国的优势企业到境外从事贸易分销、银行、电子信息、物流航运等业务,将予以重点支持。最后,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设立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六、价格政策: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首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坚决放开那些能够形成有效竞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充分发挥价格信号在引导资源流动、调节利益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切实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维护群众合法价格权益。其次,对于垄断行业价格要加强监管,强化成本约束。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高成本、高价格,限制石油、电讯、交通、医疗、教育等国有垄断企业的垄断高价损害消费者的行为,通过限制垄断利润来还利于民,释放被挤占的消费能力。再次,对于资源类产品,要在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推进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及环境修复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价格变动涉及经济全局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决定了资源价格改革必须控制节奏,审慎推进。要在公用事业1449.542,17.72,1.24%,吧和公益性服务行业探索建立差别价格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必需的消费给予适当的价格优惠和补贴,减轻其生活负担。最后,继续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现行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收费政策,要予以取消或废止;价格或收费标准过高的要予以降低。提供经营性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并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的行为。要清理规范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有关部门和单位借新农村建设之名加重农民负担。七、农村政策: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首先,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从长期看,应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明显提高社会消费预期。其次,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针对当前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和今年粮食减产较多的事实,国家应选择适当时机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考虑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参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建立农业“价格-直补”综合联动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为正,既可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农资生产企业的合理利润,也从根本上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在扩大内需上产生稳固而深远的积极影响。八、就业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1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首先,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政府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并加快制定面向全体城乡创业者的优惠政策,扩大帮扶创业范围。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登记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筹资金不足的,给予小额贷款及贴息;尽快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自主创业和不断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其次,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必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这是劳动者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应尽快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培训机制。要进一步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农村乡镇。创业培训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要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培训,在促进劳动者创业能力提高的同时,将就业观念教育培训贯穿于创业培训的始终,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最后,进一步整合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提高创业实训质量。多方吸纳社会资本,为缺乏经验和资本的创业者提供孵化期和政策扶持,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风险。继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实训和孵化基地的引领作用,在创业资金、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支持和服务。九、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首先,加强对重点地区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综合运用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区域立法三大杠杆,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重视对区域产业集聚的扶持与调控,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重点推进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制订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措施。其次,继续做好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强区域政策的研究制定,促进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促进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和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促进区域间产业有序转移。在继续关注老工业区、落后地区就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坚持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十、经济改革政策: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碍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将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首先,从2019年元旦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以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测算,明年实施该项改革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其次,加快改革医疗卫生及文化教育体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好改革试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出台各项具体配套政策。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第三,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研究制定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框架、阶段任务和实施步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科学划分政府机构的职责,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行政问责制度,积极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第四,进一步推进财税、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划分,健全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抓紧制定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建立政府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国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企业退出机制,统筹协调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最后,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合理分配和切实用好国有资本收益。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国有独资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应大力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比例,国有企业现金分红必须纳入到财政预算或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课题负责人:范剑平执笔:杨**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历史性重要关口,短期看面临着经济快速下滑的风险,长期看面临着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非均衡发展向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巨大压力。为了防范经济景气持续恶化,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最近一段时期政府各部门高强度、高密集地出台了大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去繁就简,从十个方面对宏观政策进行了粗线条梳理,给出了一些简明扼要的概括,以飨读者。官方电话官方网站向TA提问。
深刻认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新变化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正处于转换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2019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主要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步伐,致力于打造新的“世界工厂”。我国应对这种“双重挤压”局面,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摆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努力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新工业革命给制造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新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必须把握变革趋势和时间窗口,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努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制造业提质升级任务日益紧迫。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但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凸显。面向未来,必须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扩展资料: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发展实体经济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从当前我省经济运行形势看,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以抓实体、兴实体、强实体的实际成效,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手段,也是推进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扩大有效投资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要围绕实施“四大国家战略”扩大有效投资,认真谋划和实施一批对全省发展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较强带动力和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建设,切实把“四大国家战略”落到实处。要围绕“四大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以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为切入点,推动大平台加快构筑、大产业加快形成、大企业加快发展。要围绕改善民生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以及城镇保障房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建设。要围绕文化强省建设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支持各地规划建设一批有区域特色的文化综合体。要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扩大有效投资,着重抓好一批有利于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项目建设。2、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发展实体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当前,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出口。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出口主体结构、商品结构、市场结构和贸易结构,大力推进境外贸易促进平台、出口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做好各类境内外展会参展工作,不断完善对外贸易预警机制,促进出口平稳增长、进口为我所需,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时,要积极扩大国内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支持专业市场在外设立分市场,继续推进“浙江名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不断提高浙江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3、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必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国内外科技合作,扎实做好杭州、宁波、嘉兴等国家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切实增强科技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充分发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中科院材料研究所和各大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着力集聚和建设一批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专利申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4、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着力加强电源、电网建设,积极组织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能源保障。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空间布局,合理利用低丘缓坡,统筹配置增量、存量、流量、用量,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加快地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建立资源要素向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符合节能减排方向企业倾斜的配置机制,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5、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切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落实完善减负惠企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小微企业发展活力。要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主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整合产业,着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深化“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和“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要抓住国家即将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实施细则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宽准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不断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要认真落实全省改善发展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依法下放权限,不断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使发展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良好氛围,使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政策措施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优势。实体经济-赵洪祝: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