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交战双方分别是谁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有什么意义

赵鹏宇 2019-12-21 17:52:00

推荐回答

1.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利:a首先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它顶住了当时世界"大哥大"的美国,打破了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斗争意志。美国侵略者动用了它的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包括国际公约所禁用的化学武器,但都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正如彭德怀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b第二,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朝鲜战争与其说是的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还不如说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新定义之战。没有朝鲜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会被认为是由愚昧的民众所组成的三流国家,她是没有资格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前排的。抗美援朝的出色表现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强权的象征,使全世界真正开始重新认识中国的威力和中国人的形象,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这是中国进入世界强国之林的里程碑。美国军政首脑从此都承认共产党中国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如美国的军事史专家赫尔姆斯说:“从中国咱人在整个朝鲜战争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主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美军第二任统帅李奇微也承认:“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c第三,抗美援朝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朝鲜战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持。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抵御外辱的战争中,一次也没有胜过。而这次我们胜了,并且胜的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西方有一种观点:只有战胜了传统强国的国家,才能被视为新的强国。中国今天的大国地位,正是受益于这场战争。日本人曾一度把中国人和古罗马人的后裔——意大利人,并称为“衰落的民族”,蔑称我们“支那”。正是在目睹了中国在朝鲜打败了他们畏服的美国之后,才悄悄的恢复了“中国”的称呼。也正是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勇敢、坚韧、顽强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魄,才是世界回忆起了这个民族,古老的风貌。不要小看这种精神复兴的作用,看看当时国内各族各界人民炒炒面、捐飞机的场面,就可以理解,共产党何以在建国之后短短几年之内,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了。d第四,抗美援朝巩固了人民政权,加强了国防。抗美援朝的胜利振奋了中国军威,使中国军事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立体战争,战场上火力之猛烈,物质消耗数量之大,使用技术装备之多,作战组织指挥之复杂,不仅远远超过了我国历次国内战争,在世界现代战争史上也是少有的。我们这样一支原来在中国土地上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而成长起来的军队,正是从这时候起开始进入了世界型的现代化战争。通过空前残酷激烈的战争锻炼,我军逐步适应了当时世界上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正如彭德怀所说:“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还在于把我们的部队和军事斗争的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第五,抗美援朝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抗美援朝解除了美国对我们东北工业中心的威胁,就不用说了。重要的是,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民族力量,使苏联认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在苏联的全力援助下,恢复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中国人,在短短十来年间,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这可是别人要走几个世纪的路啊!我们爱和印度比,凭什么我们比印度强?这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基础的建立,就是一个根本的原因!我们受益至今。2弊:a一是战争的目标是否达到。简单地说,朝鲜战争,对于金正日来说,他的目标是用武力统一朝鲜半岛,战争的起点是三八线;中国人的军队出国援助,从逻辑上讲,目标也应该是一致的。但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始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这说明发动战争的一方并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目标没有达到,怎么能说自己是胜利者呢?b二是战争中的伤亡对比。相对来说,这个要素根据不同的价值观而呈现出不同的答案。价值观,说穿了就是对人的生命的重视程度。关于朝鲜战争的双方伤亡人数,各种资料记录都有出入,但是,中国人的伤亡多于联合国军队的伤亡,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认为,伤亡人数越多,表明损失越大。在战争的目的没有达到的前提下,伤亡人数应该是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c第三,战争造成的后果。对于中国来说,至少有三方面的后果值得深思。一是拖延了台湾问题的解决,而且这一拖就是半个多世纪。用唱戏的话说就是,这个气口断了。断就断在朝鲜战争。到现在,台湾问题的“气口”能不能接上都成了一个问题。二是直接的经济损失。北朝鲜发动侵略战争,把中国和苏联都拖入泥潭,而苏联作为共产国际的老大,一方面以一种命令的姿态指挥中共和朝鲜进行战争,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避免直接跟华盛顿擦枪走火。中朝相比,显然朝鲜更不具备打一场战争的实力,因此,中国人出人,苏联出装备,去朝鲜打仗,就成了“朝鲜战争”的一个奇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刚从连年战争中缓过一口气,正是百废待举的时候,朝鲜战争每年花掉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0%!举一国1/5的财力进行一场战争,其残酷性可想而知。更不幸的是,中国还因为苏联的援助而背上了一身债务,到50年代末仍未还清。这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来说,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第四,中国参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尽快加入联合国,战争的结果,使得中国更加脱离了国际格局,加入联合国的梦想一拖就是20多年。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中国在战争以后的几十年里的荒谬和闭关锁国状态的形成,几十年光阴白白浪费了。有人说,朝鲜战争,显示了我们不畏强暴的志气。我们说,不畏强暴是好的,但是还要看结果。这些人所说的所有内容,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我们曾经和美国人打了一仗!打了一仗本身不是目的,是否通过战争取得了积极性的结果更重要。很显然,对于美国人而言,跟中国的农民军队打了一仗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如果你问问美国军队畏惧了吗?当然没有。事实上,如果今天中美之间再次交战的话,结局可能对美国军队更有利,这一点,从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中美军所显示的实力就可以看到。或许有人还要说:美国人眼看着就要打过鸭绿江,侵略到我们祖国的领土了,不抗击能行吗?其实,所谓的“保家卫国”只不过是为了出兵朝鲜假托的一个借口而已。早在美军参战之前,毛和斯大林就已经预见到美国即使参战,也不会以中国为目标。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中国领导人的的误判,只是判断美国可能会派遣日本陆军部队参战,而没有想到美国兵直接参加了战斗。战后李奇微将军的著作中也提到,这场战争来的非常突然,美国的准备也非常仓促,甚至连国会的必要讨论都没有完成就直接进入了战争状态,所以,说美国人意在通过朝鲜半岛侵略中国,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被迫害妄想。
赵颖芳2019-12-21 18:09:5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效果:朝鲜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低位和声望。意义:朝鲜一战,说明中国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满清政府,而是一个将要崛起于世界名族之林的新新、强大、后起民族,任何人、集团、国家想通过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形式,迫使中国屈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句话:列强是以前之列强,但中国已不是以前之中国。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大屠杀将不会重演。
    齐晓光2019-12-21 18:19:54
  • 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战之时,新生的政权刚刚满周岁。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和本身的基础薄弱,此时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抛开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这一已经得到较多论述的国际性影响,新中国在最困难的时候出兵朝鲜,对国内各方面的建设有什么影响。以下我将分经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分别展开论述。在经济层面,举全国之力支持百万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并且持续了几年时间,这笔花费肯定不小;对于新中国来说,就更是一笔巨款了。战争爆发之前,中国政府就设想将军费开支从1950年的43%减少到30%。战争爆发之后,显然这个目标不能实现了,军费只会更高。战争期间,中国的军费开支总数为62.5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1950年一整年的财政收入。根据一些简单的换算,就算减去苏联提供的贷款。中国的参战还导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禁运。显然,这笔帐在数字上是怎样都是不划算的。同时,参战这一行为给经济带来的其他方面的、不可数字计算的效应不可忽视。首先是来自苏联的实质性帮助。直至中国出兵朝鲜,中苏之间才走向实质性的同盟关系。因此,中国参战后才得到苏联大量帮助,如派遣苏联专家、援建工业、发展双边贸易等等,这些帮助确实是钱难以换来的。其次,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这也得益于向来被中共视为法宝的思想动员工作。对美帝国主义宣战,极大地调动了民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了经济建设的热情。例如在工农业等各业掀起了劳动竞赛热潮、增产节约运动的持续开展、发起捐献武器运动的号召等等。最后,战争给国内建设创造了一个较稳定的国际环境,正如有人所称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等等。同时避免了战火燃烧到我国东北地区,而此地也正是新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所在。在军事层面,朝鲜战争在给中国军队带来几十万人数的伤亡、被俘之外,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水平。朝鲜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是通过轮番赴朝作战并配置整套苏联装备而实现改装的。50年代前期,中国有一百多个陆军师,其中有56个师是根据战争期间与苏联谈判得来的全苏军编制的装备。在建国后才刚成立的空军方面,苏联不仅派遣了飞行员教员“一对一”培养中国飞行员,而且还部分地赠送了战斗机。除了军事硬件得到强化,其他软件也有增强。例如刚刚建立的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行员。苏联还派遣了一批军事顾问、专家,对中国国防现代化起到了启蒙作用。他们到中国培训与装备使用配套的人员,创建军事学校等等。苏联还通过将中国军队整建制地编入苏联军队中等方式,训练了特殊兵种,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就是这样诞生的。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赴朝鲜参战的志愿军中,有部分是从国民党军队收编而来的,此次战役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国民党军队。总的来说,战争虽是十分残酷的,但是通过苏联的帮助和中国自身的努力,国防实力和威慑力在战后是得到增强的。在国内政治层面,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国内统战工作,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威信。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国内就积极开展了政治宣传工作;中国出兵朝鲜之后,宣传和动员工作全面展开。首先是各民主党派发声,11月4日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发表了《联合宣言》,指出中国必须参战。抗美援朝与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运动一起组成了建国初的“三大运动”,民主党派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团结了国内的民主爱国人士,也宣告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根本保证。战争动员还推动了知识分子改造工作,清算了部分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亲美”“崇美”思想、资产阶级观念等等。之所以战争能够加速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是因为战争掩盖了阶级斗争激烈的氛围。如在全国开展了“仇视、鄙视、蔑视美国”的教育工作,着重在高校组织了时事学习工作等等,其实是以战争激发了人们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仇视。还有一点十分重要,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对人民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动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国家利益等思想和观念深入广大人民心中,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识到个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尽的义务和自身的价值,也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打下了基础。总而言之,战争激发了国内民众的政治热情,提升了中共在人民心中的威信,推动了思想层面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因战争激发的社会矛盾,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扩展资料:历史表明:中国入朝参战对于新中国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概括说来,中国抗美援朝实现了“双赢”,既教训了美国的骄横,也挫伤了苏联的霸权。事隔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关于这场战争的必要性的争论还在持续,甚至还有人撰文说“毛泽东也认为发动朝鲜战争是错误的”。事实并不是这样 。朝鲜战争对于新中国的崛起有着极其伟大的意义。如果认识和理解了这些意义,我们就对中国入朝参战会有更深的理解,就对毛泽东为了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两次——1949年打过长江统一全中国、1953年在金日成的同意下决定停战于三八线——顶住了斯大林的压力,为中国的国家利益作出历史性和极为杰出的贡献表现极大的敬意。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会轻率地将中国抗美援朝的决定看作是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毛泽东在欣喜之余产生了支援世界革命的更为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期而遇的朝鲜战争和初战胜利为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美国军队意外地‘不堪一击’以及苏联空军的及时参战使毛泽东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而对战争总体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更不会轻率得出毛泽东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是由于“苏联、朝鲜施加的压力使他无法在眼见的成功面前打退堂鼓”,“刚从山沟走进大城市的中国领导人缺乏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经验和知识”等想当然的因而是极轻浮的结论。
    黄益琴2019-12-21 18:02:44
  • 作为国际战争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在指导这场二次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时,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根据世界型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在思维方式和战略观念等方面有了重大创新和发展——始于5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朝人民能挫败拥有最先进技术装备的侵略者,使美方也承认遭受了“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是一个令世界惊叹的战争奇迹。当年毛主席在总结战争经验时曾说过:“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里面所说的“正确的领导”,重要的内容就在于战略决策的英明。在最困难的局面下做出最佳选择抗美援朝战争不能不打多年来,一些不很熟悉历史的人经常混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其实这是既有联系却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5日开始的朝鲜国内战争,两天后因美国参战变成国际战争,为时3年1个月。同年10月,中国出兵以志愿军名义参战直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就我国而言是进行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为时2年9个月。近年来随着俄罗斯档案的公布,朝鲜战争爆发的由来已为许多人所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朝鲜南北双方都只承认有一个朝鲜,在一方要“解放祖国”,一方叫嚷“北进统一”的形势下,无论是谁先打第一枪,都是朝鲜的内政。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却操纵联合国通过谴责北朝鲜“侵略”南朝鲜的决议,组织所谓“联合国军”进行干预,并乘机出兵侵略台湾,才是名副其实的践踏国际法的侵略行为。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原则是不干涉他国内政,同时也不能阻止他国的革命和争取统一的斗争。新中国刚成立之际,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以恢复经济,正如毛泽东当时的秘书胡乔木在回忆录中所说的:“当时内战刚刚结束,我们国内一大堆问题,我们决不可能鼓动朝鲜发动战争。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开宣布,要出兵朝鲜、台湾,并援助在越南的法军,实际上是从三个方向对中国形成威胁。面对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并威胁新生政权的安全的行径,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理所当然地必须奋起抗击以保家卫国。当时,中共中央认真考虑了在哪个战略方向回击侵略更为有利。1958年周恩来在志愿军干部大会上对此曾解释说:“我们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但同时也决定于我们。帝国主义决定在朝鲜战场,这个对我们是有利的,我们也决定来抗美援朝。现在我们想一想三个战场,大家会懂,不论从哪条来说,如果在越南作战,更不要说是在沿海岛屿的作战了,那就比这里困难得多了。毛泽东一向倡导的战略战术原则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国依仗优势的技术装备肆意侵略,我国当然也要选择便于发挥我优势的地方反侵略。事实证明,将对美作战的预定战场选定在朝鲜,同时在台湾海峡取守势,对越南只派出顾问和给予物资援助,这样最便于发挥中国的陆军优势和东北工业基地的支援作用,是当时最佳的战略选择。在最复杂的情况下做出科学决断以“志愿军”名义出兵朝鲜自美国入侵朝鲜和台湾起,中共中央就已开始准备反击美国的侵略,然而最后确定出兵入朝又十分不易。胡乔木曾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1950年10月上旬,美军越过“三八线”北上,从国庆到出兵的近20天内,中共中央开会反复讨论,毛泽东日夜思考。那时中美双方实力相差极为悬殊,新中国内部又百废待兴,出国作战极为困难。然而美国如占领全朝鲜,又会严重威胁我国工业中心东北,并将控制电力,同时也准备“两军相持成为僵局”,另外还设想在歼灭美军几个师后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1950年12月第二次战役胜利时,因一举顺利解放了北朝鲜,战果大大超出预想,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对战争的总体设想一度转变为根本解决朝鲜问题。1951年1月上旬,志愿军总部在三次战役后的动员令就要求:“连续作战,一气呵成,全歼敌人,全部解放朝鲜。然而,“联合国军”随即依仗其现代化的装备和很强的补给能力开始反扑,志愿军前线部队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被迫实施防御。面对形势变化,中央军委在2月上旬提出坚持长期作战,并决定再从国内抽调14个军入朝,准备以23个军轮班到前线作战。2月下旬,彭德怀返京汇报前线的困难后,毛泽东又强调不要急于求成。3月1日,周恩来起草的致斯大林的电报更进一步提出,“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军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经过第五次战役,双方在朝鲜半岛中部的“三八线”附近形成僵持。党和军队的领导人通过运动战期间的实践,对交战双方总体实力和现代战争的特点也有了更清醒更全面的认识。当时中朝地面部队占有优势,美军却有绝对的海空优势,双方总体力量形成均势,都难以在战场上取得大的进展。此时,美国从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出发,不愿深陷于朝鲜,于是通过苏联提出了和谈试探。从战场情况和国内外形势考虑,6月间中共中央作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新方针。毛泽东在1951年7月间致斯大林的电报对这一新方针的必要性解释说,我们的武装力量在今天只能将敌人赶出北朝鲜,却不能将敌人赶出南朝鲜,战争拖久了,可以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但亦将给我们在财政上以很大的危机,而国防建设亦难于增长。当时的情况是,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国防费已占48%,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恢复的最主要因素。从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目标看,能达到在“三八线”附近停战的结局,也实现了援救兄弟邻邦和保卫国家安全的目标,是一个虽然有限却意义重大的成果。中共中央确定的新方针,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和适合战场形势的最佳选择。朝鲜停战时,战线又基本回到战争开始时的“三八线”,然而志愿军的战线从出国参战的鸭绿江边已经向前推进了400公里。历史证明,作为国际战争的朝鲜战争是以平局结束的,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齐斯文2019-12-21 17:57:05

相关问答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时,新成立的人民政府需要财政支持,还在进行的解放战争需要财政支持,加强财经工作成为人民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当时财经工作的首要任务则是统一全国的财政税收。财政困难新中国成立之初,财政经济工作极其困难。首先,军费开支仍然浩大。为了实现全国彻底解放,革命战争还在继续。1950年概预算中的军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高达39.1%,是预算支出中的最大项。其次,人民政府需要供给的人员剧增。据资料,1949年,人民解放军人数为470万人,到1950年,由于把被俘虏和改编的国民党军队人员包下来,军队人数达到550万人。再加上包下来的国民党政府文职人员,全国的文职人员人数达到350万人,这样,财政供给人员总数达到900万人。同时还有大批失业者和农民需要救济。再其次,着手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建设需要大笔资金。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1949年与以前最高年份比较,农业总产值下降20%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一半。交通严重破坏,城乡交流阻塞,全国主要铁路干线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有1/3不能使用。人民生活可以说到了艰难竭蹑、无以卒岁的地步。而在收入方面,资料显示,1949年,国家全年财政收入折合小米只有303亿斤,财政支出则达到567亿斤,支出比收入多264亿斤小米。1949年12月~1950年2月3个月的收入为6400亿元旧币,支出31400亿元,赤字25000亿元。税政不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税收制度很不统一。新解放区暂时沿用旧税制。天津解放后,中共中央及时发出指示,明确指出:“天津市旧有各种税收,原则上应该一律暂照旧征收,以便市府能有自己的经费。此后,各城市都按该指示,在新税法公布前,除某些极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外,其余暂时沿用旧税法征税。上海市解放当天,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也发出布告,指出原有各项国税、市税仍暂继续征收,各界人民照旧缴纳。而老解放区仍实行各自原定的征税办法。由于税制不同,开征的税种不一致,政策不统一,税目税率差异也很大。如火柴:上海市、天津市税率为15%,而东北则为3%;卷烟:东北地区为60%,西北地区为80%,北京市、天津市为100%。随着解放区的不断扩大,过去分散的革命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地区间贸易大大增加,这种税制不统一带来的问题非常突出。由于税率不同,影响价格,低税率地区产品向高税率地区大量流入,影响地区间的生产流通。另外,财经管理工作完全处于分散状态,各有货币,各管收支。这种状况如果不迅速改变,要保证财政收入,平衡税收负担,全面恢复经济是不可能的。认识不足把税收视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这一观念,当时在党内还没有形成共识。建国初期,党内外在税收问题上一度流行所谓施“仁政”的观点,似乎收税越少越好。薄一波曾说:“我们过去反对国民党的苛捐杂税,现在有些同志自己也不敢收税了。陈云当时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也说,由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从事革命活动,对于农村征收公粮,党内有着“较好的认识”,而且有“很大的办法”;但对城市税收,党内一直认识不足,一些人始终认为“向老百姓要钱越少越好”。针对这种思想情况,陈云指出,必须扭转这种偏见。在这种形势下,统一全国财税工作成为当务之急。而统一财税的重点首先是统一税收。必须把全国的税收统一掌握在中央财政部手里,才能控制支出,做到收支平衡,稳定市场物价。全国税政统一后很快即显出成效。1950年3月后,全国财政情况逐月好转。到7月底,国家财政收入接近平衡,物资供应与货币回笼能力迅速增强,市场物价平稳。统一财经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实现国家政治统一的基本标志,使新中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辉煌的建设成就。
苏联: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在南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此后几年,中苏签订了3笔共2.5亿美元的援华贷款另外,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9月,中国从苏联得到985架飞机,1300多门大炮,14000多挺机关枪和2050辆卡车及其他物资装备。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6个飞行中队的志愿航空队,协助国民党政府建设空军和参加对日空战。这一时期,苏方在华军事顾问和专家达3665人。美国:美国援华政策开始于欧洲战争爆发后1938年年底到1940年年11月,美国援华贷款总计达1.7亿美元1941年年1月,罗斯福宣布:「决心全力支持坚决抵御的各国人民,从而使本半球避免战争。4月,美国援助了中国4500万美元的军需物资,接着又对华贷款5000万美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援华贷款5亿美元,并与国民政府签订了8.7亿美元的中美租借协定。1941年8月,美国将陈纳德创立的美国义勇航空队正式编入正规军,参加中国战场的战斗。英国:日本占领华南、华中后,英国感到在华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先后对华援助贷款约2400万英镑。英国民众成立了许多反日援华团体,向中国的抗日前线捐钱捐物。德国:在二战之前,德国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截止到1936年,德在华投资达1.364亿美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德国两次向中国提供价值上千万马克的作战物资,借给中国的款额高达10亿马克。在德国的帮助下,30年代中国兵器工业发展较快,一些武器性能已赶上西方。此外,法国、加拿大、丹麦、菲律宾等国抗战期间也对中国有不同数目的借款援助。以上为网路资料,建议只作参考不要尽信,但有一点肯定,就是抗日时期各国战中国帮助都很大,只靠中国绝对支持不了8年。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科学执政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主要是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2、民主执政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3、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1、为世界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经验,是不断提高政党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以有权威的党中央,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2、为国际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3、为人类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当前逆全球化浪潮泛起、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为人类社会追求美好未来注入强大正能量。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的来源: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坚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