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国家不炒菜,只有中国炒?

龚宇君 2019-12-21 18:02:00

推荐回答

炒菜一般集中在亚洲,主要的发源地在于中国,西方的主要方式是烹烤,一般食用都比较简单粗暴,所以只有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才会炒菜,比如中国以及东亚的国家,比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老挝、泰国等地。炒菜,中国菜的常用制作方法,将一种或几种菜在特制的凹型锅内,以火传导到铁锅中的热度为载体,加入油、佐料和菜品后用特制工具“锅铲”翻动将菜炒熟的烹饪过程。
符育明2019-12-21 18:10:46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的确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即使有,也是受中国菜影响。
    符胜歌2019-12-21 18:54:24
  • 不同地域的国家做菜的方式不同。如果是中国周边的国家,基本上是被我中华饮食同化了,比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日本、越南、蒙古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离我中国较远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他们的主食吃面包蛋糕和饼都是烤出来的,还有他们吃的荤菜如牛羊肉和鸡肉鹅肉都是烤出来的,他们还吃煎牛排猪羊肉等,因此他们对肉食主要是烤和煎炸。至于蔬菜分为叶子蔬菜和瓜果蔬菜,叶类蔬菜西方人就直接拌食,它们称蔬菜沙拉;瓜果蔬菜就放入桶锅中加入水用火煮熟为止,一般都会被它们做成瓜果羹,易熟的瓜果就在平底锅上简单煮煮就吃。至于非洲,目前不少国家的人也学华人炒菜吃,但大多都是瓜果蔬菜一锅煮。
    赵飞雪2019-12-21 18:37:45
  •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对于中国人来讲,饮食是一种享受,讲究的是养生,追逐的是味道以及菜品卖相带来的视觉享受;而饮食对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来讲,更多被看做科学,他们看中的是食物的营养而非味道。个人将原因细分如下:首先,欧美国家餐食主要以谷物、肉类为主,超市蔬菜价格要比谷物肉类高上许多,他们体内所需的维生素主要依靠维生素片来补充,对于肉类谷物多以煮、煎为主,炒菜机会很少。其次,他们重视的是食物的营养及食材的新鲜,经过高温翻炒各种调味料添加之后,对食物营养大打折扣的同时也破坏了食材的本色本味和新鲜度,所以西方人的餐桌上常有半生的牛排甚至全生的牛排。再有,欧美国家厨房惯用的是橄榄油,橄榄油加热油油烟过大,不适宜作为炒菜使用。另外,饮食习惯上,西方人喜“冷”而中国人喜“热”,欧美国家的蔬菜沙拉、水果沙拉,即使在冬天的时候他们也是喝凉水,在中国,需要对食物“煎”、“炸”、“烹”、“煮”等各种加热,饮水习惯也是喝热忌冷,尤其热衷于品茶。最后,菜肴制作要求上,中国讲究食材之间的搭配与渗透,欧美则更重视食材制作流程的规范化,对欧美厨师而言,烹饪只是一种机械性动作,科学的制作流程保证食材营养之后,味道确实不是重要的事情了。
    龚尚福2019-12-21 18:20:31

相关问答

目前由于国内对外汇行业还未完全开放,所以才会有每人每年5万美金结售汇的限制,一般情况下,5万的额度对于小资金的交易者也够了,但是如果你的汇款额度超过了这个限制,会直接导致我们结不了汇。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提供三种解决方法:1、如果你这个资金不急着使用的话,那么你每年只结汇5万美金就好了,剩下的资金就放在银行卡里,以美金的形式存款就可以,如果你下次需要入金的话,可以直接用美元进行入金。或者等到第二年再结汇也行。这是比较笨的一个方法。前提是资金不急用。2、适合大资金的。每年结售汇超过30万美金以上的。那么你可以才用下面这种方法:办理一张香港的银行卡。如工商银行的工银亚洲,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建设银行的陆港通龙卡,因为在香港,没有所谓的结售汇限制,只有在中国大陆才有,这里只介绍这三种卡,因为在国内能办理香港的只有这三种。当然,你要是能亲自去香港那里办也可以。3、资金在30万以内的,还可以委托自己的亲属,如父母,子女或者是配偶,代为办理结汇业务,你需要提供相应的证件,如结婚证户口本等。如果银行要求提供资金来源的话,你可以告诉他说这是赡养费啊,培训费等,或者也可以说是外贸的收入。一般情况下通过以上的三种方法都是能够完美解决5万元结售汇限制的,但是如果通过这三种方法还是不能解决你的问题的话,你就需要联系你的外汇经济商或者是代理商,他们会提供给你一个详细的解决方案的。
中国作为一个几乎和整个欧洲一样大的大国,自秦朝统一后,历代基本保持了政治统一和文明的延续性,这与欧洲自罗马帝国以后分崩离析的政治局面大异其趣,即使拿破仑和希特勒也未能强行统一欧洲。尤其值得深思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和近现代欧洲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它们都起源于许多封建国家,国际秩序都是频繁战争推动的动态平衡,也都经历了封建制的垮台和官僚科层制的形成,但欧洲最终形成多国平衡的局面,中国却走向了统一。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历史上春秋战国和近代欧洲纷扰乱世的外表之下掩盖着深刻的变化:所有国家都在竭力效仿邻国取得的成功,进行深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以求避免灭国的命运。这种变革的逻辑要求导致了中国和欧洲某些相似的历史演进路径:比如界定领土主权、边界日趋固定、中央任命的官员逐渐取代地方世袭贵族统治……在这些方面,中国的实践甚至要远远领先于欧洲。例如普鲁士德国的文官考试、统一税制和定期人口普查等行政实践在欧洲非常罕见,但在中国却早已司空见惯——欧洲第一次文官考试的笔试于1693年在柏林进行,而且“这一灵感来自中国”。秦朝一系列举措为以后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统一的基本模式,但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事实上对秦朝政治及其失败统治的反思一直是中国历代政治家和儒家学者不断挖掘的课题。秦朝过于强大的国家力量摧毁了家庭和社会纽带,完全控制了社会,导致了社会结构的相对荒芜,压抑了民间的创造性力量,而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无需再像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统治者为取得民众合作而作出让步。欧洲历史走向与中国春秋战国的反差有着极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作者所不幸忽略的:即英国,几乎总是会在支配欧洲大陆后考虑入侵英国。英国的这一作用不容小觑,也保证了它自1066年之后再未遭到过成功的入侵。中国历史上从没出现过这样一支平衡性的外部力量。不过在强调理解中国模式的同时,许田波也许又走得有点过头了:她以一种现代观念去回顾和理解某些中国史上的现象和思想轨迹。例如她将春秋战国视为中国的“启蒙时代”,认为孟子和慎到的“天命学说”是坚持“人民具有最终的主权,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色彩”,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创造性误读”。这又启迪我们另外一个思路:要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和欧洲历史发展的差异,仅仅比较其政治和国家模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文明本质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