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
国企与民企的薪酬管理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薪酬管理的目的是科学地调动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只要能够起到良性调动作用的,都是好的薪酬管理办法。国企可以采用,民企也可以采用,反之民企可以采用的,国企也没有理由不能采用。您的洋洋千言,其实谬误甚多。1、垄断领域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不是国企垄断,就是私企垄断。而国企处于垄断地位是必要的,中国国民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不能掉入私人资本家的手里了,否则在中国就没有公理了,换句话说做得好不好,连骂的地方都没有。2、垄断行业也是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经济效益的,且不仅处于经济竞争的风口浪尖,甚至还承担着社会经济平衡的责任。没有任何理由说垄断行业是不需要竞争的。3、普遍地说,国企高管的选拔和考核有其内部管理规定,国企相对稳定,高管从其内部选拔很正常,至少比私企三姑六婆家天下要科学许多。当然部分民企通过市场选人用人的做法也是科学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国企选人用人的全部。4、国企高管高薪受人们质疑是因为国企的资产是国家所有的,全国人民应该都是国企的老板,所以人们认为自己有权利质疑,甚至咒骂。况且部分离谱的高薪也是该骂的。5、私企高管高薪之所以不被人们关注,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特别贡献,要说“贡献”的话,是在替资本家们更多地剥削普通劳动者。这就是普通员工国企比民企高很多的原因。而其高薪是资本家的钱,他愿意给关你屁事。人们想骂都骂不着。6、说到国企部分高管和政府官员腐败,问题是谁腐蚀他们?清一色的都是私企老板们,那些腐败的国企高管政府官员该杀的还是要杀,但是不限制腐败的源头,必然是永远也杀不完的。
齐明富2019-12-21 18:55:39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常言道,衣食住行,乃人之生存大事,也有人讲“先治窝再治坡”。人们现在最常提及的话题就是:“你买房了吗?”“你家怎么装修的?”“你每月房供款多少?”看来,房子及家居始终是最重要的生活主题。从石灰墙到环保涂料墙,从鹅卵石地砖到配有辐射采暖的高级实木地板,从家里三大件到如今的别墅跑车……农村盖起了小洋楼,城市里兴起了房地产,尽管有部分城市出现房价虚高的状况,但总体来说,商品房改革大大改善了中国几代人的住房条件。建国初期,人们的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狭小,1979年时,中国人均住房面积3.6平方米,合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且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抑感。在农村,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我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1991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上升到7平方米。样式统一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再后来,城市人居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2019年,中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6.11平方米。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了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而生活上,以前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中国是个人吃人的黑暗的社会,现在呢,有衣服穿,有丰富的食物吃,而且从最初的只求吃的饱,到现在的吃的好,吃的精,都是共产党给我带来的极大的变化,现在人们在最初对生活的量的追求上,更加追求生活的质,更何况娱乐,爷爷说,在他们那个时代,对娱乐是没有概念的,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就是睡觉了,而如今呢?我们可以去看电影,可以去唱歌,可以去茶馆喝茶,闲暇时间也逐渐的增多。
黄界颍2019-12-21 19:12:52
-
为什么?我们在此做一点分析。MBO即经理层融资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用杠杆融资的方式来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也就是说,现代公司起源是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来实现的,而MBO则是试图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来化解企业的代理问题。企业的兼并与重组、企业的收购与拍卖、企业的股权结构调整与变更等都是最为常用的方式,MBO也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的一种方式。正因为这些工具的平常性,在这些国家早已形成了规范的制度安排及运作机制,这样就可以保证企业的资源不断地分解、重组与整合,来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这或许是MBO引进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MBO通过股权变更,让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从而增加了对高层管理者直接激励与约束,减少了代理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向原点的回归。但这种回归必须建立在以下的前提之上:企业的产权明晰,不存在产权的缺位;合约能够有效地执行而不是信用缺失;充分发展的人力资本市场、完善的金融市场及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等,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MBO要实现有效运作都是不可能的。2002年以来,MBO开始在国内盛行,2003年上半年,MBO热潮高涨。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进行了MBO的已经不少,非上市公司进行MBO的更是很多。特别是国有企业MBO更是成了热潮。实际上,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还没有适应MBO成长的经济环境与条件。首先,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说,84%的终极所有权仍然为国有企业所有,公司高层经理大多是政府行政命令的结果,而不是从市场选择而来,有效的经理人市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经理层是上级行政部门任命的,很难保证他们都会对目标公司原有的资产负责,也不排除有些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及以内部人控制的方式会千方百计地侵占目标公司的资产。比如以关联交易及压低价格的方式掏空国有资产,以操纵账目的方式来控制目标公司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MBO运作,必然会有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入个人口袋里。即使国资委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同样会出现或是目标公司的定价困难,或是公司经理与政府部门的人合谋一起来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况。还有,无论是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国有银行,政府基本上都掌握着大多数资源。这种情况下,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就无法完全在市场公平竞争的情况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既无法形成目标公司公正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形成MBO正常运作的市场秩序,从而使得MBO的运作,或是处于暗箱操作中,或是处于以政府行政方式决定的弊端中。这样,不仅会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也会导致钱权交易盛行。同时,由于国有银行仍然占据着国家的大多数金融资源,MBO运作所需要的资金也只能够通过国有银行的方式获得。而行政化的国有银行同样可能成为钱权交易的地方。从制度安排上来说,目前我国MBO运作的法律法规不是缺失,就是可操作性弱。这就使得收购者既有很大的回旋空间,又承担着极大的法律风险。比如,MBO的融资问题是MBO成功最为重要的一环,企业的管理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融集资金,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不仅造成了对MBO运作融通资金的困难,而且使得收购者的很多融资手段成为违规之举。这样,也会逼迫管理层收购走向非法经营之路,如钱权交易、收购行为暗箱操作、故意不披露相关信息、私下交易、国有资产定价过低甚至贱卖,“内部人控制”加重等。总之,在目前的条件下,国企MBO是不适应中国的实际情况的。我们注重的并不在于MBO这种方式是否在中国展开,而在于先制定MBO运作的法律与规则。
赵风臣2019-12-21 18:39:14
-
什么是MBO?MBO是英文ManagementBuy-out的缩写,意为管理层收购,主要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由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它成为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对中国企业而言,MBO最大的魅力在于能理清企业产权,实现所有者回归,建立企业的长期激励机制,这是中国MBO最具鲜明的特色。从目前来看,国内进行MBO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促进国企产权体制改革;二是解决民营企业带“红帽子”的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企业向真正的所有者“回归”,恢复民营企业的产权真实面目,从而为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扫除产权障碍:三是帮助国有资本从非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四是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减少代理成本。由此可见,MBO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从国内外的MBO实践中可以看出,MBO并非适合所有的企业。实施MBO的企业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企业要有一定的管理效率空间;其次,企业处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如家电和一些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第三点是企业要有优秀的管理层团队,这也是MBO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赵顺轩2019-12-21 18: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