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屡次侵犯中国,为何中国不主动进攻?

辛士波 2019-12-21 18:14:00

推荐回答

秦朝,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海外,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但是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一去不复返,有人说徐福到日本后,就在那里落地生根,成为日本人的始祖。在之后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日本都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历朝历代都上贡中原王朝,经常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到了明朝,日本就不那么安分了。明嘉靖年间,中国沿海地区屡屡受到日本流寇的侵袭,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沿海地区的百姓深受其害。幸好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反击,他带领强大的“戚家军”,屡战屡胜,一举扫平了沿海倭患。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企图以此为跳板入侵中国,明朝皇帝派军入朝作战,经过7年奋血奋战,终于把日本打回本土,日本才乖乖地平静度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末年,日本卷土重来,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海战,并入侵朝鲜,统治了整个朝鲜半岛。1931年9月18日,日本终于露出自己狐狸尾巴,发动“918”事变,侵犯我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可见,日本屡次进攻中国,都是经过入侵朝鲜半岛,之后再以此为踏板,再入侵中国,因为朝鲜半岛离日本最近,它只要跨过小小的海峡便入侵朝鲜。日本入侵朝鲜,下一步目标必然是中国。日本总是入侵中国,那么,中国为什么不去进攻日本呢?历史上,朱元璋曾打算攻打日本,给日本一点颜色看看,但是经过军师刘伯温经过分析后,最终还是放弃这个计划。刘伯温给出理由是:日本在明朝初期,还处蛮荒时代,没有很好的良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缺乏淡水资源,而且经常地震和风灾,这样一块地方,就算明朝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把日本攻打下来,之后又要开发,又要管理,真是一件吃苦不讨好的事情,划不来,得不偿失。况且,日本民风彪悍,很多人不事农产,如果明朝打下日本,设立了行政机构,恐怕不但不能管理好,而且还随时可能脱离中原的控制,时间长了之后,甚至会反抗中原王朝,从而养虎为患,所以,明朝才随之弃之。关注,你的关注是我最大的鼓励。
黄盘明2019-12-21 18:22:0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1、苏联:为了干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掠夺西伯利亚的丰富资源,日本政府于1918年8月2日宣布将同美、英、法等国一起向西伯利亚出兵。8月18日,大谷喜久藏大将率领的1.2万名侵略军于海参崴登陆。2、美国: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3、朝鲜:1588年,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并为削弱各个诸侯势力。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九个军团共14万人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于4月正式开始了对朝鲜的战争。4、越南:从1940年9月到1945年8月,日本共占领越南5年时间。在占领越南期间,日本在越南的统治非常野蛮,几乎是杀鸡取卵式的统治。在短短5年时间里,有将近200万越南人似乎大饥荒。5、缅甸:1942年1月4日起,日军第55、33两个师团由泰国分别向缅甸南部的土瓦、毛淡棉发动进攻,至3月8日,即占领仰光。随即兵分三路北进,其作战计划:以一路追击撤退的英军,侵入米内瓦,直趋卡原里,占领仁安羌油田,截断英军退路;一路攻占同古,进逼曼德勒,围歼我军主力。日本对外战争。
    连传宝2019-12-21 19:56:59
  • 历史上中日共发生过五次战争,即白江口之战。
    齐朝勇2019-12-21 19:12:49
  • 只有中国的元朝时期攻打过日本。在元朝时期,总共发动了两次对日本的战争。第一次元朝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此时元朝还未攻占南宋,正在积极镇压打击南宋政权过程中。蒙古远征军共计2.5万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各占约一半。第二次元朝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81年。此时元朝已经成功占领华夏,此次远征军共计20万人,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扩展资料:蒙古人欲故技重施,联合高丽和日本,政治上彻底孤立南宋再图灭之,同南宋有很多交流的日本就是忽必烈下一个需要征服的地方。至元十一年十月,东征军从高丽合浦出发,向日本进攻。迅速的攻下了对马海峡中的对马岛以及一岐岛。日本收到了对马岛和一岐岛被攻下的消息,迅速报告镰仓幕府。东征军于十一月到达日本博多湾。日本九州御家武士、寺院僧人、神社神官等军势前往博多同登陆的蒙元军队进行交战。面对蒙元军队的冲锋,日本武士难以抵抗,最终博多失守,蒙元军队攻入博多城中。这时蒙元军队孤军深入,士兵疲惫无援,后勤辎重难以得到有效补充,无法乘胜追击,扩大优势。蒙元军队大肆劫掠之后返回船上,当晚,风雨大作,在一系列损失打击之下,东征军再也无心恋战,最终选择仓促撤退至高丽合浦。蒙元第一次东征“文永之役”以失败告终。1281年5月,第二次入侵日本战争爆发,忽必烈命令东路军4万余人,900艘船只从高丽出发,江南军14万余人,并3500艘船只从中国泉州港出发,分两路向日本九州岛进军。日本吸取“文永之役”中的一些教训,积极进行阻击,并且在夜晚用小船偷袭元军船只,经过几次试探时候,元军无法成功登陆。八月一日夜间,骤然间台风大作,在台风的破坏力下,东征军“战船皆破坏终覆没,最终被日军趁势攻灭,大多战死,余众两三万人被日军所俘。元日战争。
    边召允2019-12-21 18:55:36
  • 因为日本是个岛国,一旦日本实力强大的时候,对外扩张的方向首选就只有朝鲜半岛方向。一旦日本入侵该地区,就会危及中原王朝,历史上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它之所以很少被中原国家进攻本土,主要是因为他孤悬海外,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大海就是天然的防线。但也不是没有中原王朝进攻过日本本土。在元朝时期,忽必烈当时占领了高丽。至元十一年浮海北进。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而飓风则被日本称为神风,日本二战时期的神风特攻队之所以这样取名,就是寄希望于此,希望如同元日战争那样,带来奇迹。
    黄真理2019-12-21 18:39:10

相关问答

作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仅用了13年就横扫了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马其顿王国为为什么在已经征服了印度后选择停止,没有继续东征,甚至征服中国呢?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况分析可以有如下原因:1. 士兵想家的情绪。在亚历山大东进的几年中,这些士兵都跟着他东奔西跑,甚至在与印度的战斗中,许多士兵的都陨落了,更加掀起了一种思乡的热潮。而在沿途上的烧杀抢夺更是让这些士兵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更是想解甲归田,回去享受生活,可亚历山大还要求他们继续战斗,此时遭到了大部分士兵的联合抵抗。2.人民的地理知识有限。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搞得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已经很厉害了,而中国正处于分解的春秋战国时代,而亚历山大当时已经征服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对他而言,印度就是最东端。而当时如果亚历山大想继续东征也要经过西藏才能进入中国国界,可此时这个地方对他而言就像个一个未知数,万一耗费大量的人力却得不到对应的的报酬,岂不得不偿失。3. 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在放弃继续东征以后,亚历山大选择了回国重顿之后再继续东征,可在回去之后的没几年却因为意外得病而去世了,享年32岁,在正当壮年的时候离开这个世界,否则现在的世界格局可就不一样了。以上就是亚历山大没有选择继续东征的原因,但是他在历史上仍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浙江沿海历史上曾有过连绵漫长的倭患,被认为是明朝时日本海盗对中国沿海的一场侵略。然而,在数百年正统史观的笼罩之下,诸多史实却也透漏出无法掩盖的微光所谓倭寇,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群中国海商,而在他们被掩盖的身份和命运背后,则是中国曾经强劲的民间海洋力量与农耕王朝的对峙、抗争和落败嘉靖大倭寇的真相反海禁的中国海商与海盗上世纪末出版的权威着作《中国历史大辞典》中有倭寇词条,将其明确定义为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在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印象里,倭寇是日本强盗,戚继光则是扫荡倭寇的民族英雄。然而,如果以严谨的态度来钩沉史实,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嘉靖倭患的起因似乎与日本人没什么关系双屿港的主角其实是中葡商人,而谢氏血案的肇事者则主要是葡萄牙人。最早闹出争贡事件的虽是日本商人,乘坐的却是中国船:嘉靖时期,日本根本没有能力造出横渡东海的海舶,抵达中国的那两艘朝贡船也是早年永乐皇帝赠送给日本将军足利义满的礼物。况且,明朝时蒸汽机尚未发明,海船越洋需要依靠季风,一年间往返次数受到极大局限,再加上当时日本正处在战国时期,各地领主混战不止,在这重重阻碍下,连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的日本人想要大举侵扰中国沿海,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场所谓的倭患中领导者的身份。嘉靖年间,御倭官员王忬曾上奏朝廷,历数了最着名的倭寇头目: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着名者,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全是安徽、浙江和福建人。随后的《筹海图编》详列了危害最大的14股海盗首领名字及籍贯等,也是清一色的中国人。明朝官员,福建长乐人谢杰则在《虔台倭纂》中明明白白指出了倭寇首领的真实身份: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可以说,翻遍嘉靖年间的抗倭史料,倭寇首领中的日本人极为罕见,即使有,也是无足轻重的低等小头目。再者,中下层的倭寇中,到底有多少日本人呢?据《嘉靖实录》称: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这已经是史籍中对真倭的最高估计了,其他文献的估计更低。如明代兵部侍郎郑晓称:大抵贼中皆我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而根据一位被倭寇掳去50多天的昆山人的回忆:大抵艘凡二百人,所谓倭而锥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连十分之一都不到,且根据历史记录,梳着倭人发型的,也很可能是中国人冒充的日本浪人。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这帮被朝廷定性为侵略者的倭寇,却在东南沿海地区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民间支持和水土融合地方百姓任其堆货,且为打点护送,或送鲜货,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倭寇深入陆地时若熟路然,甚至与农民杂耕于舟山山阜处,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亩,或云中履,荡游于都市;连本地官兵也与倭寇里应外合,通报军情,关津不查不问,明送资贼。种种异状,让负责剿倭的官员惊呼自节帅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高级官员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若真乃外藩入侵,那真是一幅令人绝望的画面。
是何应钦,在南京。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冈村宁次双手捧接投降书,签上“冈村宁次”四个字,然后盖章 。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正式结束了。扩展资料:何应钦介绍:何应钦,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参加沪军。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到日本就读于陆军士官学校。1916年秋回国,到贵州任讲武学校校长、黔军参谋长等职。1924年赴广州,任大本营参议、黄埔军校总教官兼教导第一团团长、旅长、师长、军长等职。北伐后任国民政府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军政部部长。1934年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1946年6月,任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1948年5月,任国防部长,次年3月任行政院长,5月辞职,8月去台湾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民国联合国同志会理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等职。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1945年9月,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日本无条件投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