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忠利保险对内地来港有什么要求

边国英 2019-12-21 20:28:00

推荐回答

这题底下快变成各家保险代理人的获客阵地了,必须来港一港了!先堆一下数据,2019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购买保险的新单保费约300亿港元,较五年前增长了近6倍。说明什么问题?有钱的爸爸们变多了啊!且大陆居民赴港购买的多为重疾和投资险,原因就是由于香港重疾费率较大陆费率低百分之二十左右,且疾病种类多。目前内地保险公司重疾产品覆盖的病种约在30到40种,而香港的重疾产品种类分分钟上60,大写的牛逼。各位有钱爸爸们看到这里不要鸡冻,我要但是了。一,发生理赔纠纷后投诉困难。由于理赔纠纷需遵照香港本地的法律来,所以一旦涉及诉讼环节你需要支付高昂的境外诉讼费用。以每年百分之十五增长的诉讼案件来看,理赔纠纷并不是个小概率事件。纠纷内容主要涉及条款解释,不保事项和保单条件等。二,虽然所有产品均对内地开放,但条件还是相对苛刻的。首先你必须在香港境内签署保单,否则会被视为地下保单,保险公司可以拒赔且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是承保范围内的所谓轻症,要达到赔付标准非常严苛,比如你血管要塞到啥程度我才给你赔,所以核心的重疾保障其事区别不大。而去香港对内地的许多材料有效性不认可,发生住院医疗需在指定医院就医才可以赔付。三,费用等问题。港币的汇率在这十年间非常不稳定,产生了很多十年前高价保单现在缩水的情况。而且首期缴费会产生境外转账手续费的问题,就算你在香港本地银行开户了,也会面临开户年费的问题。另外由于香港的保险公司没有保底,是有可能破产的,请务必选择大公司投保。当然,有钱爸爸们去买投连险的话,请随意!我给爸爸们磕头了。
齐明松2019-12-21 21:20:18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忠利集团一贯重视其在亚洲的业务开拓。现今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在日本、香港、新加坡和迪拜设有分公司。亚洲是进一步发展集团保险业务的潜在的重要地区。忠利保险从创建初期就以国际化为自己的使命,并以日益增长的兴趣研究着象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所提供的各种可能性。事实上,忠利保险早在1910年就已进入中国。当时,它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承保火险和水险的代理机构。接着在1924年,忠利保险将承保业务逐渐扩展到上海以外的地区,在北京、天津、广东和河北成立了分公司。1996年,随着中国逐渐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忠利保险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以收集当地市场信息并着手与中国政府部门的广泛合作,同时开始为一旦获得营业执照后成立合资公司而寻找当地合资伙伴。1997年忠利保险在上海成立了第二家代表处。这两家代表处的成立是忠利保险为在中国承保风险业务,直接参与中国保险市场而迈出的第一步。1999年3月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出资10万美元在中国特困地区云南省麻栗坡县资助建立一所学校和一座医院。1998年12月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在一级市场上通过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认购了2000万美元的由中国财政部发行的环球债券。1998年9月至1999年1月忠利保险有限公司与中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合作开展了题为保险资金运用与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题研究。1998年6月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参加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各国保险法规和保险监管介绍一书的编辑工作,提供了全套详细的意大利主要的保险监管法规。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在意大利威尼斯附近拥有一家忠利学校,致力于培训集团及其他公司的经理,至今已邀请了10位中国保险公司的经理参加了培训。忠利保险与中国在保险业务上的合作始于1978年。过去二十年来,忠利集团以再保险的形式为在中国境内的一些风险提供承保业务。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建筑、安装工程承保公司之一,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已为中国的许多大型工程项目提供了主要再保险人的服务。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航天和航空承保公司之一。近十年来为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提供了系列再保险服务。
    米培燕2019-12-22 00:21:02
  • 这就要从香港保险的作用来说了。香港保险除了最基本的保障作用就是它的合理避税和盈利了。基本保障都很好理解,就是可以安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出现意外时可以保障家庭财产安全。这里就重点讲一下香港保险的合理避税和盈利。一,合理避税。就在我们还对6.80谈论不休时,人民币早盘暴降,人民币连破6.85、6.86大关,跌过百点,早盘最低见6.8703。之前猜测年底6.80见,而现在好像让人嗅到了年底在“7”见的恐慌。数月以来,人民币以“提心吊胆”的速度打破整点关口。2019年1月7日,期汇率初次6.60,5个半月后才终究打破6.60;2019年7月18日,期汇率应战6.70,2个半月后打破6.70;随后仅用1个月,6.80即失守。随后6.80之后的小关口,更是只能用“迅雷不及掩耳”来形容,止不住的跌势打了各路专家的脸。现在而言,金融商场重视点现已从美国总统大选转向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升温,形成美元指数继续上涨,无形间加剧了人民币价值下降压力。高盛、摩根大通等的分析师猜测2019年人民币将贬至7.3-7.4,而德意志银行则首先做出了十分失望的猜测,认为人民币在2019年将贬至8.1,重回“8”年代!从最近香港保险的热销情况看,为了抵挡人民币快速下降导致的财物缩水,内地资金纵使顶着银联的再三严控,也想尽办法购买香港保险增收保值,合理避税。二,合理盈利。香港保险公司的传统运营形式是依托“三差”来完成赢利的,什么是三差?死差。而香港保险无一不是它们中的佼佼者。
    连俊方2019-12-22 00:07:34
  • 保险主要是保证自己的劳动和投资不可持续的风险,尤其是遭遇重大疾病甚至挂掉的风险。无论你现在的收入有多么可观,一旦有重大疾病,现金流会一下断掉,生活质量会急剧下降,所以保险,本质上是对风险的一种对冲。2应该购买哪些险种我给全家都买了大病保险,给两个孩子买了教育金。先说重大疾病保险:一个原因是现在环境污染很严重,我找一个做医院研究的朋友看过现在大病的发病数据,触目惊心,不忍直视。他说再这样下去,十年后内地的大病发病率会全面爆发,这个风险我不得不考虑。重大疾病保险不是报销型的,如果查出了保险合同里面规定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会一次性给你一笔钱,你可以拿来治病,也可以选择不治病出去游山玩水或者留给孩子如果真的选择不治了的话。所以这个险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因为它不规定你治疗疾病的方案,也不限制用药,理赔出问题的几率也比较小。重大疾病险我自己、先生和两个孩子都买了。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购买原则是大人优先,经济支柱优先,孩子并不一定要买。不过同样保额下,孩子的保费会比较便宜,大约是我们的一半。教育金要不要买?教育金的本质,是强制储蓄,所以必要性因人而异。如果你平时就比较爱储蓄,有比较好的财务计划,完全可以不用买教育金。我买教育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我花钱比较没有计划,没有节制,所以需要强制自己购买类似的产品;第二,我个人比较担心人民币贬值的风险,而孩子将来有出国读书的打算,所以需要美元资产的配置,所以买了美元计价的教育金产品。总结一下,重疾险的本质是保障,教育金的本质是强制储蓄。3为什么要去香港买保险1 首要因素,当然是因为便宜!相同的保额,香港保费更低。我比较过香港和大陆的大病险,同一个人购买同样保额的产品,保费大约要便宜20%-30%,这是因为香港的人均寿命为85岁,比高于内地人均寿命75岁高了10岁之多,死亡率也较低,因此保费才会便宜。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买保险的预算是一样的,在香港购买,大概比内地要多20%-30%的保额。2香港可以购买美元产品。攻略君自己就是搞金融的,买美元产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表示很担心。我觉得因为中国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项资源要素都比往年有大幅提升,对东南亚等国家完全失去成本优势;作为汇率缓冲池的外汇储备下降也比较厉害,所以同样的情况,购买美元产品成了我的首选,而香港是可以购买美元保险产品的。另一方面,因为两个孩子将来也有出国求学的打算,因此购买美元产品与将来的支出会更加匹配一些。3香港保险的保障范围更加宽泛。香港的保险产品可全球保障,无论投保者是旅游、出差,还是留学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疾病或意外等,均可享受所投保的香港保险产品的保障。而内地目前像医疗保险这类产品,还存在属地赔偿的限制。像重大疾病险这类险种,内地的产品保障的大病一般在40种左右,而香港的产品保障的大病则一般能达到60-100种。我当时注意到一个细节,如果你在香港买重大疾病险,一年以后自杀了,保险都是赔的。因为保险公司有数据显示,有自杀倾向的人一年以后还会自杀的比例非常小,所以保险公司也会赔。但这种情况,在内地保险中,几乎一定是不赔的。44、如何选择香港保险公司到2019年底,香港共有157间获授权保险公司,每家的保险产品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实在是很复杂,但人寿保险产品几乎大同小异。因为竞争激烈,几乎在一家保险公司推出一款新产品没多久,其他保险公司很快推出同类产品。这种激烈的行业竞争,反而促进了香港保险行业的整体优势和繁荣,也让客户有更多的选择及更好的保障。选择保险公司的首要原则是一定要选择综合实力强大,口碑好,理赔能力好的公司。因为保险不是图便宜,也不是图投资收益,而是对抗风险,你一定不希望自己已经很倒霉、到处一团糟的时候,理赔再出问题,那时候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说自己买的是哪家公司的产品了。这里贴一下由G20成员国组成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评出的9家大型保险商,供大家参考。这9家包括:德国安联保险Allianz美国国际AIG大都会人寿MetLife保德信PrudentialFinancial法国安盛AXA英国英杰华AVIVA英国保诚PRUDENTIAL意大利忠利ASSICURAZIONIGENERALI中国平安PingAnInsurance。55、几点提醒事项1购买香港保险必须在香港签单。香港保监会规定,香港的保险产品的销售及购买行为必须在香港当地进行。所以,内地客户想要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话,必须亲赴香港,不能在内地地区进行。在内地购买的香港保险属于“地下保单”,是不受香港法律保护的。2以后每年缴费和理赔都不需要去香港。签单去香港以后,以后每年缴费和理赔都不需要去香港。每年缴费可以直接转账;如果发生理赔,或想要从保单里提款,只要填写相关的表格并附上相关的发票及证明,快递至香港的保险公司即可。保险公司基本一周内就可把对应的款项打至客户指定的银行户口里。3赴港购买保险的流程。基本上,去香港购买保险,有以下几个步骤:1去香港前和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员确定好来港日期及购买签单日期;2带好投保人和受保人的港澳通行证、身份证、过境签注;3赴港后,在约好的购买日,在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带领下,去保险公司签单投保缴纳保费;4如果保险公司认为有需要,会要求客户接受指定项目的体检,一般是免费的;以上步骤完成后,保单购买流程就结束了,快的话,当天就可以核保通过,慢的话,大概4天左右能知道核保结果。4支付限制从2019年2月4日起,银联支付每次刷卡限额是5000美金,但暂时没有对每日刷卡次数进行限制。如果你需要通过银联支付100万美金的保费,那么就要刷卡200次。我见过一张一天刷1000笔的照片,真是太震撼了。5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重视香港保险的“最高诚信原则”。对于你声明的一切情况,都需要遵守这一原则。尤其是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前在三甲医院有就诊记录的病情,一定要如实说明,保险公司会免费安排你去体检。但是如果没有如实说明,将来出现问题,可能出现拒赔的风险。作者:小亲姐姐来源链接:http://www.qbaobei.com/jiaoyu/436552.html来源:亲亲宝贝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龚安达2019-12-21 23:56:03
  • 齐文灿2019-12-21 21:01:55
  • http://www.zhihu.com/question/41985706/answer/93179343除了一年以内自杀、枪毙,无任何不保事项。香港寿险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免责条款”或“不保事项!”香港保险卖点:保障高。国内人均寿命75岁,因此保费更便宜、保障更高、投资回报率也高。需要注意的是否到保险公司签约,除了忠利和大都会定期寿险不用到保险公司办理认证以外,保诚友邦宏利安盛的重疾都需要到保险公司签署。如果客户健康的话倒也没什么,之前如果有点小问题的,例如脂肪肝,乳腺增生,这种常见的,但是保险公司会要求客户体检得内容,请提前告知,否则要跑两次就麻烦了,健康无社保使用记录,就是没有住院或者社保卡借给人使用的,就没问题,记得一定要如实告知,香港保险公司很反感客户欺骗的,恶意欺骗隐瞒会导致保险公司单方面可以终止合同,我手上已经有这样的案例了。现在社保记录都是联网的。
    连传宝2019-12-21 20:57:15
  • 很多深圳人热衷赴港买保险图片来源:广州日报专家提醒赴港买保险理赔会遇到麻烦汇率风险也不可小觑关注赴港买保险“在我们每月发出的赴港旅游团中,都会有几个是专门赴港买保险和存款的,不久前还有团友一下豪掷50万元为全家都买了一份保险。深圳某大型旅行社的导游林小姐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由于低投入、高回报,越来越多的深圳人选择赴港买保险。特别是根据刚实施不久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原来只能以港元结算的香港保险产品也能用人民币购买,更是在深圳引发了赴港买保险的“潮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深圳人赴港买保险的群体中,大多以生活较为富裕的中产家庭为主,除了为自己购买热门的重疾险和寿险外,很多深圳人赴港生完孩子之后,就直接在香港为自己的新生儿购买香港保险。在他们之中,虽然不乏利用购买保险手段进行投资的,但更多人看中的还是香港保险公司的信誉和服务。不过,专家提醒,买香港的保险要注意是否“地下保单”,在享受高回报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理赔须亲赴香港、因保单发生纠纷须请香港律师,以及汇率等风险。而且,一旦在港投保的保险公司破产,投保人还可能“血本无归”。文/记者阮晓光、龚夷菲图/记者高鹤涛深圳人热衷赴港买保险赴港买保险成“潮流”香港是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香港,流传着“保险公司多过米店”的说法。据统计,目前香港的保险公司有260多家,加上分支公司、代理公司及经纪公司等,保险机构总计超2800家,这些保险公司每年年收入保费达100亿港元之多。近年来,内地人赴港买保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记者从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的数据获悉,2019年,内地居民共出资30亿港元在香港购买保险。从我手头做成的内地单据来看,有八成来自广东省境内,有一半是深圳人。香港保险经纪人金先生对记者说,“很多内地人在香港买的保险单都是在朋友的劝说下完成的,因为政府对于跨境买保险的行为并不鼓励。小金向记者解释说,法律明文禁止香港经纪人到内地向内地居民销售保单,这些在内地出售的香港保单就是所谓的“地下保单”,而内地人前来香港买保险则是允许的。根据香港保险监管机构的规定,如果不是在香港签注的保单是无效的。深圳保险学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保单是在香港保险公司所属地签署的,那么其法律效用虽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但受香港法律承认,属于有效保单。而如果签署“地下保单”,不但代理人的销售行为要受到严厉查处,所签署的保单也是无效的。业内人士也帮衬从1997年就在香港的AIA保险公司做保险经纪的LISA告诉记者,深圳人来香港购买保险的险种主要是教育和医疗这两类比较多,她甚至还遇到许多本身在内地就是保险经纪的业内人士,却选择购买香港的医疗保险的案例。为什么香港的保险有如此大的魅力呢?LISA向记者分析说,“首先香港的保险产业拥有较悠久的历史,基础比较牢固;其次,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其高效率,高透明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还有,香港保险公司利用广泛的投资渠道,在世界各地投资回报潜力最高的地方进行投资活动,从而可以为顾客赚取较高的回报。LISA分析说,香港保险的高保障体现在医疗保险上尤为明显。在香港,牙齿也是属于投保范围之内,但是在内地就不行。除此之外,有一些内地不可保的项目在香港却可以投保,例如被内地重大疾病保险目录排除的男女原位癌、艾滋病等。香港保单条款更注重保护客户的利益。LISA强调表示,在内地,保险基本上都是长期的计划,在整个保险合同期间,客户始终处于弱势,而保险公司则处于强势。作为香港保单条款中的“不可争议”条款,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投保两年以上的寿险索赔,从而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权力,最大限度保护了客户的利益。低投入高回报很诱人家住东门的钟女士从2004年开始便在香港购买保险,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赴港买保险,就是看中了低投入、高回报。钟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没有后人,她在香港买的是重大疾病险,每年只需缴费5000港元,但缴费10年后,便可以在出现重大疾病或死亡后,由自己或指定继承人获得20万港元的保费。我比较了一下,如果是同种类型的重大疾病险,在内地买要多缴纳3000元。钟女士说,此外,在香港购买保险还有许多现金红利。每三年保险公司还会返一年的保费,也就是说我一共只需缴纳7年的保费。钟女士说,“此外,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利率也非常客观,十分划算,回报率是内地保险远远不能企及的。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香港购买人寿险附加重大疾病险,费率有时只是内地的1/2到1/3。而且,重大疾病险包括除皮肤癌外的38种疾病,远远多于内地,且以香港地区标准医疗费用为准。记者从香港保险行业了解到的数据,香港保险在储蓄型寿险方面,回报率大多在5%~10%,加上每年的现金红利等,最高可达30%左右,而内地普通寿险的回报率一般保持在2.5%左右。这十多倍的回报率差距不得不让许多深圳人掂量掂量,最后还是不辞辛苦赴港购买保险,因此出现了许多购买保险的旅游团。深圳某旅行社导游林小姐对记者说,半个月前,深圳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还专门豪掷50万元,为全家人都买了一份重大疾病险。当然,他一定有投资的考虑,因为他们全家在内地已经买过保险。赴港产子直接买保险据LISA介绍,随着内地人赴港产子的人数暴涨,很多产妇来港生完孩子之后,直接就在香港为自己的新生儿购买香港保险。已经在香港生了一儿一女的李太太,虽然两夫妻都是江苏人,但是已经在深圳定居。李太太认为,既然两个孩子都在香港出生,也通过香港的中介,为自己的子女办理了两份医疗保险。李太太说,香港保险的理赔其实相当方便,本人根本不用去香港,按要求把单据准备好,然后叫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过来取就搞定了。我每年差不多为两个孩子各交付1000元港元的住院医疗保险,我的大女儿比较多病,保险不到4年已经赔了两万多元了,而且只要住院发票和医生填张表,保险公司便会全额赔给你,省去了在内地投保药品种类限制的烦恼。
    符胜斌2019-12-21 20:40:07

相关问答

有一部分数据,有一部分格式化对比,希望对你有用。内地银行海外上市需要注意的问题眼下,海外上市成为热点问题。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或正在酝酿上市计划,或已开始上市进程。本文以香港市场为背景,探讨内地银行海外上市需关注的八大问题,涉及董事责任范围、信息披露、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盈利模式、分红、海外上市成本、危机公关能力以及办事机构等方面。随着内地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一批大型金融机构正踌躇满志,纷纷准备登陆海外资本市场。交通银行更是在近期成功实现香港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上升13%。内地银行海外上市将会遇到哪些特殊事项?本文以香港市场为背景,探讨内地银行海外上市需关注的若干事项。一董事责任范围远较内地规定宽泛在香港市场,所有上市公司都需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制订的《证券上市规则》简称上市规则。其第3.08条董事规定如下:发行人的董事会须共同负责管理与经营发行人的业务。本交易所要求董事需共同与个别地履行诚信责任及应有技能、谨慎和勤勉行事的责任,而履行上述责任时,至少须符合香港法例所确立的标准。但实际上香港法律基础上的公司董事,特别是上市公司董事,责任远较内地宽泛。一旦犯规,上市公司和董事将遭受由私下谴责到撤消上市地位等9种程度不等的处罚。首先,香港《公司条例》香港法例第32章对公司义务的规定较为宽泛。其第5B条虽规定公司不得经营未经其章程大纲授权的业务,否则任何人均可提起法律程序以制止,但一旦公司行为已产生任何法律义务,则任何人均不得为避免履行该义务而提起前述法律程序,且任何公司的任何作为不因其有违章程大纲之授权规定而无效。换句话说,公司一旦产生对外义务,便责无旁贷。其次,香港公司不设置法定代表人,董事是实际的责任承担者。股东大会把管理权限交给董事会,公司章程细则一般都明确赋予董事会管理公司的权力。董事会通过开会以决议形式实现其权力。但许多情况下,公司董事需要共同以及个别地为公司行为承担责任。如《上市规则》第3.16条规定,上市发行人必须确保其董事就上市发行人遵守‘本交易所上市规则’共同及个别地承担全部责任。董事离任,仍必须及时向交易所报告其联系方法、通讯地址和电话号码。第三,《上市规则》责任范围较香港《公司条例》更广。其第1.04条规定,如该规则内的释义较不适于香港实施的任何条例、规例或其它法定条文的规定为广泛,或前者所指定的责任及规定较后者更严苛,概以前者为准,只有两相矛盾时才以后者为准。第四,《上市规则》在许多场合都明确规定,在香港以外司法管辖区注册的海外发行人或中国发行人,须使联交所确信公司所在地法律为股东提供的保障至少相当于香港提供的保障水平。否则,就可能需要根据联交所规定修改公司文件,以达到相同目的。第五,《上市规则》严格限定上市公司董事资格。公司上市前,董事须提交一份亲笔签署的董事的声明及承诺,申报全球范围内其曾担任董事性质职务的公司,或在其终止董事性质职务后12个月内的公司,曾否涉及破产、托管、接管、清盘、债务重组等事项,同时需申报个人曾否涉及破产内地无此安排、债务重组等,刑事罪行追溯期更长达10年。该申报所依据法律,不但包括目前生效中的《公司条例》、《破产条例》、《银行业条例》等,而且包括已被废除的《保障投资者条例》、《证券条例》、《证券披露权益条例》等。第六,《上市规则》将上市公司的许多责任直接置于董事身上。如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承担的最重要责任之一,但什么信息需要披露?《上市协议》第2.12条Ⅲ款规定为,发行人的董事有责任根据发行人的业务、营运及财政表现去厘定什么是重要的资料。发行人的董事是最能决定何谓重要数据的一方。第七,自提出上市申请一刻起,董事责任即贯穿于公司活动的所有环节。上市规则》第10.081规定,如发售证券予公众人士认购或购买,则发行人、其董事、保荐人及包销商必须采取合理的步骤,确保能鉴别及拒绝受理重复或疑属重复的申请。即董事甚至必须在上市交易前,对公众公开认购股票时可能出现的重复认购承担法律责任。在上述情况下,银行惟有通过聘请专业顾问等适当安排,协助董事和其它高管人员熟悉关于公司行为的责任承担、董事会和董事个人的责任性质等法律,更有公司为此不得不为其董事及其他高管人员购买特种保险。事实上仅在2004年,就有永高证券和华辉证券因其内部监控缺失、创业板上市公司富丽花谱因违反董事承诺等,均先后遭受香港证监会的调查和公开谴责,证监会更要求其中个别公司聘请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全面检讨其内部监控程序。二面临信用挑战在海外上市,内地银行将遭遇存在于境外投资者中远较内地强烈的信用挑战,特别是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问题。可以说,信用将是所有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必须首先攻克的一座堡垒。众所周知,国内信用环境、统计资料可靠性等问题,多年来一直为海外投资者所关注,并直接导致H股和红筹股自1993年首发以来,不得不接受较当地公司为低的市盈率P/E和发行价,损失惨重但2003年来已有变化。在香港,尽管2004年内地企业到港IPO集资额近70亿美元,但中国人寿被指未公开披露股价敏感资料而卷入美国集体诉讼事件等,使海外投资者十分关注内地监管和企业治理水平,开始对此保持着高度警惕性。而内地银行业在过去一年中,诸如建行长春支行、农行包头支行、中行大连分行和北京分行、交行锦州分行和太原分行多起案件,以及建行张恩照事件,使其日益重视内地监管和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三面对银行特殊问题: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上述信用问题将对银行海外上市产生两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是投资者将因此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压低银行海外上市的市盈率和股票定价本文对此不拟论述。二是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比率这两个衡量银行经营稳健性和资产质量的最常见指标,经常性地受到投资者和媒体的质疑。此外,内地银行还将经受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更严格的监管。1、资本充足率首先,HKMA要求更高的资本充足率。尽管法定为8%,但该局要求本地注册银行提高至10%,必要时可要求更高,并可视各家银行情况区别对待。数据显示,2003年底所有本地注册认可机构核心资本比率为13.1%,资本充足比率CAR为15.3%。而内地2004年3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只要求银行在2019年1月1日以前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两者之间差距显然不小。其次,HKMA对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产的计算标准更严。用一句话来形象地概括,就是分子更小、分母更大。例如,由土地及土地权益产生之重估储备通常列资本公积内转增股本部分、相当于已宣布或建议派息价值的盈利部分、持有非交易用途证券的重估储备等,都不得计入核心资本。对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除直接贷款外的任何其他债权如国库券、对内地金融机构的债权如政策性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都要按10--100%的权数折算成风险资产。第三,对银行同业拆借和债券投资,都视同一般企业贷款,提取1%的一般准备金。而在内地,对内地商业银行原始期限在4个月以内的债权则不需要提取。第四,资本充足率须按月计算,且处罚明确。有内地银行的香港分行,因其总行资本充足率未能达标,而遭金管局致函内地银监会,要求当事银行提供确切的资本补充计划。2、不良资产NPL问题HKMA自1994年12月即始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目前将贷款分成合格、需要关注、次级、呆滞和亏损五类,其中后三类称为特定分类贷款,与内地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和内地的不良资产概念分别大致对应见表--1。该局要求银行每季对贷款进行分类,并要求将银行的债务证券投资纳入分类范围。①金管局明确此仅为最低基准,建议按个别贷款实际情况拨备,呆坏账拨备应充足。②银监会允许对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的准备金提取比率在规定基准上上下浮动20%。HKMA敏锐指出,贷款分类制度是否能够与金管局的指引密切对应,很大程度上视实际执行的人员而定。因此,机构在贷款分类尤其是贷款降级的标准上建立正确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要求银行以事实为根据,自我检讨本身的贷款分类文化,并特别提醒分类时:1应尽可能使分类标准符合该局定义;要特别关注次级和呆滞这两类容易造成错觉的边缘贷款。2不要过分依赖主观判断。与借款人关系良好、以往还款记录良好和债务即将重组等,一般都不可接受为否定贷款降级的理由。3若有其他理由将贷款降级,便无须依据期限指标;从紧掌握可上可下的贷款。4不良资产中次级占比过高,可能显示银行贷款降级程序过慢。5确定次级或呆滞类贷款的重要客观指标,就是本息拖欠时间超过3个月或6个月。6重组时削本减息者,至少列次级,并禁止用借新还旧粉饰表面。HKMA规定的不良资产处置程序也较内地严格。该局因恐贷款分类如由客户经理掌管,可能导致不愿将贷款降级,因此其《监管手册》明确表示作为一般原则,除非问题轻微,否则客户经理不应负责追讨债务;问题信贷一经识别,最好应由客户经理转交独立的专责小组来处理重组、协商及追讨事宜,有关人员应独立于市场推广及信贷批核职能。内地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至今依然严重。根据银监会的资料,2004年年底四大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约为17000亿元,占全国总贷款额的13.2%。另有研究显示,银行系统近年增加了1.5万亿元不良资产,新增坏账则意味着银行在控制风险、减少不良资产方面,仍然没有实质性改变。更多在http://data.stock.hexun.com/detail.aspx?id=1236438http://data.stock.hexun.com/detail.aspx?id=1236438。
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升高,现在越来越多人会选择购买保险,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意外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但是还是会担心受怕的。富人会购买保险,因为他们的钱很多,会觉得健康更重要,而穷人也会选择买保险,因为如果一发生意外,会导致他们原本就不富裕的的家庭更加困难。但是市面上那么多保险,很多人会无从下手,而很多人认为香港保险会比内地保险好一点,那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有什么区别呢?一般主流的观点认为,两种保单的费率、赔率不同,保单融资有差距,产品种类不一样,理赔程序有区别,如果一味以香港保险低费用、高赔付来断定香港保险比内地保险好其实并不科学。首先,香港有大量全球性的百年公司,运营上更为成熟,产品更为丰富,选择余地更大。其次,从收益型险种来看,香港保险的投资标的更为广泛,可以做全球化投资,收益率更高,分红也更为稳定,不过其管理费用非常高,一般为每年5%左右,也不像内地保险设有保障基金制度。再次,从保障型保险看,香港保险的费率和保障范围确实优于内地保险,但是香港的保险可以做到最多赔付五次,费用却比内地低两至三成。说了这么多,可能会有很多人想购买香港的保险,但是香港的保险购买途径少,而且如果大家不熟悉购买流程的话,也容易被上当受骗,所以建议想购买保险的人们先了解清楚要购买的保险种类,以及你所选择的保险是否合适你,并且认准正确的购买途径。
中国版”的存款保险制度将要推出,对于习惯了“银行绝不会倒闭”、存银行定期肯定安全的大部分中国民众而言,对此是充满疑问,也议论纷纷。所谓存款保险制度,那就是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 准向特定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发生危机时,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其清偿能力的一项制度。民众对存款保险制度最大的疑虑之一是过去政府一直推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的安全全部兜底,如今却要进行改变,当中有何玄机;至于民众的第二大疑虑,那就是为何最高保障的限额是50万元人民币,而不是更高限额,这又将会给民众未来的储蓄和投资带来什么影响?对于民众的疑虑之一,政府为何要改变推行已久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我认为当中至少包括两大原因。一是大势所趋。在经历2019年环球金融海鲜和欧债危机之后,欧美国家先后启动金融改革,例如美国推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英国推出了维克斯报告,是因为在1933年数千家银行发生倒闭后,罗斯福总统上任,不得不接受美国国会的主张签署存款保险公司法,以此来挽救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和保障美国民众的存款利益。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也是因为外资银行的意外倒闭,引发挤提潮之后,在2019年9月推行《存款保障计划条例》。由此可看出,美国和香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是因应非常时期需要推出非常措施,中国则不同,是在正常时期推出的正常措施。至于为何最高保障的限额是50万元人民币,我认为民众也无需疑虑。一方面,按照国际标准,中国最高保障限额已经远高于国际一般水平。目前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在最高保障限额方面,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定在其人均GDP的1至6倍之间。例如香港的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最大赔付额度为50万港元,相当于人均GDP的1.7倍,美国2019年金融危机后,存款保险额度由10万美元提升至25万美元,是美国人均GDP的5倍左右。中国偿付限额设定在50万元人民币,是人均GDP的12倍左右,这个水平已远远高于国际的一般水平,也足于为中国超过99%的存款人提供100%的全额保护。因此,对中国大多数民众而言,银行的存款保障金额为50万元人民币,如果民众的存款多于50万元,但又想获得充分保障的话,只需要分开在不同银行存款,每间银行存款不超过50万元的上限,那么便能获得足够保障。加上,从国际经验来看,过去国际上的个别银行出现问题,在“市场之手”失灵的情况下,“政府之手”依然会出现,促成资产优秀的银行收购问题银行,甚至政府直接出手拯救问题银行,从而令储户存款再度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设定50万元人民币的限额,可有效阻止游资狙击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内存在有大量流动资金不断在寻求安全的出路及理想的回报,中国政府过去推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对存款实施百分百的保障,正是游资狙击中国,引发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原因之一。为了应对游资的侵袭,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中国周边的国家及地区,早已撤销百分百的存款保障,因此中国不再对存款实施百分百的保障,而是设定50万元人民币的限额,说明是希望在国际层面上防范游资的袭击,以维护中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当然,这里也要指出,任何一种规章制度的推出,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细节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慢慢调整、完善。我估计,随着中国银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及民营银行数量的增加,“中国版”的存款保险制度未来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其一是逆选择问题。储户原本应该选择安全和声誉好的大银行储蓄,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只要在限额之内,储户的戒备心容易消失,很有可能会趋向选择高风险但高利率回报的银行,从而出现逆选择的顾虑。其二是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银行可能会产生“赚钱可以不用平分,亏钱不用分担”的心理,从而采取比较激进的投资冒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偏离稳健的道德风险自然就会提升。简而言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运用保险原理不多,所收的保费也不足反映风险,也与保险损失率无关,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所以很大机会不足以吓阻银行进行危险行为。但是,“中国版”的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一大举措,我相信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依靠大家的智慧,上述问题应该不难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