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金融秩序如题,重点是减少不良贷款

车延霞 2019-12-21 20:08:00

推荐回答

在商业银行整个风险防范的体系中,授信业务是最核心的部分。商业银行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良资产的问题。同时,涉及国有金融债权清收、不良金融资产处置的案件关系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安全,不仅涉及国有资产保护问题,也涉及到债权受让人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帮助各金融机构及相关专业人士全面理解适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发布实施和制定中的有关司法解释,正确理解和适用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最新政策法规,掌握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及案件审判的相关原则、工作特点,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技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课程内容:一、贷款清收管理的基本框架与信用贷款清收1、不良贷款清收的概念及其类型2、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原因分析3、不良贷款清收的基本原则4、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关键环节5、不良贷款清收的基本管理制度6、政府相关部门、银行业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在不良贷款清收中的职责7、不良贷款清收外包管理8、如何解决不良贷款管理中的前清后欠的怪圈9、合同保全制度10、银行如何行使履行抗辩权?11、银行如何行使撤销权?12、银行如何行使代位权?13、银行如何行使抵销权?14、银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借款合同?15、冒名贷款如何清收?16、夫妻贷款如何清收?17、党政机关公务员贷款如何清收?18、汽车消费贷款如何清收?二、保证、抵押、质押贷款的清收实务操作要点1、联保贷款的清收2、保证+保险贷款的清收3、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清收4、房产抵押贷款的清收5、林权抵押贷款的清收6、最高额抵押贷款的清收7、浮动抵押贷款的清收8、股权质押贷款的清收9、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清收10、订单农业质押贷款的清收11、企业+农户贷款的清收12、货权质押贷款的清收13、组合贷款的清收三、企业改制、合并、分立、破产及政府贷款的清收实务操作要点1、如何防范利用企业改制逃废银行债务?2、如何利用防范关于企业歇业、撤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银行债务的承担?3、股东出资不实、不到位、抽逃出资时银行贷款的清收4、公司合并时银行贷款的清收与保全5、公司分立时银行贷款的清收与保全6、企业破产时银行债权的维护7、企业重整时银行债权的维护8、企业和解时银行债权的维护9、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清收10、地方政府就融资平台贷款向银行出具函件的效力如何?11、因政府或第三人干预订立的担保合同是否有效?12、银行应对政府融资平台兼并重组的对策有哪些?13、银行应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解散清算的对策有哪些?14、什么是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整体转让或划转,银行的对策有哪些?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与资产保全中法律风险要点防范——案例分析1.不良资产抵入的法律风险2.不良资产管理中的法律风险3.不良债权帐销案存时效风险4.不良债权的追索法律风险5.不良债权剥离的法律风险6.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与其他风险7.不良资产受让人起诉银行的类型8.不良资产处置中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9、债转股之实务操作与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10、转让实务操作与资产转让协议11、打包处置实务操作12、招标投标、公开拍卖。
赵颖鸿2019-12-21 20:38:23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不良贷款产生原因1,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2,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例过大3,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缺失4,银行放贷动力强,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利差收入处理1,有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不良贷款2,不良贷款处理市场化3,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数量这是我们老师讲的,专业课程,希望对你有用。
    赖鸿春2019-12-21 21:18:59
  • 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要标本兼治重点需强化前瞻性信贷战略布局、严防信贷结构性风险、夯实风险管理基础走条稳健发展新路、问题提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目前商业银行贷款良率仍断攀升已逼近二%良贷款与逾期贷款剪刀差扩潜风险贷款持续增同快速处置良贷款损失越越处置收率断创新低尤其良贷款批量转让处置损失巨给银行经营效益财务本带较负担简单遏制良贷款延缓或推迟风险暴露期或短期内减缓良率升幅度治标治本没脱离产良贷款外部环境消除风险隐患没根本解决良贷款产内部素宏观经济基本面决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状态商业银行良贷款率较程度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反映尽管宏观经济运行问题立刻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经济增现较间行或疲软态势或者宏观经济运行问题短期内能根本性扭转终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实质性影响按现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规定般按季结息融资期限都陆~一二月或一期贷款现欠息或期超90能偿风险才暴露才确定良贷款于些问题贷款银行保全资产通采取再融资、展期、签补充协议调整原合同要素等式使贷款风险延期暴露外潜风险贷款要受其种素影响或触发才暴露贷款发放劣变良般都或或短渡期经济增放缓初期信贷风险暴露比较缓慢经济增现持续乏力仅新信贷风险加速暴露部缓释信贷风险再向劣变累积潜风险转现实风险使银行信贷风险暴露显著加快贷款劣变率快速攀升甚至能持续超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增幅度严重触发流性风险目前态势析看经济增放缓基本要素没发实质性转变宏观经济运行各种确定素没消除些深层问题继续累积持续影响着银行信贷经营环境比些技术含量低、工艺落、产品缺乏竞争力、产经营困难企业现停产半停产断增些产能严重剩行业资产重、负债高调整转型难度效益滑局面能期存些传统商业模式实体商场商城随着新兴市场业态变化现萎缩态势尤其些微企业经济行期市场需求尚能存发展经济波先受冲击现资金周转困难、资金链断裂情况且种情况传导其游领域致使越越企业产经营困难现金流足或断裂导致信用风险客户、行业、区域等维度呈持续扩散态势严重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外交易手风险、合作机构风险、民间借贷与银行融资等风险交叉传染、蔓延扩散量外部风险跨业跨界涌向银行新信贷风险源使银行信贷风险管控难度复杂性进步加良贷款升势难遏制另问题银行信贷经营状况并没随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进行实质性调整改善新增融资风险仍未能效控制随着经济行拉经济增投资需求幅减少制造业仍深度产能程消费能渐进式增口则面临诸确定性短期内难升背景产经营企业般都通发行超短融、短融、票及各种企业债归银行贷款降低融资本意味着经营企业仅降低银行贷款需求且偿原贷款直接减少贷款余额确保信贷总量减少、增速降低银行除要补企业发债偿贷款外要再寻找新融资需求企业类企业些经营相困难、潜风险较企业说继续按惯性传统式进行调整投放贷款风险能更述析表明前银行现信贷风险问题主要受外部经济环境等素影响银行自身反思言决能事或至认些支机构或关员尽职、业务操作位所引发信贷风险应自身风险管理作深层析其些风险暴露看起似乎由外部素造且都定偶性、突发性或某些企业或某类型企业、某些支机构或者某区域等案问题其实质些银行忽略信贷战略风险管理目前商业银行间新增良贷款并非呈均衡布良贷款率差异同区域外部环境相同些银行良贷款率较低些银行良贷款率高;即使同区域内同家银行同支机构均衡些支机构良贷款率高些支机构良贷款率低导致些银行及支机构良贷款率差异主要原信贷结构差异同信贷资产布结构具同风险若信贷资产某些风险较高领域或板块占比相应良贷款率比较高温州、鄂尔斯等区域风险钢铁、电解铝等产能严重剩行业风险银行信贷产品商品融资风险、暗保理风险及贷款保证担保式互保、联保、关联担保风险等由于信贷资产背信贷客户客户违约便表现信贷资产劣变所银行间良贷款差异实际信贷客户结构差异信贷客户结构差异越信贷资产质量差异越;并且种差异并非短期形两笔业务能调整所评价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能看逾期贷款率、良贷款率反映期信贷资产质量并能反映期信贷质量期逾期贷款率、良贷款率比较低能说明其未风险控信贷资产质量定事实看期良贷款率本身全面其包含核销处置素要判断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优劣与稳定必须深度析信贷结构包括信贷资产客户布结构、行业布结构、区域布结构产品布结构等才能搞清楚银行信贷资产真实质量及潜风险才能更准确判断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优劣才能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判断未贷款劣变压力进步析发现银行间信贷结构差异实质信贷战略差异战略风险管理差异论理性战略风险防控风险偏决策判断信贷战略风险及其结构性风险必须要事先防范旦发战略性风险难再进行效控制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较突问题些银行尽管期现良贷款率升信贷战略风险等期素看风险仍控;些银行虽期良贷款率高期信贷战略风险等素看潜风险且已严重极能引发区域性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二、强化信贷战略风险管理尽管目前商业银行良贷款持续升问题难短期内解决并说银行所作能消极等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商业银行应积极态度应抓住前经济增放缓机加快自身信贷经营转型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标本兼治切实解决制约影响信贷风险管理深层问题;既要防控压降期信贷风险更要强化完善期信贷风险管理调整明确信贷战略防控信贷战略风险使信贷业务能稳健久发展态势所谓信贷战略风险指未能现面积、持续性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影响极重甚至导致银行破产信贷战略风险管理要根据外部环境自身风险偏确定信贷战略目标战略布局防控未宏观经济波能带战略性信贷风险信贷战略层面析信贷风险良贷款难发现每家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其信贷战略及其风险管理密切相关其重要教训些银行事前缺乏明确信贷战略、理性信贷布局信贷风险隐患防控要求能做做完期经营指标向某些收益较高领域投放贷款形量高潜风险信贷资产旦市场环境发变化便深陷风险持续、面积暴露困境标本兼治银行良贷款问题、严格防范战略性信贷风险商业银行要外部经济环境自身信贷经营条件、风险识别能力等足够清醒认识基础本着审慎风险偏制定信贷战略风险管理规划确定信贷总量结构目标并做期充足风险损失准备银行信贷战略风险管理关键要明确规定定期内适度信贷总量增确保风险总量控即风险总量与风险准备、财务承受能力相匹配银行稳健经营充体现更风险管理内要求倘若信贷业务短期内发展快风险管理质量受影响潜风险相应更快累积尤其目前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未位些新市场尚未形实际信贷需求银行新增信贷总量包括新客户贷款客户增量贷款稍慎顺着惯性继续投向传统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甚至些工艺技术落、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产能剩严重领域些领域企业经营效益降、本升、资金链趋紧较融资需求贷款投放快风险暴露压力增极易导致新良贷款合理适度信贷总量控制应信贷战略风险管理基本目标二要尽职守住信贷战略风险底线摇、实现信贷战略目标摇守住风险底线本、代价要尽能兼顾短期收益与期风险、市场机与风险防控关系才能宏观经济现波避免发面积或板块式信贷资产劣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稳定性、信贷资产布匹配性、客户风险控性、综合收益持续性才能基本保证三要信贷总量内确定未信贷结构目标信贷结构及各组板块集度风险防控信贷战略风险管理要解决主要问题面要严格控新增贷款投向结构度避免现结构性或集度风险特别目前投资增速已落至一0%经济增由投资拉逐步向投资与消费拉转型银行要相应调整信贷战略加消费信贷板块投放比重另面要存量信贷客户、行业、区域、产品等结构及集度等进行全面析其潜风险及完善防控措施并断优化调整客户维度看信贷客户质量结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础基础客户质量、结构优说明银行期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基础客户选择主要由银行风险偏决定同风险偏同客户选择关键银行风险识别能力识别实质风险难选择合适客户实施信贷客户战略银行要充利用数据沉淀技术处理优势通数据实现客户风险识别精准选择效预判控制客户风险提高优良客户占比银行未创新市场竞争重点同要识别潜风险素存量客户特别些体制机制较传统、缺乏核竞争力度融资客户需要加快退微企业客户较特殊仅要商业原则评价其实质风险其融资总量要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要战略角度培育客户能度强调风险底线放弃微企业客户行业维度看信贷行业布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影响同行业同发展周期、同风险表现所行业板块布局要与经济发展及走势相契合目前要信贷资源投向新兴产业、弱周期行业等期融资风险相较低行业提高其结构占比;严重产能剩、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工艺技术严重落行业要尽快减少信贷总量降低结构占比;周期性较强行业要严格控制避免占比要关注些往盈利较行业些行业短期内吸引量投资种简单高盈利模式共识转变低收益行业风险随陡升类行业融资占比较高未信贷资产劣变压力较须抓紧调整压缩区域维度看信贷战略风险管理需关注区域信贷总量与区域GDP比例关系该比例区域潜信贷风险加目前由于投资效率降企业利润率降每增百点GDP要比增加更投资使信贷总量增速与GDP增速比率某些区域快速拉同风险快速累积银行各区域信贷投放要区别同情况经济增程已经完或要完工业化城镇化、转型升级比较顺利区域及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口红利充沛区域继续保持适度信贷增产业结构较单工业化、城镇化潜力区域则能经济增洼信贷资源投放需审慎控信贷资源投向边际效率较低区域未区域信贷风险加产品维度看信贷产品结构影响资产质量重要素风险较低融资产品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风险较融资产品尽管收益较高需审慎占比宜太尤其经济增速放缓或行期些收益较高传统信贷产品仅风险增市场需求缩总量应稳步压缩同应根据市场变化适推新融资产品特别要积极创新拓消费贷款市场推些风险控、适合市场需求消费类融资产品提高消费类融资产品占比三、信贷战略风险管理实施必要条件确定信贷战略风险管理目标并等于目标实现需要配套环境与条件包括用新理念、新机制、新要求信贷战略风险进行管理要防控板块、面积信用风险预案及与相匹配政策制度链风险及民间借贷等较风险部机构或区域都曾段高速信贷业务发展且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等质量指标都错金融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发展速度应监管限制哪家银行或其支机构信贷业务发展快包括某项信贷产品发展快监管部门应进行合规检查看否存审慎或合规问题且能简单做些风险提示。
    黄皓炜2019-12-21 20:55:39
  • 一、不良贷款现状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的的贷款。我国银监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即次级贷款类、可疑贷款类、损失贷款类,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6.17%,其中次级贷款余额2183.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06%,可疑贷款余额4623.8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25%,损失贷款5877.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86%.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清收贷款和利用拨备核销贷款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19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础上全年呈持续下降趋势。2019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万亿2,684.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较之上年末1万亿2,549.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略有攀升。分机构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最低,为0.46%;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1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1.来自由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2.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1决策失误。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三、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2.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3.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在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即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下为1年。4.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5.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从金融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看有地方政府干预的因素,银行的贷款曾经支持过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因此,无论从受益的原则还是从造成损失的原因去追究,债务人和地方政府都应当在这种错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承担相应份额的合理成本。从本质上来说,不良资产处置是对历史上形成的错位的社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但这种资源重新配置的损失,如果全部由银行来承担显然是不合理的。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有利于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改善当地的投融资和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黎珊颖2019-12-21 20:20:49

相关问答

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这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筹措问题具有十分现实和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现实来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筹措与“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税制等问题都有着密切关系。前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为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产生的。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财政基本上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建设财政”转变为了“公共财政”,财政已经不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的单一主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制已逐步形成。其中,中央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主要渠道有政府公共财政的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政府债务收入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融资。前三个渠道在财税体制内管理,而国家开发银行现属于金融体制管理,与财税体制只有间接关系。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主要有地方政府财政一般预算、地方政府性基金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前两个渠道属于财税体制管理范围,而融资平台属于企业运作,但从政府担保等实质关系看,融资平台与财税体制有着间接关系。具体分析财税体制中直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三大渠道。一般预算中的相关税收,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税种收入。政府债务融资,目前基本上采取中央财政发行国债和中央代地方发债方式。政府性基金收入,目前已成为财政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支柱性渠道之一,出售土地纯收益的60%~70%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财税体制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首先是政府性基金中“土地财政”收益的不可持续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十分有限,通过出让土地数量的增加来筹集财政收入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需要对城镇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开展全面的制度设计和完善。其次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体制的难点。允许地方政府通过自主发行政府债券,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是不可回避的选择,可以通过建立地方政府的自主发债体制,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再有就是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要素设计已与市场对房地产价格的调节作用相脱离,因此,须与时俱进地改革我国的房地产税制度。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财税渠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规范:一是改革和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这部分税收并不一定直接用于项目的建设,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以及归还基础设施建设的债务融资本息,房地产税收具有较强的公平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理想财源渠道。二是建立地方财政债务融资体制。地方财政自主发行政府市政债券用于市政建设,实质上是政府信用的体现。市政债券一般应为无经营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政府主要通过未来的税收来归还债券本息,为此,须建立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约束发债规模和管理政府财务运作。三是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平台基本上承担了从金融和社会领域融资的职责,将商业银行的长期资金用于有稳定现金流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合理性。关键是要对现有的地方融资平台予以规范、定位和加强监管。四是建立以财政和金融为主的全面多元监管体系。在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体制中,融资风险的控制主要由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负责。财政部门应控制和监管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和政府债务收支,银监会应监管国家开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在现有体制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应该在各级审计机关的监督之下。债券市场对政府的市政债券也会发挥约束作用。
一、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随意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频繁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除发放工资、奖金、收购单位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支付个人劳动报酬和各种劳保、福利等零星支付可使用现金外,开户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但目前情况是公司使用现金结算极为随意。收支主要通过现金,甚至一些大额的业务也都用现金收取,这样使得现金流通量较大,不便于管理。2、库存现金无额度限制银行应该按照规定对企业的现金额度进行核对,并且一年核查一回,企业如果同时具有几家开户银行,应该以一家开户银行为准。但是现在企业一般都是多家开户银行,出纳嫌弃麻烦也不按照规定去执行将超额的现金放回银行,银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对企业进行年度审查重新核对金额,企业领导为了使用现金方便更是让企业多存放现金,在这种情况下,库存现金超出正常规定的几倍,有的企业库存现金达到几十万。这样的管理方法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企业在风险意识淡薄或无防范意识下,后果不堪设想。3、条抵库严重白条抵库现象可谓家常便饭,这些白条多为领导临时应酬,内部职工和业务员等出差或办其他事而借款。不仅借款时间长,而且有些款额较高,笔数也很多。会计利用时间差将库存现金挪作他用,而用白条抵充,有时甚至不能收回外借现金,从而给企业造成很多损失。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并未把现金流管理作为有价值的利润源泉加以利用,不够重视现金流管理,从而导致资金运作困难,陷入财务困境。因此,作为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现金为王”的道理,从财务战略的高度制定企业现金流战略,正确将公司的有限责任资源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现金流管理并非一个单纯财务操作层面的活动,而是要从战术上高度重视,了解企业现金流动的过程,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的真实状况,并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正确制定企业战略。
未经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平台为个人发布求助信息后,能否向求助人收取手续费,慈善法等相关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争议。用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筹来的救命钱,究竟该不该被收税费?这个问题让河南省原阳县患病青年千强非常纠结。千强通过“放心帮”平台众筹来的6万多元治疗费,被平台负责人索要5%的税款。近日,关于此类平台有无资格开展筹款救助以及能否收费的问题,在网上引发了热议这件事经媒体曝光以后,引发了网友强烈关注与热议,毕竟随着各种众筹平台的增多,类似的民间慈善众筹行为越来越常见,而其中涉及的税费、管理费以及筹款资格等问题,既和这些平台的存在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和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有关,确实值得关注。先说第一个问题,“放心帮”平台有没有资格开展筹款救助的问题。国家民政部曾经发布公告,目前国内有20家互联网募捐平台可为慈善组织提供募捐信息发布服务,包括“轻松筹”和“水滴筹”等。新闻中的“放心帮”并不在内。但是,目前民政部只是对能够发布公开募捐信息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进行了指定,对个人求助平台并没有指定。与此同时,慈善法禁止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个人和组织公开募捐,但并未对个人求助作出明确规范。因此,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直系亲属的困难用互联网平台筹款求助,是未被禁止的。也就是说,“放心帮”平台是可以帮助公民个人发布求助信息的,只要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就可以了。再说第二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众筹平台是否需要交税,能否收费的问题。放心帮”平台负责人表示,善款进的是公司账户,不是享受税收优惠的公益账户,所以要交税。这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平台负责人也没有对筹款人撒谎。如果筹款人不想从善款中出这笔税费,那么这笔税费只能由平台出,这显然不利于平台的发展,也会导致平台缺乏为百姓个人筹款的动力。那么从长远看,显然不利于民间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以上说的是税,然后再说费,也就是众筹平台要收取的管理费问题。长期以来,因为国内主流的慈善众筹平台,比如水滴筹、轻松筹等,都高调宣布不收取任何管理费,而是把网友捐助的每一笔善款都交给筹款人,所以给公众留下一个固有的印象,那就是民间慈善众筹是不收管理费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水滴筹、轻松筹等平台之所以不收管理费,并不是说他们维持自身的运营不需要成本,而是因为他们实力雄厚,或者背后有慈善组织、基金项目支持,或者是通过售卖网络保险的方式盈利,所以才能免除管理费。但是对于像“放心帮”这种规模和实力较小的平台,可能需要依靠收取管理费来维持运转。慈善组织和机构收取管理费,这是国际惯例,因为筹集善款是需要成本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慈善机构的正常生存和运营,然后帮助更多的人。但是在国内,未经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平台为个人发布求助信息后,能否向求助人收取手续费,慈善法等相关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争议。这就需要立法机关通过法律予以明确。否则,类似这样的争议,或将不断出现,对民间慈善事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妨碍和破坏。
一、从财务分析入手: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小企业限于其人员素质问题,财务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为防范融资风险,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资金运作人员就应加强日常财务分析。二、加强企业投资融资项目的审核与管理: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在设计组织结构时,既要职责明确,还要建立经济业务处理的分工和审核制度,特别是严格规范财务工作体系。三、对每一个资金运作项目都应有科学的严谨的可行性评价:不能盲目投资,也不能盲目融资,虽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现状,但具体到个别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从个体实际出发,越是困难的企业面对融资时越要谨慎,关注融资成本、融资顺序与融资方式。四、加强企业信用管理:这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非常欠缺的方面,完善财务工作中对偿债工作的监督与控制,健全各类融资活动的后续跟踪管理。五、建立并实施融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融资风险的预警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与加工等程序应该是时时进行的,因此要求企业具备一套比较完善管理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人员不多,资金实力不雄厚,考虑到预警的成本问题完全可以不设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执行预警系统。只需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赋予每一个员工实时收集信息、传递信息的责任,然后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兼任预警机构人员。
从国外情况看,我国的营业税税率也处于高水平。为减少税收对金融的负面影响,国外一般是少征营业税或者是征收登记税、印花税等其他税种,而且税率也很低,如韩国金融业营业税率仅为O.5%;欧洲国家则一般不征收流转税,而征收税率较低的印花税或登记税;德国、意大利只对部分业务征收营业税。近年来,国际上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普遍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33%的税率虽然略低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例如,比利时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9%,意大利为36%。法国为33.33%,西班牙和荷兰为35%,美国公司所得税实行15%—39%的超额累进税率。但是,已经高于巴西15%、马来西亚28%、韩国28%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也高于英国、澳大利亚、日本30%和新加坡25.5%等经济发达国家。并且,多数国家对于包括证券交易利得在内的长期资本利得,通常区别于普通资本所得而适用较低的税率,而我国对于证券交易所得等资本利得统一按照普遍所得征税。税收政策不统一:我国对内外资商业银行一直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外资商业银行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较为明显。导致中外资银行在实际税负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1.税率不同我国税法规定,外资金融机构享有税收减免优惠:凡在经济特区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其来源于特区内的营业收入。从注册之日起。可享受免税5年的优惠;在经济特区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地区设立的外资金融机构,外国投资者投入资本或分行由总行拨人营运资金超过1000万美元,经营期在lO年以上的,其经营业务所得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免征,第二年和第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而中资金融机构一律适用33%的企业所得税。2.税基不同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计税工资、职工福利费、捐赠支出、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坏账损失、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扣除规定都有所不同,外资银行的税收扣除比中资银行宽松,从而造成两者实际税基上的差异。例如,中资银行的折旧残值规定一般应不高于原价的5%,而外资银行的折旧残值则应不低于原价的lO%等。3.限制措施不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对外资金融机构剔除由其总行无偿拨给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的营运资金外而支付给境外总行、分行及同业的拆借资金利息所得一律征收预提所得税。外国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利息所得,预提所得税率为20%,外国企业从中国国家银行取得的利息以不高于同业拆借的条件免征预提所得税。这样加大了外资银行的筹资成本和经营费用。但是外资金融机构的外币存、放款利率及各种手续费率,可以通过同业公会协商确定或者参照国际市场行情制定,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相比之下,中资银行的经营成本明显高于外资银行。4.优惠政策不同外资银行可享受再投资退税。外资银行将本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可退还其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O%税款。此外,在其他税种方面,两者交缴的税种数量、税种内容和税负均不相同。如中资银行除缴纳房产税外,还要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而外资银行则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