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是什么意思?怎么算

齐敦苏 2019-12-21 19:45:00

推荐回答

利息调整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子科目,其实简单地说就买持有至到期投资到底是溢价还是折价,也可以引申为你花的钱买这个东西是赚了还是亏了,到后面结合利息收益会慢慢摊掉。例如你花了900买了价值1000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那么对于你来说赚了1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贷银行存款9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00那么这个初期买了赚了100,就在贷方的利息调整100里体现出来了。例如你花了1200买了价值1000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那么对于你来亏了200。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00贷银行存款1200那么这个初期买了亏了200,就在借方的利息调整200里体现出来了。
龚小辉2019-12-21 20:19:30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通俗点的话。好吧①市场利率和票面利率的差异,②导致你购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格不等于其账面金额,③进而导致首先说①吧,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没有必然联系,再夸张点说,我想设10%或5%,完全看我的意愿接下来说②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低,也就是说你以后期间收到的利息少,那这项投资对你是没有吸引力的,所以要价值就要便宜一点,你才会考虑买。比如:A:1000元,10%,5年B:1000元,5%,5年很明显的,你肯定会买A,而不是B。再加入市场利率分析的话,如果市场利率为6%,那B是完全没有市场的。若市场利率为3%,则AB都是可以的,只是风险和收益不同,都能让你获得比市场更大的收益。那如果市场利率为6%,B怎样销售呢?那肯定就要降价了,然后根据现值系数,计算其实际利率,若实际利率大于6%,你才会考虑购买。只想到这么多了,有疑问随时追问。
    樊振清2019-12-21 20:54:45
  •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例如:用2089元买入面值为2000元的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的年利率为5%,实际的内含的年利率为4%。具体的核算过程如下:解析题面,由于我们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89元,但是当债券到期时,人家只给你会还你面值的部分2000本金,并不会给你2089元。这超出的89元,就是包含在你所收到的各项利息中的,也就是你所收到的真正的利息收入并非全是你投资的收益,这里面还包含有你多付出应该收回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利息调整部分,它要在各期中分别收回。也就是到期时,要将这89元都要收回才行。我们在分步解析吧:购买时的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9(倒挤出来的,如果买的价格是1990,此科目就在贷方贷:银行存款2089总之,这个科目相当于一个调整科目。
    车广义2019-12-21 20:37:13
  • 你的书本这样写,可能有点片面。我看的CPA会计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是这样说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所以并不是你写的初始交易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初始确认的成本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我这样说,你的逻辑转过来没有。
    龚山珍2019-12-21 20:05:30
  •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理解及核算过程用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例如:用2089元买入面值为2000元的5年期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的年利率为5%,实际的内含的年利率为4%。具体的核算过程如下:解析题面,由于我们高于面值买入,比面值多付了89元,但是当债券到期时,人家只给你会还你面值的部分2000本金,并不会给你2089元。这超出的89元,就是包含在你所收到的各项利息中的,也就是你所收到的真正的利息收入并非全是你投资的收益,这里面还包含有你多付出应该收回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利息调整部分,它要在各期中分别收回。也就是到期时,要将这89元都要收回才行。我们在分步解析吧:购买时的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9贷:银行存款2089上述分录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票面利息=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友情提示:此公式同样适用于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中的数据位置不要变更即可。
    连佩忠2019-12-21 19:55:50

相关问答

图上:一个是购入溢价发行的债券,一个是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子账户是就是对取得时的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的溢价或折价额在持有期间内进行合理调整的所有到的账户。解析:因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所付的价款在很多的情况下会高于或是低于票面面值,高于形成溢价,低于会形成折价。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一种收回期限固定,收回金额固定的特点。也就是每期应收到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这样一来你如果按债券的面值和面值利率来确定你的投资收益时,就不会真实的反映你的实际收益。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因为有溢价或折价,你实际上的收益理当高于或低于以票面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所以要将这部分溢价或是折价按照一个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整,使每一期的收益都能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数额的确定,就是票面面值与实际支付金额减去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后的差额。要计算真实的收益,就得有你实际取得成本和实际采用的利率去计算,实际成本就是你花了多少钱取得的,这个好确定。实际利率较难计算×实际利率应收利息=票面面值×票面面值实际收益与应收利息的差额就是利息调整的数值。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其后每期的摊余成本就是加上或是减去上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再按上述方法确定下一期的利息调整数值。依此类推。注意:最后一期的利息调整应是最初确定的利息调整减去各期已调整的数。因为计算中会有四舍五入,所以最后一期进行倒挤法计算,剩余的利息调整余额调整完。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回的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所以,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来说,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如果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是公允价值属性计量的,他的账面价值是公允价值,不等于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即期初摊余成本;对于债券发行方而言,期初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债务。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时,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即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或应付利息,本身并不是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或承担的费用,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利率法下根据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得出的金额即为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同样,它也是投资者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另外如果债券发生了减值损失,说明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其公允价值,此时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减至公允价值的水平。综上,因此期末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息×实际利率。这很好理解,长期应付款和长期应收款的余额理解为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理解为利息,所以用“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或“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就是本金的期初余额,然后用本金×实际利率,就是当期应该摊销的利息。因此,从本质上说,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原理是相通的,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之后的贷款、应付债券、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销售商品涉及到的实际利率法的摊销处理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