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赵飞超 2019-12-21 20:08:00

推荐回答

苏联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政体,在其反攻德国之际,所解放的国家都逐步实行斯大林体制,实行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最终形成华约的核心,而英国在二战期间受到空袭,造成的灾害与破坏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正值经济危机,还没有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过来,而美国在二战期间本土没有受到破坏,从罗斯福新政中经济逐渐恢复过来,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取代了英国。
齐春山2019-12-21 23:55:14

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其他回答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死亡41万,伤36万人,耗资250亿英镑,还有约1/4的财富被毁于战火,战争结束时英国不仅丧失了战前黄金与美元储备的大部分,而且积欠了30亿英镑的新外债,其出口贸易下降了将近70%战后初期,英国工业生产地位进一步下降,海上力量被美国远远超过,国际金融地位严重削弱,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英国对英联邦内部的控制力更加削弱,殖民体系已面临土崩瓦解.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回顾战后英国经济的发展,可以1979年为界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1,1945-1979年的30多年是英国经济深受殖民帝国瓦解和“英国病”的长期困扰而发展十分迟缓的时期2,1979年-现在是英国经济不断进行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时期殖民帝国的解体及其对英国经济的影响二次大战结束时,英国仍然控制着1400多万平方公里、5亿左右人口,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殖民地与附属国,此外还拥有1900万平方公里、5千万人口的自治领。表面上,英国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从战后初期开始,英属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便不断高涨-•战后初期首先是缅甸、马来西亚,继而南亚各国•1950年代亚洲、非洲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兴起,54年英被迫从苏伊士运河撤军,56年侵略埃及失败,殖民统治开始土崩瓦解•1960年代以后,英在非洲、地中海、中东、太平洋和拉美的殖民地、附属国纷纷独立•此外,一些经济发达的自治领以往那种对殖民地附属国在贸易上面通过低价掠夺原材料、高价推销工业品,赤裸裸地榨取高额利润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殖民帝国的解体成为战后相当长时期中英国经济发展迟缓、对外贸易状况恶化,英镑危机频发的重要原因。
    龚宜超2019-12-21 21:19:02
  • 答案可以很简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了。经济发展史一再证明,技术落后国家要追赶技术先进国家,最可能的方式就是在新的工业革命初期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介入,在新兴的工业部门建立优势。美国和德国正是在这一阶段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英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就被德国和美国快速赶超。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太多,而自己本国人口少,管理不过来,成了负担。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泥潭。所谓二战后的衰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加速罢了。1.二战结束后,英国沿袭二战时的计划体系。官僚系统过于庞大,资源集中于中央,工会势力强大,所以经济失去活性。2.经济的快速衰落,让英国国内政治也极不稳定。在撒切尔夫人之前,首相频繁下台,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3.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改革虽然激活了经济,但公共服务部门如医疗和教育体系更趋于集中,消耗大量的资源。4.英国金融业发达,金融巨头的话语权也很大。为了保护金融业利益,英镑不断走高,导致国内制造业转移。5.二战后,英国参与了数次冲突,比如马岛海战和伊拉克战争。这带来经济上的包袱。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比如:1.德国人在工作场所的纪律和效率高于英国人2.英国人多购房,德国人多租房。英国劳动力的灵活性低。我觉得一切都要归结于人口。还是一个是一个“岛国”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在技术上一直有优势。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很好地支撑了本国的发展。问题是,它的人口总数太少。德国很快就发展起来,并在工业规模上超过了英国。美国也超过了英国,但威胁并不像德国那样直接。类似技术水平下,人口少的国家很难竞争得过人口多的国家。德国选择武力扩张,英国为了制约德国而选择加入一战,几乎耗尽了多年的积蓄。而后丘吉尔经济政策失误,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性大萧条,都使得英国没能恢复到之前的经济水平。二战爆发后,英国不得不饮鸩止渴,接受了美国的租借法案的条件。二战后,由于债务以及对援助的急切需要,英国不得不接受了美国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力衰微,英国也无力维持整个殖民体系。因此殖民帝国就此瓦解。总而言之,如果英国人口和美国一样多,显然不会发生这种问题。也就不会衰落了。
    黄石健2019-12-21 20:55:43
  • 在一战二战之后英国衰落的原因有:经济的巨大压力、工人运动、政治上自由党的没落、世界上的影响力以及殖民地的大量失去。经济上: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并从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战争的巨大开销使得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工人运动:战争使国内阶级矛盾大大地尖锐化。1918年罢工运动规模壮阔,参加罢工的工人达1116000人,损失5875000工作日。这时候英国工人运动的特点是具有战斗性。绝大多数罢工是“非正式”,即有普通工人违背工会领袖的意志发动起来的。罢工者除了提出经济要求外,还提出政治要求。政治上:主要体现在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在一战爆发前,英国自由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立法,开创复兴的局面。国际影响力方面:虽然英国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保持了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地位,但是由于其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倒退,事实上使得英国不可能再像一战前那样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国”世界政治、军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实亡。殖民地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大英帝国完成了最后一次的大规模海外扩张。伺候停步不前甚至大面积流失。兴起与衰落的原因很复杂。应该说,英国在十九世纪末期就被德国和美国快速赶超。庞大的海外殖民尾大不掉,成了负担。一次世界大战更是泥潭。所谓二战后的衰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加速罢了。二战结束后,英国沿袭二战时的计划体系。官僚系统过于庞大,资源集中于中央,工会势力强大,所以经济失去活性。经济的快速衰落,让英国国内政治也极不稳定。在撒切尔夫人之前,首相频繁下台,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改革虽然激活了经济,但公共服务部门如医疗和教育体系更趋于集中,消耗大量的资源。英国金融业发达,金融巨头的话语权也很大。为了保护金融业利益,英镑不断走高,导致国内制造业转移。二战后,英国参与了数次冲突,比如马岛海战和伊拉克战争。这带来经济上的包袱。最后,除了上述这些政策方面的原因,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比如:1.德国人在工作场所的纪律和效率高于英国人2.英国人多购房,德国人多租房。英国劳动力的灵活性低。
    米增强2019-12-21 20:38:27
  • 因为英国在二战中元气大伤。其实,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已经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将领头羊位置拱手让出,被德国和美国超出,但大英帝国仍保有海上优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打击是巨大的,战后它出现了明显的衰落趋势,英国国力进一步下降。这或许就是英帝国在三十年代推行绥靖政策,对德、意妥协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实在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在二战中,英国的经济再次受到重创。战后,连恢复发展经济都主要依赖美国的援助。所以,大英帝国在二战后已无力维持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地,加之美国对殖民地独立推波助澜,英国无力反对,只能让殖民地纷纷脱离,大英帝国解体。这样,英国又基本恢复到原先的岛国状态,小国寡民,还有什么花头?能保住列强地位已经不错了,恢复大英帝国时期的世界垄断地位,那是想都不要想了。
    齐杭丽2019-12-21 20:20:54

相关问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人会死吗?地球有寿命一样,答案是显然的。既然你知道分析可以从制度,文化,经济基础这些方面来分析,说明你看问题比一般人稍微全面了。想必你也学过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才会提出经济基础这个概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这些东西。就现在的形式来看,一超多强的格局还会继续维持下去,而且是长久的维持下去。我们都知道自从美国建国以来,就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形成权力的相互制衡,因而不可能形成独裁的局面,也就是说,无论他的总统明智或是愚蠢,激进或者保守,对整个国家来说,他的力量太微弱,因而不可能葬送山姆大叔几百年的基业。现在美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还是首屈一指。从地理位置上,它位于北美洲,北临加拿大,南接墨西哥,自身占据了富饶的北美洲,无论是能源还是自然资源都非常丰富,而邻国的实力实在不能对他形成威胁。从经济上看,美国的经济制度,相对于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来说,无疑是相对完善的,最重要的是他有比较公正的监管机制,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话语权。政治上讲,虽然他是假民主,但是他的利益集团在为自己的利益选择代表人时,也会从长远来考虑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所以民众有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军事力量,我就不说了,每年的军事投入占整个世界的一半,你可以想象他的投入有多高。科技上,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最重要的是:美国依托其庞大的优质的高校平台,自由法制平台招揽了全世界的经营,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他的文化是西欧各国的混血儿,同时在建立美利坚的时候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民主,法制,自由,在蚕食周边领土的时候,又逐渐形成了他的强权文化。美国会衰落,估计你我都等不到而已。以上观点仅是就是论事,无丝毫崇洋媚外的意思。
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五年多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重点民生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实践证明,中央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是及时的、正确的。但也要清醒看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已经取得的成果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在当前形势下,认真总结振兴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振兴战略的内涵,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需要。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地区开发开放。推动《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早日签署并协调组织实施。抓紧编制实施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规划。把沿海沿边开放和境外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边境贸易中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进口资源加工区。研究建立中俄地方合作发展基金,支持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纲要项目的实施。利用境外港口开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合作,推进黑龙江、吉林江海陆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营。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动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抓紧建设好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沈阳保税物流中心,促进东北地区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业的发展。开展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东北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国务院二○○九年九月九日。
当时,国民政府热衷内战,军费开支数额庞大,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抗日战争爆发后,财政赤字更加严重。1937年的赤字占财政支出的73.27%,1938年上升到74.36%,1939年达76.11%,1941年财政赤字创纪录地上涨到87.19%。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的军费支出更是达到天文数字。连年的财政赤字不得不依靠发行纸币。后果 国民党统治区延续12年的通货膨胀,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在通货膨胀下,物价不断上涨,而工资的提高却极其缓慢,按货币计算的名义工资虽有所增加,而实际工资则大幅度下降,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的生活日益贫困。农民的苦难也十分深重,不仅是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出售产品换回来的工业品日趋减少,而且在通货膨胀下,国民党政府实行田赋征实和粮食等征购、征借,对农民进行直接掠夺。民族资产阶级在通货膨胀初期,因工人实际工资下降,获取了较多的利润。但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下,国民党政府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加以利息率奇高,民族工业正常的再生产受到破坏。后期,又受到美国商品大量倾销的打击和官僚常旦败秆汁飞伴时宝江资本的排挤,民族工业处于奄奄一息的境地。在剧烈的通货膨胀中,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则获取了□利,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陷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愤慨与反抗。从1946年12月起,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学生、工人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进入新的高潮,逐步形成反对国民党政府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终于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统治及其通货膨胀政策的最后结束。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1.本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2.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这里原创一个案例:两个人卖烧饼,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整个烧饼需求量只有40个,一元价一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如果相互买卖的烧饼价为5元,则交易量每天104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烧饼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烧饼在卖5元钱1个,看到市场烧饼只有2元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烧饼一下子做不出来,就购买远期饼.A和B一方面增加做烧饼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烧饼,还做起了发行烧饼债券的交易,购买者一是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有些人想购买,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A和B就发放次级烧饼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了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某一天,发现购买来的烧饼吃也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要发霉,就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泡沫破裂金融危机就这样爆发了.烧饼店裁员了只要每天40个烧饼就可以了--失业;烧饼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3.在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金融杠杆和金融衍生品的发行和流通起了放大作用4.更深层次1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美国长期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这样那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用明天的钱为今天享受”。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能挣会花是时代的骄子”。说得天花乱坠,这种超前消费,在若干年中也曾带来暂时的繁荣。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一时的繁荣,带有虚幻的色彩。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大批失业者,还不出欠款,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急剧下降,美国次级债凸显于世人面前,银行呆帐成堆,一些投资银行面临破产境地。2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美国银行业长期来养尊处优,似乎是“天之骄子”。高层领导皆是高薪,年薪数百万美元比比皆是,中等白领阶层年薪也达数十万美元。银行业长期来由于借贷额巨大,获利甚丰,掩盖了矛盾,尽管年复一年支付高薪,但尚能过得去。一旦债务人难以偿付债款,出现成批呆帐,形成三角债。银行始则周转不灵,继则巨额亏损。于是大批裁员。若认真反思,高薪是过多地享用经济成果,含有剥削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愚蠢之举。3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美国多年来常有新兴的产业引领世界潮流。如高速公路、汽车工业、航空业、电子通信业。如电脑的硬件软件、手机曾遥遥领先当许多国家尚处于萌芽状态,美国则已面广量大地形成产业。但近十年来,美国这些领先的产业已处于徘徊状态,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迅猛追赶,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业发展神速,美国的优势相对削弱,或者说正在逐渐失去优势。5.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